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执业中药师资格考试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课件.ppt
194页国家执业中药师资格考试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国家执业中药师资格考试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执业药师考试科目执业药师考试科目A A型题型题B B型题型题X X型题型题合计合计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40题,40分80题,40分20题,20分140题,140分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学中药学24题,24分48题,24分12题,12分84题,60分140题,140分中药药剂学中药药剂学16题,16分32题,16分8题,8分56题,40分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中药鉴定学中药鉴定学24题,24分48题,24分12题,12分84题,60分140题,140分中药化学中药化学16题,16分32题,16分8题,8分56题,40分药事管理与法规药事管理与法规40题,40分80题,40分20题,20分140题,140分执业中药师考试科目执业中药师考试科目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各章节占分比例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各章节占分比例第一章 中医基础理论 18分 第二章 中医诊断基础 8分第三章 常见病辨证论治 10分 第四章 民族医药基础知识 2分 第五章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临床意义 2分 第六章 药学服务与咨询 2分第七章 中药调剂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 12分 第八章 中药的采购与贮藏、养护 4分第九章 非处方药 22分 第十章 中药的合理应用 8分 第十一章 特殊人群中药的使用 4分 第十二章 中药的不良反应 4分 第十三章 中医药文献与信息 2分 第十四章 医疗器戒基本知识 2分 第一单元中医基础理论第一单元中医基础理论第一章中医学的基本特点第一章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中医学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它有两个基本特点:中医学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它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
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一、整体观念一、整体观念整体观念:是指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和机体自身整体性整体观念:是指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和机体自身整体性整体观念的内容整体观念的内容1.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2.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3.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二、辨证论治二、辨证论治(一)症、证、病的概念(一)症、证、病的概念症:症状,是疾病的外在表现症:症状,是疾病的外在表现如发热、恶寒如发热、恶寒等病:是对疾病发展全过程中特点与规律的概括病:是对疾病发展全过程中特点与规律的概括证:是指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性概括证:是指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性概括如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如风寒感冒、风热感冒等中医临床治病,更重要的是着眼于中医临床治病,更重要的是着眼于“证证”的区别证同治同,证异治异证同治同,证异治异二)辨证论治的概念:就是运用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二)辨证论治的概念:就是运用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收集病人的症状、体征收集病人的症状、体征以及病史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以及病史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从而判断为何种性质的间的关系,从而判断为何种性质的“证候证候”的过程。
的过程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称为疗原则和方法,称为“论治论治”1 1)辨证与论治的关系)辨证与论治的关系 辨证是论治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也是对辨证结果的检辨证是论治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也是对辨证结果的检验2 2)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同病异治同病异治”是指是指同一种疾病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病人的体质、发病的气候、季节、地理,由于发病病人的体质、发病的气候、季节、地理环境的不同,故所环境的不同,故所表现出证候也不一样,治疗方法也就不一样表现出证候也不一样,治疗方法也就不一样异病同治异病同治”是指是指几种不同的疾病几种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在其发展过程中可出现具有同一性质的证候,出现具有同一性质的证候,则采用同一种方法治疗则采用同一种方法治疗第二章阴阳学说第二章阴阳学说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一般来说,凡是剧烈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或属于功能方一般来说,凡是剧烈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或属于功能方面的皆为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或属于有形的器质方面的皆为阳。
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或属于有形的器质方面的皆属于阴面的皆属于阴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阳,地为阴”,“水为阴,火为阳水为阴,火为阳”,“静者为阴,动者为阳静者为阴,动者为阳”,“阳化阳化气,阴成形气,阴成形”阴阳属性归类举例阴阳属性归类举例 阳:上、外、昼、春、夏、温热、干燥、轻、明亮、上升、运动、兴奋、亢进阳:上、外、昼、春、夏、温热、干燥、轻、明亮、上升、运动、兴奋、亢进阴:下、内、夜、秋、冬、寒凉、湿润、重、晦暗、下降、静止、抑制、衰退阴:下、内、夜、秋、冬、寒凉、湿润、重、晦暗、下降、静止、抑制、衰退把对于人体具有推动、温煦、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属于阳把对于人体具有推动、温煦、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属于阳对于人体具有凝聚、滋润、抑制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属于阴对于人体具有凝聚、滋润、抑制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属于阴二、阴阳的相互关系二、阴阳的相互关系1.1.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对立,即阴阳相反阴阳对立,即阴阳相反阴阳两个方面的相互对立,主要表现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消长阴阳两个方面的相互对立,主要表现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消长阴与阳相互。
