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基本概念交流材料 莱阳一中刘辛凤2

53页
  • 卖家[上传人]:野鹰
  • 文档编号:52522421
  • 上传时间:2018-08-22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12MB
  • / 5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化学基本概念复习方法交流,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研讨,刘辛凤,二轮专题突破 基本概念,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化学用语 二、化学常用计量 三、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复习的指导思想,1.处理好教学大纲、考试大纲、课本、各类题目之间的相互关系2.认真分析、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3.在抓“双基”上狠下功夫,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4.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化学用语,近年五山东理综对比分析,08、09年未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而考查的是化学与社会生活以及化学史实的知识。,(10年)9.16O和18O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11年)9.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均属化学变化 C.146C可用于文物年代的鉴定,146C与126C互为同素异形体,(12年)7.下列与化学概念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化合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B金属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D.石油是混合物,其分馏产品汽油为纯净物,关于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化学用语的考查,(12年)8.下列与含

      2、氯化合物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HClO是弱酸,所以NaClO是弱电解质 C.HCl溶液和NaCl溶液均通过离子导电,所以HCl和NaCl均是离子化合物,对比分析 1.考查内容: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和基本概念 2.题型赋分:考查以选择题为主。 3.能力考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辨析、归纳、整合能力为主,属于了解层次,难度较小.,对物质组成、性质以及分类的考查往往以概念为出发点,以反映高新科技和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为切入点,渗透到各个知识点进行考查,且以选择题为主。试题难度不大,以识记性和简单理解性为主,概念性的基础知识贯穿于试题中。因此我们在复习中特别注意一些概念的误区、特例,以防命题者设置的“陷阱”。对考查的热点要点进行强化,构建知识体系,使学生真正理解。,考情分析,要点热点探究,探究点一 纯净物和混合物,1.物质是否具有固定的熔、沸点是区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标志。如冰水混合物、HD、CuSO45H2O、磁性氧化铁都是纯净物;玻璃、陶瓷、水泥、石油、聚乙烯等属于混合物。2.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高分子材料等都是混合物。常见的混合物及其俗名有: 水煤气:CO、H2; 天然气(沼

      3、气):主要成分CH4; 液化石油气:以C3H8、C4H10为主; 裂解气:以C2H4为主; 水玻璃(泡花碱):Na2SiO3的水溶液; 肥皂:高级脂肪酸钠 ; 碱石灰(NaOH固体与CaO固体混合加热制得); 铝热剂(铝粉与比铝不活泼的金属的氧化物的混合物); 漂白粉等Ca(ClO)2和CaCl2的混合物,有效成分为Ca(ClO)2。,构建知识网络,1常见物质的分类 (1)对物质分类时必须指明分类的依据,如,(2)熟记常见无机化合物的分类,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KO2为超氧化物等。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3.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CuO。,要点热点探究,探究点二 氧化物的分类,构建知识网络,要点热点探究,探究点三 辨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根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辨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升华、萃取、分液、蒸馏(分馏)、吸附、盐析、金属导电、焰色反应、电离等都归

      4、为物理变化;脱水、蛋白质变性、水解、同素异形体互变电解、熔融盐导电、电解质溶液导电等都归为化学变化。 关于化学变化的重点内容如下图所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有无离子参与,有无电子转移,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吸热反应,放热反应,构建知识网络,化学反应的分类,探究点四 表示物质组成和结构的化学用语,要点热点探究,1.物质的表示方法化学式的使用,要点热点探究,2.微观粒子的表示方法,3.有机物的表示方法,要点热点探究,【思维拓展】 对化学用语的判断要从符号表达的意义与要求是否匹配、是否考虑了特殊情况、符号书写是否规范等方面分析;是离子符号还是原子符号;错别字如苯环、羧基、碳元素、坩埚等写成笨、梭基、炭元素、坩锅等。,1. 对物质分类的判断主要从分类标准与分类结果是否正确,以及概念间的从属关系是否匹配等方面进行分析。物质的分类要抓住概念的本质,如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质量数不同的核素,同素异形体是同种无素构成的性质不同的单质。2.化学变化概念中强调“新物质生成”而不是“新元素、新原子生成”。3.规律是学习的主线,而特例往往是考点,要记住物质分类中的一些特例。如由同一种元素组

      5、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等。,易错警示,本讲知识网络,复习方法,本单元分两个板块,复习时间为 1 课时。 板块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分清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金属、非金属概念。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板块二、化学用语熟记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能规范表示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二、化学常用计量,对比分析 1.考查内容: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5次)胶体的性质及应用(3次)溶液配制(2次) 2.题型赋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考查以选择题为主,物质的量浓度的应用以填空题型为主,胶体的性质及应用以选择题形式为主。 3.能力考查:物质的量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此化学问题的能力,属于理解层次,难度适中。胶体主要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辨析、归纳、整合能力主,属于了解层次,难度较小.,近五年山东理综对比分析,关于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考查,(08年)13.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在H2O2

