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批判性思维第一章.docx

17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437597172
  • 上传时间:2023-06-2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2.43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章 导 论多年前,一位美国教授做了一个试验他请朋友冒名顶替代他给学员讲授有关皮亚 杰理论的第一节课,让朋友故意把课讲得乱七八糟即使这样,学员还是认真记笔记, 无人提意见这时,隐藏在学生中的这位教授举手问:“这些内容都在课本里,为何还 要我们记笔记?”冒充的老师说:“等会儿你就知道了5分钟后,教授又举手说:“听 不懂!”冒充的老师再解释一遍,于是学员们仍埋头记笔记10分钟后,教授再次举手 说:“还是听不懂!”冒充的老师说:“那么你来讲吧!”于是,教授走上讲台正式讲 课据说,这个办法已被教授用了10余年这个故事表明,学员缺乏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气质我们当中有多少人是如此“辛勤 的”学习者?那么,什么是批判性思维?我们如何养成批判性思维技能和精神气质?让 我们就此开始充满奇趣和挑战的批判性思维之旅吧!第一节 批判性思维在现代社会,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被普遍确立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目 标之一养成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精神气质,对于应付复杂多变的世界,提升现代社会生 活的人文精神,都是必要的一、批判性思维界定“批判的”(critical)源于希腊文kriticos (提问、理解某物的意义和有能力分析,即 “辨明或判断的能力”)和kriterion(标准)。

      从语源上说,该词暗示发展“基于标准的有 辨识能力的判断”将critical应用于思维,意味着利用恰当的评估标准确定某物的真实价 值,以明确形成有充分根据的判断批判性思维作为一个技能的概念可追溯到杜威的“反省性思维”:能动、持续和细致 地思考任何信念或被假定的知识形式,洞悉支持它的理由以及它进而指向的结论20 世 纪 40年代,批判性思维被用于标示美国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70 年代,批判性思维成为 美国教育改革运动的焦点;80 年代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美国批判性思维运动的开拓者 恩尼斯(Robert Ennis) 1962年就认真分析了“批判性思维”概念,新近的表述为:批判 性思维是“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维” 哈贝马斯将批判性 思维等同于“解放性学习” (emancipatory learning),即学会从阻碍人们洞察新趋势,支 配自己的生活、社会和世界的那些个人的、制度的或环境的强制力中解放出来但是,对批判性思维存在三个基本误解有人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否定性的,即本质 上是发现缺陷然而,一个批判性思维者不仅仅是悬疑判断质疑、批判是为了寻求理 由或确保正当性,为我们的信念和行为进行理性奠基。

      因此,批判性思维也是建设性的 批判性思维使人们意识到,我们所处的世界中的价值、行为和社会结构的多样性人们 还以为,批判性思维作为一个控制的手段起作用,是有害的、应避免的东西可是,批 判性思维是个人自治的基础一个自主的人是自我管理的(控制的)或自我指示的自 治使一个人较少依赖并因此较少受他人的规定、指示和影响还有一个误解是,批判性 思维并不包括或鼓励创造性这源于一个错误观念:创造性本质上是打破规则相反, 创造性常常包括着大量对规则的遵循一个原创的洞察力恰恰需要知道如何在给定的情 景中解释和应用规则智力是分析的、创造的和实用的信息加工过程三者的平衡三种 主要思维模式是:批判一分析性思维(critical-analytic thinking)、创造一综合性思维(creative-synthetic thinking)和实用一情景性思维(practical-contextual thinking)0 对大多 数人来讲,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平衡发展是生活的要求20世纪90年代,鉴于批判性思维定义的严重分歧,美国哲学学会运用德尔菲(Delphi) 方法(反复询问调查+专家意见+直观结果的方法),将批判性思维界定为:批判性思维是有目的的、自我校准的判断。

