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栉孔扇贝养殖技术规范.doc
28页栉孔扇贝养殖技术规范(1)苗种培育主要设施 ①场址选择选择海流畅通,附近无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的污染远离河口,无大量淡水注入,盐度在25‰以上,水质清新交通、供电及淡水来源方便附近有适合稚贝中间育成的海区或养虾池②设备条件A.育苗池一般为水泥池长方形,半卧式,水深1.2~1.3米,长×宽为3米×5米,水体在20立方米左右;池底有1%~3%的倾斜度,排水口径宜粗些育苗间保温好,弱灯泡照明即可B.饵料池水泥池,池深0.8~1.0米,水体6~8立方米,总水体与培育水体之比为1:1或1:2;受光好、保温好、池底有3%~5%的倾斜度C.预热池一般建在育苗室内,要有两个轮换使用,预热水体与培育水体之比为1:2或1:3,保温条件好D.砂滤池或砂滤罐砂滤池可建在预热池之上,过滤面积与育苗水体之比为1:10或1:20;如果是砂滤罐过滤,面积与育苗水体之比为1/30~1/40E.沉淀池应尽量建于地势较高处,靠沉淀池水位差自流引水,沉淀池宜分隔多个轮流使用,总容量为育苗总水体的2~3倍,池深2米以上,池顶加盖,上部留有溢水孔和进水孔,池底应向排水口倾斜一定坡度,排污管口加阀门,出水口宜高于池底约30厘米。
使用中至少每周洗刷一次F.单胞藻保种室要求光线好,可调、控温好,保种室面积与育苗水体之比为1:15~20G.水泵设备通常分为一级泵和二级泵一级泵将海水抽至沉淀池;二级泵通常将沉淀后海水加压送进过滤罐,或将贮水池水送入换热设备水泵的选择需根据生产能力和水池的地理位置来确定技术参数H.加温设备一座500立方米水体育苗室,需要配置1~2吨蒸汽或海水锅炉一座I.充气设备可用罗茨鼓风机,或用活塞式电充气机J.发电设备用于停电时临时供电,其功率应按用电量而定K.其它设备显微镜、解剖镜、藻种瓶、三角烧杯、烘箱等2) 扇贝人工育苗技术①饵料培养扇贝育苗常用饵料种类为:小新月菱形藻、三角褐指藻、等鞭金藻、湛江叉鞭金藻及扁藻等A.一级培养一级扩种的容器可用10000~20000毫升的细口玻璃瓶洗净经烘干箱消毒所用的海水需经煮沸消毒,冷却后加入适量的营养盐(如扁藻:氮:磷;铁=20:1:0.1pp)接种前必须严格镜检,用纯净藻种接种接种后瓶口要用消毒纸封口不同种类的藻种瓶要分别放置,藻种瓶要放在室内光线较好的地方,但要避免光照直射。
扁藻最适宜照度为5000~10000勒克斯,每天至少摇动瓶子三次以上每隔2~3天加一次培养液,若繁殖旺盛则每天加一次,加入量为藻液的1/4~1/5,如此接种后5天左右,可达最大繁殖密度,可及时供二级培养使用或及时分瓶分瓶后按上述比例添加培养液B.生产性培养目前生产上基本不用二级培养即用微藻饵料池作生产性培养池子和池内一切用具(如搅拌器、通气管、气头)均如前所述方法消毒池内加上10~20厘米深的培养用水,加每立方水体添加氮:磷:铁=20~30:1:0.1克的培养液(指培养扁藻)接种时,先镜检藻种,禁用原生动物污染的藻种,藻种的接种量为总水体1/3~1/5,具体视备用藻种量的多少而定②亲贝标准及入池时间A.亲贝一般选2龄左右,在繁殖季节进行挑选,分开雌雄B.选择标准 无附着物或附着物少;性腺丰满、个体健壮,无死亡或死亡量少;软体部肥满,出肉率40%以上C.亲贝入池时间,山东地区可提前至2~3月份;辽宁地区可提前到3~4月进行虽然提前入池可以使亲贝的性腺提前成熟,但是入池时间越提前,用于亲贝蓄养促熟供热的成本就越高。
