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美洲粮食作物的传入对我国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10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481910801
  • 上传时间:2023-08-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2.18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美洲粮食作物的传入对我国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影响曹玲(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5)古今农业2005/3摘要明清时期美洲粮食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传入我国,对我国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 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从耕地面积扩大、粮食亩产量提高和粮食总产量增加及粮食 作物结构变动情况考察它们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又从山区开发、粮食商品化、经济作物种 植及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等几方面考察它们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关键词美洲粮食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粮食生产;作物结构;社会经济明清时期原产美洲的粮食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的传入,不但增加了我国作物的种类, 同时对我国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不仅有利于我国缺粮问题的解 决,使人口压力有所缓和,也使我国粮食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也起到了 一定的推动作用。长期以来,关于这些作物的传入和传播问题,有很多学者如何炳棣、陈树平、 郭松义、曹树基等1 做过研究,但专门探讨它们对我国社会各方面产生影响的论著寥寥无几, 多数是在研究传播问题时涉及某一个方面或只是限于简单的结论,缺乏深入分析。本文旨在综 合多方

      2、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面客观地进行分析,对这些新作物的传入所产生的影响做出正确 评价。一、美洲粮食作物在我国的传入及传播过程明清时期我国人口增长很快,与此同时耕地面积增幅不大,由此造成人均耕地急剧下降, 粮食短缺问题日益严重的社会矛盾,此时也正是中西交通相对发达时期,原产美洲的粮食作物 玉米、番薯、马铃薯自明中叶开始陆续被引入我国。玉米约于16世纪中叶分3路传入我国,分别是西北陆路自波斯、中亚至我国甘肃,然后流 传到黄河流域;西南陆路自印度、缅甸至云南,然后流传到川黔;以及东南海路由东南亚至沿 海闽广等省,然后向内地扩展。从明中叶到清乾隆前,这近两百年时间里玉米仅限于在我国个 别省份小范围种植,尚处于被大众认识阶段。乾隆中期到嘉庆、道光年间,是玉米大规模推广 时期,此时人们开始认识到玉米的广泛适应性和高产意义,纷纷种植。嘉庆以后,玉米在全国 普遍栽培,其中流民在玉米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清后期到民国年间,除了南方各省山区玉米 栽培深入发展之外,华北平原玉米种植进入大发展阶段,玉米代替了旧有传统低产作物的一部 分面积,成为黄河中下游地区人民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清代玉米传播,大多先在山地丘陵地

      3、 区栽培,然后渐及平原地区;先在不发达地区,后发达地区;南方多于北方,山地多于平原。 清代玉米集中产区是中部的陕鄂川湘桂山区、西南的黔滇山区、东南的皖浙赣部分山区,华北 和东北的玉米集中区主要在清后期至民国年间形成。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明清时期美洲作物的传播及其对中国农业生产的 影响”,项目批号为03BZS034,特此致谢。番薯是16世纪后期,分多次从东南亚传入我国东南沿海的闽广两省,第一条途径是陈益、 林怀兰从越南分别传入广东的东莞和电白县;另一条是由“温陵洋舶”经南澳岛传入福建泉州; 再就是陈振龙由菲律宾携种至福州。番薯于明万历年间引入我国后,局限于闽粤将近一个世纪, 17世纪后期开始向江西、湖南等省及浙江、江苏沿海地区扩展,18世纪中叶遍及南方各省并向 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扩展。清代番薯分布较集中的地区有闽广两省、闽浙赣皖低山丘陵区、 鄂南湘南山区、四川盆地及山东中南部。由于史料的缺乏,马铃薯传入我国的时间和路线尚未有统一定论,可以肯定的是同番薯、 玉米一样,马铃薯是多次多途径地被带到我国。本文赞同的观点是:一是17世纪中叶荷兰人把 马铃薯带到台湾,然后传到我国东南

