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学习]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23.doc
13页[k12]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顾庄学区三校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期中地理试卷一、选择题(共33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4分)1.公元1519﹣1522年间,首次实现人类环球航行,从而证实地球形状的航海家是( )A.麦哲伦 B.哥伦布 C.库克【考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及球形证据. 【分析】在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一支200多人的探险船队,分乘5艘帆船从西班牙出发,向西南穿越大西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的海峡,进入太平洋,1521年3月,船队到达菲律宾,他们向西穿过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原出发地西班牙. 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解答】解: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故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观察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2.地球的形状是( )A.正圆球 B.圆形 C.天圆地方 D.不规则球体【考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及球形证据. 【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分析】通过精确测量发现,赤道半径大约是6378千米,极半径大约是6357千米,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地球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所以说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解答】解: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形状.3.下列数据中,与地球赤道长度最接近的是( )A.5.1亿千米 B.6371千米 C.4万千米 D.8万千米【考点】地球的大小. 【分析】地球的大小可以用三个数字说明: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解答】解:地球的赤道周长是4万千米.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地球的大小,是一道基础性题目,难度较小.4.本初子午线是指( )A.0°经线 B.0°纬线 C.180°经线 D.回归线【考点】重要的经、纬线. 【专题】生态环境类简答题;地球仪与经纬网.【分析】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东西经度的起始线是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解答】解:东西经度的起始线是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故选:A.【点评】考查了特殊的经线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要牢记.5.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是( )A.赤道 B.本初子午线 C.北回归线 D.南回归线【考点】重要的经、纬线. 【分析】纬线: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并与经线垂直,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在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纬线,为了区分各条纬线,人们给它们标了度数,叫纬度.纬度的变化规律为:以赤道为界,向北向南度数逐渐增大到90°.【解答】解:在地球仪上,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依据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重要的经纬线,属于基础题,识记即可.6.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A.0°经线和180°经线 B.20°E,160°WC.20°W,160°E D.赤道【考点】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分析】任何两条相对的经线(经度之和为180°),都组成一个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把地球分成相等的两个半球.东经180°和西经180°,实际上重合为一条经线,即180°经线.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因为这个经线圈基本上是从海洋通过,避免了以0°和180°经线划界,将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分隔在两个半球上.【解答】解: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依据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半球的分界线,属于基础题,牢记即可.7.泰州位于东经120度、北纬32度附近,该经纬度可写成( )A.120°E、32°N B.120°E、32°S C.120°W、32°N D.120°W、32°S【考点】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解答】解:赤道以北属于北纬,代号为N,以南属于南纬,代号为S;从本初子午线开始,向东到180°经线是东经,代号为E,向西到180°经线是西经,代号为W.东经120度、北纬32度该经纬度可写成120°E,32°N.故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经纬度的表示方法.注意区分各经纬度的代号.8.人们总是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这是因为( )A.太阳绕着地球转 B.地球绕着太阳公转C.地球不停地自转 D.太空在旋转【考点】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 【分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地球公转方向相同都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解答】解:我们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属于昼夜交替,这是由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产生的.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地球自转产生的两种现象: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9.下面的四幅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A. B. C. D.【考点】地球自转及其方向和周期. 【分析】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一天.【解答】解: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北极上判定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在南极上判定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顺时针.故选:B.【点评】考查地球自转的方向,要理解记忆.10.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 )A.24小时 B.12小时 C.一年 D.365天【考点】地球自转及其方向和周期. 【分析】地球自转,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着一个地方太阳辐射的强度.人们在经历昼夜更替的同时,也感受着天气的变化.【解答】解: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一天(24小时).我们每天经历的昼夜更替,看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时区的差异(东部的时刻早于西部),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故选:A.【点评】考查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要牢记.11.下列现象能证明地球自转的是( )A.地球上存在昼和夜现象B.地球上存在四季更替现象C.地球上存在昼夜长短变化现象D.地球上存在昼夜不断更替的现象【考点】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 【分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季节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解答】解:A.地球上存在昼和夜现象与地球自转无关.故不符合题意. B.地球上存在四季更替现象与地球公转有关.故不符合题意. C.地球上存在昼夜长短变化现象与地球公转有关.故不符合题意. D.地球上存在昼夜不断更替的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能证明地球自转.故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概况.12.下列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产生时差 B.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C.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D.形成四季变化【考点】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专题】简答题;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分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季节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解答】解: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转动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转动叫地球的公转,公转产生的现象是季节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等.根据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地球的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属于基础题.13.7月份,我们泰州正处于夏季,此时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处于(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考点】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专题】简答题;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分析】地球绕太阳不停的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形成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节相反.【解答】解: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我国位于北半球,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位于北半球的我们泰州市7月份处于夏季时,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正处于冬季.根据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南北半球的差异,属于基础题.14.小王和小夏讨论泰州市(约32°N)一年中白昼最长的日期,讨论来讨论去,下面四个日期还是无法确定,你来帮助确定吧!( )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考点】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分析】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解答】解:北半球一年中正午太阳最高和白昼最长的日期是6月22日即夏至.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点简单,理解解答即可.15.泰州市(约32°N)属于五带中的( )A.热带 B.南温带 C.北温带 D.北寒带【考点】地球上的五带名称和范围. 【分析】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解答】解:泰州市(约32°N)属于五带中的北温带,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地球纬度的纬度范围,理解解答即可.1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地图三大要素的是( )A.图例 B.方向 C.图幅 D.比例尺【考点】图例和注记. 【分析】地图的三要素:图例、方向、比例尺.【解答】解:地图的三要素:图例、方向、比例尺.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地图三要素属于基础知识,结合教材熟练记忆.17.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平原一般用什么颜色表示( )A.红色 B.绿色 C.蓝色 D.黄色【考点】应用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 【分析】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褐色、黄色、绿色、蓝色等颜色,以鲜明的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的形态,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解答】解: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褐色表示高山.故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说出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白色表示什么?18.下列图例中,通常用于表示铁路的是( )A. B. C. D.【考点】图例和注记. 【分析】阅读地图要先看地图上的图例,看看各种地理事物在地图上是用哪些符号表示的.不同的地图上,图例有时不同,看地图时必须先熟悉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