③亲贝促熟培育在亲贝蓄养的同时,逐步提高水温促进亲贝性腺成熟A.培养密度及方法适宜培养密度为80~120个/米3B.培育水温以亲贝促熟开始时海区自然水温为基数,以每天升温1℃的幅度逐渐将温度提高到亲贝产卵温度后恒温培育栉孔扇贝可恒定在16~18℃,在临近产卵时保持温差为±0.3℃以内扇贝在4摄氏度以上的积温达到190-200摄氏度生殖腺成熟C.换水每日需全量更换新鲜海水,彻底清除池底污物D.投饵常用单胞藻类为三角褐指藻、小新月菱形藻、等鞭金藻、叉鞭金藻、小球藻、塔胞藻和扁藻日投喂量以每天25万~30万/毫升细胞,分10~12次投喂在蓄养亲贝时,由于水温太低,饵料难以大量培养,可采用鼠尾藻等藻类榨取液做饵料,辅助解决饵料不足的问题这种榨取液混有多种底栖硅藻(如曲舟藻、圆筛藻等)和大型藻类的细胞和碎屑,有利于亲贝营养物质的积累,促进亲贝的生长和性腺发育,提高成活率当日采集鼠尾藻最好当日加工投喂先用饵料机(粉碎机或绞肉机)将藻类绞碎,置于水池中,加水搅拌,过滤后沉淀0.5~1小时候再使用。
投喂时,将潜水泵置于水的表层(约20~30厘米水深),呈浮动状态,随水位的下降而降低在贝类人工育苗(亲贝蓄养和幼虫培养市),在活饵料不足的情况下,可用可溶性淀粉、食母生、酵母等代用饵料代替,用时要用100目筛绢过滤,由于易污染水质,需加大换水量来保持水质良好E.充气要求溶解氧最低浓度保持4毫克 /升应连续微量充气,以保证水质的稳定F.清理死贝每天换水时,要拣出死亡个体,以免污染水质④采卵、受精与孵化可用阴干、流水、升温等刺激方法诱导,或等待亲贝性腺自然成熟时自行排放在临产卵时,停止倒池换水,改为多次流水法换水,当发现栉孔扇贝在原池自行排放时,倒入预先准备的水池中,产卵结束后,加入适量精液受精受精卵孵化,为防止受精卵沉底堆积影响孵化效果,应每隔30~40分钟用搅耙将水搅动一次,至发育到担轮幼体期为止⑤选育幼体的选育一般在幼体发育到面盘幼体时进行目前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方法:A.浓缩幼虫选育法选育前,停止搅动池水,让幼虫自由上浮采用250目筛绢做成的网箱放在相应大的水槽内,将软胶管或软塑料管消毒干净放入水池表层,采用人工虹吸方法将幼虫吸进网箱内。
B.拖网选育法用筛绢做成操作方便的手推网,或做成同池子的宽度相同的拖网,轻轻地将水池表层的健康幼虫拖捞出来,及时放入新池中培育 ⑥幼体培育A.培育密度幼虫培育适宜密度为8~12个/毫升B.水温培育水温为18℃~20℃ C.投饵受精卵孵化至“D”形幼虫期,即可进行投喂三角褐指藻、等鞭金藻、叉鞭金藻、小球藻、塔胞藻和扁藻等以等鞭金藻为例,“D”形幼虫初期日投喂量为10000~15000个/毫升;壳顶期日投喂量为15000~50000个/毫升左右;分3~6次投喂饵料要以金藻为主,多种饵料种类混合投喂其效果比单一种类要好D.换水每天换水2次E.光照 一般控制在200Lx以下F.倒池每5~7天倒池一次G.施药在重金属含量较高的海水中,每立方米水体加入2~3克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不得选用国家规定禁止使用的药物⑦附着基的选择、处理与投放A.附着基的选择棕绳编成的小帘(绳径8毫米左右),或聚乙烯网片(18或24股)B.附着基的处理方法聚乙烯网片使用前,用5‰的氢氧化钠浸泡24小时清洗油污等,再经反复锤打、浸泡,清除碎屑、杂质及可溶性有害物质等。
