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作物栽培学总论参考复习.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406945113
  • 上传时间:2024-01-2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2.79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作物栽培学总论题库一、 名词解释1. 作物:人类为了各种目的,并经过长期驯化后,在大田中进行大面积人工栽培的一 类植物,又称“大田作物”2. 作物生产:涉及种植作物的全过程及从“种-收-加工-贸易”全过程,确保生产能实 现农业经济再循环并从中获取利润的过程其核心是“种-收”过程,又称之为作物栽培3. 作物栽培学:作物栽培学是一门研究作物生产综合技术的应用学科,它是研究作物生 长发育规律、作物产量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并探讨作物生产实现高产、稳 产、优质、低成本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措施4. 分蘖:禾谷类作物分蘖节上着生的腋芽在适宜条件下长成的新茎称为分蘖5. 定日作物:要求一定时间的日长才能完成其生育期的作物6. 中耕作物:株行距离较大,植株对地面覆盖度小,经常要中耕松土的一类作物7. 拔节:茎的节间基部的居间分生组织的细胞迅速进行分裂伸长,使植株节间突然迅速 伸长的现象8. 有效分蘖:能生长至抽穗结实的分蘖称为有效分蘖9. 无效分蘖:不能抽穗结实的分蘖10. 一次分蘖:从主茎叶腋长出的分蘖11. 二次分蘖:从一次分蘖上长出的分蘖12. 剑叶:禾本科植物主茎顶部的最后一片平展叶13. 直根系:明显发达的主根及其各级侧根组成的根系。

      14. 须根系:由种子根(或胚根)及其侧根和茎节上发生的次生根(不定根)所组成的 根系15. 作物的适应性:是作物长期适应于一定环境条件而形成的一种性状,是长期自然选 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16. 生长:体积和重量的增加,通过细胞分裂和细胞扩大来完成,既包括营养体的生长也 包括生殖体的生长.17. 发育:器官、机能的质变过程,通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最终导致特殊花、 果实、种子形成,狭义指生殖生长转变的开始18. 作物生育期:作物从播种出苗到成熟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所需的时间19. 生育时期:在作物的全生育期中根据其形态和生理上发生显著变化的特点划分成几 个阶段称之为生育时期20. 营养生长:一般指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21. 生殖生长:一般指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生长22. 感温性:作物因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其发育进程,导致生育期缩短或延长的特性23. 感光性:作物因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其发育进程,导致生育期缩短或延长的特性24. 基本营养生长性:即使作物处在适于发育的温度和光周期条件下,也必须有最低限 度的营养生长才能进行幼穗(花芽)分化的特性25. 基本营养生长期:在作物进入生殖生长前,不受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影响而缩短的营 养生长期。

      26. 根冠比:作物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干重或鲜重的比值27. 休眠:具有生活力的种子在适宜发芽的条件下不能萌发的现象28. 叶面积指数: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面积之和29. 最适叶面积指数:当多数叶片处于光饱和点光强之下,最低层叶片又能获得大约 2 倍于光补偿点光强时的作物叶面积指数30. 净同化率:单位叶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所积累的干物质的数量31. 光合势(叶日积): 在某一生育既期间或全生育期内作物群体绿叶面积的积数32. 蒸腾系数:作物每生产1g干物质所消耗水分的克数33. 需水临界期:作物一生中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34. 叶龄:用作物的出叶数表示作物的年龄35. 叶龄指数:已抽出或已展开叶片数占作物一生总叶数的百分数36. 倒伏,即作物在生长的某一阶段因某种原因,植株体发生倾斜,倒在地表的现象37. 同伸关系:在同一时间内,某些器官呈现有规律的生长和发育,叫器官同伸关系38. 干旱:环境中水分低到不足以满足作物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时,出现干旱39. 它感作用:植物之间通过生物化学物质所产生的相互影响40. 作物的产量(yield):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果实、籽实、块根等目的器官的生产量 (质量)。

