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里坪双曲拱坝接触、接缝灌浆施工工艺.docx
9页三里坪双曲拱坝接触、接缝灌浆施工工艺摘 要:三里坪大坝岸坡接触灌浆是为了对大坝砼与坝拱肩岩石之间缝隙进行灌浆,加 强大坝砼与坝肩岩石的结合能力,增强接触面密实性,填充缝隙,阻止漏水;接缝灌浆 是在大坝蓄水前,用水泥浆灌注大坝诱导缝(横缝),保证坝体在蓄水后运行的整体性 和有效传递应力关键词:碾压混凝土;接缝灌浆;接触灌浆;变浆;中热硅酸盐水泥;超细水泥 三里坪水利水电工程位于湖北省房县境内,地处汉江中游右岸一级支流南河的中游,坝址在三里坪村下游 1.0km 处,李子沟口上游 490m 处的链子崖大坝为碾压混凝土对数螺旋线双曲拱坝,坝顶高420. 00m,最大坝高133.00m,坝顶上游面弧长284.62m, 弧高比2.14,拱冠顶厚5.50m,底厚22.70m,厚高比0.17m,本工程为II等大(2 )型 工程总库容4.95亿m3,电站总装机容量为70MW一、 大坝接触、接缝灌浆概况 三里坪大坝共设置六条诱导缝(横缝),诱导缝(横缝)通过设置预制混凝土诱导块和现浇梯形键槽而成,诱导缝(横缝)每个灌浆区内均布置有灌浆管路,并形成一个 自封闭区灌浆区高度为6.0〜16.5 m,绝大多数灌区高度为6m。
接缝灌浆总面积: 7788m2岸坡接触灌浆采用引埋管法进行施工,接触灌浆孔距为2m,排距见设计图纸,梅花形 布置,孔深30cm,钻孔方向垂直坡面灌浆区高度为6.5〜15.0 m,共28个灌区,接 触总面积: 7018m2二、 接缝灌浆施工1 接缝灌浆的作用三里坪碾压砼大坝有六条诱导缝(横缝),分布在不同高程,接缝灌浆就是在大 坝蓄水前,用水泥浆灌注大坝诱导缝(横缝),保证坝体在蓄水后运行的整体性和有效 传递应力2 开工前的准备工作2.1 施工用水 用水泵直接从李子沟大桥处抽取符合混凝土拌和标准的南河河水,并存入右岸预制厂的水池或水箱内,然后泵送到各工作面处2.2 施工用电由坝后右岸EL30 6m处4 00KV变压器下线引出,总配电盘设置在灌浆平洞 洞口处, 然后通过分配电箱引至各施工设备 施工照明采用 100W 灯泡( 每 隔 5m 布置一个), 布置在灌浆洞下游洞壁2.3 施工用风 施工用风采用移动式3立方电动空压机供风2.4 临时设施安排 右岸预制厂附近设置 1 个制浆站,该制浆站的送浆管路专线专用3 灌浆施工3.1 基本要求3. 1. 1蓄水前要完成相应蓄水位以下的坝体的接缝灌浆。
3.1.2 各灌区需符合下列条件,方可进行灌浆:(1) 专家会议及灌浆专题会议确定,EL332m以下接触、接缝灌浆可以施工2) 灌区两侧坝块混凝土龄期大于6个月,对少数特殊灌区因施工原因小于 6个月龄期 时,应采取补偿混凝土变形等相应措施,报监理人批准后实施,但砼凝土龄期不小于 4 个月3) 除通至坝面的灌区外,灌区上部宜有9m厚混凝土压重,且其温度应达到设计规定值4) 缝面的张开度不宜小于0.5mm;灌区密封,管路和缝面畅通3.2 施工工艺与技术要求3.2.1 灌区和管路布置(1) 灌区布置:三里坪水电站拱坝共有六条诱导缝(1#〜5#、基础诱导缝)详见《大 坝接缝灌浆分区布置图》及各灌区施工详图2) 管路布置:为保证灌浆质量,减少处理工作,诱导缝标准灌区采用三套灌浆管路 和一套排气、冲洗管路;预制横缝标准灌区采用两套灌浆管路和一套排气、冲洗管路; 现浇横缝标准灌区:采用两套灌浆管路和一套排气管路,灌浆管路和键槽之间预埋的升 浆管连接,将浆液传送到灌区顶部具体布置详见设计图3.2.2 诱导块和管路埋设3.2.2.1 诱导块埋设诱导缝通过布设双向间隔的诱导块(诱导块两侧对扣)形成,诱导块单块长100cm、 高30cm,诱导块之间水平间距50cm,上、下游坝面附近诱导块沿水平方向连续布置2〜 5 块。
