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类型教学案例中教学反思7篇

收藏

编号:345659305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0.84KB    格式:DOCX    上传时间:2023-02-28
  
19
金贝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教学 案例 反思
资源描述:
教学案例中教学反思7篇 教学案例中教学反思篇1 一、本节课成功之处: 1、本节课是课本中的一个《测量旗杆的高度》课题,首先在设计之初就立足于使学生能够较容易完成。所以此课题的学习安排在了学生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并且能够综合应用的基础之上。 2、这节课有较好的效果,原因之一是测量旗杆的高度这个课题是学生所感兴趣的一个课题;原因之二是提前给学生分好了小组,布置了预习内容,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原因之三,对本班的学生状况熟悉,上课时收放自如,到了良好的效果。 3、本节课还可以引导学生测量树高;影子在墙上,影子在斜坡上,来扩宽学生的知识面,这也是学生感兴趣且觉得有用的内容,他们易于接受。通过身边的实例,及他们测量旗杆时的剪影,让他们觉得新颖性及重要性。 4、本次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有如下收获: 通过测量旗杆的高度,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和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数学应用意识,加深了对相似三角形的理解和认识。 学生在分组合作活动以及全班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和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也提高了学生相互协作的能力。 二、纵观本节课,本节课还存在很多的困惑及不足: 本节课,课前准备工作较长,如果学期的教学进度允许还可以,如果学习任务重,时间紧,还能进行吗?那么如何协调好数学课题学习与普通的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呢? 交流合作与动手操作的协调不够。本节课注重了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前提下展开交流与合作。但是从具体实施情况看,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动手操作”阶段的个别引导有所欠缺,因此这些学生感到无从下手而显得无所事事。 教师没有参与到学生的小组活动之中,广泛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交流合作效果。具体操作活动中,教师应随时把握学生情况,及时指导鼓励学生。 三、通过本节课教学,使我意识到今后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充实自己头脑,指导新课程教学实践,拓宽教学思路,更努力的让数学生活化。 3、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注意评价的多元化。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教学案例中教学反思篇2 活动设计背景 让幼儿对颜色有初步的认识,感知儿歌的韵律。 活动目标 1、幼儿愉快地参加活动。 2、 幼儿学习儿歌并理解儿歌的内容,感受儿歌的韵律。 3、 幼儿会背诵儿歌。 教学重点、难点 1、幼儿对颜色的认识。 2、 幼儿背诵儿歌。 活动准备 1、“儿歌”:《公鸡》。 2、配套cd《公鸡》。 3、 电视机、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儿歌引入。 二、 欣赏幼儿用书中的画面,提问帮助幼儿理解。 1、画中你看到了什么? 2、 这只公鸡长的怎么样? 3、 现在是什么时候? 4、 公鸡的嘴里有什么?它为什么要吃个牡丹花? 5、 在这幅画中你看到了哪些颜色? 三、学念儿歌。 1、请幼儿倾听儿歌。 2、 提问:孩子们,你们觉得这首儿歌怎么样? 3、 老师教幼儿念儿歌。 4、 幼儿和老师一起念儿歌 四、表演儿歌。 老师边念儿歌边和幼儿一起做动作。 五、跟着cd一起巩固儿歌。 老师和幼儿跟着cd学公鸡一起动一动。 附儿歌。 红公鸡, 绿尾巴, 一天到晚不回家, 晚上回到家, 还要吃个牡丹花。 教学反思 通过活动,幼儿能感受儿歌的韵律,诵读儿歌。能认识一些颜色:红色、黄色、白色、绿色等个别幼儿还需反复诵读儿歌,认识颜色。 教学案例中教学反思篇3 在认识圆柱体的活动中设计了第一环节,让孩子把这些不同形体的物体立起来,目的是让孩子门通过动手探索,来理解圆形是平面的,平躺着的,而球体、圆柱体等是可以立起来,是立体的,让孩子初步感知“形、体、平面与立体”的基本概念。当孩子们在这一环节的表现让我惊喜,也给了我很多的感悟。 阮鸿飞已经把薯片筒等立在桌上摆好了。他现在对于如何把圆形光盘立起来很感兴趣。他捏起关盘的一边试图让光盘立稳,可是一松手,又倒了。如此几次之后还是没成功。突然飞飞光盘倒下来旋转时的样子找到了灵感。他想旋转硬币一样把圆盘转了起来。“看呀!陈老师,我把他立起来了!”方玮威则把一张硬的卡片圆形纸夹在了两个瓶子之间,拍拍手说“我也把圆形里起来了!” 其他的还也对于圆柱体、球体等东西的站立无动于衷,一心在钻研尝试如何让平面的圆形物体立起来,个个都很专注。 我知道我在操作前提要求时犯了一个要求不具体的错误。应该是如何让它们独立地长时间的立起来。这样孩子们会顺利照着我的目标发现形体的不同。可是这不也是我们老师的一种思维定势吗? 我们习惯了把门向里推,习惯了从左向右看书,习惯了把苹果立着对切,习惯了圆形的西瓜,方形的报纸。这是一种常识,但也正是这些阻止了我们的想象空间。 而孩子不同,他们正是因为“无知”,才有更多的发展空间。正是因为知道的少,才会多角度的提问,思考。我们要培养的创造性人才,可是我们已经无意识的抹煞了孩子大胆想象的空间,剥夺了还自由创造的机会。我们对于这个问题应该有更多的思索。如何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这是创造力发展的前提。 同时我们有时太低估了孩子,不敢或不知怎样给予孩子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与任务。孩子们是乐于参加有一难度的活动的。这让他们找到自我的价值,有更多的成功的感觉。在其中也会得到多方面发展,而是我们教师或家长想象不到的。 在以后的一些活动中,我们要改变自己的`一些观念与思维定势,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们能得到更自由的发挥空间。 