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诗歌鉴赏备战高二语文诗歌鉴赏综合题及详细答案.doc

63页
  • 卖家[上传人]:王****
  • 文档编号:332454847
  • 上传时间:2022-08-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10.54KB
  • / 6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诗歌鉴赏备战高二语文诗歌鉴赏综合题及详细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竹石牧牛①并引黄庭坚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②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野次③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注】①此诗作于北宋后期党争之时②伯时:指李公麟善绘人物与马,兼工山水③野次:野外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题画诗写景抒情,不加藻饰,却涉笔成趣,余味隽永B. 石、竹、牧童和牛,是苏轼这幅画的主要元素,个个意态如见C. 本诗前半写画,富有田园气息;后半写意,表达爱石爱竹之情D. 后四句由看画生发感想,采用递进方式表情达意,情意殷切2)引言中的“戏咏”,该如何理解?请结合全诗简析 答案:B解析: (1)B(2)①本诗用轻松玩笑的语气做诗抒情,语言幽默风趣如“峥嵘”本用以形容山的高峻,这里拿来指称石头,写怪石嶙峋特立的状貌;牧童虽未加任何修饰语,而称之为“阿童”,稚气可掬;尤其是以“觳觫”一词代牛,写老牛在鞭子催赶下不免步履蹒跚的样子②这首诗从画中的竹石牧牛,联想到生活里的牛砺角和牛斗,再以之寄寓自己对现实的观感,而一切托之于“戏咏”,含讥刺时政之寓意,在构思上很有曲致,也很有深度。

      【解析】【分析】(1)B项“是苏轼这幅画的主要元素”错误从本诗小序“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②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中可以看出,这幅画是苏轼和李公麟合作的;从诗歌正文后四句来看,这幅画的四个元素中,最为主要的一个元素是“牛”,四个元素并非平均用力2)本诗诗序中的“戏咏”是轻松玩笑地吟诗,即怀着一种轻松戏谑地写诗,而非态度严肃地写诗这种情感态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诗歌的用词用“峥嵘”形容石头的奇特,用“阿童”写牧童的稚气,用“幽篁”写竹的茂密,更妙的是用“觳觫”写牛的老态,语言轻松幽默,尽显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二是讽喻寄托从注释“此诗作于北宋后期党争之时”,结合诗歌后四句便可看出,本诗是含有讽喻寄托之意,以画中“牛砺角”和“牛斗”痛惜“残竹”,寄寓自己对当时北宋后期党争的观感综合以上分析,归纳整理,便可得出答案故答案为:⑴B;⑵①本诗用轻松玩笑的语气做诗抒情,语言幽默风趣如“峥嵘”本用以形容山的高峻,这里拿来指称石头,写怪石嶙峋特立的状貌;牧童虽未加任何修饰语,而称之为“阿童”,稚气可掬;尤其是以“觳觫”一词代牛,写老牛在鞭子催赶下不免步履蹒跚的样子②这首诗从画中的竹石牧牛,联想到生活里的牛砺角和牛斗,再以之寄寓自己对现实的观感,而一切托之于“戏咏”,含讥刺时政之寓意,在构思上很有曲致,也很有深度。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兴(其二)杜甫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注释】:夔州杜甫当时流寓于此八月槎;晋张华《博物志》记载:传说有一个住在海边的人,年年八月海水涨时见有浮槎去来,可达天河槎,木筏画省:指尚书省汉代这个衙门用胡粉涂壁,上面画有古代贤人烈女,故名伏枕:指生病山楼粉堞:指白帝城楼涂着白粉的齿状短墙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句紧承《秋兴》(其一)的结句,写出诗人在面对孤城落日景象时的豪壮之感B. 诗人思念北斗方向的长安,见出思乡之切;“每依”表明这样遥望凝想已是常态。

