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考语文 课内文言文一本通 7 鱼我所欲也练习 新人教版.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F****n
  • 文档编号:111814446
  • 上传时间:2019-11-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04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鱼我所欲也【文学常识】《孟子》是记录战国时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轲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和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政治主张“法先王”,在孔子“仁”学基础上,提出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性善文章主旨】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形象地说明了在人生的道路上,会面临许多重要的抉择,我们应当以“义”为重,为了维护它而不惜“舍生”文言原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勿丧耳一箪(dān)食,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fú)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yú)?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对照注译】原 文注 释译 文鱼,我所欲也;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亦】我【所欲】也亦】也是所欲】所喜欢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二者不可得【兼】,【兼】同时这两种东西(如果)不能同时得到,【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舍】放弃取】选取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亦我所欲也;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义】,亦我所欲也义】大义或者正义、道义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二者不可得兼,这两种东西(如果)不能同时得到,舍生而取义者也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生亦我所欲,生命也(是)我所喜爱的,所欲有【甚】【于】生者,【甚】超过所喜欢的东西有超过生命的,【故】不【为】【苟得】也;【故】所以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所以(我)不做只为苟且取得生命的事情;死亦我所【恶(wù)】,【恶】厌恶死是我所厌恶的,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所厌恶的东西有超过死亡的,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祸患,灾难辟】通“避”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假如,假使如果人们所喜欢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则】那么凡】一切者】……的办法何】什么那么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什么不能用呢?【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使】如果。

      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那么一切可以躲避灾祸和坏事的办法,什么不能做呢?【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按照某种办法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是有人不用(这种办法),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通过某种办法就可躲避灾患,但是有人不去做这种事情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是故】由此可见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东西有超过生命的,所恶有甚于死者他们所厌恶的事情有超过死亡的非独】贤者有【是】【心】也,【非独】不单,不仅,【是】这种心】思想不仅仅是贤人有这种思想,人皆有【之】,【之】代指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贤者能勿【丧】耳丧】丧失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品德)不丧失罢了一【箪(dān)】【食】,一【豆】【羹(gēng)】,【箪】古代盛饭用的的圆竹器食】这里指饭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羹】带汤汁的肉一筐饭,一碗汤,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弗】(fú):不得到它便可以活下去,得不到它就要死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fú);【呼尔】(轻蔑地)呼喝着然而,如果你(轻蔑地)呼喝着给他(吃),过路的饥饿的人也不会接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蹴】用脚踢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屑,值得如果你用脚踢着(或践踏)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丰厚的俸禄则】如果辩】同辨,这里是辨别的意思受之】接受他丰厚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它,【万钟】【于】我【何加】焉!【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于】对于何加】有什么益处丰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益处呢!【为(wèi)】宫室之美,【为】为了是为了宫室的华美,妻妾之【奉】,【奉】:侍奉妻妾的侍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yú)?【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与】通“欤”,语气助词,译为“吗”我)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吗?【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先前为了义宁愿去死也不肯接受(施舍),【今】【为(①】宫室之美【为(wéi)②】之;【今】现在为①】为了为②】接受现在(却)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了它;乡为身死而不受,【乡】同“向”,原先,从前为】为了先前为了义宁愿去死也不肯接受(施舍),【今】【为①】妻妾之【奉】【为②】之;【今】现在为①】为了为】②接受奉】侍奉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俸而接受了它;乡为身死而不受,先前为了义宁愿去死也肯接受(施舍),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现在(却)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了它是】亦不可以【已】乎?【是】这种做法已】停止,放弃这种(做法)不是应该使它停止了吗?【此之谓】【失】其【本心】此之谓】这就叫做失】丧失本心】天性,天良如果这样做了),这就叫做丧失人的本性文章赏析】第一个小层次,孟子说,生命肯定是人们希望得到的,即人们不愿意去死亡但当生命和义这两者发生了尖锐矛盾的时候,二者必须选其一,那就应毫不犹豫地选择义而舍弃生命进入第二个小层次,孟子先从正面进行了论说,即生命是我想要得到的,但是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义,所以我不会苟且偷生孟子接着说,我所厌恶的当然是死亡,但是还有比死亡更让我厌恶的,那就是不义所以,当祸患来到的时候,我毫不回避  而接下来,孟子作了一个假设他说假使人们所追求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则凡是可以用来保命的手段甚至是一些卑鄙的、下流的手段都可以用,而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东西,没有比死亡更加厌恶的,那当祸患来了之后,他就可以借助一切手段去躲避它这种假设所造成的后果,对社会而言非常严重  再下一个层次,孟子通过举例进一步论述义和利之间的选择的问题一个人饥饿了,饿到十分严重程度的时候——得到一点点食物也能够活下去,但是如果你把这些食物用脚践踏了,再吆喝着给人家,那饥饿的人是不愿意接受的。

      接着,孟子又举了一个反面例子即虽有人宁饿死不食嗟来之食,但有的人在优厚的俸禄面前,比如说授以万钟,却不辩是否符合礼仪就去接受这种俸禄孟子认为这种做法就是失掉羞恶之心,就是失掉了本心,这种行为是不义的练习与检测】(共50分)1. 本文选自《  》,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他的政治主张是       ,他认为“人之初,     3分)2. 给点的字注音并解释8分) (1)死亦我所恶 ( )________  (2)一箪食,一豆羹 ( )________  (3)蹴尔而与之 ( )_______  (4)乞人不屑也 ( )  3.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 (8分) ① 乡为生死而不受  ②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③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④ 故患有所不辟也  4. 翻译下列句子。

      18分) (1)呼尔而与之 _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_ (3)乡为身死而不受 _(4)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6)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7)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8)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9)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5. 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说明人生的道路会面临许多选择,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