      4、沿海地区;一是18世纪由传教士、商人将马铃薯普通栽培 种从欧洲带到我国;以及进入20世纪后,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又多次传入马铃薯的新品种。 马铃薯传播范围直到19世纪初仍非常有限,进入清后期及民国时期,随着各地引进时间的延长、 推广面扩大及人们认识的加深,初步有所发展,但其真正扩大种植面积,在农业生产中起重要 作用还是到了建国后。清代马铃薯的集中产区有以川陕鄂甘交界的山区为中心并向周围传播形 成的西南马铃薯生产区、以晋北为中心的华北马铃薯生产区,东北马铃薯主产区是在民国后形 成的。玉米、番薯传入我国后,到清乾隆、嘉庆年间在各地迅速推广,发展到清末,已经跃居我 国主要大田作物行列,它们为我国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马铃薯由于受 生态适应性的影响,多是种植在我国的部分高寒山区,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大规模发展, 因此,相对于玉米和番薯,清代马铃薯发挥的作用还是十分有限的。二、美洲粮食作物的传入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玉米、番薯、马铃薯这些高产粮食作物的传入,对我国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这些作物 适应性强,产量高,有利于我国耕地面积的扩大,也对粮食单产和总产量的增加起了一定的作

      5、 用。随着它们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我国传统的粮食作物结构也发生了新的变动。(一)对耕地面积增加的作用玉米、番薯、马铃薯这些适应性较强、耐旱耐硗的作物引进,使过去并不适合粮食作物生 长的砂砾瘠土和高岗山坡地成为宜农土地。玉米具有耐瘠耐旱的特性,“不择硗确”,“但得 薄土,即可播种” 3,适宜在山区生长,“虽山巅可植,不滋水而生”4,“盘根极深,西 南山陡绝之地最宜” 5。清人包世臣在齐民四术中称:“玉黍,生地瓦砾山场皆可植, 其嵌石罅尤耐旱,宜勤锄,不须厚粪,旱甚亦宜溉,收成至盛,工本轻,为旱种之最”。 随着玉米栽培面积的扩大,使长江流域以南过去长期闲置的山丘地带和不宜种植水稻的旱地被 迅速开发利用,同时在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也逐步取代了原有的低产作物,成为主要的旱地 农作物。番薯同样具有抗涝、耐旱、适应性强的特性,明人何乔远闽书中称番薯“瘠土沙砾之 地,皆可以种”,王象晋群芳谱也称“人家凡有隙地,但只数尺,仰见天日,便可种得石 许”,番薯能够“不与五谷争地,瘠卤沙冈皆可以长,大旱,不粪治亦长大”6,且“薯苗人 地即活,东、西、南、北无地不宜,得沙土高地结尤多,天时旱涝俱能有秋”7。在耕

      6、地少、 人口密集的传统农业区,农民在作物布局上充分利用番薯的适应性,以提高土地利用率,“邑 人于沃土种百谷,瘠土则以种苕,无处不宜”8,“山坡土埂屋畔陇头尽堪布种”9。由于 番薯的推广,我国东南各省大量滨海沙地和南方山区的贫瘠丘陵山土得到开发利用。马铃薯更是“高山冷处咸莳之” 10,那些土壤贫瘠、气温较低、连玉米都不易生长的高 寒山区,只能种植耐“地气苦寒”的马铃薯,“其深山苦寒之地,稻麦不生,即玉黍亦不殖者, 则以红薯、洋芋代饭” 11。总之,这几种作物,对沙地、瘠壤、不能灌溉的丘陵、甚至高寒 山区的利用,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有关当时山区垦殖种植玉米、番薯的记载很多,如湘赣山区“斜坡深谷,大半辟为赭(番薯) 土” 12;鄂西山区也是“巨阜危崖,一望皆包(玉米)也” 13;在浙西山区“外来之人租得 荒山,即芟尽草根,兴种番薯、包芦(玉米)、花生、芝麻之属,弥山遍谷,到处皆有” 14; 道光陕西石泉县志也说:“乾隆三十年,其后川楚人多,遍山漫谷皆包谷”。类似 的记载还有很多,此处不一一列举了。有学者推测,如按乾隆时有9. 5亿市亩耕地、粮田8亿亩计算,玉米占6%为0. 48亿亩, 番薯占2

