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迅杂考二则.doc
5页1鲁迅杂考二则【摘 要 题】鲁迅研究 【正 文】 《苦闷的象征》初版时间考 日本文艺批评家厨川白村的文艺论文集《苦闷的象征》,是鲁迅十分重视的一部文艺论文集,也是对鲁迅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文艺论文集鲁迅与此书的关系,只看鲁迅对它的翻译、译文的发表和单行本的出版,原始的记载都一清二楚 关于鲁迅购买日文原版书 《鲁迅日记》1924 年 4 月 8 日载:“往东亚公司买《文学原理》、 《苦闷的象征》……各一部,共五元五角 ”查北京鲁迅博物馆编《鲁迅手迹和藏书目录》,可知鲁迅购买的日本原版《苦闷的象征》至今仍存于北京鲁迅博物馆目录还记有“厨川白村著,大正十三年(1924)东京改造社五十版,精装毛边,目次前页有鲁迅先生篆文章一方” 关于鲁迅对此书的翻译 《鲁迅日记》1924 年 9 月 22 日载, “夜译《苦闷的象征》开手”;当年 10 月 10 日载, “夜译《苦闷的象征》讫”起讫日期清晰,翻译过程仅历 20 天 关于这部中文译稿的发表和出版在鲁迅翻译过程中, 《苦闷的象征》的中文译稿的第一、第二部分已经开始在《晨报副刊》连载,具体的起讫时间是 1924 年 10 月 1日至 10 月 31 日。
单行本的初版时间,据版权页是“1924 年 12 月初版”,这有原书可查在鲁迅诞生百周年纪念活动期间,北京鲁迅博物馆举办《鲁迅著作版本展览》,并编印《鲁迅著作版本展览目录》在这个目录中, 《苦闷的象征》初版本系北京图书馆提供,文字说明是“《苦闷的象征》厨川白村著,鲁迅译,北京未名社 1924 年12 月初版本书为鲁迅赠孙斐君书,有鲁迅题字并印章,内容为‘送给斐君兄译2者’”以留有鲁迅手泽的实物为证,鲁迅译《苦闷的象征》的初版时间是 1924 年 12月,也是明明白白的 在一般情况下,书籍版权页上的记载,自然是该书信息的原始记录,理所当然地被研究者作为重要的依据根据《苦闷的象征》版权页上的记载,将其初版时间定为1924 年 12 月的书籍,我所见到的有以下几种: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年版《鲁迅全集》第 16 卷;王观泉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79 年版《鲁迅年谱》;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室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 年版《鲁迅年谱》等在《鲁迅全集》第 16卷中收有《鲁迅著译年表》,其中 1924 年 9 月 22 日条目下的文字是“始译厨川白村的文艺论文集《苦闷的象征》,10 月 10 日译毕,本年 12 月出版,新潮社代售,列为《未名丛刊》之一。
”另外两种年谱,文字各异,但在确定《苦闷的象征》的初版时间方面,同《鲁迅全集》第 16 卷中的《鲁迅著译年表》无异然而也并非所有有关鲁迅的著述,在确定鲁迅译《苦闷的象征》的初版时间问题上,都以初版本的版权页为据在这方面持有异议的有鲍昌、邱文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 1979 年版《鲁迅年谱》;复旦大学、上海师大、上海师院《鲁迅年谱》编写组编、安徽人民出版社 1979 年版《鲁迅年谱》鲍昌、邱文治编《鲁迅年谱》,1924 年 12 月末的谱文是:“本月,译作《苦闷的象征》作为《未名丛刊》第一种出版(由新潮社代售,实际上于 1925 年 2 月出书)”复旦大学等编《鲁迅年谱》1925 年 3 月 7 日的谱文是:“所译文艺论文集《苦闷的象征》(日本 厨川白村作)由新潮社出版 ”这些都说明,有些研究者并不以《苦闷的象征》初版版权页的白纸黑字为凭信 鉴于研究者对《苦闷的象征》的初版时间认识上的参差,我特意针对这一问题作了一些考察,最后确认该书初版时间只能是 1925 年 3 月这也就意味着, 《苦闷的象征》初版本版权页上“1924 年 12 月初版”这一时间是虚拟的 3确认《苦闷的象征》初版时间是 1925 年 3 月,首先要排除 1924 年 12 月出版的可能。