教学案例中教学反思篇4 正如培训中北师大陈丽教授所言:在线教育非常显著的一个缺点,便是使得师生“时空分离”,一改原来熟悉的课堂模式和环境,自然无法迅速获得教学效果。网授课能直接看出的问题有:课堂容量大,对一节课的重难点缺少有效的选择;提问不精准,导致学生在回答时困难重重;教学语言不够规范,有时会出现一些不干净利索的表达。而这些在直播课中被无限放大的问题最终都指向了一个人专业成长的节奏,正如有人说,一个教师有什么才能看见什么,教师看见什么才能引导学生看见什么。这就要求教师拥有“可见”的专业智慧和“不可见”的人格魅力。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我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做努力:首先,继续寻找推动自我成长的切口。比如,设计流畅、有内在逻辑的教学环节、使用规范的、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在准备录播课时,我反复观看自己的教学视频,总结了自己课堂用语的几种问题:思路不够流畅,有时候会出现口头语、病句等问题,有时候语速较快,没有考虑学生是否接受。语言表达的背后是对文本的解读和教学环节的思考,也是一个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体现。通过规范的课堂用语、符合学情的提问来促进自己设计流畅的、有逻辑性的教学环节,应该成为我的努力方向。 其次,增加阅读量和自主写作任务。专业阅读应该是专业成长的土壤,要想带领学生走向更远的彼岸,就要有发现美景的眼睛。因此,我可以进行定量的专业阅读,并以公众号为平台坚持每天的写作和记录。点滴积累,不能让每天的教学成为雁过无痕般的遗憾,不能让自己在琐细的工作中没有收获。最后,探索有效的落实方法。七年级在落实教学效果的过程中一直坚持普通的检查背诵的方式,这让我和学生都感到疲惫。这学期我会改进检查方式,引导学生在掌握背诵知识的同时收获愉悦,不把语文背诵看作负担。 教学案例中教学反思篇5 我认为所谓的“单元导读课”实际上就是每一组课文学习之前的“入门课”或者“铺垫课”。用电影中的行话说:单元导读好似电影首映式,精彩镜头给你看一段,主要人物出场见见面,为的就是抓住你的心。我们腾出一节课的时间,老师以引领的方式带领孩子到“本单元”里走一趟。大致浏览一下本单元的所有内容,明确其单元的重点与难点,培养学生建立单元整组的学习意识。带着这种意识学习,对于学生更好的把握本单元大有好处,还可以满足孩子们先睹为快的心理,引发阅读期待,为课文学习做好准备。同时还可以指导学生编写本单元的学习资料,这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单元导读课对我及学校的老师来说都是一种新的尝试。这课到底具体怎么实施,环节如何设置,教材处理到什么地步,都是单元导读课所要关注的问题。本单元的主题是 “以诚待人”。故事对孩子们来说是教他们以诚待人,并对孩子们的成长有所启示,所以这单元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充满期待的、是非常有趣的。那么“导学、激趣”就是本单元导读课的重中之重。其次,单元导读课要注重整合性。整个教学环节都是围绕着“以诚待人”进行的:由讲导读引入本单元;让学生统揽教材看一看本单元都有哪些好故事;找到一篇最喜欢的故事读一读,对故事中的哪个人物印象最深?哪些语句让你感受最深?这些都是围绕着本单元的专题来进行的。所以我觉得这节课的教学环节还是有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任何事情都无完美,所以这节导读课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商榷。首先在单元导读中明确提到“ 阅读本组课文,理解重点词句和段落,思考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可是我在引领学生完成本单元的学习目标的时候,却忽略了“重点词句”这一重要的目标,只提到了“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 ”。 通过这节课,我对单元导读课有以下几点认识:1、单元导读课要区别于讲课,单元导读课要在于导,让学生全方面的把握本组课文,对单元主题和课文内容有初步的了解,浅尝辄止,区别于讲课。2、单元导读课和单独课文一样,不能拘泥于一种形式,每组课文都各有特点,单元导读课就要根据课文特点来进行设计,导出特点,导出味道,这样才能达到导读课应有的效果。 “单元导读课”,是阅读教学的前奏,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也是我们必须一直探讨下去的。“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认真做;认真的事情反复做;反复的事情创造性地去做。”也许会给我们更多的启示和帮助。 教学案例中教学反思篇6 一、做新课程的有效执行者和建设者 凸显“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1.把“生活世界”作为化学课程内容的范围。给学生呈现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并把它纳入到学生的生活世界加以组织,使化学”进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亲历情境”。例如,学生提出为何擦亮了的铝饭盒蒸几次饭后又会变暗?通过热烈的讨论,学生深刻理解了金属发生的缓慢氧化。 2.通过学生反思性、创造性实践建构人生意义。因为课程所提供的内容是与人类群体的生活经历,以及学生个体的“生活经验”和“亲历情境”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往往不能通过灌输而获得,而需要通过反思人类的生存状态,以及个体生活方式来理解。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把课程仅仅理解为有关教育内容的东西或文本,而是把课程动态地理解为学生反思性和创造性实践来探寻人生意义的活动及其过程。例如,通过对燃烧条件和燃烧现象的探究,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浓了,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更深刻了,懂得了如何让可燃物充分燃烧,如何安全用火和灭火,大大提升了学习化学知识的品位。 3.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根本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教学案例中教学反思7篇
链接地址:https://www.jinchutou.com/shtml/view-345659305.html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