      6、Cl2=2HClO2反应中,每生成32g 氧气,则转移2NA个电子 C.标准状况下,分子数为NA的CO、C2H4 混合气体体积约为22.4L,质量为28g D.一定温度下,1L0.50molL-1NH4Cl溶液与2L0.25molL-1NH4Cl溶液含NH4物质的量不同,学科网,学,(09年)10.下列关于氯的说法正确的是 D.1.12LCl2含有1.7NA个质子(NA 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10年)9.16O和18O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标准状况下,1.12 L 16O2和1.12 L 18O2均含0.1 NA个氧原子,一、关于阿伏伽德罗常数考查 1.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数 2.微粒数(分子数、质子数、原子数)、气体体积和质量与物质的量换算 3.水解平衡中离子浓度 4.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的运用,关于溶液的考查,(08年)13.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10 mL 质量分数为98的H2SO4,用水稀释至100mL,H2SO4的质量分数为9.8 %,学科网,学,(08年) 30.食盐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重

      7、要的化工原料。 (2)用提纯的NaCl配制500mL4.00molL-1NaCl溶液,所用仪器除药匙、玻璃棒外还有 (填仪器名称)。,(09年)30(4)欲测定溶液A中Fe2+的浓度,需要用容量瓶配制某标准溶液,定容时视线应 ,直到 。,(10年)14.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时,应将蒸馏水沿玻璃棒缓慢注入浓硫酸中 B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容量瓶刻度,应用胶头滴管将多余溶液吸出,二、关于溶液考查 1.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仪器 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操作 4.浓硫酸的稀释 5.配制溶液误差分析,探究点一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问题,需要特别注意的有:1.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定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05Pa、25 时)等。2.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己烷、CHCl3等。3.物质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稀有气体He、Ne等单原子分子,Cl2、N2、O2等双原子分子,以及O

      8、3、P4等。,要点热点探究,4.转移电子数:考查指定物质参加氧化还原反应时,常设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电子转移(得失)数目方面的陷阱。如:Na2O2H2O、Cl2NaOH、电解AgNO3溶液、Cu与S反应等。5.电离、水解:考查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数目或浓度时常设置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水解方面的陷阱。6.一些物质中的化学键数目:如SiO2、Si、CH4、P4、S8、烃(如烷烃中单键数)等。7.常见的可逆反应:如2NO2N2O4,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等。8.摩尔质量:特殊物质如D2O、18O2等。,要点热点探究,探究点二 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有关计算,1.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溶于水求算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时要注意以下两点:(1)溶液的体积不能用溶剂水的体积和溶质的体积之和来代替,应该用溶液的质量除以溶液的密度; (2)物质溶于水后注意看溶质是否发生了变化。如Na、Na2O2、NO2、SO3等溶于水,由于它们与水反应,所以溶质发生了变化。2.用气体摩尔体积22.4 Lmol1进行气体的物质的量与体积的换算时,要注意气体所处的状态是否是在标准状况下。,要点热点探究,3相同溶

      9、质的溶液混合时,有以下两种情况:(1)溶质相同的两溶液等质量混合时,混合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之和的一半。(2)溶质相同的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时: 对于密度小于1 gcm3的溶液,如氨水、乙醇的水溶液,等体积混合时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之和的一半; 对于密度大于1 gcm3的溶液,如硫酸溶液、盐酸,等体积混合时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之和的一半。,要点热点探究,分散系,关于胶体的考查,(07山东)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明矾和漂白粉常用于自来水的净化和杀菌消毒,两者的作用原理相同 (09年)13.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明矾KAl(SO4)212H2O在水中能形成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11年)9.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不属于胶体 (12年)8.下列与含氯化合物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B.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三、关于胶体考查 1.明矾净水原理(2次) 2.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 3.胶体的性质(丁达尔现象) 4.胶体的制备,1.胶体微粒一般是离子、分子或难溶物的聚集体,但有些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蛋白质,因其分子非常大,其相对分子质量通常为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千万,因此一个分子就是一个胶体微粒,它们的溶液是胶体。2.在胶体分散系中,胶体粒子可能带电荷,但不能说成胶体带电荷。胶体是一个体系,与溶液一样呈电中性。3.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强酸(如盐酸、硫酸)时,出现的现象为先沉淀后溶解。其原因为开始时出现沉淀是由于胶体中加入了电解质发生了聚沉,后来沉淀消失是发生了中和反应。,要点热点探究,探究点三 胶体的性质,构建知识网络,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有关计算,1.对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考查主要以溶液中离子数目的多少、电子转移数目的多少、物质中化学键数目的多少、气体体积为主, 2.对物质的量浓度的考查则主要利用它的工具性解决综合性试题中的某些问题,如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重点考查仪器和操作步骤。 3.胶体则以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如明矾)作为背景材料考查胶体的性质。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再现能力为主、题型延续选择题形式。 4.淡化纯数字运算,强化化学思维方法的考查成为高考命题的趋势。,

      《基本概念交流材料 莱阳一中刘辛凤2》由会员野鹰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本概念交流材料 莱阳一中刘辛凤2》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2022年小学体育教师学期工作总结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