综绳附着基需用5‰的氢氧化钠在70~80℃淡水中煮沸10-12小时,其他处理方法同上C.附着基的投放时机附着基投放过早,不但影响育苗池的正常管理,而且容易被残饵、杂质污染,水质变差,幼虫难以附着;如果附着基投放过晚,则错过大批幼虫最佳附着机会而下沉死亡因此,最佳的投放时间应在池内幼虫有50%出现眼点时投放附着基,一般配合倒池,先把底帘铺好,倒入幼虫,投底帘的第二天再投上表帘,网衣作为表帘时可拴上坠石;棕帘作表帘时,可均匀地悬挂在浮动于水面的塑料框架上,可尽量分1~2次投齐D.附着基放数量投放数量可根据幼虫培育密度而定,一般情况下,聚乙烯网片按2.0~2.5公斤/ 立方米水体投放;棕帘按300~400米/米3水体投放投帘后应加大换水量和投饵量,附苗结束后,可采用流水方式换水⑧稚贝的海上中间培育A.稚贝的暂养器材和网目一般海区保苗选用40目聚乙烯网袋;虾池保苗选用60目网袋可制作30厘米×50厘米或50厘米×70厘米等不同大小的网袋海上保苗时,每绳上捆8~10个网袋,虾池保苗时,每绳捆袋4~6个。
B.场地的选择栉孔扇贝保苗可选择在风平浪静、水流畅通、饵料生物丰富、无污水排入、水深1.5米以上的虾池、蓄水池和水深为5~12米的内湾C.场地消毒 虾池和蓄水池用500毫克/升的生石灰或30 ~50毫克/升的漂白粉消毒D.水质应符合NY5052-2002标准的规定⑤水温13℃~26℃⑥盐度25~33⑦透明度60~80厘米⑧稚贝疏苗时间及管理A.贝苗的中间育成B.暂养海区选择水清流速缓、风平浪静、饵料丰富的内湾C.暂养时间与分苗当贝苗生长到0.5厘米以上时,可用滤筛网将0.5厘米以上个体筛出,装入暂养笼中小于0.5厘米以下者继续在网袋中暂养,经过一段时间再进行筛选贝苗在暂养笼内培育1~2个月,壳高达2厘米以上时应筛选分苗,放入养成笼进行养成D.中间育成的方法中间育成通常采用暂养笼育成暂养笼直径30厘米左右,分为6~7层,层间距15厘米,网目4~5毫米0.5厘米的苗种,每层放1000个,1厘米的苗种,每层放500个;1.5厘米以上的苗种,每层放200~300个一个长60米浮绠,可挂100笼E.海上中间育成期间的管理海上中间育成是缩短养殖周期的关键,应及时分苗,合理疏养。
暂养水层与水文有关,一般在水深2~3米,如水温过高应挂养在8~10米水层暂养期间要经常检查浮绠、浮球、吊绳、养成笼是否安全,及时洗刷网笼,清除淤泥和附着生物F.出池规格与质量壳高≥2.0厘米,规格合格率≥90%;畸形率和伤残死亡率总和≦5%另外,出池时的海水温差,要与自然海区的温度接近3)栉孔扇贝养成①筏式养殖A.环境条件应符合表1的要求表1 栉孔扇贝浅海养殖环境条件 环 境 因 子 要 求 水质 应符合NY 5052-2001的规定水深(米) 大潮期低潮时水深为5~25流速(厘米/秒) 10~40水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