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BL和分组分层教学在艺术类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实施.docx
7页PBL和分组分层教学在艺术类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实施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生源地较广,个体差异很大对于 计算机基础课程很多大城市中小学已经普及,但在一些偏远 地区学生到初中连计算机都没有接触过本文针对学生入学 时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及各专业对计算机的需求不同这一 特点,主要阐述在艺术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根 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采用“PEL”教 学模式加强艺术高职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以此提高 艺术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效果艺术高职计算机PBL分组分层教学一、艺术类高职院校 现阶段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1. 入学新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目前我们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范围较广、地区覆盖面 大,由于地域和条件的不同,往往大中城市里的孩子自身已 有的知识储备和接受能力,和偏远地区的孩子都有很大差 异从而导致新生入学时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一部分学 生在中学期间经常上网聊天、玩游戏,计算机水平无形中得 到了提高,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能力较强,也容易接受计算 机课的上课内容,一部分偏远农村的学生,在中学期间,没 有上过计算机课,再加上平时不能去网吧上网,这样的学生 计算机基础较薄弱,这部分学生入学时连指法都不会,其它 操作更不会。
还有一部分学生是三校生”(中专、中职、 技校毕业的学生),这类学生计算机理论知识较弱,但操作 能力较强,并且大部分学生在原来学校毕业时都已经取得了 相应的计算机操作等级证书,因此在同一班级中,学生间计 算机的学习能力不同,对课堂任务完成的效果和时间不同, 造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很难照顾全面2. 学院各系部对课程的要求和层次存在差异我们高职艺术学院的学生各系各专业在大二、大三都要 学习相关的电脑软件,各专业开设的软件课不同,不同专业 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要求和层次也不同3. 各系各专业的就业岗位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要求不 同我院的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岗位不同,有的做设计、 有的做技术文员,从事不同的岗位工作,对计算机办公能力 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如何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 需求,成为我们授课教师的是一个重要课题另外,如何在 有限的时间内引导学生真正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又是 一具棘手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开始考虑将PBL教学 模式与分组分层次教学进行相结合二、PBL教学模式与分组分层教学的实施可行性分析(一)PBL教学模式的特点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法有很大不同,PBL将学 习与任务或问题挂钩,使学生投入于问题中。
通过设计真实 性的任务,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 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 力PBL这种教学模式通过几个学期在计算机基础课上的使 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计算机课中使用这种教学模式有如 下好处:1. 灵活性PBL是基于真实情景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来源于学生平 时使用计算机会遇的问题,通过整合形成每次课的教学内 容,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不同专业需求及不同层次学生的需 求来选择不同的问题,形成不同的教学内容,来达到不同专 业、不同层次学生的计算机教学目标2. 实用性在PBL中学习是基于问题的,这些问题非常接近真实情 景这样就能确保在将来的工作和学习中学生解决计算机相 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迁移到实际工作问题的解决中如学生 在校园复印社进行材料的打印和复印时经常会遇到U 中.exe病毒的问题,我们在课堂中就向学生传授如何通过 DOS相关命令来解决此类问题,同时让学生了解我们学院机 房是如何来限制.exe病毒的运行方法这样设置了问题情 境,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二) 分组分层教学的特点分组分层教学是根据一个班中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授 课内容按难易程度划分出相应的几个层次,在课堂教学中进 行分层讲授。
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应以模仿性学习为主,让学 生从模仿中慢慢找出规律;对于基础相对较好并善于主动学 习的学生,对其提出教学任务,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或协作 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完成学习任务,以激发他们 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可以组成“一帮一”或以互助 小组的形式,让基础较好的同学帮助和带动基础差的同学, 达到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三) 将PBL教学与分组分层教学相结合的可行性由于PBL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其最大的特点是 问题的选择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恰恰可以满足我们在教学 过程中对每个小组进行分层教学的需要,因此,将PBL教学 与分组分层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是具有可行性和实效性三、PBL教学模式与分组分层教学在艺术高职计算机基 础课中的实施措施(一)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 小组在学生入学之初,对学生进行一定的问卷调查和简单的 计算机操作能力测试,以此作为对学生分组分层的基础参 考,将每个班的同学分成不同的小组,在每个小组中分成 "低” “中” “高”三个层次,另外每个小组配备1〜2名 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为组长组长一般具有较强的接受、学 习、动手能力,对自身素质要求较高。
在学习了新的知识后, 能够在自我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其他同学教师布置完任务 后,针对组长操作重点指导,让组长再检查、指导小组成员 这样可以为教师节省下更多时间专门针对个别能力较弱的 学生进行加强训练指导同时,以学生的角度将新的知识传 递给学生,学生更容易接受理解也提高了作为组长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二)以专业应用为指针,进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 分层教学目标的分层不但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而且要以 专业应用方向为出发点各个专业对计算机基础的要求也是 不同的,所以我们要明确不同专业的学生应掌握哪些计算机 知识、技能,具体达到什么程度如在讲EXCEL办公软件时, 室内专业的学生我们要将教学目标定的高些,重点讲EXCEL 软件中公式、函数的应用,并且要使学生能够达到熟练、灵 活的应用公式、函数进行本专业报价表和运算表的制作;在 教学内容方面我们选择的问题也是如何来制作本专业的各 种报价表而对于服装专业我们只要求其能在EXCEL中做出 简单的表格并能进行图表的分析即可等所以计算机作为一 种“工具”,在不同专业有不同的应用,以专业为依据进行 分层,制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尤为重要注重学生的平时学习活动和操作活动,将过程评价、动 态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对学习进行考核、评价,使学 生的学习活动纳入平时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之下,能够对学生 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参考文献:[1] 唐静•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 教学研究[J]•职教探索与研究,2006, (01).[2] 鄢光辉•“分类教学、分层推进”教学策略探讨[J]. 中国成人教育,2003, (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