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类型2022年EPS行业专题报告

收藏

编号:33661295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19MB    格式:PDF    上传时间:2022-09-22
  
15
金贝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2022 EPS 行业 专题报告
资源描述:
2022年EPS行业专题报告1.商业模式:EPS系统进入门槛较高,利润空间一般1.1 什么是EPS系统?EPS系 统(Electric Power Steering,即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传感器、ECU(电控单元)、电机、管柱等。通俗来讲,EPS的主要功能是控制汽车的行驶方向,工作原理是当方向盘转动时,转矩传感器将信号发送至ECU,ECU计算得出电机应当提供多大电动辅助量后,驾驶员提供的转向力和电机提供的转向力一同传送到齿条,并最终实现转向。EPS系统主要分为C-EPS、P-EPS、R-EPS系统三大类,三类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电机位貉及提供的扭矩大小。C-EPS系统的电机位于方向盘下方,且不防水,提供的助力较小;P-EPS系统和R-EPS系统的电机均防水,P 系统提供的助力中等,电机位于管柱下方;R 系统提供的助力更大,电机更接近底盘。整机厂商对这三类系统主要根据车型及所需的助力大小进行选择。图表2:C-EPS.P-EPS.R-EPS系统的区别在于电机位置及提供的扭矩大小从汽车转向系统来看,E P S 系统位于行业升级顶端。汽车机械转向系统(M S)由于采用纯人力驱动,驾驶员负担较重,适用范围较小,因此目前仅在一些农用车、微型轿车部分使用。我们主要从油耗、环保、效率、售后、操作稳定性和辅助动力六个方面对HPS、E H P S 和 E P S 系统进行比较。可以看到,E P S 系统整体性能更加优秀,适用于乘用车。另外,E P S 体积小、耗电少、轻便灵活等特点,使得其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首选。当前,虽然也出现了线控转向系统(S B W)等新技术,但是由于价格较高以及技术不够成熟等原因,并未实现广泛应用。2 0 1 7年 E P S 系统在整车市场的渗透率为6 0%,在各类转向系统中应用最为广泛。电动化和智能化拓宽E P S 系统应用场景。由于储能和动力装貉加大汽车自重,新能源车的转向系统需要比传统燃油车提供更大的助力,因此E P S 系统基本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标配。作为智能汽车产业链最前端的ADAS(先进驾驶辅助系统)是目前实现无人驾驶相对成熟的发展方向,E P S 是其底层控制模块的一大组成部分。E P S 可以支持车道保持辅助、交通拥堵辅助、自动泊车等功能的实现,相对而言,底层控制系统在执行层面更容易实现,因此我国零部件企业大多选择从这个环节切入无人驾驶产业链,从而实现传统零部件的电子化升级。1.2 什么是E P S 电机?E P S 电机作为E P S 系统的动力源,根据E C U 的指令输出合适的助力转矩,相当于在人手转向力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更大的力,电机性能很大程度上影响汽车转向时的路感。从产业链的角度看,E P S 行业位于行业中游,存在一定的资金、客户和技术进入壁垒。E P S 作为汽车零部件,成本受上游大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下游为一级供应商和整机厂商,拥有较强议价权。当前,E P S 系统仍由外资企业主导,2 0 1 8年外资占比达8 0%,但以湘油泵、易力达等为代表的国产企业正在加速进程。&A 7:E PS 电 机处于行业中游,下游为一线怏应商和处车厂商-、,-Z资淬壁生;it金、客户、技术壁生;+6 S 4EPS系统产业链大宗原_材_ _料_ _ _ _;_,零 部件供应商 系统一级供应商 整车、-厂-商-玩家价值分配代表公司财务数据竞争格局硅纲、有 包 金,、碱性材料、密件附加值技低中科三环2 1 A 毛 利 率 16.16%2 1 A 冷 刺 率 6.68、寡头垄断外资:日本电产博世内资:淑油票傅尔或份德曷股份美的威灵附加值菽高日本电产2 1 A 毛 利 奉 2 2.65%2 1 A EBIT o a r,i n 9.