据《鲁迅日记》,1925 年 1、2 月份《苦闷的象征》的排印稿尚在校对中现将《鲁迅日记》的有关记载做一摘要: 1924 年 12 月 4 日:“校《苦闷之象征》 ” 12 月 9 日:“校印刷稿 ” 12 月 10 日:“寄新潮社印刷稿 ” 12 月 12 日:“夜校《苦征》 ” 12 月 13 日:“往新潮社交校正稿 ” 12 月 15 日:“校《苦征》稿 ” 1925 年 1 月 6 日:“夜校《苦征》印稿 ” 1 月 7 日:“寄新潮社校正稿 ” 1 月 14 日:“校《苦征》印稿 ” 1 月 28 日:“寄李小峰信并校正稿及图版 ”《鲁迅全集》中此条的注释是, “指《苦闷的象征》清样及插图铜版 ” 2 月 8 日:“夜伏园来,托其以校正稿寄李小峰 ” 这些关于《苦闷的象征》的记载,大致反映了鲁迅对该书排印稿反复校对的过程从中可以看出:一、鲁迅对《苦闷的象征》的校对,始于 1924 年 12 月 4 日,讫于1925 年 2 月 8 日也就是说,至 1924 年底《苦闷的象征》的排印稿仍在校对中二、1925 年 1 月 28 日以前,书中插图图版尚未送抵出版社 以此排除《苦闷的象征》初版于 1924 年 12 月,作为依据是十分坚实的。
确认《苦闷的象征》的初版时间是 1925 年 3 月的第二个依据,是鲁迅亲拟的《〈苦闷的象征〉广告》广告篇幅短小,现全文照录: 这其实是一部文艺论,共分四章现经我以照例的拙涩的文章译出,并无删节,也不至于很有误译的地方印成一本,插图五幅,实价五角,在初出版两星期中,特价三角五分但在此期内,暂不批发北大新潮社代售 鲁迅告白 4这则广告刊登于 1925 年 3 月 10 日《京报副刊》(收入《集外集拾遗补编》),这无疑是《苦闷的象征》刚刚出版的有力证明尤其能够证明这一点的,是其中的“在初出版的两星期中,特价三角五分”的优惠期,这只可能在该书刚刚出版时实行,而不会在出版两三个月以后实行这就进一步证实, 《苦闷的象征》的初版时间是在1925 年 3 月 确认《苦闷的象征》初版时间为 1925 年 3 月的第三个依据,是鲁迅最初收到样书的记载鲁迅是该书的译者,自然会在该书出版后最先收到样书 《鲁迅日记》对此事的最早记载是 1925 年 3 月 7 日,原文是:“下午新潮社送《苦闷的象征》十本 ”这或许就是复旦大学等编《鲁迅年谱》将《苦闷的象征》初版时间定为 1925 年 3 月 7日的原因 除以上情况外, 《鲁迅全集》中有关《苦闷的象征》的一些注释,也可以作为旁证。
尽管《鲁迅全集》第 16 卷中的《鲁迅著译年表》,将《苦闷的象征》的初版时间定为1924 年 12 月,但《鲁迅全集》中其他一些注释并不沿循此说,例如: 《鲁迅日记》1924 年 12 月 4 日“校《苦闷之象征》”注释:“指校阅该书单行本清样,至 1925 年 2 月校讫 ”(《鲁迅全集》第 14 卷第 524 页 ) 《〈苦闷的象征〉引言》中关于《苦闷的象征》的注释:“……1925 年 3 月出版单行本,为《未名丛刊》之一,由北京大学新潮社代售,后改由北新书局出版 ”(《鲁迅全集》第 10 卷第 233 页 ) 众所周知,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年版《鲁迅全集》中的各文集,是分别由不同单位的注释者注释的这就可能造成,面对同一事物,由于注释者认识上的不同而形成注文的不同以上注文完全可以说明,在注释的当时,已经有注释者对《苦闷的象征》初版于 1924 年 12 月提出了质疑,并经过了考证落实在注文中,只是未将考证5过程形成文字公之于众在这里我恰可引为旁证,也为这些注释者的先期工作再次留下一些印迹 对于《苦闷的象征》版权页上的初版时间为什么要比实际初版时间提前的问题,我有一个还不能得到证实,也许永远无法得到证实的推测。
