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语文真题卷(含解析).pdf
20页备考资料首选 通过无忧通过无忧 轻松拿下考试轻松拿下考试 基础阶段基础阶段专业知识专业知识 刷题阶段刷题阶段重点题库重点题库 冲刺阶段冲刺阶段押题点睛押题点睛 考点覆盖考点覆盖精编习题精编习题 紧扣考纲紧扣考纲直击考点直击考点 历年真题历年真题押题抢分押题抢分 本封面内容仅供参考,实际内容请认真预览本电子文本 祝您考试顺利祝您考试顺利 2022 年兰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 2022 年兰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 一、基础运用(24 分)学校拟开展“讲好黄河故事”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一、基础运用(24 分)学校拟开展“讲好黄河故事”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下面是小明同学为活动准备的开场白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小题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还是世界众多民族孕育生长、融合发展的象征从黄河出发,她书写的不仅是一部中华史,更是一部世界史【甲】世界上没有第二条河流,能够如黄河一样,将梯次分明形态众多的高原、草原、平原连接起来;将异彩纷(ch ng)的农耕文明、游牧文明、海洋文明沟通起来【乙】将上百万年至今的人类活动历史完整地、不间断地贯通起来她的存在本身是一种证明,人类终将(sh)途同归,百虑一致;她的奔流更是一种宣告,中华文明的伟大实践,就是人类走向共生的实践。
1)根据拼音,书写汉字,异彩纷(ch ng)_ (sh)_途同归(2)参考方框内句子中“虑”的含义,解释“百虑一致”在文段中的意思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三章)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百虑一致:_(3)填入【甲】【乙】两处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A.B.!;C.!,D.答案】(1).呈 .殊 (2)指使各种不同的思想归于一致3)B【解析】【小问 1 详解】异彩纷呈:在这个时期,不仅出现了许多过去从来没有过的新事物,同时也出现了许多过去没有过,今后也不会有的具有过渡性特点的奇特事物呈:呈现殊途同归:指的是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殊:不同小问 2 详解】基础(精讲)+冲刺(仿真)+督学(测评)+口诀(速记)+经典(资料)第 1 页,共 19 页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在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虑:思虑;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都忠诚纯正,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虑:思虑;百虑一致:百虑,各种思虑使各种不同的思想归于一致小问 3 详解】甲处为抒情句,抒发对黄河的赞美之情,故其后可用感叹号;乙处是排比句的一个分句,这是由三个“将”句式构成的排比句,故其后用分号。
故选 B2.下面是同学们为专题发言准备的素材请根据语境,完成下面小题黄河文学】黄河是中原大地上最为雄浑壮美的奇观虽然早在诗经中就有对黄河的描写,但只有到了李白的笔下,才真正写出了黄河的气魄,写出了黄河的灵魂在这里,黄河_,_,_,_最著名的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句子千百年来,传诵不衰难怪林庚先生要击节赞叹:“每一个读到这样诗句的人,就都会感染到他要冲破一切束缚的力量黄河音乐】黄河大合唱是中华民族的史诗巨作,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是一代精神的诠释它细致地描述了中国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出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从而塑造了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它是时代的最强音,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它自面世以来,一直以其深远的内涵、独特的音乐魅力被世人所称颂,它是中国近代合唱音乐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也是中国近代大型音乐作品的典范之作1)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的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一泻千里 势不可挡 气势恢宏 奔腾咆哮 A.B.C.D.(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加点的词“象征”“描述”词性相同B.文中画横线三个短语结构不同C.文中画线句的主干是“黄河大合唱是巨作”。
D.文中画线句是一个递进复句3)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欠妥,请写出修改意见答案】(1)A (2)C (3)将“深远的内涵、独特的音乐魅力”改为“独特的音乐魅力、深远的内涵”基础(精讲)+冲刺(仿真)+督学(测评)+口诀(速记)+经典(资料)第 2 页,共 19 页【解析】【小问 1 详解】“一泻千里”指的是江河奔流直下,强调其挡不住的气势故相连组合恰当;“奔腾咆哮”形容水流汹涌,奔腾轰鸣,强调的是气势磅礴,场面大气故相连组合恰当;而描述的“线”,描写的则是“面”,故由线到面,符合认知特点故选 A小问 2 详解】A.“象征”句中人为名词,“描述”是动词两者词性不一致B.深重灾难、壮丽图景、英雄形象,三个词都是偏正短语,结构相同D.从“是也是”知,画线句是一个并列复句故选 C小问 3 详解】语序不当将将“深远的内涵”和“独特的音乐魅力”顺序对调一下3.下面是同学们为宣传报道准备的材料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21 年 10 月 30 日,黄河标志和吉祥物发布会在河南郑州黄河博物馆举行,母亲河黄河有了自己的品牌标志和文化 IP黄河标志(见下图)总体颜色是黄色,代表黄河、黄土、黄种人。
九层涡形代表黄河流域九省区据悉,作品灵感来自指纹和仰韶文化,寓意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材料二:(1)请将介绍黄河标志的图形及寓意的内容,补充完整现在,我介绍一下黄河标志的创意黄河标志整体图形具天圆地方之势,稳健有力上方_;基础(精讲)+冲刺(仿真)+督学(测评)+口诀(速记)+经典(资料)第 3 页,共 19 页下方的“黄河”两字取九鼎纹样,设计将其变形,具有印章的效果,彰显了中国文化、中国气派、中国精神2)班里可以开展哪些宜传活动?请你仿照示例再写出两项示例:举行黄河文化知识竞赛 _ _【答案】(1)上方的九条曲线取自仰韶文化陶鑵纹样,设计成九曲黄河指纹图样,体现黄河历史悠久的特点2).举行黄河文化手抄报比赛 .举行黄河文化征文比赛【解析】【小问 1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观察材料二中的“黄河标志”和“文化元素”可知,“黄河标志”上方的图形取自“文化元素”中的仰韶文化陶纹饰,九条曲线组合成九曲黄河,形成指纹图样,象征黄河文化源远流长据此回答小问 2 详解】本题考查活动建议班级开展宣传活动,要明确活动目的,围绕活动目的展开活动即可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宣传黄河文化,可以围绕黄河文化,举行绘黄河展示活动;举行赞颂黄河文化的主题演讲比赛等。
