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论我国城市化的动力机制.doc
6页试论我国城市化的动力机制资环学院13地理科学苏郑毅恒学号:10904044网络摘要:中国的城市化快速发展始于1996年,经济全球化和经济转型是其基本特征 集聚和扩散是流的两种基本运动形态,属于城市化动力的核心表现形态改革开放以来和城 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化速度的差异,城市化快速发展是政府和市场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中国;城市化;经济;政府;科教文卫;基础设施一•背景分析1.1中国城市化起源 < 发展与现状清朝末年,受到外国资本冲击,部分手工业者破产,进入城 市,进入工厂在二战结束后,中国的经济慢慢开始复苏,并且 随着改革开放 冲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更多的夕卜资企业和国企在 城市发展工业以及服务业,中国城市化开始快速发展1949年, 中国的城市化率为10.64% ,1978年城市化率为17.92% ,1979年,一年间增长了 2.02%达到19.99% ,此后开始快速增长,特 别是在20世纪90年末至21世纪初的几年里到2013年为止z 中国的城市化率达到了 53.70%城市人口超过了农村人口数 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1.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城市化动力机制的论述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城市、城市化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分工,是社会生产力。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某一民族内部的分工z首先引起工商业劳动和农业劳 动的分离从而也引起城乡的分离和城乡利益的对立〃马克思和恩格斯还认为:〃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的一次分工,就 是城市和乡村的分离城乡之间的对立是随着野蛮向文明的过 渡、部落制度向国家的过渡、地方局限性向民族的过渡而开始的, 它贯穿于全部文明的历史并一直延续到现在〃同时还指出:〃_ 切发达的、以商品交换为媒介的分工的基础,都是城乡的分离可以说,社会的全部经济史,都概括为这种对立的运动1.3市场与政府经济转型意味着市场正逐步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同时政府仍然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经济增长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城市化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得益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 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所积累的城市化势能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 的速度要远远高于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部分原因就是政府和 市场的共同作用现阶段,政府不再通过行政手段主导城市化进 程,而是扮演公共物品供应者的角色,通过规划等手段对城市化 进程进行宏观调控市场对城市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资源的配 置上,劳动力,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农业和非农产业间重新配置作为城市化主体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其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行为决 策直接影响到城市化进程的速度。
在政府和市场的共同推动下,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得以迅速推进二•学术界对中国动力机制分析2.1关于城市化动力机制内涵的研究关于城市化动力机制内涵的研究,学术界代表性的观点有: 所谓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指推动城市化发生和发展所必需的动 力的产生机理,以及维持和改善这种作用机理的各种经济关系、 组织制度等构成的综合系统的总和孙中和;高云虹;钟秀明)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随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变化,在不同时 段、不同发展阶段地区,其城市化动力结构也在发生着不断变化3.2学术界对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问题的研究张进洁、沈体雁、郭秀丽、侯敏(2012 )对我国城市化动力机制框架进行分析:城市化动力机制既包括微观动力、中观动 力也包括宏观动力,既有区域本身所固有的人文、自然因素等内 生动力,也有来自于政策变化、境外投资等外力作用图1)协调机制三•动力机制3.1经济因素城市化的宏观动力因素为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城市化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层面,随着改革开放,私有制经济和外国资本 进入中国,城市有着公司企业发展的良好区位条件,众多企业涌 入城市与城市周边随之而来的,是成干上万的就业岗位以及各 种各样的商品居民层面,农村居民的收入不稳定,不体面,在 当时工人的地位相对较高。
而在城市中,城市居民不但拥有更稳 定的收入,也相对体面,对于爱面子的中国人,这点也十分重要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产业结构以及经济结构一再转型与升级从第一产业的农业转为第二产业时,有一批农村人口转移到 城市,从农民变成了工人到了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第三产业开始发展壮大,并且到了 21世纪初,第三产业更是迎来了极其快速的发展在这期间,又吸引了一大批农业人口的迁移3.2科技因素广义上的技术进步不仅包括科技与知识的创新,还包括体 制、制度等组织结构的改善,形成外部性与溢岀效应,为经济的 集约增长与城市化的持续推进提供长远的动力保障科技进步加 速经济增长,推动产业集聚和产业结构演变,进一步影响城市化 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通过开辟经济特区和经济技 术开发区,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促进了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大大推动了城市化进程这些都表明科技因素是推动我国城 市化发展的动力因素之一3.3文化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从物质需求开始转向为文化的需求, 生产力从"物质主导型"转向为"文化主导型"0文化作为一项 重要的生产力因素,开始显现出越来越强大的城市推动力比如 旅游业的发展,自然与人文的景观吸弓I着越来越多的游客,也同 时吸引众多的从业人员,连带着餐饮,住宿,纪念品等等产业的 发展。
同时,中国家长越来越重视教育,不仅是普通的文化教育, 艺术类的教育也开始重视并且快速发展相对于农村来说,城市 的文化底蕴更加深厚,教育产业更加完善发达城市的文化教育 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3.4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包括医疗卫生,道路交通,通信网络,购物娱乐等等在这些方面,农村远远落后城市城市基础建设有着政府的 大力支持,以及众多企业的投资城市有着更好的医院,更干净 的自来水,更好的给排水系统,更时尚的购物娱乐中心这一切 不但为城市人口提供便利的服务,也为居民带来更美好的生活相对于农村的晚饭后就在家中休息睡觉,城市丰富多彩的夜生活 更符合现代老百姓的胃口就如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的口号那 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四•总结城市化是一个发展变化f具有深层内涵的动态概念当下的 城市化不仅仅是人口的城市化,更重要的观念与生活的城市化 中国的城市化虽然快速,但是存在着居民素质,观念等不少问题 中国极不平衡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也导致了城市化水平在空间 分布上的巨大差异这必然要求在今后的城市化过程中,不同区 域以不同的城市化动力为主导,结合其它动力因素,以推动整个国 家城市化的健康.稳定.高级化发展其实现在的中国城市发展 没有特色,走在任何一个中国城市中并不能感受到当地的特色。
未来城市化的发展将需要更加注重质量和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