外资主导外资:JTEKT博世NSK内资:易力达琼北新乡淅江世宝附加值较赤大嵇2 1A EBIT a t a r g i n *2.4$外青主导迪史汽迪%比-奥奔附加值一般比重建2 1 A 毛 利 率 13.02%2 1 A 冷 利 率 1.8 4、份18分散,7 券 醒 来 皆 厚E P S 电机作为转向系统的核心零部件,单车价值量不高。E P S 电机的单车价值量在2 0 0 元左右,在整车中的占比较低,约占汽车转向系统成本的2 0%。从其技术演进来看,无刷电机本身不具备整流作用,通过内貉转角传感器较好解决灵敏度问题,目前已经实现大规模量产;从成本拆分来看,其定子、转子组件等核心零部件成本占比达80%以上,本质上和大宗原材料价格挂钩,我们认为未来进一步降价可能性不大。1.3 进入门槛较高,利润空间一般E P S 电机行业的进入壁垒:技术+资金+客户壁垒技术壁垒:产品自身及外延属性决定人才和技术储备需求 1)电机的性能属性:E P S 电机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扭矩的发挥和稳定性、电机噪音、电机转速等参数,较为复杂的设计过程决定需要大规模的仿真及实物测试实验;2)电机的适配性:电机作为E P S 系统的一部分,需要与传感器、E C U 以及其他零部件等在集成程度方面有良好配合。因此,产品本身及其外延属性都决定E P S 电机生产企业需要一定的人才和技术储备。资金壁垒:固定资产和营运资金方面高投入1)固定资产投入:前期需要购貉大批高精度自动化生产设备;2)研发投入:在研发、并购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投入;3)数字化管理等后端投入:大型龙头公司在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良率方面处于高精尖水平。可以看到,E P S 电机是一个高投资行业,在固定资产和营运资金方面都需要大量、持续的投入,能够通过规模效应摊薄成本的企业才能更好生存。客户壁垒:客户关系稳定,中小供应商切入较难。认证壁垒:一般而言,零部件厂商最终销售产品需要经历第三方管理体系认证、候选供应商、合格供应商认证等一系列过程,其中从候选供应商到成为合格供应商就需要1-3 年的时间;2)客户关系壁垒:日系和德系车企大多数供应商为车企分部转化而来,天然与整车厂商保持紧密联系;大型零部件供应商业务多元化程度高,不同业务间协同引流性较好。综合上述两大壁垒,知名车企与其零部件供应商一般保持长期合作的关系,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这就给中小企业切入这一市场带来了挑战。图表11:EPS电机在资金、技术和客户方面的重要竞争壁垒昌电机性能属性考 虑 多 个 半 数,仿具及实物测试通 过 合 格 供 应 商 认 证成为采购体系一箕白电机的适纪性需与传感却等在集成上加合候 选 供 应 商O研 发 投 入需要大量资金获得销售渠道X零 部 件/电 池 厂 商打*,国 固 定资 产 投 入高精度白动化设备管 理 投 入 _ _ _ _ _ _ _全球化的生产基地、.笈泵建密胤库制造业属性:利润空间一般。EPS系统由电控+电机+管柱组成,电机纯硬件属性,利润空间一般。以电机龙头日本电产来看,2021年其销售毛利率达22.65%,EBIT/总收入达9.56%。但考虑到内资企业,管理成本更低,我们预计国产EPS电机厂商的毛利率有望超过2 5%,净利润率超过10%o电控具备软件+硬件属性,技术壁垒较高带来较高附加值,预计毛利率可达30%左右,净利率在15%以上。2.EPS行业格局推演:当前外资主导,可能性高当前行业外资主导,内资厂商实力相对较弱。EPS行业资源高度集中于以日本电产、博 世、日本精工等为代表的德系和日系企业。国内厂商目前集中度较低,竞争激烈,中小企业大多实力较弱、规模较小、研发能力不足。但随着研发实力提升、性价比优势凸显及新能源车带来供应链重塑机会,开始提上日程。E P S 系统和电机国产化难点是什么?2 0 1 5年开始,EPS系统总成、电机及电控等部件开启同步国产化进程,但目前国内厂商份额仍较低。对于系统总成商而言,性能稳定性的一大核心难点。系统总成商经历整车厂商两轮样机测试、上路测试、量产测试等环节,国产化切入至少需要一年半到两年时间。对于电机厂商而言,量产过程的一致性及材料技术是核心难点。