阴与阳相互制约和相互消长的结果,取得了统一,即取得了动态平衡,称之为制约和相互消长的结果,取得了统一,即取得了动态平衡,称之为“阴平阳秘阴平阳秘”阴阳制约,即阴阳相互抑制、相互约束,主要体现在阴阳相互消长的过程之中阴阳制约,即阴阳相互抑制、相互约束,主要体现在阴阳相互消长的过程之中如春夏之所以温热,是因为春夏阳气上升抑制了秋冬的寒凉之气秋冬之所以寒冷,如春夏之所以温热,是因为春夏阳气上升抑制了秋冬的寒凉之气秋冬之所以寒冷,是因为秋冬阴气上升抑制了春夏温热之气的缘故是因为秋冬阴气上升抑制了春夏温热之气的缘故2.2.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互根阴阳互根,是说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其相对的,是说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其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这种阴阳相互依存关系,称为另一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这种阴阳相互依存关系,称为“互根互根”阴阳互用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在相互依存的基础上,某些范畴的阴阳关系还体现为相互资生、,是指阴阳在相互依存的基础上,某些范畴的阴阳关系还体现为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的过程即所谓相互促进的过程。
即所谓“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这种阴阳在互根基础上的资生、促进的互用关系,称为阴阳的这种阴阳在互根基础上的资生、促进的互用关系,称为阴阳的“互用阴阳的互根互用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阴阳的互根互用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阴阳的互根互用,又是阴阳转化的内在根据阴阳的互根互用,又是阴阳转化的内在根据3.3.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的消长平衡,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形式阴阳的消长平衡,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形式阴阳消长的基本形式为阴阳消长的基本形式为:此消彼长,包括阴消阳长和阳消阴长此长彼消,包括阳长:此消彼长,包括阴消阳长和阳消阴长此长彼消,包括阳长阴消和阴长阳消如四时气候变化再如一天黑昼阴消和阴长阳消如四时气候变化再如一天黑昼4.4.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转化阴阳转化是用阴阳来说明事物对立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方向转化是用阴阳来说明事物对立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方向转化的运动变化形式的运动变化形式阴阳相互转化,一般都表现在事物变化的阴阳相互转化,一般都表现在事物变化的“物极物极”阶段。
阶段如果说如果说“阴阳消长阴阳消长”是一个是一个量变过程的话,则阴阳转化便是在量变基础上的质变量变过程的话,则阴阳转化便是在量变基础上的质变阴阳对立双方之所以能够相互转化,是因为对立的双方已相互存在着向其对立面转化阴阳对立双方之所以能够相互转化,是因为对立的双方已相互存在着向其对立面转化的因素,也即存在着的因素,也即存在着阴阳互根互用的关系,这就是事物转化的内在根据阴阳互根互用的关系,这就是事物转化的内在根据阴阳的消长(量变)和转化(质变)是事物发展变化全过程中密不可分的两个阶段,阴阳的消长(量变)和转化(质变)是事物发展变化全过程中密不可分的两个阶段,阴阳的消长是其转化的前提,而阴阳的转化则是其消长发展的结果阴阳的消长是其转化的前提,而阴阳的转化则是其消长发展的结果三、阴阳学说的临床应用三、阴阳学说的临床应用阳:上半身、背部、肢体外侧、体表、气、腑、心、肺阳:上半身、背部、肢体外侧、体表、气、腑、心、肺阴:下半身、腹部、肢体内侧、体内、血、脏、津、液、肝、脾、肾阴:下半身、腹部、肢体内侧、体内、血、脏、津、液、肝、脾、肾1.1.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在诊法方面,用阴属性来分析四诊收集到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在诊法方面,用阴属性来分析四诊收集到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以色泽的明暗分阴阳,鲜明者为病在阳分,晦暗者为病在阴分如黄疸如以色泽的明暗分阴阳,鲜明者为病在阳分,晦暗者为病在阴分如黄疸以声息的动态分阴阳属性,以声息的动态分阴阳属性,语声高亢宏亮、多言而躁动者,多属实、属热,为阳语声高亢宏亮、多言而躁动者,多属实、属热,为阳语声低微无力、少言而沉静者,多属虚、属寒,为阴语声低微无力、少言而沉静者,多属虚、属寒,为阴呼吸微弱,多属于阴证呼吸有力,声高气粗,多属于阳呼吸微弱,多属于阴证呼吸有力,声高气粗,多属于阳证以脉象部位分阴阳,则寸为阳,尺为阴以至数分,则数者为阳,迟者为阴以形态以脉象部位分阴阳,则寸为阳,尺为阴以至数分,则数者为阳,迟者为阴以形态分,则浮大洪滑为阳,沉小细涩为阴分,则浮大洪滑为阳,沉小细涩为阴在辨证方面,在辨证方面,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阴阳,大则可以概括整个病证是属阴证、属阳证,小则可分析四诊中一个具体脉症阴阳,大则可以概括整个病证是属阴证、属阳证,小则可分析四诊中一个具体脉症外科病外科病症中的阴证、阳证,又具有它特殊的含义症中的阴证、阳证,又具有它特殊的含义。
阳证:多为急性感染性疾病,表现为红、肿、热、痛等症状阳证:多为急性感染性疾病,表现为红、肿、热、痛等症状阴证:多为慢性疾病,表现为苍白、平塌、不热、不痛或隐痛等症状阴证:多为慢性疾病,表现为苍白、平塌、不热、不痛或隐痛等症状2.2.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就是治疗的基本原则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就是治疗的基本原则阴阳学说用以阴阳学说用以指导疾病的治疗,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确定治疗原则,二是归纳药物的性能指导疾病的治疗,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确定治疗原则,二是归纳药物的性能1 1)确定治疗原则)确定治疗原则阴阳偏胜的治疗原则阴阳偏胜的治疗原则阴阳偏胜阴阳偏胜,即阴或阳的过盛有余,为邪气有余之实证即阴或阳的过盛有余,为邪气有余之实证治疗时采用治疗时采用“损其有余损其有余”的方法的方法阳胜则热属于实热证,宜用寒凉药以制其阳,治热以寒,即阳胜则热属于实热证,宜用寒凉药以制其阳,治热以寒,即“热者寒之热者寒之”阴胜则寒属于实寒证,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