
2024年七年级上册地理必考基础知识点汇编.docx
30页2024年七年级上册地理必考基础知识点汇编七年级地理上册问题式复习提纲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2.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 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3.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 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 地球的卫星照片4.认识地球仪的名称三、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 纬线(书P6图1.6)经线(书P7图1.9)形状整圆半圆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0º线名称赤道本初子午线表示符号北纬:N 南纬:S东经E 西经:W度数范围0º——90º0º——180º经纬线长度变化赤道最长,向两极递减相等经纬线长度变化以赤道为中心,向两极递增以本初子午线为中心向两侧递增半球分界线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P7图1.9)东西半球分界线:20 ºW—160 ºE(P8图1.11)5.赤道:南美洲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有两座赤道纪念碑6本初子午线: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作为经度的起算经线7.中低高纬范围:0º—30º低纬度,30º—60º中纬度,60º—90º高纬度四、利用经纬网定位(要求:能正确写出经纬网定出的位置)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表格1.晨昏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2.表格: 自转公转围绕中心地轴太阳周期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或366天)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为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为顺时针方向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时差、太阳东升西落四季变化,五带二、地球的公转3.四季:书P13图1.18 4.五带:书P14图1.19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一、学会阅读地图1.阅读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线段式 2.比例尺表示方法 数字式(例如)1:4000000 文字式(例如)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0千米3.比例尺(公式)=图上距离/实地距离4方向 经纬网定向法 指向标定向法5.图例:书P18图1.256.比例尺大小比较的口诀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7. 地图大小比较的口诀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一、等高线地形图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3.等深线: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作等深线4.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高线。
5.等高线的高低判断 等高线密集:坡陡 等高线稀疏:坡缓6.等高线上常见的地形部位(书P25图1.37)地形部位等高线分布特点山峰等高线封闭,海拔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常用“ ”表示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高处凸出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分陡崖等高线重叠、相交处,常用符号“ ”表示二、分层设色地形图7.五种地形类型(书P27图1.43)地形类型海拔及起伏大小颜色山地海拔500米以上(起伏大)棕色高原海拔500米以上(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棕褐色丘陵海拔500米以下(起伏和缓)浅黄色盆地海拔不固定(中间低,四周高)绿黄色平原海拔200米一下(起伏小)绿色海洋 蓝色三、地形剖面图8.地形剖面图: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成的它是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例如“书P28图1.44)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一、地球?水球? 1.苏联宇航员:加加林(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2.地球 陆地29% ,三分陆地 组成 海洋71% ,七分海洋3.陆半球 北半球,东半球 无论怎样划分出的半球, 水半球 南半球,西半球 都是海洋多于陆地。
4.定义 大陆:面积较大的陆地(是指面积大于格陵兰岛的陆地) 岛屿:四面环水面积较小的陆地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大洲: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海:靠近大陆比洋小的水域叫海,在大洋边缘 洋:远离大陆的辽阔水域二、七大洲和四大洋5.七大洲的大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6.四大洋大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7.七大洲的分界线:①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②亚非:苏伊士运河③亚、北美:白令海峡④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⑤北、南美:巴拿马运河⑥欧、北美:丹麦海峡⑦南美、南极:德雷克海峡⑧亚、大洋:东帝汶、阿拉弗拉海8. 大洲的半球位置:①东半球: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大部分大陆位于东半球,岛屿部分在西半球)南极洲(大部分大陆位于东半球,小部分在西半球) ②西半球:北美洲、南美洲③南半球: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 ④北半球:欧洲、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9.大洲的问题:①赤道横穿的大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亚洲 ②跨四个半球的大洲:亚洲、大洋洲③横穿三条特殊纬线的大洲 非洲(赤道、南北回归线) 亚洲(赤道、北回归线、北极圈)④最热最冷的大洲:非洲、南极洲⑤跨纬度最多的大洲:亚洲⑥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南极洲⑦最大和最小大洲:亚洲、大洋洲10.四大洋:①最大和最小的大洋:太平洋、北冰洋 ②S型大洋:大西洋③跨经度最多大洋:北冰洋④跨纬度最高的大洋:北冰洋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一、沧海桑田1.海陆变迁的原因 地壳的变动 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2.魏格纳: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提出“大陆漂移说”3.证明 大洲形状吻合 两个大洲生物相同二、板块运动4.“板块构造学说” ①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②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③板块不断运动着,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之间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5.六大板块: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6.地板之间地壳活跃易发生火山地震(两大火山地震带)①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交界处) ②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亚欧板块交界处)7.板块 张裂:地表发生断裂(例:东非大裂谷、红海) 运动 挤压:地表隆起抬升(例: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一、天气及其影响1. 天气:短时间的,不断变化的天气状况(阴晴、风雨、冷热等) 气候:某地一年或一段时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多年天气平均状况)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2.天气预报说明:一日或几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的情况。
3.卫星云图:绿色:陆地、蓝色:海洋、白色:云区(云层越白越厚的地方是阴雨区)4.常用天气符号:书P49图3.5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5.空气质量表:书P51图3.76.影响空气质量因素:自然因素:气压、风力 人类活动:交通(汽车)工业(工厂)日常生活(做饭)农业(化肥)7.保护空气质量措施:(1)减少污染物排量(2)厂址选择,烟囱设计(3)绿化造林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一、气温的变化1. 气温:大气的温度 气温日变化: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最高:14时左右 最低:日出前后 气温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最高:7月 8月 最低:1月 2月 气温日较差:一天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气温日较差 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月平均气温:一月中各日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年平均气温:一年中各月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2.观测气温工具:离地面1.5米的百叶箱、温度计、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 项目:实时温度、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单位:记做“℃”,读作“摄氏度”时间:8时、14时、20时、2时二、气温的分布3.等温线:同一海拔气温相同的点连起来4.低温中心:等温线呈封闭形状时,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低5.高温中心:等温线呈封闭形状时,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高6.等温线 密集:温差大 稀疏:温差小 7.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约0.6 ℃8.观察世界气温的分布纬度因素 低纬度:气温高 高纬度:气温低海陆因素 ①同纬度地区:夏季 陆地:气温高 海洋:气温低 冬季 陆地:气温低 海洋:气温高②北半球等温线相对不规则,南半球相对平缓地形因素:同一纬度地区 海拔高气温低 海拔低气温高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一、降水的变化1.降水:雨、雪、冰雹2.降雨:小雨、中雨、大雨、暴雨3.测量单位:毫米(mm)4.测量器:雨量器5. 日降水量:每天8时、20时各测一次,相加 月降水量:一月内每日的降水量相加即为月降水量 年降水量:一年内每月的降水量相加即得到年降水量6.学会观察降水柱状图7.降水的季节变化:(1)全年多雨(2)全年少雨(3)夏季多雨(4)冬季多雨(5)全年湿润二、降水的分布 8. 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9. 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逐渐减少;10.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大陆西岸降水较少;11.在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12.影响降水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13.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14. 迎风坡:降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