预制横缝通过布设双向连续的诱导块(诱导块单块长100cm、高30cm )形成现浇横缝由连续键槽(键槽长150cm)组成2#、3#诱导缝EL345m〜EL386m接缝灌浆缝面形式分布情况(1 ) EL345m〜EL348m为现浇横缝2 ) EL348m〜EL356m分为:大坝碾压混凝土区为预制横缝;大坝上、下游(2.5m区域) 常态混凝土区为现浇横缝 3) EL356m〜 EL374m 为现浇横缝4 ) EL374m - EL386m分为:大坝碾压混凝土区为预制横缝;大坝上游(2.5m区域)常 态混凝土区为现浇横缝3.2.2.2 管路埋设(1) 诱导缝、预制横缝:标准灌区高6m,从下而上布置有2〜3套进、回浆管和一套排 气、冲洗管路每套进、回浆管上均安装有重复灌浆套阀,排气管为*60mm镀锌管,在 诱导块内每隔15cm水平对穿一组排气孔进、回、冲洗管为外径* 32mm镀锌管排气 管和冲洗管采用变径连接2) 现浇横缝:布置有2套进、回浆管和一套排气管,排气管为*32mm硬塑料管,进、 回浆管为外径* 40mm 硬塑料管,升浆管采用拔管方法施工进浆管路采用三通和升浆管 连接排气管埋设在先浇块中,进、回浆管埋设在后浇块中,只有在形成一个封闭灌区 后,才可以改变浇筑块的先后次序。
升浆管施工工艺:在先浇块的模板上按升浆管的部位先贴上* 30mm的半圆木条,使 之先浇块成半圆槽,预留槽一定要光滑铅直灌区开始层,后浇块浇筑前,安装好进、回浆管路后,把*20mm铁管管口插入进浆 管的三通内,然后把铁管放入半圆槽内,利用预埋圆钉及铅丝固定好,拔管时间一般在 混凝土浇完一天后进行;可视气温变化作适当调整,灌区结束层,使管口高出缝面50cm 拔出,并用木塞把孔口堵死所有管路在连接过程中管口用堵头保护,管口保持高出混凝土面1m,防止混凝土碾 压浇筑过程中移位、变形和损坏灌浆区各套进、回浆管路出露坝面长度不小于 30cm, 按统一顺序排列,做好标记和记录,以防混淆,并做好孔口保护以免堵塞3) 预制横缝与现浇横缝相结合的缝面管路安装:碾压混凝土区安装预制横缝模块,共安装 5 层预制模块,自下而上分别 1 号、 3 号、2 号、4 号、1号模块,第1层模块(1 号模块)安装一组进浆管路,第5 层模块(1 号模块)分别安装回浆灌路和排气管(排气管按《大坝接缝灌浆分区布置图》图号:203(1)E65-01-07-020 制作),预制横缝模块管路安装结束后,分别将管口引入上、下游 常态混凝土区内,用弯管将管口引出先浇块模板,并安装堵头保护。
上、下游常态混凝土区灌浆管路安装:在先浇块模板水平方向贴上①60的半圆木条 (位置为先浇块模板上下两端的中部),使之先浇块形成半圆槽,键槽模板形式及水平 尺寸按《大坝接缝灌浆分区布置图》图号: 203(1)E65-01-07-022 施工,键槽高度同 相应预制横缝进、回浆管路安装高度而定(一般为1.8m)在后浇块施工前将预制横缝 预留的管路采用3个弯管和3个10cm长直管连接至半圆槽内与重复灌浆套阀连接(重 复灌浆套阀安放在半圆槽内),然后采用“V”形铁皮固定在半圆槽处,两端采用编织物 堵塞保护(排气花管处保护措施同重复灌浆套阀保护措施)3.2.3灌浆前准备工作3.2.3.1测定灌区的缝面张开度,并作记录3.2.3.2测定灌区坝体混凝土和压重混凝土的温度3.2.3.3灌浆前首先对灌区的灌浆系统进行通水检查,一般通水压力为灌浆压力的80%o 检查内容如下:⑴查明灌浆管路的畅通情况灌区管路应畅通,其流量宜大于30L/min⑵查明缝面的畅通情况采用“单开通水检查”方法,排气管的单开出水量宜大于 25L/min ⑶查明灌区密封情况缝面发现外漏必须进行处理3.2.3.4灌浆管路堵塞及缝面漏水处理措施(1) 当灌浆管路发生堵塞时,应采用压力水或风水联合冲洗等措施疏通。
