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二年级上学期古诗及欣赏供参考.doc

12页
  • 卖家[上传人]:W****
  • 文档编号:228571431
  • 上传时间:2021-12-2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4.50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回乡偶书(唐) 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注释】这首诗抒写了久别回乡的感怀诗人从小离开家乡,五十年后才回来,虽然家乡口音没有改变,但须发却已稀疏变白晚辈们见了都不认识,笑着问:“这位客人是从哪里来的?”鬓毛衰: 老年人须发稀疏变白衰:衰败慈仁寺荷花池 (清)何绍基 坐看倒影浸天河, 风过栏干水不波想见夜深人散后,满湖萤火比星多注释】①倒影浸天河:这里是天河的影子倒映在荷花池中的意思天河:银河 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河,是由许多恒星构成,通称天河 ②水不波:水面上没吹起波纹 ③想见:由推想而知道这里含有想象得到的意思 ④萤火:指萤火虫的亮光萤火虫:昆虫名,腹部末端有发光的器官,能发带绿色的光 【解析】这是一首描写夏季夜晚慈仁寺荷花池上景色的诗夏天夜晚,人们坐在荷花池边,看到天空的银河和池塘内荷花的影子,全都倒映在清澈的池水中,看上去又好像荷花的倒影浸在银河里一般微风吹过池边的栏杆,池塘里的水也没兴起波纹可以想象,夜深人们散去以后,水面上飞来飞去的萤火虫,它们的萤光映入水中,可能会比星星还要多。

      这首诗的主要特点是虚实兼写,以动衬静前两句写眼前之景,后两句写想象之景实景写静,而想象中的虚景,却以萤火飞动,映入水中,以动写静,动与静都给人以美的享受这是历代传诵的名篇山亭夏日(唐)高骈(pin)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整理小传】:高骈(pin),字千里,唐代著名武将、诗人注释】:1. 水精帘:又作水晶帘形容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2. 蔷薇:花名夏季开花,有红、白、黄等色,美艳而香意译】:绿叶茂盛,树荫下显得格外清凉,白昼比其它季节要长,楼台的影子倒映在清澈的池水里微风轻轻拂动色泽莹澈的珠帘,而满架的蔷薇散发出一股清香,整个庭院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气简析】:这是一首描写夏日景色的诗,主要是捕捉夏日凉快的一面,在炎夏或者烦闷气躁时读来倍感清凉安详整理用近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绿树荫浓、池塘倒影,这些景象都可消除暑气,让人的心很自然的平静下来,如果再看到微风轻拂水晶帘,吹动满庭花香,那么就更能感觉出夏日的可爱,而不觉得它的漫长与闷热了诗人捕捉了微风之后的帘动、花香这些不易觉察的细节,传神地描绘了夏日山亭的宁静。

      诗的第三句中“水精帘动”是比喻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ch);微风吹来,水光潋(lin)滟(yn),碧波粼粼(ln),这一景象,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美妙而逼真,多美啊!蝉(唐)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注释】:1.绥: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绥”垂绥”暗示显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2.饮清露: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3.流响: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4.疏桐: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5.居高:身在高处6.藉:借,凭借,借助后两句指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简析】:古人以蝉居高饮露象征高洁,整理以比兴和寄托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操本诗与骆宾王、李商隐的《咏蝉》同为当时咏蝉诗三绝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

      关键要把握住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出艺术上的契合点垂绥(ru音近于“锐”),是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带子,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蝉用细嘴吮吸清露,由于语义双关,暗示着冠缨高官要戒绝腐败,追求清廉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与那些在腐草烂泥中打滚的虫类自然不同,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诗的最后评点道,这完全是由于蝉能够居高声自远,而不是由于凭借秋风一类外力所致这些诗句的弦外之音,它们所隐喻的深层意义无非是说,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说话响亮,声名远播这种居高致远完全来自人格美的力量,绝非依凭见风使舵,或者什么权势、关节和捧场所能得到的实际上,咏蝉包含着虞世南的夫子自道他作为唐贞观年间画像悬挂在凌烟阁的二十四勋臣之一,名声在于博学多能,高洁耿介,与唐太宗谈论历代帝王为政得失,能够直言善谏,为贞观之治作出独特贡献为此,唐太宗称他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并赞叹:“群臣皆如虞世南,天下何忧不理!”从他不是以鲲鹏鹰虎,而是以一只不甚起眼的蝉来自况,也可见其老成谨慎,以及有自知之明杨义)采莲曲二首(其二)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简析】: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整理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说女子的罗裙绿得象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

      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又带有浓郁的童话色彩  第三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即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这真是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了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后,整理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