首先,国内的材料技术在电流损耗等方面可能高于国外,整体性能较差;其次,量产化过程需要控制不良率,外资不良率基本在百万分之五左右,但国内厂商仍受制于相关技术。但我们认为,随着国内技术的提升以及在性价比、供应链等方面的优势,国产化进程进入加速期,未来有望在EPS领域实现。2.1 现状:外资主导,日本电产和博世为绝对龙头外资主导,日本电产、德国博世为E P S 行业绝对龙头。1)从电机来看,日本电产在全球E P S 电机的份额达4 9%,占据E P S 电机市场的半壁江山,下游客户囊括大部分一级供应商;2)从电控来看,德国博世在全球E P S 电控市场占据4 0%左右的份额,为行业龙头;3)从 E P S 系统来看,跨国企业占据国内主要市场,2 0 2 1 年我国E P S 系统的C R 5 高 达 75.58%,均为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图 表1 4:日本电产和德国博世为行业龙头全球EPS电机份赖 全球ECU份额日本也产 其他 出国恃世 再他鸿元 未来智厚外资/合资:先发优势显著,积极渗透国内供应链外资先发优势显著,并积极渗入国内供应体系。在 EPS电机领域,日本电产的客户几乎囊括E P S 系统所有一级供应商。大部分外资企业覆盖多项汽零部件、转向系统业务,供应链之前存在协同效应。通过在华独资或合资建厂,跨国公司占据高端车企供应渠道,并渗透入国内汽车厂商供应体系中。内资:易力达引领国产E P S 行业易力达引领国产E P S 行业。易力达于2 0 0 1 年率先研制成功国内首台自主知识产权EPS,2 0 0 4 年实现量产,并 在 2 0 1 6年实现无刷系统的批量上市,目前EPS系统年产能达到180万套。同时,易力达实控人的另一公司东兴昌(湘油泵子公司)主业涵盖多种新能源车零部件,核心技术协同下形成从1-N的研发杠杆效应,驱动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2.2推演:性价比+供应链优势,供应商重塑带来机遇EPS电机国产化进程加速。2001年国内自主研发的EPS样机首次成功,标志着E P S 电机国产化启程,后续在易力达、江苏超力、德昌电机等公司带动下,我国自主品牌EPS电机国产化进程加速。根据智研咨询数据,2018年 EPS电机国产产量为375.4万台,较 2010年增长10倍,国产化率为20.28%,较 2010 年增长了 8.05pct。M国产 产 量(万台)进 口 产 量(万台)图 表18:国产化进程加速,国产占比从12%提升至20%以上性价比优势:国产E P S 系统性价比较高国产E P S 系统在直接材料和制造成本方面具备性价比优势。从原材料来看,E P S 系统所需的稀土、钢材、注塑等大宗原材料直接从国内采购,价格更低但性能可与国外媲美;从管理运营成本看,国际龙头全球工厂管理难度和运营成本较高,国产厂商仅需专注国内运营;从研发成本来看,过往外资项目落地至少需要两年半,国内项目直接应用国外成熟的平台,项目落地只需要1 年左右时间。可以看到,国产EPS电机的均价低于进口产品2 0-4 0 元,同理在E C U 上也可具备同等的价格优势,整体E P S 系统的性价比凸显。供应商重塑机会:新能源车带来供应商重塑机会新能源车风头正盛,E P S 作为标配带来供应商重塑机会。一方面,E P S 系统是新能源车的标配转向系统,全新搭载E P S 系统的传统车企切入新能源车市场可能创造一部分国产零部件增量;另一方面,造车新势力增长迅猛,2 0 2 0 年其市场份额达2 4%,同比增长1 8pct,新兴企业对供应商选择更为灵活,为国产零部件突围创造机会。供应链优势:国产进程加快下,国内零部件厂商供应链更加稳定短期来看,受疫情和国际局势等影响,国内车企与国外供应商合作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车企对国外 E P S 电机的依赖性,从而给予国内厂商弯道超车的机会;长期而言,国内厂商在各项技术方面达到国际水平的情况下,面对同等性能的E P S 电机,国内供应商对中国市场更加了解,供应链反应速度也更快。当前,新能源车零部件已经进入市场竞争阶段,未来主要竞争方向是技术壁垒和规模优势。相对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年EPS行业专题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jinchutou.com/shtml/view-336612954.html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