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油条
  • 文档编号:1028882
  • 上传时间:2017-05-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7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摘要】初中的语文教学对于学生日后的语文学习至关重要,而文言文教学的基础也是从初中阶段开始打下的,所以如何引导学生学好文言文为以后打下坚实的基础非常重要现在语文教学中的普遍现象为:“学生一怕文言文,二怕做作文,三怕鲁先生 ”文言文被排在首位,这不得不引发我们思考日常教学中的弊端,并寻求一套更有效的教学方案 【关键词】互动教学自主学习 文言文教学成了目前语文教师最不愿深究、也难以探究的领域,公开课、评优课,极少有教师选择文言文来教学尽管许多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在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但唯独文言文教学还是死水一潭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普遍方式就是:整堂课由老师逐字逐句地翻译, “字字落实,句句过关” ,唯恐有所遗漏,甚至“字斟句酌” ,讲完后再作所谓的“内容解析” ,或者来个“中心归纳” 针对现阶段文言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笔者作了一个思考总结教师在教学中到底起到一个什么作用?真的只是“字字落实,句句过关”?为什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如此之差?现有语文课本中所引用的均是脍炙人口、传诵后世的千古文章,为何不能引起学生的丝毫兴趣?学生的文言文知识迁移能力比较薄弱,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都是当今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急待解决的难题。

      2一文言文教学中的思考 1.初中文言文存在硬性教学模式 现阶段初中文言文的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主,通常在授课前一天教师会叮嘱学生回去“阅读”全文所谓的“阅读”即是熟悉下文章句子的大概结构,以便于明日授课“句句落实”的时候学生能“跟上”进度不会掉队次日课堂学生便成为被动接受字词句的工具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更不要指望他们能够理解所谓“古训” 这让笔者想起来了所谓的“八股风” ,它就是这个格式就要这样写,引用到此就是:它就是这个句式,词就是这个意思,你们记住就好了,考试就考这个,然后怎么怎么样殊不知这忽略了学生自主分析文言文的能力试问单纯为了考试,中考课外部分学生应该如何作答? 2.学生对文言文自主学习积极性较差 大多数初中生乃至于高中生认为,文言文是极为枯燥的他们宁可去学习“鲁先生”或者干脆去写作文,之乎者也什么的,他们感觉实在是无法接受,当然他们也不清楚为什么生活在现代化都市的自己要去学习这种文章但委实不知道自己这种想法真的是大错特错古今汉语虽然变化很大,但同一民族的语言毕竟是有继承性的,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现代汉语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段都不可能割断和古代文学语言的血缘关系;很多古代汉语常用词的词义、句子的结构方式,不仅古今没有多少变化,而且还常常出现在现代汉语里,如成语心旷神怡、明察秋毫、任重道远、落英3缤纷、豁然开朗等。

      而一些词义古今完全相同,如《陋室铭》除少数双音词外,大多是单音词,可以说其中绝大部分的词古今完全同义,如山、水、高、深、上、入、苔痕、草色、谈笑、往来教师应加强引导,使学生明白古今语言的联系 3.严重忽视文言文诵读及文言文词汇用法积累 现今的语文文言文课堂上,整堂课都是教师在讲解,学生在做笔记,几乎没有学生诵读或者思考的时间这种完全让学生成为“被动接受字词句的工具”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失去诵读文言文的语感,更不用说体味文章所流传至今的千古蕴涵,就连同类用法出现在不同文章中学生都难以准确的做出知识迁移纵观历届中考试卷,课外文言文虽然降低难度从直译变为选择,但仍是学生的薄弱环节二实践教学中的经验积累 1.师生互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性 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它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力量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兴趣的威力就在于使人积极地去寻找满足他们所产生的认识和需要的途径与方法学生学习文言文也如此,与其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上实行“个人承包制” ,不如合理的分配师生资源在次日准备教学的课程中,比如《出师表》一文,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首先由教师在放学前布置预习任务,将《出师表》一文中涉及必须翻译或4有特殊用法的字词句告知学生注意;(2)让学生放学回家利用网络搜取《出师表》作者简介及分析,历史概况,并要求学生写出对当时局势的看法;(3)次日课堂让学生分成若干组试译课文段落,明显差错由教师指出说明。

      这样学生结合课余时间查询的各项资料,以及对历史时段的了解和译文中的不解,让学生在记忆正确释译时印象更为深刻 2.善于引导学生诵读文章发现隐含其内的“国魂” 任何流传至今的古文都有其灵魂所在,这也是传诵千古的原因之一正是当今素质教育的目的所在如《荀子》中的“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体现了一种为人处世的原则,时过千年仍值得我们借鉴又如《岳阳楼记》之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陋室铭》 、 《爱莲说》等体现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怀,都应由教师合理指导学生在诵读中慢慢体会是读准字音、读清句意,还是读出语气、读出语势;是在读中粗知大意、掌握思路,还是在读中体味情感、感悟意境,这些要求都要具体给学生以明确的导向,在多次诵读中能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怀和我民族引以为傲的“国魂” 三结语 其实文言文教学是学生和教师互动的一种兴趣教学模式,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教师除了将字词用法传授给学生之外还要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传授给学生,但最好是在学生自我发现障碍的前提下进行指导学生去鉴赏,切实地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蕴藏的美,让学生去5品味、去欣赏,接受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文言文之所以能流传千古的独特魅力,切实落实新课标的理念。

      参考文献 [1]邱静.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与策略 [2]李育杰. 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及对策刍议. [J ]中学课程? 教学研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