      41. 无霜期:指某地春季最后一次霜冻到秋季最早一次霜冻出现之间的天数42. 积温:只有当气温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作物才能完成其发育周期,这一温度的总和 成为积温43. 极端温度:对作物生长发育不利的温度(低温或高温)即为作物生长发育的极端温 度44. 温度三基点: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就其生理过程而言,都有三个基点温度,即 最低、最高和最适温度,称为三基点温度45. 收获指数:指作物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反应了作物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 量的效率46. 产量构成因素:依产量的形成过程,产量可以分解成着生产量的不同组分,这些组 分就是产量构成要素47. 冠层结构:作物在建立稳定群体后,地上部光合机构在空间的几何形状48. 源:指生产和输出光合同化物的叶片等,主要指作物群的叶面积及其光合能力49. 库:指产品器官的容积和(或)接纳营养物质的器官(或能力)50. 流:指作物植株体内输导组织的发育状况及其运输效率51. 作物群体结构:作物群体随时间发展在空间上呈现的状态52. 株型:植物体整体在空间的存在样式53. 种植密度:指作物播种(定苗)和(或)移栽后的单位面积上的植株个体数54. 种植方式:指作物播种或移栽时在空间的配置方式。

      55. 作物品质:指收获目标产品达到某种用途要求的适合度56. 营养品质:指作物被利用部分所含有的供人体所需要的有益成分及对人体有害的有 毒成分57. 加工品质:指不明显影响加工产品的质量,但又对加工过程有影响的原材料特性58. 工艺品质:指影响产品质量的原材料特性59. 播种量:指单位面积上所播的种子重量,实质指苗床上种子密度60. 育苗移栽:先将种子播种在苗床上,在人工控制的合适的环境条件下使种子发芽长 成幼苗,幼苗生长一段时期后在外界条件均满足大田栽培时,将秧田里的幼苗移栽到大田里 的方式61. 抛秧:是指用塑料软盘或常规育秧等方法培育带土秧苗,以人工或机械将秧苗往空 中定向抛撒,利用带土秧苗自身重力落入田间定植的水稻秧苗移栽方法62. 旱抛秧:指在旱地苗床上培育带土秧苗,以人工或机械将秧苗往空中定向抛撒,利 用带土秧苗自身重力落入田间定植的水稻秧苗移栽方法63. 作物栽培模式:是从作物栽培学具有整体和综合性的特点,针对特定地域或特定作 物的系统性、体系化栽培技术64. 作物模式化栽培:按照作物栽培模式进行作物栽培的实践二、填空题1. 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高产、稳产、 优质、 低成本生产理论和技 术措施的科学。

      2. 根据瓦维洛夫作物起源中心学说,大豆起源于中国中心:水稻起源于印度中心; 玉米起源于墨西哥南部和中美中心3. 作物生育期的长短一般由其“三性”决定,三性指感温性、感光性、基本营养 牛长型4. 根据其感温性可将作物分为冬性型、半冬性型、春性型根据作物光周期反应 可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日中性作物、定日照作物5. 作物的适应性主要有光照适应、温度适应、水分适应等6. 双子叶植物的根系一般是直根系:单子叶植物的根系一般是须根系7. 作物倒伏分为根倒和茎倒两种大风是导致倒伏的头号原因 按照作物同化CO2的途径不同,可将作物划分为 C3作物 、C4作物 、 CAM 三大类型9.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一般以花芽分化为界线,把全生育期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C/N比低,促进营养生长,推迟进入生殖生长10. 种子类型可分为由胚珠发育成的种子;由子房发育成的果实;进行无性繁殖的 根、茎种子发芽前期营养来自于子叶、胚乳或营养体11. 双子叶植物的分枝按其生长方式可分为单轴分枝与合轴分枝棉花属于合轴分 枝12. 种子休眠的原因一般有胚的后熟、硬实、发芽抑制物等13. 粮食作物主要包括谷类、豆类 和 薯芋类三大类型作物。