      这种判断导致解释,分析,评估,推论 以及对判断赖以存在的证据、概念、方法、标准或语境的说明批判性思维没有学科边界,任何涉及智力或想像的主题都可从批判性思维的视角来 审查批判性思维既体现思维技能水平,也凸显现代人文精神它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探 究工具,是教育的解放力量,是人们的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强大资源二、批判性思维技能批判性思维教育的直接目标是培育好的批判性思维者,即能够整合批判性思维的各 种技能并加以有效运用,增强在其他学科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有力工具的自信心、 自觉性和具备良好判断力的人好的批判性思维者既包括技能的维度也包括气质的维度 核心批判性思维技能包括:解释(interpretation)、分析(analysis)>评估(evaluation)> 推论(inference)、说明(explanation) 和自我校准(self-regulation)0(一) 解释理解和表达变化多样的经验、情景、数据、事件、惯例、信念、规则、程序、标准 的意义或重要性1. 范畴归类 使用范畴进行归类、区分,理解、描述信息的特征和意义例如,识别 一个问题并无偏见地定义其性质;确定对信息进行分类及亚分类的有用方法;使用特定 的分类框架对数据、发现或意见进行分类等。

      2. 解读意义 觉察、关注和描述信息内容、情感表达、目的、社会意义、价值、见解、 规则、程序、标准等比如,察觉、描述一个人询问某个问题的目的;鉴别特定社会情 景中一个特殊面部表情或手势的意义;洞悉辩论中反讽或修辞式询问的使用;解释使用 特殊仪器获得的数据3. 澄清含义 通过限定、描述、类比或比喻性的表达式来解释或澄清语词、观念、概 念、陈述、行为、图画、数字、记号、图表、符号、规则、事件或仪式等的语境的、惯 例的或意欲的含义,消除混淆、模糊或歧义,或者为这种消除设计一个合理的程序二)分析 辨识陈述中意欲的和实际的推论关系,辨识问题、概念、描述或其他表达信念、判 断、经验、理由、信息或意见的表征形式1. 审查理念 确定各表达式在论证、推理或说服语境中扮演或企图扮演的角色;定义 概念;比较概念或陈述;辨识难题或问题,并确定它们的组成部分,同时确定它们之间 以及它们每一部分和整体之间的概念上的关系2. 发现论证 确定陈述、描述、质疑或图表是否表达或企图表达一个(或一些)理由 以支持或反对某个主张、意见或论点3. 分析论证 对于那些意欲支持或反对某一主张之理由的表述,辨识它的(1)主结 论;(2)支持主结论的前提或理由;(3)深层前提或理由(用以支持主结论之前提的 前提或理由);(4)推理的其他未表达因素,如间接结论、未陈述假设或预设;(5) 论证的整个结构或推理链;(6)审查那些并不打算作为所述推理的一部分,但作为背景 性的、包括在表述整体之内的任何项目。

      三)评估对陈述、说明人们的感知、经验、情景、判断、信念或意见的表征的可信性进行评 价;评价陈述、描述、疑问或其他表征形式之间实际存在的或意欲的推论关系的逻辑力 量1. 评估主张 认识那些与评估信息或意见源的可信度相关的因素;评估问题、信息、 原则、规则或程序所指示的语境相关性;评估可接受性,即任何特定经验、情景、判断、 信念或意见之表征的真或可能真的置信水平2. 评估论证 判断一个论证前提的可接受性能够证明该论证所表达的结论可被当作 真的(演绎确定性)接受,还是当作很可能真的(归纳或合情论证)接受;预期或提出 质疑、反对,并评估所涉及的这些点是否为被评估论证的重大弱点;确定一个论证是否 依赖虚假或可疑的假设或预设,然后确定它们如何关键地影响论证的力量;判断合理的 和谬误的推论;判断论证的前提和假设对于论证的可接受性的证明力;确定在哪个可能 的范围内附加的信息能增强或削弱论证四)推论辨识和把握得出合理结论所需要的因素;形成猜想和假说;考虑相关信息并从数据 陈述、原则、证据、判断、信念、意见、概念、描述、问题或其他表征形式导出逻辑推 断1. 寻求证据 尤其要了解我们所需要的支持性前提,并且谋划寻求和汇集可能提供这 种支持性信息的策略;一般地,需要对与决定某个选择、问题、难题、理论、假说或陈 述的相对优点、可接受性或合理性相关的那些信息做出判断,确定获得这些信息的合理 探查策略。