      7、%为0. 16亿亩,共计占地0. 64亿亩。15其中一部分是因栽培玉米、番薯而新辟 的耕地如山地、丘陵、滨海沙地等,另一部分是改种玉米、番薯的旧有耕地,由于不知道新辟 和改种各占多少,目前我们很难确定当时因推广美洲粮食作物所扩大耕地面积的具体数字。但由于乾隆时期垦荒的重点是南方各省山区,特别是华中和西南各省的许多山区和丘陵都 在此时相继得到开发,我们可以通过华中和西南几省耕地面积的扩大情况,来估测其中玉米、 番薯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从表1可以看到,从清初至乾隆、嘉庆的一百多年间,华中、西南各 省耕地面积扩大近1倍(增加了约0. 64亿亩),也正是在这一时期,玉米、番薯在这些省份迅 速推广。因此可以说在扩大耕地范围的过程中,垦荒种植玉米、番薯发挥了较大作用。相对而 言,从嘉庆到光绪年间,耕地的增幅十分有限,主要原因在于嘉道后,人口增长的趋势减缓, 咸丰后甚至下降,对耕地的需求不再像乾嘉时期那么强烈,另外,此时南方山区可供开垦的耕 地基本已于乾嘉时期开发殆尽,耕地扩大趋势放缓,耕地面积增幅不大。集清代华中、西南各省各帼田坐歆(单位:千色I成治十八年C1&61)乾隋十八年(1753)嘉庆十十年

      8、(U12)光堵卜三年(1887)两芽顺79235907559210093950四川11噩4505746547464t7注南521175439315319贵州1074257327&62765街计Y468SB15072815X5】暇料来潺:曝方忡中国历世户口,田地、图赋貌ifh上海人民出版社jyso年(二)对粮食亩产量提高的作用玉米、番薯在清代大量推广后,对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具有一定的作用。作为高产作物,玉 米本身的亩产量已经较高,平均亩产可达180市斤,折合粟2石,相当于春粟中产量较高者。 在玉米大量推广后,便在大田上作为与小麦、春谷或高粱等轮作倒茬的一种重要作物,其单位 耕地产量将比不种玉米或复种低产杂粮将提高得更多。番薯是绝对的高产作物,亩产鲜薯可达 千斤,相当于稻谷500斤或3. 84石,粟谷417斤或3. 09石,这是甘薯本身的高产,如与麦、 春谷、豆、稻复种,则单位耕地产量的提高更为显著。17在清代生产技术条件下,由于种植玉米、番薯使当时的粮食亩产量提高的斤数大致是玉米 使亩产增加10. 37市斤,番薯使亩产增加10. 77市斤,在这增加的21. 14市斤中有2. 38市 斤是明

      9、代就增加的(玉米1. 3市斤,番薯1. 08市斤)。归纳言之,乾隆时亩产比明代所增加的: 玉米番薯约占一半,其余为南北耕作集约化程度及复种指数提高的作用共占一半。18可以看 出,玉米、番薯对粮食亩产增加的作用是较大的。衰n清代玉米、番的播珅面积比例和宙产增加情况神仙面税占用田总款比例鹿产骨亩产增加斤敏玉米180市斤相当于黑?苔市斤2%刿F斤相当于暗谷3.0石/.栗石)H), 77市斤贵料于谓i:皖网渣代帜食亩产虻廊充,叩昆农业出版社、1豹5年.(三)对粮食总产量提高的作用玉米和番薯这两种作物在清代大量推广的直接结果,使许多山地沙地得到开发,从而增加 了耕地面积,同时也对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具有一定的作用,两方面合起来,促进了粮食总产量 的提高,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粮食,对缓解长期因缺粮而产生的矛盾,起了一定作用。关于玉米、番薯济食作用记载很多,如:道光建始县志卷三:“居民倍增,稻谷不给, 则于山上种苞谷、洋芋或蕨薯之类,深林幽谷,开辟无遗”;雍正闽浙总督高其倬说:“福建 自来人稠地狭,福、兴、泉、漳四府,本地所出之米,俱不敷民食,再各府乡僻之处,民 人多食薯蓣,竟以充数月之粮”等等,但农民利用玉米、番薯济食的具体数量如何,我们 很难从简单的文字描述中得知。下面以清代玉米、番薯种植较多的两湖地区为例,考察玉米、番薯在解决民食问题上的功 用,据龚胜生估计,到清末,两湖玉米耕地面积为100万亩,番薯耕地面积为180万亩,以0. 6 石的玉米单产和6石的番薯单产计,清末两湖每年可产玉米60万石左右,番薯1080万石左右, 合计增加粮食1100多万石左右,按每人需4石计,约可养活280万人。19咸丰元年(1851年) 两湖人口数已达5 400多万,20玉米、番薯可提供6%的人口所需酌粮食(作者按:此处玉米 的产量估计有些偏低,正

      《美洲粮食作物的传入对我国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影响》由会员壹****1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洲粮食作物的传入对我国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影响》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