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原因ppt课件.ppt

7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587636610
  • 上传时间:2024-09-06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46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苏伊士运河战争的起因苏伊士运河战争的起因 一、决策者一、决策者l埃及:纳赛尔,埃及总统 恢复民族尊严 阿拉伯民族团结与统一 “积极行动”论和军队取胜论 “大埃及主义” “积极中立主义” “社会主义思想”l英国:艾登,英国首相 不自信,优柔寡断本来希望通过外交途径和平解决争端 ,但在一片狂热的武力征伐声中 ,与法国紧急制定作战计划l美国:艾森豪威尔,美国总统 关注中东,希望能把阿拉伯世界拉到美国一边;改变偏袒以色列的形象,赢得阿拉伯国家的人心 二、国内政治、经济、社会状况二、国内政治、经济、社会状况l埃及: 经济:经济力量薄弱,亟待发展为了尽快实现现代化,急需建造一座夸尼罗河的大坝,彻底改变农业,同时通过水利发电为埃及的工业提供动力但本国又无力支付 社会: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l英国: 经济:战后英国实力下降,经济萎缩 政治:艾登支持率低,任用了一大批不会威胁自己领导地位的青年保守党人进入管理层这些人俯首听命,忠实地执行他的意旨,令其他一些保守党政要非常不满 社会:民众普遍对艾登政府不满,罢工现象频发,社会震荡l美国:战后实力雄厚,但又不能完全领导世界。

      三、苏伊士运河的国际情势三、苏伊士运河的国际情势l战略地位: 沟通印度洋和地中海,是欧、亚、非三洲海上交通枢纽 l控制权: 英法等控制,埃及仅占4% 的股份 l经济地位: 二战后,苏伊士运河日渐成为石油运输的通道,这条水道,对于日益依靠中东石油的西方大国来说,具有特殊意义 四、地区结构四、地区结构l中东的国家组成 : 一般泛指西亚和北非地区,约17个国家,其中,除以色列和塞浦路斯外,都是伊斯兰国家而在这些中东伊斯兰国家中,土耳其、伊朗为非阿拉伯国家 l埃及在中东的地位: 埃及是中东的第一政治大国,在地区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军队数量、质量在中东首屈一指;战略地位重要,位于亚非两洲交汇处,苏伊士运河更是欧亚非的交通枢纽; l民族主义矛盾: 阿拉伯民族主义与犹太复国主义相敌视 五、国际关系与国家战略五、国际关系与国家战略l埃及: 实现民族独立富强,构建维持埃及在中东的大国地位,维护阿拉伯世界的团结与统一,避免卷入冷战l英国: 战后实力衰落,无力继续保持对中东的控制,不得不与美国合作,借助美国的力量维护大英帝国的虚荣光环;l美国: 从全球角度看待中东问题,把中东地区作为遏制苏联的一项工具,围堵苏联的扩张之路。

      同时希望取代英法在中东的地位采取了对埃及既拉拢又打击的政策,但过于反复使得埃及采取极端措施; l英法美限制中东军备,维持阿拉伯、以色列的武力平衡;l英法没有完全领会美国的全球战略,以至于战略失误 六、世界体系六、世界体系l世界的无政府状态,联合国的世界政府职能有待开发l二战后,亚非拉各国提高了觉悟和民族意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此伏彼起第三世界兴起,亚非拉国家先后摆脱殖民枷锁,赢得民族独立;第三世界人民联合进行反帝、反殖、反霸斗争,在世界政治、经济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受此影响,埃及民族主义情绪高涨l当时正处于冷战时期,世界分为两大阵营埃及作为阿拉伯国家,第三方势力,美国期望阿拉伯国家效仿伊拉克加入“巴格达条约”,完成对中东地区的控制,以便更好地遏制苏联而美国没有认清埃及的情势,反而刺激埃及采取了对抗性措施l经济全球化的背景,要求实现资源的全球配置,而国际私有制的存在,阻碍经济全球化,不惜以武力实现资源的配置。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