      C. 耳边的猿啼声声可闻,故曰“实”,盼望的归舟迟迟未有,故曰“虚”,令人悲慨D. 诗人此时身居夔州,心念长安,听猿下泪,自伤羁旅,表达其内心凄清哀怨之叹2)这首诗将眼前的景物与心中的思念融合在一起,前人论之曰“身居夔府,心在京华”试从诗中任选两联加以分析,并简要说明其表达效果 答案:A解析: (1)A(2)第一联,由眼前的“孤城落日”,联想到“北斗京华”,写出了诗人千里飘零、思念故都的情怀;第二联,“听猿实下”与“奉使虚随”对举,写出了现实情境的凄凉,回归梦想的破灭;第三联,“画省”与“山楼”对举,将往昔朝中的荣光与今日荒城的寂寥交织在一起,不胜悲慨效果:这样写,虚(心中念)实(眼前景)交织,时空交错,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开拓了诗歌的意境,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解析】【分析】(1)A项,“写出诗人在面对孤城落日景象时的豪壮之感”理解错误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意思是,夔州的高城上又迎来了落日每当晚上北斗星出现的时候,我就按照它的方向来寻找长安的所在由眼前的孤城落日联想到京华,表达了诗人在漂泊中对故都的思念之情本诗以夔府的秋日萧瑟,诗人的暮年多病、身世飘零,特别是关切祖国安危的沉重心情作为基调。

      选项“豪壮之感”不符合全诗基调 (2)首联“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中,“孤城落日”是眼前实景,“京华”是联想虚写,由眼前这景联想到京华,表达了诗人在漂泊中对故都的思念之情第二联“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中,前一句是实写杜甫独坐孤城,望穿京华,而时局变异,世事难料,心事微茫,听到凄楚的猿声,不由泪下下句借用典故表达他八月份乘船回长安供职的心愿化为泡影这一联表现诗人漂泊天涯,遥望京华,欲归不能,愁绪难解触景生情、情景交融,不仅加重了凄凉的气氛,也烘托了诗人的心情第三联“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前句写诗人慨叹没能入京供职、违离画省香炉,只空挂了个尚书郎的职衔,辜负了那份工作,伏枕有病的不幸,不能回到皇帝身边供职,滞留在这荒僻的山城写出了诗人没有机会报效国家的遗憾愁闷之情后一句从遥想回到现实环境中来远处白帝城的墙外隐隐约约传来的凄咽的笳声,诗人已经很痛苦了,这悲壮的军笳声自然更加撩起诗人无限的愁思和感慨以上由夔府想京华,又由京华回到夔府,思绪在故国故园与夔府孤城之间往复,虚实结合,情极凄切缠绵 故答案为:⑴A; ⑵第一联,由眼前的“孤城落日”,联想到“北斗京华”,写出了诗人千里飘零、思念故都的情怀;第二联,“听猿实下”与“奉使虚随”对举,写出了现实情境的凄凉,回归梦想的破灭;第三联,“画省”与“山楼”对举,将往昔朝中的荣光与今日荒城的寂寥交织在一起,不胜悲慨。

      效果:这样写,虚(心中念)实(眼前景)交织,时空交错,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开拓了诗歌的意境,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2)本题主要考查赏析景情关系,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感情特点 【译文】       夔州的高城上又迎来了落日每当晚上北斗星出现的时候,我就按照它的方向来寻找长安的所在 听到巫峡的猿啼,我真的流下泪来我也希望乘着浮槎回到自己的故乡,但这愿望终究还是落空了 我还记得我从前春宿左省值夜的时候,晚上熬夜写些明朝的封事,点燃书案上的香现在我早已不在那里就职滞留此地,傍晚时分听到城楼上吹起悲笳,心中升起一股隐然的悲痛 你看,山石上爬满了藤萝月亮刚刚升起来的时候,月光是照在藤萝上的,而现在它已经照到河洲前面的芦荻花上面去了我一夜无眠,一直在怀念长安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渔家傲苏轼    临水纵横回晚鞚① , 归来转觉情怀动。

