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腰眼与腰眼穴.docx
4页腰眼与腰眼穴浅议肥城市中医医院针灸科沙玉奇271600摘要:腰眼为俗语,多指腰部的一凹陷位置,但具体的位置,对于大多数人 来说几乎每个人对于“腰眼”的位置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而对于医学类尤其是 针灸专业人士来说,“腰眼”的位置主要在腰部骼后上棘的凹陷处,但此处是否 为腰眼穴的位置,值得商榷关键词:腰眼骼后上棘骼崎是骼骨翼的上缘,其前端的突起称骼前上棘,其后端的突起称:骼后上 棘骼后上棘体表投影俗称“腰眼”,就是背后腰间的两个凹下去的窝,是臀部 骶椎骨上方和腰椎连接处的两侧现代解剖学对这两个凹陷没有正式的名称,或 称作骶窝、骶凹,艺术解剖学称作臀后窝或骼后窝,是理想的人体模特的标志之 一,西方美术史上称为“维纳斯的酒窝一一圣涡”其定位位于骶骨上方两侧、 臀部内侧骨性突出部位,此点肌肉比其他部位要薄,故而形成一定的凹陷瘦人 令其弯腰在骼崎后下可见明显的骨性突起,挺腰时则变为圆形凹陷;女性和胖人 多表现为圆形凹陷,两侧对称标准定位为:从骼骨最高点至脊椎(棘突处)引一 水平线,在其交点向下降5cm(女)或6cm(男)处旁开4. 2cm(女)或3. 6cm(男)即为 骼后上棘部位0张普童正面片1K后上株定位® ■站果3型)性别人次骨椎#t突一AS后卜一蛛《水平统) 距陶的平•均值髓峭最高点与脊椎连^与 斋后E麻作垂线距陶平均恒3- 6cm ( 180cm./S0)& m (300c m】女504. 2cm(210cm/50)5cm<250cm/50)②而中医针灸教材关于腰眼穴的描述为:腰眼:【定位】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凹陷中。
解剖】在背阔肌、腰方肌中穴区浅层有第3腰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深 层有第4腰神经后支的肌支和腰动脉分布功用】强腰健肾主治】1腰痛 月经不调,带下 虚劳操作】直刺1-1.5寸③对此黄龙祥老师认为“人体结构除了存在种族性差异外,还存在着性别差异 如果不掌握这种差异的规律,就不能保证针灸输穴定位标准的科学性与可操作 性试以腰眼穴定位为例说明如下在髓骼部有两个对称的像酒窝一样的凹陷,有两个针灸输穴正在凹陷中,称 为“腰眼”(或“腰目”)现代解剖学对这两个凹陷没有正式的名称,或称作sacral dimples骶窝,或骶凹)对于这两个凹陷的体表定位,针灸文献自古就有较大分 歧,或作“在肾俞下三寸,亦夹脊骨两旁各一寸半,左右以指按取《备急千 金要方》),或“第四及第五腰椎之左右凹陷中《中国针灸学》),或“在腰 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凹陷中"(1990年版国家标准《经穴部位》) 西方经典解剖学著作虽然没有对此凹陷加以解剖学定位描述,但认为此凹陷即骼 后上棘所在,而又认定后者横平第2骶椎(the second sacral ertebra)或第2髓后孔 (the second posterior sacral foramina) o长期以来人们对此深信不疑,尽管检验此 说非常容易,只是人们从未想到过要去检验。
我们通过表面解剖学、影像解剖学,给合尸体解剖测量方法,对上述长期困 扰东西方解剖学家和针灸医生的难题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表面解剖学试验:在发育良好的人体,不论男妇老幼,均可见骼后上棘处皮 肤呈浅窝状总体而言,女性更明显,而且在男性这两凹陷的间距小于女性的间 距,男女两骼后上棘间的距离比值为6: 7,骼后上棘横平第1髓后孔(the first posterior sacralforamina), 而不是第 2 髓后孔X光片测量:由于X光片不能显示软组织,具体的测量数值略小于活体表面测 量的结果,但男女间的比值与表面解剖学结果完全一致,为6: 7结论:国家标准《输穴名称与定位》、国际标准《针灸经穴定位》关于腰眼穴的体表定位的表述均不正确,该穴应当像乳中穴一样,直接以体表标志骼后上棘 定位,而不宜再以折量寸定位建议:鉴于骼后上棘是一个非常常用的体表解剖标志,因此搞清楚它的准确 体表定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仅限于针灸输穴定位有必要在更大范围内进 行更大样本的实测研究④有鉴于教材与黄龙祥老师认为的腰眼穴存在差异,笔者翻阅可供参考的资料 如下:“1、腰目穴:经外奇穴,出自《备急千金要方》位于第五腰椎棘突左右各 旁开1.5寸处,主治消渴、小便数。
一般灸3~7壮,或温灸5~15分钟2、 腰根穴:经外奇穴,出自《针灸真髓》位于骶部,第一骶椎棘突两侧各 3寸处,主治足病一般直刺广2寸3、 腰眼穴:经外奇穴,出自《肘后方》位于腰区,横平第四腰椎棘突下, 后正中线旁开约3.5寸凹陷中主治痨疾、腰痛、小腹痛,以及肾下垂睾丸炎、 腰肌劳损、腰部软组织扭挫伤等一般直刺1〜1.5寸;可灸4、名词解释:腰髁:人体部位名指腰两侧的突起之骨,相当于现代解剖 学所称的骼后上棘⑤“从《素问》经文可知,‘腰髁’骨在‘腰尻’相交处一一腰骶关节处,即王冰所谓‘腰脊两旁起骨’实验表明,用拇指从竖脊肌外侧向第5腰椎推,可触及一骨性突起,即腰骶关 节突此下1横指(拇指)正好是第1骶后孔处说明2000多年前古人的经验完全正确⑥由可以看出 高忻洙、胡玲主编的《中国针灸学词典》认为古代的腰髁为骼 后上棘; 黄龙祥、黄幼民主编的《实验针灸表面解剖学》认为腰髁为腰骶关节 突如下图:腰骶关骼后上棘,b更不能说明古人的认识和今人的认识谁对谁错,笔者认为,“腰眼”是一个部位,一个腰部似“眼”的位 置,按照古今关于腰眼的论述,这个部位大约在腰二椎体水平(因有论述腰眼穴 在带脉上,而又有论述带脉在腰部通过腰二椎,这些存疑,但不在此篇讨论)与 腰部骼崎所围成的凹陷中,这个部位将是一个由不同认识的“腰眼穴”所连成的 线,有线所构成的面,根据患者不同的症候辩证选取点、线、面来治疗。
医生的 目的是发现疾病,发现疾病的根源,治疗疾病医生需要考虑的是使治疗作用于 人体而产生疗效,文字上的疑问大多只有通过真实的存在来获得可能的答案参考文献:① 《100张骨盆片对骼后上棘的定位》(264400)山东省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 傅 承桦贺传基② 体表图片来自奈特解剖③ 石学敏主编,北京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优秀教材,第二 版《针灸学》④ 《表面解剖学、影像学、人体测量学方法在针灸愉穴定位标准化研究中的综合 应用》黄龙祥(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北京100700)⑤ 高忻洙、胡玲主编的《中国针灸学词典》⑥ 黄龙祥、黄幼民主编的《实验针灸表面解剖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