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北站枢纽概况.docx
5页高铁链接城市 枢纽中的典范――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概况一、 地理区位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以下简称“北站枢纽”)位于深圳市宝安区龙华的 西南部,龙华二线扩展区的中部地区距离深圳市中心区9.3公里深圳北站 是深圳市“两主三辅”铁路客运格局中最主要的客运站,是联系“北京一武汉一 广州一深圳一香港客运专线”及“杭州一宁波一福州一深圳客运专线”的交汇中 心它是华南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铁路客运枢纽,是深圳市最重要的陆上门户二、 城市规划龙华中心区为城市发展的次中心,规划以北站枢纽为核心进行高强度的综合 开发,并从整合交通与居住功能入手,以建立高效便捷的城市交通体系和高品质 的城市空间为目标,依托深圳新客站的建设将龙华二线拓展区建设成为区域性交 通枢纽和综合服务的现代化新城区三、 功能定位以国家铁路为核心,北站枢纽引入了城市轨道(地铁4、5、6号线)、公交 场站、出租车上落客站、长途汽车站以及社会车辆停车场等多种交通接驳方式, 将使深圳北站成为一个大型的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带动地区发展,提升城市整体 形象和地位四、深圳北站枢纽是由“八大理念”贯穿的高铁链接城市的典范之作1. 立体化布局与“十”字形结构北站枢纽以步行系统组织水平及竖向交通,利用多个层面组织各种流线, 实现便捷的综合换乘。
北站枢纽以90平台为人流集散主交通层,向上发展城 市轨道交通4/6号线,向下发展高铁站台层与城市轨道5号线,再配以其它 配套交通接驳设施同时,在平面上北站枢纽利用铁路站房与90平台主交通 层形成的“十”字形结构,分别在东、西广场四个象限布置公交、出租、长 途等常规接驳设施,实现各种换乘2•综合换乘厅为组织核心东、西广场均以综合换乘大厅为核心组织立体化换乘空间及人流的集散 东广场两层的换乘大厅是轨道交通、各层场站、商业及高铁火车站等各人流 换乘的组织核心;西换乘厅是西广场地下空间与高铁各人流换乘的组织核心3•公共交通优先北站枢纽以公交优先为原则,各种交通方式的人流优先顺序为:轨道〉 公交/长途〉出租〉社会车辆东广场是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主广场,包括轨 道交通、公交及出租车;西广场是以私人小汽车为主的副广场主广场与城 市的延伸发展紧密相连,占据主要地位4. 有机融合的一体化设计留仙大道、玉龙路咼架桥上跨咼铁股道;5号线、平南铁路东西向下穿 火车站及东、西广场枢纽建筑;新区大道南北向下穿5号线、平南铁路及高 铁站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4/6号线犹如腾空的蛟龙穿过波浪起伏的站房屋顶,这无疑将成为震撼人心的建筑杰作。
5. 管道化和人性化 立体化的布局造就了管道化的交通组织,专用车道提高了交通效率,出 租车上客在国内首创人行天桥岛式布局方案,完全实现了人车分流,尤其适 合铁路突发客流的需求半岛式的公交车站,实现了人车分流;舒适的室内候车环境改变了传统 的室外候车模式6. 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 枢纽西广场把山林引入建筑,在建筑中营造下沉的园林景观,曲径深幽, 浑然不知是建筑依山而建,抑或是建筑中生长了都市的森林东广场下沉广 场既是广场中心景观,又是二层换乘厅的室外庭院,水景天窗更是营造了 5 号线车站室内水色天光的美景而东广场换乘扶梯在自然庭院穿越,让出入 过往的旅客体验到人在景中游的奇妙之旅7. 山林广场和城市广场 北站枢纽西广场是绿色的山林广场,东广场是活力的城市广场,两个广 场的设计改变了传统火车站车辆在站前广场接驳的方式,从根本上颠覆了传 统火车站站前广场的观念8.节能和环保 北站枢纽东广场采用冰蓄冷方式为整个广场建筑群提供冷源东、西广 场均设置雨水回用、光导照明等节能技术在枢纽运营管理大楼的屋顶上设 置 100kW 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五、枢纽功能布局 综合考虑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因素,依自然地势,枢纽的基地形成了东广 场、高铁及西广场三个台阶状地面标高。
围合基地的留仙大道和玉龙路随着基地的标高设置,上跨高铁股道,成为两 条高架桥路,致远中路在西广场连接留仙大道和玉龙路,民塘路东邻东广场,在 枢纽段属于公交专用道,新区大道在东广场与高铁之间下穿枢纽高铁车站在 81.54 标高为站台层,向上在 90 标高为高铁的站厅层;由此枢 纽以高铁为中心形成了东西两个市政配套广场,东广场是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主 广场,西广场是以私人小汽车为主导的副广场在枢纽的地下,东西向横贯 5 号线和平南铁路,新区大道则南北向在 5 号线与平南铁路下方穿越枢纽3新区大道i|pll62厶上翻码线■ ^44^11平南铁略医有嶷—S v V枢纽东厂场L .「4号软刀"1•东广场高铁车站90标高向东延伸形成东广场90平台人行广场、出租车到达场站、 公交车到达场站东广场90平台向上发展,在100标高及108标高层为4/6号 线站厅层及站台层,穿越高铁站房大屋顶东广场90平台向下发展为84标高转 换层,包括综合换乘厅、出租车出发场站、枢纽管理、物业仓储用房及服务出入 口、公交车出发场站及枢纽管理用房、东延平台地面层为78标高副交通层, 主要设置5号线车站站厅层、出租车场站、枢纽设备用房及枢纽管理人员自用停 车库;公交车场站、枢纽设备用房、自行车停车库及服务出入口,枢纽东延平台。
地面层向下,中部为 5 号线车站站台,北部端部为枢纽管理人员自用停车库兼人 防东广场各层之间、东广场与高铁之间以两层的换乘厅来组织人流的集散,4/6 号线在90 主交通层设出入口,并与 5号线实现付费区换乘2. 西广场高铁车站90 标高向西延伸形成西广场,西广场地面交通设施包括长途车站、 旅游巴士、公交停靠站等西广场向下生成两层停车库(总车位1652 个),其中 在地下一层中部设出租车场站,其余为社会车停车场,西广场地下与高铁之间设 置西换乘厅组织人流的集散;3. 配套建筑东、西广场以高铁站房为中心设置了 4 个多层,作为枢纽配套商业及管理服 务用房其中 B1a 为枢纽运营管理大楼,功能包括了派出所、运营管理办公及其 配套其顶层设置了枢纽运营的 OCC 控制中心4. 东延平台枢纽东广场、高铁站房、西广场、枢纽配套建筑最终以 90 标高的人行平台 为人流集散的主交通层而联系在一起,这个主交通层在规划上一直向东延伸至梅 龙路,直接引导了周边街区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