      梅笛烟中闻几弄秋重,西山雪淡云凝冻    美酒一杯谁与共,尊前舞雪狂歌送腰跨金鱼②旌旆拥将何用,只堪妆点浮生梦注:①鞚,有嚼口的马笼头②金鱼,宋代高级官员的一种佩饰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临水纵横回晚鞋”,词人骑马奔驰于水滨,很晚才踏上归程此句凸显了词人豪迈英武的气势B. “归来转……闻几弄”,骑马归来,耳闻暮霭中传来笛奏的乐曲,词人情绪发生转变,若有所悟C. “秋重……云凝冻”,秋天暗沉重,西山去雾笼罩,天寒雪淡景物反衬出词人内心的郁闷D. “美酒……旌旆拥”,饮酒话别,席前歌舞狂欢;词人腰挎金鱼饰,护卫前呼后拥,场面壮观2)“尊前舞雪狂歌送”一句中,“舞雪”形容舞姿回旋如雪花飞舞这里把人比作物去写,给人一种别样的美感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写人的一项是(    ) A.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赠别》)B.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C.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D.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赵嘏《江楼感旧》)(3)苏轼常以“梦”感叹人生。

      此词结语“将何用,只堪妆点浮生梦”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结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分别表达了苏轼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C解析: (1)C(2)D(3)“将何用,只堪妆点浮生梦”:这些威严和排场又有什么用呢?不过是如梦人生中的一点装饰罢了:“将何用”的反问,表达了词人对权势、名利的轻蔑,“只堪”句则表现了词人“浮生若梦”的思想词人并非消极或颓废,而是不为外物所惑,始终保有的一种人生认识和精神追求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如梦,只好以一杯清酒祭奠江月表达了词人追慕英雄,想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的苦闷以及对年岁将老、生命短暂的感伤:词人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寄情于江月,也表现出词人乐观洒脱的旷达情怀 【解析】【分析】(1)C项,“景物反衬出词人内心的郁闷表意错误应该是“衬托出词人内心的压抑” (2)A项,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活像二月初含苞待放的一朵豆蔻花这里把十三四岁的女子比作月初待放的花;B项,寞忧愁颜,面上泪水长流,犹如春天带雨的梨花这里把面带忧愁的女子比作春天带雨的梨花;C项,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这里把自己比作玉壶D项,把月光比作水。

      故选D (3)作答本题,首先要理解两首诗的意思将何用,只堪妆点浮生梦”的意思是:这些威严和排场有什么用呢?不过是如梦人生中的一点装饰罢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意思是:人生如梦,只好以一杯清酒祭奠江月然后再结合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和诗歌写作背景分析诗人的情感 故答案为:⑴C;⑵D; ⑶“将何用,只堪妆点浮生梦”:这些威严和排场又有什么用呢?不过是如梦人生中的一点装饰罢了:“将何用”的反问,表达了词人对权势、名利的轻蔑,“只堪”句则表现了词人“浮生若梦”的思想词人并非消极或颓废,而是不为外物所惑,始终保有的一种人生认识和精神追求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如梦,只好以一杯清酒祭奠江月表达了词人追慕英雄,想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的苦闷以及对年岁将老、生命短暂的感伤:词人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寄情于江月,也表现出词人乐观洒脱的旷达情怀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高二上学期物理12月月考试题及答案.pdf 2023-2024学年重庆市沙坪坝区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及答案.pdf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滨州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pdf 2023-2024学年重庆市渝北区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及答案.pdf 2024-2025学年山东济南章丘区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及答案.pdf 2022-2023学年江苏省连云港高二下学期生物期中考试题及答案.pdf 2025年陕西学考选择性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pdf 2025年甘肃学考选择性考试物理真题及答案.pdf 2025年福建学考选择性考试物理真题及答案.pdf 2025年辽宁学考选择性考试政治真题及答案.pdf 2025年黑龙江学考选择性考试政治真题及答案.pdf 2024-2025学年贵州省六盘水市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英语试题及答案.pdf 2025年广东阳江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pdf 2025年广东惠州中考英语试题及答案.pdf 2025年陕西学考选择性考试物理试题及答案.pdf 2024-2025学年重庆市铜梁区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pdf 2024-2025学年重庆市潼南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pdf 人教版(2024)八上 Unit 8 Let’s Communicate 【语法专练+阅读专练+写作专练+单元提高】.pptx 课题2 水的组成 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docx 课题3 物质组成的表示 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