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1-2022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美丽的“三潭印月” 1教案 语文A版.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xian****812
  • 文档编号:292507446
  • 上传时间:2022-05-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7.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1-2022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美丽的“三潭印月” 1教案 语文A版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主要通过自学认识“杭、阁、储、灌、镂、朦、胧”,掌握会写字“杭、繁、阁、储、灌、堤、范、辉”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注意积累词语 能力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体会课文中设问、反问句的作用2.理解课文内容,热爱自然和文化景观,愿意了解景观中的文化故事,丰富自己的文化积累情感目标:热爱自然和文化景观,了解景观中的文化故事,丰富自己的文化积累 教学重点: 1.根据文章的介绍,想象“三潭印月”的美景,进行朗读训练 2.掌握问答式的构段方式 教学方法: 1. 以读为主,注意教、扶、放结合,引导自学、感悟 2.注重朗读,通过读体会景物的美、意境的美教学准备:让学生准备自己游览过的风景名胜的照片以及相关资料,或者自己向往的风景名胜的相关资料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暑假期间,你都去过哪些风景名胜?2.今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欣赏一处风景名胜那就是西湖美景“三潭印月”教师板书“西湖”和课题)1.学生谈自己去过的风景名胜 2.让游览过西湖或对西湖有兴趣的同学。

      谈自己了解的西湖美景——“三潭印月” 二、自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提示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要求:注意生字的读音;思考课文围绕“三潭印月”这一景点都告诉了我们些什么 2.文中提到哪些景物和相关故事,画一幅图表示出景物的位置,简单介绍这些景物教师随机板书)1.自读课文尝试概括课文的主要意思①西湖中央有一个人间仙境般的小岛②相传是苏轼带领百姓挖湖堆泥筑成的,并在湖中立了三个石塔③石塔的别致造型,成了西湖的标志④“三潭印月”的来历) 2.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画出西湖景物,逐步把握课文内容,介绍相关景物三、尝试运用设问、反问介绍景物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大家初步了解了西湖美景.知道了“三潭印月”是怎么回事,还了解了有关“三潭印月”的传说作者充分挖掘与景物有关的历史、传说,把写景与叙事相结合,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下面谁能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或者把你喜欢的地方介绍给大家?注意找出描绘景物样子的词语,突出景物特点1.朗读课文,讲述自己喜欢的景物或故事能够运用合适的修饰词语(如“月色溶溶”“波光闪闪”“欢歌笑语”“绿树依依”“繁花似锦”“隐隐约约”“人间仙境”),介绍自己喜欢的景物或者故事。

      2.比较问句的不同形式和各自的作用 湖心怎么会有这样一个小岛呢?相传…… 为什么叫“三潭印月”呢?因为…… 这不就是人间天堂吗?2.尝试运用设问、反问的表达方式再次介绍景物由于学生接触课文的时间井不长.所以学生如果介绍不是很生动.可以在第二课时继续提高)四、课堂练习1.记写生字 注意“繁”字是上下结构,下面是“系”字少一撇浇灌”的“灌”是三点水旁,不是草字头 2.自由朗读背诵课文 3.课后作业: 从下面的几个身份中选择一个或两个,认真研读课文和课外搜集的有关资料,做好跟大家汇报交流的准备: (1)“三潭印月”景点播音员(尝试配乐朗读); (2)“三潭印月”景点导游(注意口语,尝试使用“设问句”的表达方式); (3)假设自己是一名曾到过西湖,领略过“三潭印月”美景的游客(用自己的口吻介绍“三潭印月”的景点) (4)自己就是当年的苏轼(初到杭州为官,来到西湖,看到了什么,有了怎样的想法;西湖疏浚以后,又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5)自己是三个石塔的设计与建造者(介绍自己设计的三塔和这样设计的好处,最好自己画一张石塔的示意图或制作一个简单的石塔模型)。

      第二课时一、交代任务明确目标 1.上一课时,我们随作者一起浏览了美丽的“三潭印月”今天让我们换一换角色,走进西湖,走进风景,走进文化,享受美景,享受生活 2.下面,请同学从给出的几个身份中选择一个或两个,做好准备跟大家汇报,汇报时注意尝试使用课文中生动的词汇如“月色溶溶”“波光闪闪”“欢歌笑语”“绿树依依”“繁花似锦”“亭台楼阁”“隐隐约约”“人间仙境”等 (1)“三潭印月”景点播音员; (2)“三潭印月”景点导游; (3)一名曾到西湖领略过“三潭印月”美景的游客; (4)自己是三个石塔的设计与建造者; (5)自己就是当年的苏轼 3.学生在课上再进行选择,小组交流二、汇报交流 1.学生汇报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两点:第一,自己也选择喜欢的一个身份,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第二,对于学生的语文活动教师要引导大家客观欣赏评议,以促使学生在汇报交流中共同提高 2.活动提示:(1)西湖是一个文化味道很浓的自然景观,“三潭印月”更是承载了许多的文化内涵,所以,配乐朗读应该注意语调舒缓,乐曲以古筝曲《春江花月夜》等舒缓的乐曲为宜 (2)以导游的口吻介绍“三潭印月”,要注意使用口语,注意使用自问自答的设问句,注意调动游客的兴趣……比如把问题提给游客,与游客互动,注意语言要幽默生动等。

