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美版三年级美术教案第8课生机勃勃的早晨.doc
9页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指导思想《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将“主人”的地位归还学生,将学生视 为主体所以课上我对教学过程的多个环节都进行了师生互动的尝试,鼓励学生 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积极大胆的表现出来二)理论依据教育心理学中指出的学生认识发展规律:孩子形成概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都必须与他们熟悉的物体或场景相联系,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因此我在本课的教 学设计中注重了对学生认知规律的把握,根据学生生活的环境,选择符合学生的作 业内容,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二、教学背景(一)教学内容分析《北京的早晨》一课是第六册第十一课的教学内容,是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课 程在第五册的美术教材中,学习了表现人物动态和表情的《我们在游乐园里》, 对于人的动态的表现,有了一定的基础本课是以北京这个文化大都市为背景,让 学生展现居住和生活在北京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情景,刻画出人物的不同动态,展现 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本课教学设计为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针对人物在日常生活中动态的表 现,集体完成一幅作品第二课时,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独立完成作品我所 设计的为第一课时二)学生情况分析三年级学生对于比较著名场景的早晨,知道的很少。
为了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的理念所以,我将学校周边一些学生们常见的场景作为作业展现的背景增强了 学生的感知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①肢体之间遮挡关系的表现②对人物动态的表现不够大胆,动作表现不到位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教学方式:本课教学方式采用谈话的形式,启发学生表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生活情景教学手段:以摆放活动人偶学具为教学手段,在实践,学习,再实践的过程中 表现不同的人物动态四)技术准备本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利用生动形象的图片,创设教学情境、开阔学 生视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提高课堂效率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活动人偶的使用,表现出不同的人物动态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谈话和启发,在实践、学习、再实践过程中学习表现生动的动态人物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美好的 事物,培养学生对北京的热爱之情四、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人物动态的表现力二)教学难点:如何表现动态人物的生动性五、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标注时间)(一)导入新课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魅力, 使课程与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魅 力。
所以我在导入新课部分,首先运用视频展示大家熟悉的北京景观再用三个问 题引导学生谈话启发谈话:(3 分钟)【教师活动】以展现北京风貌的视频为切入点,启发学生谈话百度搜索】视频(1)让学生说一说你每天早晨都做些什么事情?(2)说一说你的家人每天早晨都做些什么事情?(3)说一说你在上学路上看到的人们在做什么?【学生活动】根据自己的亲身感受回答问题教师活动】总结展示北京不同场景图片并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用审美的眼光观察生活,说出 自己、家人、身边的人在早晨所做的事情,逐步引发学生对北京早晨的情感认知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并引出课题二)新授(15 分钟)1.观察与分析(2 分钟)【教师活动】出示不同场景的挂图,你知道这些场景是哪里吗?【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并说出挂图中的场景名称,并选择操场杜仲公园小区会馆校门口【设计意图】在前测中,了解到学生对于知名场景的早晨并不了解所以出示 的场景都是学生们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学校周边场景2.讨论与研究:(4 分钟)【教师活动】出示讨论主题:你选择的场景中人们早晨都在干些什么?并分析 他们的动态板书:人物动态【学生活动】学生讨论汇报【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让学生分析,北京早晨人们都在干些什么,培养学生 的分析能力,启发学生对北京早晨情景的再现。
3.学生实践(3 分钟)实践内容:运用手中的人偶学具摆出不同的人物动态实践要求:①小组内进行分工,说一说你要表现的人物动态,避免出现重复现象 ②抓住人物动态特点,大胆表现教师活动】课件展示不同人物早晨活动的画面学生活动】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教师活动】教师针对人物动态和人物肢体的遮挡关系进行关注学困生 的动态表现能力设计意图】结合所选择的场景,通过学具的使用,让学生将场景中不同的人 物动态试着摆一摆,初步感受人物动态的表现培养了学生善于运用形象进行思维 的习惯本环节为解决教学重点的环节4.展示与评价 (3 分钟)【教师活动】赏析优秀作品,对存在不足的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并加以指导学 生活动】积极主动参与分析与在完善5.教师示范(3 分钟)【教师活动】如何让我们的动态人物更加的生动呢?板书:生动【学生活动】学生分析回答主要从表情、细节、道具入手)【教师活动】对照教具摆放出的人物动态,画出人物动态造型边演示边讲解 【学生活动】仔细观察,认真倾听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的了解运用学具让人物更加的生动本环节为解决教 学难点三)艺术实践(17 分钟)1. 作业内容:摆一摆,画一画以小组为单位,运用生动的人物动态,表现 出北京早晨人们多彩的生活。