鲁迅在翻译《苦闷的象征》过程中,已经得知丰子恺也在翻译此书,并且知道丰子恺译本已经列为《文学研究会丛书》之一,即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一情况自然也会为鲁迅译本的出版者所获知或许是出于“抢先”的目的,出版者才将该书的出版时间故意提前如果这一推测成立,那么他们的目的确实实现了——丰子恺译《苦闷的象征》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是 1925 年 3 月 鲁迅与阿波利奈尔的《禽虫吟》 法国诗人阿波利奈尔的译名,在鲁迅著译和《鲁迅全集》的注释中,显得过于参差在鲁迅著译中,鲁迅曾分别译作亚波理奈尔和亚波里耐尔;在《鲁迅全集》注释中,除沿用以上两种译名以外,还译作阿坡里耐尔、阿坡里耐和阿波利奈尔据《大百科全书》,Guillaume Apollinaire 通译为阿波利奈尔 阿波利奈尔(1880—1918)的生平,鲁迅曾经作过简要介绍,全文是: Guillaume Apollinaire 是一八八○年十月生于罗马的一个私生儿,不久,他母亲便带他住在法国少时学于摩那柯学校,是幻想家;在圣查理中学时,已有创作,年二十,就编新闻从此放浪酒家,鼓吹文艺,结交许多诗人,对于立体派大画家Pablo Picasso 则发表了世界中最初的研究。
一九一一年十一月,卢佛尔博物馆失窃了名画,以嫌疑被捕入狱的就是他,但终于释放了欧洲大战起,他去从军,在壕堑中,炮弹的破片来钉在他头颅上,于是入病院愈后结婚,家庭是欢乐的但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因肺炎死在巴黎了,是《休战条约》成立的前三日 6他善画,能诗译在这里是“ Le Bestiaire”(《禽虫吟》)一名 Cortege dorphee(《阿尔斐的护从》)中的一篇;并载 Raoul Dufy 的木刻 (《译文序跋集》) 需要补充介绍的是,阿波利奈尔创作的诗集,除了《禽虫吟》,还有《醇酒集》、 《被杀害的诗人》、 《美好的文字》在诗歌之外,阿波利奈尔还著有剧本《蒂雷西亚的乳房》,评论文集《美学深思录》等鲁迅介绍阿波利奈尔始于 1928 年 11 月,当时鲁迅正编辑《奔流》第 1 卷第 6 期这一期的稿件,诗歌所占比重较大,鲁迅为配合和突出这一特点,也翻译了阿波利奈尔的《跳蚤》和蕗谷虹儿的《坦波林之歌》“充充配角”《跳蚤》不过四行,鲁迅译为: 跳蚤,朋友,爱人, 无论谁,凡爱我们者是残酷的! 我们的血都给他们吸去 阿呀,被爱者是遭殃的 在介绍阿波利奈尔和他的《跳蚤》同时,鲁迅其实更钟情诗集《禽虫吟》中的木刻插图,因为在《奔流》第 1 卷第 6 期中,也选用了与《跳蚤》相配的插图,这是阿波利奈尔首次在鲁迅笔下出现的大致情景。
鲁迅翻译的《跳蚤》,系据堀口大学的日译本转译堀口大学的日译本《禽虫吟》,译名《动物诗集》,东京第一书房大正十四年(1925)初版据《鲁迅日记》记载,1927年 10 月 12 日鲁迅从内山书店购到此书,从此对阿波利奈尔的这个诗集一直不能忘怀从 1929 年 7 月起,鲁迅与当时在法国学习音乐的季志仁常有书信往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鲁迅委托季志仁购买书籍和木刻作品1929 年 7 月 21 日鲁迅寄季志仁一千法郎汇票,7 月 24 日又寄汇票一张和信笺一包约 50 枚此前此后, 鲁迅也屡屡收到季志仁信和书籍1929 年 10 月 4 日《鲁迅日记》记载:“晚收季志7仁从法国寄来之《Le Bestiaire》一本,价八十法郎 ”此书即阿波利奈尔的《禽虫吟》法文原刊本从这一过程可以看出鲁迅对《禽虫吟》的念念不忘和锐意穷搜 《禽虫吟》的法文版初版于 1911 年鲁迅得到的法文版,是巴黎“人头鸟女妖”出版社 1919 年版鲁迅在对阿波利奈尔的生平介绍中谈到这个诗集时,称它是“‘Le Bestiaire’(《禽虫吟》)一名‘Corteged’(《阿尔斐的护从》)”按照通译,前者译为《动物小唱》,后者译为《奥菲的随从》。
这是直接从法文译为中文的两个诗集名,此外由于存在日译和由日译转译中文,以及鲁迅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称呼等原因,这个诗集还有其他集名,这里有必要作一点罗列 《Le Bestiaire》的通译是《动物小唱》,堀口大学的日译是《动物诗集》,鲁迅转译为《禽虫吟》,但在致黄源信(1935 年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