      长干曲 (唐)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下渚多风浪,莲舟渐觉稀那能不相待?独自逆潮归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注释】:1. 长干:在金陵2. 横塘:在今南京西南麒麟门外,与长干相近3. 九江:泛指江水,而非浔阳九江4. 借问:船家女真直率也,才问罢郎家何处,不及回答,旋而自言横塘人简析】:这两首抒情诗抓住了人生片断中富有戏剧性的一刹那,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就使人物、场景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它不以任何色彩映衬,似墨笔画;它不用任何妆饰烘托,是幅素描;它不凭任何布景借力,犹如一曲男女声对唱;它截头去尾,突出主干,又很象独幕剧题材是那样的平凡,而表现手法却是那样的不平凡  先看第一首的剪裁:一个住在横塘的姑娘,在泛舟时听到邻船一个男子的话音,于是天真无邪地问一下:你是不是和我同乡?-就是这样一点儿简单的情节,只用“妾住在横塘”五字,就借女主角之口点明了说话者的性别与居处又用“停舟”二字,表明是水上的偶然遇合,用一个“君”字指出对方是男性那些题前的叙事,用这种一石两卵的手法,就全部省略了诗一开头就单刀直入,让女主角出口问人,现身纸上,而读者也闻其声如见其人,绝没有茫无头绪之感。

      从文学描写的技巧看,“声态并作”,达到了“应有尽有,应无尽无”,既凝炼集中而又玲珑剔透的艺术高度  不仅如此,在寥寥二十字中,诗人仅有口吻传神,就把女主角的音容笑貌,写得活灵活现他不象杜牧那样写明“娉娉袅袅十三余”,也不象李商隐那样点出“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他只采用了问话之后,不待对方答复,就急于自报“妾住在横塘”这样的处理,自然地把女主角的年龄从娇憨天真的语气中反衬出来了在男主角并未开口,而这位小姑娘之所以有“或恐是同乡”的想法,不正是因为听到了对方带有乡音的片言只语吗?这里诗人又省略了“因闻声而相问”的关节,这是文字之外的描写,所谓“不写之写”  这首诗还表现了女主角境遇与内心的孤寂单从她闻乡音而急于“停舟”相问,就可见她离乡背井,水宿风行,孤零无伴,没有一个可与共语之人因此,他乡听得故乡音,且将他乡当故乡,就这样的喜出望外诗人不仅在纸上重现了女主角外露的声音笑貌,而且深深开掘了她的个性和内心  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有如民歌民歌中本有男女对唱的传统,在《乐府诗集》中就称为“相和歌辞”所以第一首女声起唱之后,就是男主角的答唱了家临九江水”答复了“君家何处住”的问题;“来去九江侧”说明自己也是风行水宿之人,不然就不会有这次的萍水相逢。

      这里初步点醒了两人的共同点同是长干人”落实了姑娘“或恐是同乡”的想法,原来老家都是建康(今江苏南京)长干里一个“同”字把双方的共同点又加深了一层这三句是男主角直线条的口吻现在只剩最后一句了:只有五个字,该如何着墨?如用“今日得相识”之类的幸运之辞作结束,未免失之平直诗人终于转过笔来把原意一翻:与其说今日之幸而相识,倒不如追惜往日之未曾相识生小不相识”五字,表面惋惜当日之未能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实质更突出了今日之相逢恨晚越是对过去无穷惋惜,越是显出此时此地萍水相逢的可珍可贵这一笔的翻腾有何等撼人的艺术感染力!  《长干曲》是南朝乐府中“杂曲古辞”的旧题崔颢这两首诗继承了前代民歌的遗风,但既不是艳丽而柔媚,又非浪漫而热烈,却以素朴真率见长,写得干净健康女主角的抒怀只到“或恐是同乡”为止,男主角的表情也只以“生小不相识”为限这样的蕴藉无邪,是抒情诗中的上乘  (沈熙乾)问刘十九(唐)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题解】:这是一首邀朋友喝酒的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白居易时年四十六,正在江州司马任上刘十九大概是整理在江州时的朋友,名字不详很多选本认为是彭城人刘轲,据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考证,非也。

      整理另有《刘十九同宿》诗云:“唯共嵩阳刘处士”,可知刘十九为河南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年辽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广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英语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6月浙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江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英语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广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数学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内蒙古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贵州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英语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安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生物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辽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数学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广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1月云南省高考适应性测试物理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江苏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甘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陕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生物试卷1(原卷+答案).doc 2025年全国二卷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黑龙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数学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江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广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英语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内蒙古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数学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广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答案).doc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