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类型贵州省 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收藏

编号:339706680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678.95KB    格式:DOCX    上传时间:2022-10-25
  
5
金贝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贵州省 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2021 2022 学年 一下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化学试题
资源描述:
贵州省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化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 下列关于Cl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质量数为17 B. 质子数为17 C. 中子数为35 D. 电子数为18 【答案】B 【解析】 【分析】在表示原子组成时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示质子数,左上角表示质量数,据此解答。 【详解】A.根据 可知质量数为35,A错误; B.质子数为17,B正确; C.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35-17=18,C错误; D.电子数等于质子数,为17,D错误; 答案选B。 2.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含氧酸)的酸性最强的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已知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非金属性Cl>S>P>Si,故酸性>>>,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含氧酸)的酸性最强的,故答案为:A。 3. 下列有关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A. 碱性:LiOH<NaOH<KOH B. 原子半径:O<S<Na C. 稳定性:HCl>H2S>PH3 D. 氧化性:Br2>Cl2>F2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同一主族元素,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金属性就越强,其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就越强。元素的金属性:Li<Na<K,所以碱性:LiOH<NaOH<KOH,A正确; B.同一主族元素,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原子半径就越大;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就越小,则原子半径:O<S<Na,B正确; C.同一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强,其形成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Cl>S>P,则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HCl>H2S>PH3,C正确; D.同一主族元素,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弱,其单质的氧化性就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Br<Cl<F,所以单质的氧化性:Br2<Cl2<F2,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4. 下列物质中,既含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 A. NaOH B. Na2O C. MgCl2 D. H2O 【答案】A 【解析】 【详解】A.NaOH是离子化合物,Na+与OH-之间以离子键结合,在OH-中H、O原子之间以共价键结合,故NaOH中同时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A符合题意; B.Na2O是离子化合物,2个Na+与O2-之间以离子键结合,不存在共价键,B不符合题意; C.MgCl2是离子化合物,Mg2+与2个Cl-之间以离子键结合,不存在共价键,C不符合题意; D.H2O是共价化合物,O原子与2个H原子之间以共价键结合,不存在离子键,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A。 5. 下列物质中既含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的是 A. N2 B. H2O C. H2O2 D. HCl 【答案】C 【解析】 【详解】A.N2分子中2个N原子通过非极性键结合,不存在极性键,A不符合题意; B.H2O分子中2个H原子与O原子之间以极性键结合,不存在非极性键,B不符合题意; C.H2O2分子中2个O原子之间以共价单键结合,O-O键非极性键;每个O原子分别与1个H原子通过极性键H-O结合,该物质分子中同时存在极性键和非极性键,C符合题意; D.HCl分子中H原子与Cl原子以极性键H-Cl键结合,不存在非极性键,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C。 6. 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下列哪种气体产生的 A. CO2 B. SO2 C. N2 D. H2S 【答案】B 【解析】 【详解】A.CO2会引起温室效应,A不符合题意; B.SO2溶于H2O会发生反应产生H2SO3,H2SO3与空气中的O2反应产生H2SO4,因此会导致酸雨,B符合题意; C.N2是空气的成分,不会导致酸雨,C不符合题意; D.H2S溶于水使溶液显酸性,但空气中H2S的含量很低,不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B。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其漂白原理与氯水完全相同 B.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 C. 浓硫酸与过量的锌反应,可以得到无色的混合气体 D. 检验NH时,往试样中加入NaOH溶液,微热,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生成的气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SO2能与品红结合形成无色物质,因而可使品红溶液褪色,其漂白原理是结合漂白,而氯水漂白是氯水中的HClO的强氧化性,其漂白是氧化漂白,故二者的漂白原理不相同,A错误; B.NO能够与空气中的O2反应产生NO2气体,因此不能使用排空气的方法收集,只能采用排水的方法收集,B错误; C.浓硫酸与锌反应,产生ZnSO4、SO2、H2O,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变稀,这时稀硫酸与Zn反应产生ZnSO4和H2,因此浓硫酸与过量的锌反应,得到无色气体是SO2和H2的混合气体,C正确; D.检验NH时,往试样中加入NaOH溶液,微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生成的气体,若试纸变为蓝色,则证明溶液中含有NH,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硫黄在纯氧中燃烧生成SO3 B. 浓硫酸能使纸张变黑体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 C. 工业上制硫酸若用水吸水SO3易形成酸雾,所以用98.3%的浓硫酸来吸水SO3 D. 在某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BaCl2溶液有无白色沉淀生成来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SO 【答案】C 【解析】 【详解】A.硫黄在纯氧中燃烧生成SO2,A 错误; B.