4.默写青少年应当善养“志气”“骨气”“底气”,才能承担起建设者、接班人的使命何为“志气”?是曹操的“老骥伏枥,_”(龟虽寿);是苏轼的“_,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何为“骨气”?是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_”(三章):是刘桢的“岂不罹凝寒?_”(赠从弟(其二):是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_”(过零丁洋)何为“底气”?是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_”(登飞来峰);是李白的“_,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答案】.志在千里 .会挽雕弓如满月 .威武不能屈 .松柏有本性 .留取丹心照汗青 .自缘身在最高层 .长风破浪会有时【解析】【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基础(精讲)+冲刺(仿真)+督学(测评)+口诀(速记)+经典(资料)第 4 页,共 19 页内容要准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中的“雕弓、威武、屈、丹心、汗青、自缘、长风”等字词容易写错二、古诗文阅读(16 分)(一)(4 分)二、古诗文阅读(16 分)(一)(4 分)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秋日田园杂兴(其八)宋范成大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睛。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注】连枷:农具,由一个长柄和一组平排的竹条戏木条构成使用时,操作者将连枷把上下甩动,使连枷拍旋转,来拍打敲击晒场上的作物穗头,使之脱粒诗中农人秋季收获打稻的场景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答案】场面平坦、霜后天晴、欢声雷动、昼夜不停的特点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新筑场泥镜面平”意思是“新造的场院地面平坦的像镜子一样”,据此概括出:场面平坦;“家家打稻趁霜睛”意思是“家家户户趁着霜后的晴天打稻子”,据此概括出:霜后天晴;“笑歌声里轻雷动”意思是“农民欢笑歌唱着,场院内声音如轻雷鸣响”据此概括出:欢声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意思是“农民整夜挥舞连枷打稻子,响声一直到天亮”据此概括出:昼夜不停二)(12 分)(二)(12 分)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基础(精讲)+冲刺(仿真)+督学(测评)+口诀(速记)+经典(资料)第 5 页,共 19 页【乙】三月一日,偕王生章甫、僧寂子出游时柳梢新翠,山色微岚,水与提平,丝管夹岸跌坐古根上,茗饮以为酒,浪纹树影以为侑,鱼鸟之飞沉,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堤上游人,见三人枯坐树下若痴禅者,皆相视以为笑而余等亦窃谓彼筵中人,喧嚣怒诟,山情水意,了不相属,于乐何有也节选自袁宏道游高梁桥记)【注】王生章甫、僧寂子:王生指王参(zhn),袁氏兄弟的诗友寂子,一和尚名,其人不详微岚:山中薄薄的雾气,跌(f)坐:双脚交叠而坐茗(n ng)饮:饮茶侑(y u):用奏乐或献玉帛劝人饮食筵(y n)中人:设席饮酒的人诟(g u):骂了不相属(zh):全不相关6.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1)拥毳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拥:_(2)而余等亦窃谓彼筵中人 谓:_ 7.下面是前人阅读【甲】文后的两处批注你认为这两处批注恰当吗?请选择其中一处,结合句子和批注加以评析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批注:景象寒气逼人)(2)湖上影子,惟长提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身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批注:文中有画)8.【甲】文中舟子的话,你觉得适合用怎样的语气朗读?为什么?9.【甲】【乙】两段选文中主人公的“痴行”有多重内涵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答案】6.穿着,带着 .认为 7.(1)示例:这个批注是合适的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大雪后一片静寂,湖山封冻,人、鸟都瑟缩着不敢外出,寒噤得不敢作声,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读来如觉寒气逼人2)示例:这个批注是合适的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白描手法,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简洁概括,人与自然共同构成悠远脱俗的艺术画面8.自言自语、大惑不解的语气因为舟子对于作者在“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环境下独去看雪、痴迷于山水的行为是不理解的9.(1)痴迷山水,表达对山水美景的喜爱;(2)表达超脱世俗的高雅情怀解析】【6 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义1)句意为: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拥:穿着,带着2)句意为:而我们私下认为他们在这里设下宴席谓:认为7 题详解】基础(精讲)+冲刺(仿真)+督学(测评)+口诀(速记)+经典(资料)第 6 页,共 19 页本题考查批注的评析,注意结合文章内容分析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了大雪封湖之状,读来如觉寒气逼人。
作者妙在不从视觉写大雪,而通过听觉来写,“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大雪后一片静寂,湖山封冻,人、鸟都瑟缩着不敢外出,寒噤得不敢作声,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一个“绝”字,传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这是高度的写意手法,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画出了大雪的威严故“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