      14. 种子结构主要包扌舌胚、 胚乳 和子叶 三部分15. 经济作物主要包扌舌纤维作物、油料、糖料、和其他四大类型作物16. 食用作物的品质包「括食用品质和 营养品质、外观品质; 经济作物的品质包括工艺品质 禾口 力口工品质 17. 分蘖的发生主要与营养有关我们应有计划的利用低位分蘖,同时避免无效分 蘖的发生18. 农业牛产中常用的播种方式有撒播 、穴播 、 和_条播 、精量播种 四种19. 单子叶作物叶由叶片和叶鞘构成双子叶作物叶由叶片、叶柄和叶托组成20. 作物的授粉方式可分为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和常异花授粉21. 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一般包括光照、温度、水分、空气、养分22. 作物的三基点温度是最低温度、最高温度、最适温度23. 低温对作物的危害包括冻害、冷害和霜害24. 衡量群体结构的指标一般有株型、种植密度、种植方式25. 禾谷类作物的种植密度通常以其单位面积茎蘖数表示26. 作物的施肥原则是化肥为主有机肥为辅、基肥为主、深施为主、各种施用 方法配合使用27. 衡量作物产品品质的指标包括形态指标和理化指标影响品质形成的因素有遗 传和环境28. 育苗方式包括湿润育苗、营养钵育苗、旱育秧、无土育苗等。

      29. 育苗移栽要求播期、秧龄、移栽期三对口衡量移栽质量的主要指标是缓苗期 长短30. 三湿播种是指床土湿、种子湿、盖土湿31. 按照施肥时期,可将肥料分为基肥、种肥、追肥32. 地膜覆盖的主要作用是 保温 、 保湿 ;地膜覆盖栽培的播种方式主要有平畦覆盖 、 高垄覆盖 两种方式33. 植物牛长调节剂可分为植物生长促进剂、植物生长抑制剂、植物生长延缓剂34. 作物栽培的实质就是通过各种栽培措施协调作物、 的关系,使作物适应 或使环境满足作物 35. 作物灌溉方式包扌舌地面灌溉、地下灌溉、喷灌、滴灌36. 作物种子发芽除自身因素外,还需 适宜的温度 、充足的水分 、充足的氧气 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37. 构成作物光合产量的三个因子是光合器官、光合能力和光合时间 38. 马铃薯产品器官是块茎 、甘薯产品器官是 块根 、甘蔗产品器官为茎 、烟草产品器官为叶 39. 作物遭受到零下低温,使细胞间隙结冰引起的伤害为 ;生长季节内零上低温使作物生长发育受害,造成生育延迟甚至生理障碍的现象为 —冷害 40. 按作物对温度的要求,可分为喜温作物 作物和耐寒作物 作物二、 简答题1. 根据作物的典型分类,作物可分为哪几类?并举例。

      根据作物的典型分类,可将作物分为四大类九小类:(1)粮食作物a 谷类:三大作物,含蓼科的荞麦b 豆类:大豆c 薯芋类:含菊芋,蕉藕等(2)经济作物a 纤维类:棉花及各种麻类b 油料:油菜、花生、芝麻、向日葵c 糖料:甘蔗和甜菜d 其他(部分嗜好作物):烟草、茶叶、薄荷(3)饲料及绿肥(4)药用作物:人参、黄 、枸杞2. 简述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对作物产量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平衡两个生长阶段1)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的基础:营养生长优劣,直接影响生殖生长优劣,最后影响 作物产量2)在生殖生长阶段应保证适当的营养生长营养生长过旺,易贪青倒伏,影响 种子和果实的充实形成;若营养生长太差,又会导致作物早衰,同样影响种子和果实形成在生产实践中,可通过多种措施平衡两者的关系如加强肥水管理,打顶、打老叶、摘 除无效花蕾、化学调控等3. 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子分为哪些方面?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子分为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生物因子包括植物、动物、 微生物;非生物因子包括气候因子和土壤-地形因子4. 作物播种期由哪些方面决定?(1)气候条件(2)栽培制度:播。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