      可以对照景点示意图,先对景点进行一个大体介绍,然后按照游览的顺序,一一介绍景点 (3)如果以石塔的设计与建造者身份介绍三塔,要提示学生最好有示意图或实物模型,这样介绍更清楚明白介绍时注意如下几点:第一,交代出石塔的位置、建造的意义;第二,说明石塔的样子 (4)以一名游客的身份介绍“三潭印月”,要说出身临其境的感觉以苏轼的身份介绍“三潭印月”给了学生更多的自由想象的空间,但对于孩子来说也更具挑战性,需要创造性思维 (5)无论以哪种方式介绍西湖的“三潭印月”,都要以课本为依托,注意参考课文的内容,表达方式,积累文章中优美的语句附送:2021-2022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美丽的“三潭印月” 2教案 语文A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自主积累词句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设问、反问句的作用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独立识字2.以读为主,注意扶放结合,引导自学、感悟3.注重朗读,通过读体会景物的美、意境的美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自然和文化景观,愿意了解景观中的文化故事,丰富自己的文化积累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设问、反问句的作用。

      教学难点调动学生关于其他风景名胜的阅历积累,让学生愿意了解景观中的文化故事,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杭州西湖的图片、资料 2.制作教师演示文稿3.学生预习课文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新课: 1.暑假期间,你都去过哪些风景名胜? 2.学生举手发言,谈自己去过的风景名胜 3.今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欣赏一处风景名胜那就是杭州西湖美景之一——“三潭印月”板书“西湖”和课题) 4.有去过西湖的同学没有?请游览过西湖或对西湖有兴趣的同学谈谈自己所了解的西湖美景——“三潭印月”二、自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1.阅读要求:注意读准字音,思考课文围绕“三潭印月”这一景点1都告诉了我们些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尝试概括课文的主要意思1)西湖中央有一个人间仙境般的小岛2)相传是苏轼带领百姓挖湖堆泥筑成的,并在湖中立了三个石塔3)石塔的别致造型,成了西湖的标志4)“三潭印月”的来历 3.文中提到哪些景物和相关故事,画一幅图表示出景物的位置,简单介绍这些景物教师相机板书) 4.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画出西湖景物,初步把握课文内容,介绍相关景物。

      三、尝试运用设问、反问介绍景物: 1.师:大家初步了解了西湖美景,知道了“三潭印月”是怎么回事,还了解了有关“三潭印月”的传说作者充分挖掘与景物有关的历史、传说,把写景与叙事相结合,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下面谁能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或者把你喜欢的地方介绍给大家?注意找出描绘景物样子的词语,突出景物特点 2.学生朗读课文,讲述自己喜欢的景物或故事要求:尽量运用合适的修饰词语,如“月色融融”“波光闪闪”“欢歌笑语”“绿树依依”“繁花似锦”等,介绍自己喜欢的景物或者故事 3.比较问句的不同和各自的作用 湖心怎么会有这样一个小岛呢?相传…… 为什么叫“三潭印月”呢?因为…… 这不就是人间天堂吗? 4.尝试运用设问、反问的表达方式再次介绍景物四、课堂练习: 1.记写生字注意“繁”字是上下结构,下面的“系”字少一撇浇灌”的“灌”是左右结构,不是上下结构,部首是三点水旁 2.自由朗读背诵课文五、课后作业: 1.从下面的几个身份中选择一个或两个,认真研读课文和课外搜集的有关资料,做好跟大家汇报交流的准备: (1)“三潭印月”景点的播音员(尝试配乐朗读); (2)“三潭印月”景点导游(注意口语,尝试使用“设问句”的表达方式); (3)假设自己是一名曾经到过西湖、领略过“三潭印月”美景的游客(用自己的口吻介绍“三潭印月”的经典); (4)自己就是当年的苏轼(初到杭州为官,来到西湖,看到了什么,有了怎样的想法,西湖疏浚以后,又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5)自己是三个石塔的设计与建造者(介绍自己设计的三塔河这样设计的好处,最好自己画一张石塔的示意图或制作一个简单的石塔模型)。

      2.熟读课文3.抄写生字新词,并听写第二课时一、交代任务,明确目标: 1.上一节课,我们随作者一起浏览了美丽的“三潭印月”,这节课让我们换换角色,走进西湖,走进风景,走进文化,享受美景,享受生活 2.下面,请同学从给出的身份中选择一个或两个,做好准备跟大家汇报,汇报时注意尝试使用课文中生动地词汇,如“月色溶溶”“波光闪闪”“亭台楼阁”“欢歌笑语”等 (1)“三潭印月”景点的播音员; (2)“三潭印月”景点导游; (3)一名曾经到过西湖、领略过“三潭印月”美景的游客; (4)自己就是当年的苏轼; (5)自己是三个石塔的设计与建造者 3.学生在课上再进行选择,小组交流二、汇报交流: 1.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进行全班交流(尽量选不同身份的扮演者) 2.引导大家客观欣赏评议,以促进学生在汇报交流中共同提高 3.活动提示: (1)配乐朗诵时应注意语调舒缓 (2)以导游的身份介绍时,要注意口语化,注意使用自问自答的设问句,注意调动游客的兴趣 (3)以设计者的身份介绍时,注意交代以下几点:第一,交代出石塔的位置、建造的意义;第二,说明石塔的样子。

      (4)以游客的身份介绍时,要说出身临其境的感觉 (5)无论以哪种方式介绍西湖的“三潭印月”,都要以课本为依托,注意参考课文的内容,表达方式,积累文章中的优美词句三、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2.完成课后练习3.预习第三课板书设计 2 美丽的“三潭印月”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