2.作业要求:①.抓住人物动态特征,直接运用勾线笔勾画②.每人至少完成一个动态人物的表现③.注意人物的遮挡关系教师活动】布置作业内容和要求学生活动】学生根据组内的分工,完成人物动态造型,并剪下贴到场景中 【设计意图】明确作业内容和要求,让学生的实践活动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四)教师:集体:1.同伴间的分工互助2.及时对优秀作品进行表扬和展示个别:1. 动态人物的生动性2.画面的遮挡关系设计意图】个别与集体相结合,注重学生实践过程中的能力培养, 中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升学生作业效果五)作品展示:(3 分钟)每个小组请一名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表现人物的动态和动 态人物的生动性的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展示与介绍,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六).评价(2 分钟)1、评价标准①人物动态表现是否到位②动态人物是否生动2、评价方式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结合的方式,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继 续学习的兴趣设计意图】师生互相交流,结合本课重、难点,灵活运用本课学到的知识进 行评价提高学生欣赏和分析的能力七)拓展(1 分钟)【 教师活动】 “爱国 创新 包容 厚德”我们的北京精神,北京在各个方面都 展现着她独特的魅力。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人物动态的表现方法,生动的展现 了北京早晨风采希望同学们课下可以利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去记录你所见到 的北京精神感受我们身处的这座文化大都市的魅力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让学生认识到北京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对北京的 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感受文化的多元性鼓励学生课下继续探索实践, 升华课堂教学六、本教学设计的特点第一.本教学设计导入部分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从学生的亲身感受和不同的视 角出发表现自己最了解的北京早晨,以点带面的激发学生对北京的热爱第二.本教学设计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增加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鼓励学生 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在实践,学习,再实践的过程中表现出人物的动态和生 动性,突破教学的重难点第三.本教学设计注重对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用审美的眼光 观察身边的生活第四.本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善于运用形象进行思维的习惯,教师借助活动 人偶,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不断感受、观察、表现人物的丰富动 态,有效地丰富了学生的形象储存七、问题链1.说一说你每天早晨都做些什么事情?【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情感体验出发,谈自己每天早晨所做的事情。
2.说一说你的家人每天早晨都做些什么事情?【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家人的活动3. 说一说你在上学路上看到的人们在做什么?【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上学路上见到的景象,思考人们不同的活动 4.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设计意图】欣赏北京早晨人们的生活,从小到大、以点带面的将人们早晨的 生活映入学生脑海中切入课题5. 你选择的场景中人们早晨都在干些什么?分析他们的动态和表情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回忆人们的活动,分析人物的动态八、板书设计(标明板书书写的顺序号)①北京的早晨②人物动态 ③生动学校: 学科:美术年(班)级:三年级 课题:秸秆造型人数:课型:设计应用日期:教师:教材分析: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课学习内容充分体现了《课标》精神,表现出两方 面特点:1.艺术与生活相联系2.艺术与科学紧密联系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利用秸秆插 接制作一两件秸秆作品,培养设计意识,提高造型能力学生分析:三年级学生具有一定造型能力,但有时候塑造形象容易单一,思路打不开,对秸秆的材 料的理解也不是那么深入,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准备材料,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尽可能 多的提供秸秆作品,丰富学生的表象,启发学生的联想,鼓励学生设计新颖的作品。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秸秆材料的特点和基本造型方法,运用秸秆材料的特点设计出自己喜欢 的作品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探究式学习了解秸秆材质特点了,明确掌握秸秆造型的设计思 路和制作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造型活动尤其是立体造型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意 识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美化生活和环境的意识,是学生懂得艺术与和生活紧密联系教学重难点:重点:安全完成一件秸秆造型作品难点:设计制作的秸秆造型作品美观、新颖、结实、完美统一教具学具:秸秆、剪刀、胶水、彩色墨水、彩纸、彩线等小装饰物,创可贴教学过程环节问题与任务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创设悬念,激发兴 5(1)认识秸秆看一看,摸一摸秸秆,新课趣初步体会秸秆造 型的美感,激情引 趣指导学生观察范 例,感受其美感分出示问题:这是什么?它能 用来做什么?和美术课有什 么关系?(2)欣赏作品讨论:作品有何美感?如何 创作的?指导学生了解秸秆的特性 表现内容:建筑、动物、人 物表现方法:圆形、半圆形、回答提问学生看一看、摸一摸作 品,探讨问题小组讨论:皮有韧性, 瓤易穿插,可以编织、 粘贴、切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