      比如,当试图发展支持某人观点的说服性论证时,要判断有用的背景信息有 哪些,并形成一个计划,对有关如此信息是否可利用的问题给出一个清晰回答;在断定 某些缺失的信息对于决定某一观点是否比相竞争的观点更合理有密切关系之后,要筹划 对这些信息的搜索,揭示这些信息是否可利用2. 推测选择 阐明解决问题的多种选择,假定关于某一问题的一系列推测,设计关于 事项的可选假说,发展达至目标的各种计划;描述预见并设计决策、立场、政策、理论 或信念的可能后果的排序3. 得出结论 应用合适的推论模式决定在给定的事务或问题上一个人应采取什么立 场、看法或观点;对一个陈述、描述、问题或前提集,以恰当的逻辑力等级得出推论关 系以及它们所支持、担保、蕴涵或推出的结果或假设;成功地使用推理的各种形式,确 定一些可能的结论得到最强的担保、得到手头证据的最强支持,确定哪个应被拒斥,或 依据给定的信息应被视为较不合理五)说明 陈述推理的结果;用该结果所基于的证据的、概念的、方法论的、标准的和语境的 相关术语证明推理是正当的;以使人信服的论证形式呈现推理1. 陈述结果 对推理活动结果予以精确陈述、描述或表征,以便分析、评估、根据那 些结果推论或进行监控。

      2. 证明程序的正当性 表述用于形成解释、分析、评估或推论的证据的、概念的、方 法论的、标准的和语境的考虑,以便能精确地记录、评估、描述、向自己或他人证明那 些过程是正当的,或者以便补救在执行这些过程的一般路线中觉察到的不足例如,在 从事一个耗时而困难的问题或科学程序时,保持记录探究的进程和步骤;对为了数据分 析的目的所选择的特殊统计试验进行说明;陈述在评估一篇文献时所使用的标准;当概 念的澄清对推进给定问题的研究至关重要的时候,说明如何理解关键概念;说明对使用 的技术方法一直感到满意的先决条件;报告用于旨在以合理方式做出决策的策略;设计 一个用于描绘证据的定量的或空间的信息图解3. 呈示论证 给出接受某个主张的理由;对付那些就推论、分析或评估的判断之方法、 概念阐释、证据或语境的恰当性所提出的异议六)自我校准自觉监控自己的认知活动、用于那些活动中的元素和得出的结果,特别将分析和评 估技能应用于自己的推论性判断,以质疑、证实、确认或校正自己的推理或结果1.自我审查 反省自己的推理并校验产生的结果及其应用,反省对认知技能的运用; 对自己的意见和坚持它们的理由做出客观、深思的元认知评价;判断自己的思维在多大 程度上受到知识不足或老套、偏见、情感以及其他任何压制一个人的客观性或理性的因 素的影响;反省自己的动机、价值、态度和利益,以确定已尽力避免了偏见,做到了思 想公正、透彻、客观、尊崇真理和合理性,而且在将来的分析、解释、评估、推论或表 述中也是理性的。

      2.自我校正 自我审查、揭露错误或不足,如果可能,设计补救或校正那些错误及其 原因的合理程序三、批判性思维气质人类心灵有一种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它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它是真的,因为„„我相信它(先天自我中心论) „„我们相信它(先天社群中心论) „„我想相信它(先天愿望满足) „„我一直相信它(先天自我确认) „„我的既得利益使我要相信它(先天自私自利) 可以看出,尤其在自我审查和自我校正的描述中,存在着批判性思维的人格成分; 甚至每一种认知技能,如果恰当地予以训练,都有助于形成优良气质个性、思想习性 态度、情感特质能刻画优秀批判性思维者的特性,他们可以被描述为展示这些气质的人 好的批判性思维者具有批判性思维精神,而弱的批判性思维者则没有批判性思维技能 要在学生中扎根并繁荣茂盛,那么,批判性。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