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年来日本对华经贸政策调整与演变.docx
7页30年来日本对华经贸政策调整与演变一、推行自主外交下的日本对华政策进入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过战后经 济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经济实力大增,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日本外 交开始推行以日美关系为基轴的自主外交事实上,在20世纪5、60年代的日本外交 就典型地摇摆于“对美一边倒”与推行自 主外交之间,对美牟取利益时,就“对美一 边倒”;对华牟取利益时,就搞自主外交到了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开始调整对 华政策,特别是“尼克松冲击”,促使日本必须调整对华外交政策,推行自主外交1972年7月7日,田中角荣组阁的当天,在首次的内阁会议上,提出“在外交方面,要加紧实现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邦交正常化,要在动荡的世界形势中强有力地推进和平 外交”,“中国的问题是最大的外交问题”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日本对华采取的经贸政策主要是以本国的国家利益为前提,推动中日经贸关系向前发展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1974年一1975年缔结了贸易、航空和渔业协定1978年一1979年又缔结《和平友好 条约》〈〈中日长期贸易协定》等文件,并开始商定由日方提供第一次日元贷款在这一时期,虽然日本极力推行自主外交,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受到美国对华政策 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末期,美国出于联 华抑苏的目的,在中日关系上,采取了支持中国的政策,使日本在对华经贸政策上不得不采取积极的态度,特别是在日本对华贷款 方面表现更为明显1979年10月17日一18 日,日美在华盛顿协商对华援助计划时,日美出现意见不一,美方要求明文规定,日本对华提供日元贷款“没有附加条件” 对此 日本的通产省表示反对,最后在美国的压力 下,日本不得不同意“原则上没有附加条 件”[1]也正是在日本采取积极的对华政策和美国的支持下,中日贸易关系得到了快速的发展1980年中日贸易额达到亿美元,与建交时1972年的亿美元相比增长近 9倍这一时期也是中日贸易发展最顺利的时期,ﻩ增长幅度大都在两位数以上二、20世纪80年代日本对华经贸政策进入80年代以后,日本开始推行从“经 济大国”到“政治大国”的外交战略,ﻩ对华经贸政策虽然继承了70年代的对华政策,但政治色彩加大,有经济政治化的倾向1979年12月,苏联出兵阿富汗,美苏 冷战进一步升格,这促使中、日、美联合抗苏的战略格局正式形成应该看到,中日美 联合抗苏并无稳定的政治基础ﻩ就美国而言,只要条件具备它仍愿奉行在中苏之间搞平衡战略,从中渔利,日本也不希望过度刺激苏联。
1982年以后,中国开始与日美拉开距离,以贯彻不同任何超级大国建立战略联盟的独立自主外交路线尽管如此,美国仍视独立自主的中国为其在军事上抗衡苏联的 重要力量美苏冷战对中、日、美关系产生复杂的影响以对华技术出口问题为例,由 于美国对日仍有相当的控制力,ﻩ故能对日本的对华技术出口产生促进或抑止作用从积极的方面看,在1980年初,美国要求日本 进一步限制对苏联技术出口的同时,主张放宽对华出口的限制1983年,美国同意放宽 对华出口限制,尤其放宽 7种军民两用项目的限制美国的对华技术出口也有所增加但1987年的东芝事件之后,日本政府不仅 禁止东芝公司履行35个对华合同,而且还拖延审批其它日商与中方签订的 9亿美元的 合同,一度严重影响了日本对华技术出口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国际战略格局 的结构性变化开始对日本外交和中日美三角关系产生具有深远意义的影响首先,苏联经济实力迅速衰退,这导致美国在ﻩ1989年5月提出超遏制的概念其次,随着在1985-1987年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而 美国则沦为世界最大的债务国,“日本威胁论”在美国迅速抬头第三,中国的崛起开始影响到美日对外战略的制定在这样大的国际环境下,中日关系的客观条件发生了变化,这既是日本对华政策调整的客观依据,又是中日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基本标综观日本20世纪80年代对华政策可以概括为政治上借用中国的地位,扩大日本的政治影响,但受到苏美两国的影响较大;经济上支持中国的经济发展,但受政治关系影 响较大,致使中日经贸关系发展缓慢,中日 进出口贸易有的年份还出现下降的现象。
80年代日本对华政策概括起来主要表 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政治上:逐步提升中日关系在日本对外 政策中的地位70年代日本对华推行的是自主外交,中国在日本外交中处于次要的地位 到了80年代,中国在日本外交中的地位大大提高,把原来只用于美国或东盟的提法用到了中日关系上,称其为“日本外交的重要支柱”,认识到中国的重要性视中日友好关系是日本综合安全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日本经济实力在全球经济地位的提高,积极谋求扩大自己的政治发言权为此,日本一方面依靠“日美同盟”,从政治上、军事上遏 制苏联,同时也要借助“日中友好”来提高 同美国打交道的地位也就是说,日本要做政治大国,同有世界政治影响的近邻中国保持良好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中日关系也是日本亚洲外交的基础之一良好的中日关系有利于亚洲的和平,特别是朝鲜半岛的稳定,有利于日本加深同东南亚地区之间的关系如果中日关系恶化,势必要导致日 本亚洲外交的失利 而中日关系也常常对日本国内政局影响较大在经贸方面,日本以经济合作为基础,试图通过经济合作实现某些战略意图:ﻩ通过经济合作,适当增强中国的经济实力,使之成为抵御苏联威胁的天然屏障日本认为, 中国经济的不稳定会导致政治上的动荡,ﻩ有倒向苏联的可能,中国经济的稳定有利于保持中苏之间现有的“不战不和”的关系。
这样日本就可以借助中国的实力与苏联抗衡因此,日本政府力排众议,决定向中国提供大规模的日元贷款第一批日元贷款从1979年至1984年实施,贷款方式金额为3309亿 日元,共安排了7个项目;第二批日元贷款从1984年至1989年实施,共安排了 17个项目,贷款协议金额为5400亿日元第一批贷款及第二批贷款前半期,贷款主要用于交通、通讯及水力发电等基础设施项目,如 北京至秦皇岛铁路扩建项目,秦皇岛煤炭码头扩建工程,衡阳至广州铁路扩建项目,连云港和青岛港扩建项目,天津、上海、广州程控项目,天生桥水电站项目,五强溪水电站项目等目前,秦皇岛港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煤炭装卸口岸从第二批后半期起,一些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也开始使用日元贷款,如北京市地铁工程,北京市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北京、天津、西安、重庆等地的城市供水和供气项目通过经济合作使中国靠向西方1981年5月,铃木首相在美国明确说:“我们希望见到中国是一个开放的国家,希望见到中国继续采取合作的态度,必须保持中国作为西方联盟的一员”,并“为了维持中国和西方 的关系支持中国现代化政策, 继续进行经济合作”,以“通过经济方面的援助把中国拉过来,使之成为经济向西方开放的国家”。
加强经济合作,捷足先登中国市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日本便深深被中国这一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