若无效, 可采用钻孔、掏洞、重新接管等方法恢复管路系统2) 当排气管与缝面不通时,可先进行返向压水处理若无效,则应补钻排气孔, 修复排气通道3) 当因止浆片或混凝土有缺陷而漏水时,应采取嵌缝、封堵等措施处理3.2.3.5 灌浆前必须进行预灌性压水检查,压水压力等于灌浆压力对检查情况应作好 记录3.2.3.6灌前应对缝面浸泡24h,然后用风、水轮换冲洗各管道及缝面,直到排气管回 清水,当水质清洁无悬浮或沉淀物,在排出缝内积水后,方可开始灌浆3.2.3.7 灌浆之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培训,施工机械完好准备充足,施工使 用的仪器、仪表必须经过质检部门率定3.2.4灌浆顺序及间歇时间:3.2.4.1 灌浆顺序同一接缝的各层灌区,应自基础层开始,逐层依序自下向上灌注灌区内各灌浆回 路按自下而上次序灌浆(即先灌注1号回路,再依次灌注2号、 3号回路等,先一回路 灌浆结束,立即进行下一回路的灌浆工作,后一回路灌浆起始浆比为先一回路灌浆的最 终浆比)同一高程各横缝灌区条件具备时可采用同时灌浆,也可采用逐区连续灌浆3.2.4.2 间歇时间同一条横缝,上一层灌区灌浆工作应待下层灌区灌浆结束14d后进行。
若上、下层 灌区均已具备灌浆条件采用连续灌浆方式时,上、下层灌区灌浆间隔时间不得超过4h, 否则仍应间歇14d后进行同一高程的灌区,相邻灌区应间歇3d,灌区连续灌浆应在前一灌区灌浆结束后,8h 内开始后一灌区的灌浆,否则仍应歇3d3.2.5 灌浆施工:3.2.5.1 灌浆材料及设备灌浆使用水泥应优先采用强度标号为P042.5的中热硅酸盐水泥,其细度要求:当 缝面张开度大于0.5mm时,要求通过80um标准筛的筛余量小于5%;当缝面张开度小于 0.5mm时,要求通过71um标准筛的筛余量小于2% ,水泥应保持新鲜,受潮结块者不得 使用制浆用水抽取南河河水灌浆泵采用多缸柱塞式灌浆泵,搅拌机选用高速搅拌机3.2.5.2 制浆:制浆采用高速制浆机进行拌制,搅拌时间不低于30s浆液从制备到用完的时间不 超过4h;浆液温度一般应在5〜40€之间3.2.5.3 灌浆压力灌浆时,进浆压力控制为0.4MPa,对缝面开度较小且通水检查时单开流量小于 25L/min灌区,可适当增加压力至0.6 MPa,升压时应保持压力均匀上升,以免影响灌 浆质量3.2.5.4浆液浓度及变换条件浆液水灰比采用 2: 1, 1: 1, 0.5: 1,(或 0.6: 1)三级,开灌水灰比为 2: 1, 待排气管出浆后,浆液水灰比可改用1: 1,当排气管出浆水灰比接近1: 1或水灰比为 1: 1的浆液灌入量约等于灌区容积时,即改用水灰比为 0.5: 1(或0.6: 1)的浆液灌 注,直至结束。
当缝面张开度较大,管路畅通,排气管单开出水量均大于30L/min时, 开始就可灌注水灰比为 1或0.6的浆液为了进快使浓浆充填缝面,开灌时排气管应全 部打开放浆,其它管路应间断打开放浆当排气管排出最浓一级浆液时,再调节排气管 的排浆量以控制压力,所有管口放浆时均应测定浆液的密度,记录弃浆量3.2.5.5 灌浆结束条件结束条件:当排气管排浆达到或接近最浓比级浆液,且管口压力或缝面增开度不宜 大于0.3mm,注入率不大于0.4L/min,持续20 min即可结束3.2.5.6 灌浆结束后,立即轮换对进、回浆管进行冲洗冲洗压力为0.05-0.1 MPa,若用水冲洗管路无 法实现时,可视情况增加冲洗压力排气管冲洗一般在灌浆结束10〜30min之间进行, 要求在灌浆浆液初凝前完成,冲洗压力0.4〜0.45MPa诱导缝、预制横缝应进行二次灌 浆,第一次灌浆之后冲洗管路,第二次灌浆技术参数同第一次灌浆,现浇横缝只能进行 一次灌浆,灌浆结束后应先关闭各管口阀门后再停机,闭浆时间不宜少于8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