浓硫酸能使纸张变黑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B错误; C.SO3与水反应产生H2SO4,同时放出大量热,为避免酸雾的形成,在工业上常用98.3%的浓硫酸来吸水SO3,C正确; D.在某溶液中先加稀HCl酸化,无明显现象,再加BaCl2溶液,若有无白色沉淀生成,就证明溶液中是否存在SO,而不能使用具有强氧化性的HNO3酸化,D错误; 故合理选项C。 9. 如图所示,将通入下列不同溶液中,实验现象与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 溶液 现象 结论 A 品红溶液 红色溶液褪色 有漂白性 B 溶液 产生黄色沉淀 有还原性 C 酸性溶液 紫色溶液褪色 有还原性 D 滴有酚酞的溶液 红色溶液褪色 的水溶液呈酸性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SO2可使品红或某些有机色质褪色,发生的是化合反应,并且生成的无色化合物不稳定,易分解,体现SO2的漂白性,故A正确; B.SO2与H2S反应生成S单质,该反应中SO2中+4价S元素被还原生成0价的单质S,SO2有氧化性,故B错误; C.酸性能将在水溶液中氧化成硫酸,自身还原为无色的二价锰离子,是酸性高锰酸钾的氧化性的体现,这里体现的是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故C正确; D.显红色的酚酞,NaOH溶液显碱性,通入SO2后红色褪去,NaOH与二氧化硫发生复分解反应,体现其酸性氧化物性质,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B。 10. 某研究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探究SO2和Fe(NO3)3溶液的反应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实验室用70%硫酸与Na2SO3反应制取SO2) A. 装置B中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是Fe3+将SO2氧化成了SO B. 实验室稀释浓硫酸是将浓硫酸沿玻璃棒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C. 三颈烧瓶中通入N2的操作应在滴加浓硫酸之前,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D. 装置C可能发生倒吸,同时还不能完全吸收反应产生的尾气 【答案】A 【解析】 【详解】A.Fe3+具有氧化性,可将SO2氧化成SO,Fe3+本身被还原成Fe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SO2+2Fe3++Ba2+ +2H2O=BaSO4↓+2Fe2++4H+;在酸性条件下,H+、起HNO3的作用,表现强氧化性,将SO2氧化反应生成BaSO4白色沉淀,则装置B中若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Fe3+能将SO2氧化成SO,A错误; B.由于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热量,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为避免酸滴飞溅,配制70%硫酸溶液是浓硫酸加入水中稀释,B正确; C.为排除空气对实验的干扰,滴加浓硫酸之前应先通入氮气,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C正确; D.导气管直接插入溶液可能会引发压强变化较大发生倒吸,反应生成的气体可能含NO,不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A。 11. 下列气体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是 A. NO2 B. N2 C. SO2 D. H2S 【答案】B 【解析】 【详解】A.NO2会导致酸雨及光化学烟雾,因此会对环境造成污染,A不符合题意; B.N2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B符合题意; C.SO2会导致酸雨,因此会对环境造成污染,C不符合题意; D.H2S溶于水使溶液显酸性,因此会导致酸雨的形成,会对环境造成污染,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B。 12. 如图在烧瓶中充满下列气体和液体的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 A. 氯化氢和水 B. 氧气和水 C. 氨气和水 D.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而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若形成喷泉,则气体极易溶于液体或气体极易与液体反应,以此来解答。 【详解】A.HCl极易溶于水,则可形成喷泉,A不符合题意; B.氧气不溶于水,则不能形成喷泉,B符合题意; C.氨气极易溶于水,可形成喷泉,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极易与NaOH反应,产生导致烧瓶内外形成压强差,因此可以形成喷泉,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B。 13.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常温下稀硝酸能使金属铝钝化 B. 将装有物质的量之比为4:1的NO与O2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置水中,水能充满试管 C. 实验室收集NH3用浸有稀硫酸的棉花放在试管口,既减少气体对流又能吸收多余氨气 D. 氨水与液氨的成分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常温下稀硝酸不能使金属铝钝化,而浓硝酸能够使金属铝发生钝化现象,A错误; B.NO与O2反应产生NO2,2NO+O2=2NO2,3NO2+H2O=2HNO3+NO,将两个方程式叠加,消去NO2,可得总反应方程式:4NO+3O2+2H2O=4HNO3,因此将装有物质的量之比为4:1的NO与O2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置水中,O2不足量,有未反应的NO气体,因此水不能充满试管,B错误; C.NH3是大气污染物,同时也是一种碱性气体,能够与稀硫酸反应产生(NH4)2SO4,实验室收集NH3用浸有稀硫酸的棉花放在试管口,既减少气体对流又能吸收多余氨气,C正确; D.氨水是混合物,含有多种构成微粒,而液氨中只有NH3一种微粒,属于纯净物,因此二者的成分不相同,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14. 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 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的不稳定性 B. 常温下,铝制品可盛放浓硝酸,说明浓硝酸与铝不反应 C. 蓝色石蕊试纸上滴入浓硝酸,试纸先变红再褪色,说明浓硝酸有酸性和强氧化性 D. 从氨气喷泉实验可知氨气易溶于水且其水溶液显碱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A.浓硝酸具有不稳定性,浓硝酸在光照或受热条件下会分解产生红棕色NO2气体,该气体溶解在硝酸中,使溶液颜色变黄色,A正确; B.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常温下浓硝酸遇金属铝时,会将金属铝表面氧化产生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阻止金属的进一步氧化,即发生钝化现象,故铝制品可盛放浓硝酸,这恰好说明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而不是不与铝不反应,B错误; C.蓝色石蕊试纸上滴入浓硝酸,试纸先变红是浓硝酸具有酸性,再褪色,是由于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将红色物质氧化变为无色,故可以说明浓硝酸有酸性和强氧化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贵州省 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jinchutou.com/shtml/view-339706680.html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