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家族摆手舞典型动作形态分析.docx
2页土家族摆手舞典型动作形态分析据史学家们的考证,舞蹈是人类最早产生的艺术远古时期,人类产生语言 以前,用动作、姿态、表情来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并传达各种信息,从而产生 了舞蹈,舞蹈艺术号称“艺术之母”,是一种社会艺术的审美形态它随着历史 的发展而进步、变化,它从远古起就与人类猎狩、耕作、战斗、性爱、宗教等生 产和生活息息相关舞蹈还可以说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但是,这个人体动作, 必须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舞蹈化了的人体动作另外,属于 人体动作范畴的艺术也有许多种,如杂技、哑剧、人体雕塑、韵律操等等所以, 舞蹈不同于别的人体动作艺术的主要方面是:它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 段、生动、具体、直接、着重地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所难以表观的人内在 的、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和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 舞蹈形象,以表达舞蹈作者(舞蹈编导和舞蹈演员)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 映生活的审美属性舞蹈艺术指的是人们利用肢体将舞蹈的形态展现出来,表达 出舞蹈的意蕴和人们内心情感而在肢体语言动作上,舞蹈的风格因为地理位置、 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都会有不同的特点。
朴永光先生是著名舞蹈理论家,他指出:“不同民族不同地域舞蹈之间的差 异,首先体现在动作上摆手舞有着独特的风格特征,其在舞蹈动作上着重展现 了古代土家人民生产、生活的美丽画卷,其基本动作主要有“单摆”、“双摆”(见 和“回旋摆”本章节中所涉及照片图均为作者进行田野考查,在摆手舞艺人指 导下学习动作时拍摄单摆”节奏:2/4 拍,两拍一次前进,做四次,共一个八拍准备:身体 直立,脚下小八字位1 一:左脚起向前行进,左手前平举与肩平齐,右手向前 摆动,同时出左胯2 一:右脚向前进,右手摆向身体后,同时出右胯在做这 个动作时,头部随身体自然摆动,眼睛看向行进方向,膝盖松弛屈伸,胯部摆动 幅度要大双摆”节奏:3/4 拍,两拍一次,正反面各做两次,共一个八拍 准备:身体直立,脚下小八字位1-:右脚向前迈步,脚尖着地,双手同脚顺边 前后扬起 45 度2-:重心从左脚推至右脚,同时出右胯配合膝盖屈伸,小臂主 动折收回围腰,右前左后在做这个动作时,头部随动律自然摆动,眼睛看行进 方向,膝盖松弛屈伸,跨部摆动幅度要大回旋摆”节奏:3/4 拍,四个三拍完成动作准备:身体直立,脚下小八 字位第一个三拍:1—:左脚前迈一步。
2-:右脚上一步与左脚靠拢3—:左 脚原地踏一步,同时双手从右腰摆至左腰第二个三拍:做第一个三拍的反面 第三个三拍:1-:原地立半角尖2-:双手从右腰举过头顶同时脚下原地转一圈 3 一:双手摆至左侧右前左后围腰,膝盖做半蹲第四个三拍:1-3:保持半蹲, 左手向左前方平伸,右手向右后方平伸,齐肩成180 度在做这个动作时,该动 作要注意重拍及节奏的分配,以及动作完成的准确和干净单摆”、“双摆”、“回旋摆”是其酉阳土家族摆手舞重要的舞蹈语汇之一, 也是最能体现摆手舞独特风格的核心动作手臂有力量的摆动,强调重拍向下, 全部动作都是用手臂带动全身,上不过眉,下不过膝,粗犷有力,显得十分独特 西阳土家族摆手舞的舞蹈形态,受到了长江流域的稻作文化和渔猎文化的激发, 尤其是稻作文化的开创者百越民族的影响因此,西阳土家族摆手舞带有实践生 活经验与技艺摆手舞是土家族舞蹈的一个典型代表,其囊括了土家族日常劳作 生活中的一切行为,包括播种、耕作、收获以及采摘,这些都在摆手舞中不同程 度的体现出来人们在巫师的指挥下伴随着锣鼓的节奏,让单摆、双摆、回旋摆 的动作在舞蹈中有序的进行着交叉与交换,动作自然、优美、刚柔并济、生动形 象。
单摆”、“双摆”、“回旋摆”多出现在以表现战争时与狩猎情景中的对摆、 比摆、空中斗虎、围山、射箭等;有表现农事劳作场景中的大粑粑、打草鞋、梳 头、纺棉花、打猪草、打蚊子、牛打架、钓鱼、看太阳等需要强调的是,通过 “单摆”、“双摆”、“回旋摆”体现出的同边手是对酉阳土家摆手舞风格的最好印 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