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17675238
  • 上传时间:2017-11-1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09.74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 1 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于文龙【学习目标】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重点、难点】本课重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本课难点:结合夏商西周的相关史实,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自主学习】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1、自启开始,王位的传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制(传贤) --→ 世袭制(传 )2、商朝的王位都是父子相传吗? 不都是,有时 3、为什么说夏商的王权具有神秘色彩?夏商的最高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 的意志,国家大事都通过 的方式来决定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目的)? 进行 统治,巩固奴隶制度2、分封制分封的对象(分封谁)有哪些?其主体是什么(主体) 、 和 的后代3、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①权利:天子授予诸侯 、 和 ,诸侯在封疆内实行再分封,并能在封国内设置 、建立 和 。

      ②义务:服从 、镇守 、随从 、交纳 、朝觐述职4、分封制有何特点? 主要以血缘关系层层分封, 等级森严 5、分封制有何影响?(提醒:在不同时期,其影响有所不同)①西周:扩大了 ,巩固了 ,使西周成为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积极)②春秋战国:②春秋战国:很容易造成地方割据,破坏统一为什么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原因: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政治:诸侯国具有很大的独立性,诸侯国强大,王室衰微 表现:田氏代齐,周郑交质,楚王问鼎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 含义:宗法制是按照血统远近亲疏,来决定继承权利,分配政治权利的制度2 来源: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3、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宗法制(目的)?A 目的:稳固贵族阶级的内部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 、 和 继承上的矛盾从而防止贵族间对于权位和财产的争夺B 目的: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保证王权的稳定4 内容及特点:宗法制的核心是什么-----嫡长子继承制(也是主要特点)实质:按血缘关系,划分政治等级,分配政治权利 大宗小宗关系:(1)在宗法系统里,诸侯和大夫实具有大宗与小宗双重身份。

      小宗必须服从大宗2)血缘上:兄弟 (3) 政治上:君臣5、宗法制有何作用?(对当时 对后世)A 作用: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力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B 对封建政治的影响(皇位继承)● C 宗法制对今天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 积极影响:重视人情,如“尊宗敬祖”、“认祖归宗”有利于家庭的稳定、社会的和谐 有利于民族的团结,祖国的统一,增强民族凝聚力消极影响:容易形成地方分裂势力和宗派势力,等级观念等,如“认人唯亲”“宗派主义”6、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如何? (四个字概括)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原则和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 政治 上的体现7 礼乐制:8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主要以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利,等级森严2) 权与 权相结合,具有神秘色彩;(3)诸侯有相当大的 ,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 【重难点拨】.宗法制与分封制的比较项目分封制 宗法制目的 为了有效地统治辽阔的疆域 为了保证权力继承的规范有序,保证王权的稳定内容特点(1)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2)诸侯义务:服从周王、镇守边疆、随从作战、纳贡述职(1)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2)确定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作用 (1)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控制(2)开拓了疆域(1)形成森严的宗法等级,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2)防止内部纷争,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强化王权结果不同分封制下,由于诸侯国相对的独立性,随着经济的发展、边疆的开发、周天子权威的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在封建社会继续传承,到今天在民间还有影响。

      关系 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主要是指政治上面的,宗法制主要是针对家庭内部的,礼乐制是对两者的补充,用礼乐来区分等级.练习1“齐鲁”代表山东起源于古代的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2.浙江临安钱氏族谱贯穿“念其根、睦其族、尊其祖”之宗旨,记载本族世系源流、支派辈份、人物传略等内容钱氏重视修订族谱,充分说明 ( )A.中国古代宗法制影响深远 B.中国古代分封制根深蒂固 C.中国古代郡县制度影响深远 D.传统商品经济的发展3. 《孝经》记载:“……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 ”这种观念源于(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九品中正制 D.三省六部制4.以下中国古籍出现的人名中,你认为能体现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什么观念?殷孝祖(《宋书》 ) ,蔡兴宗(《南史》 ) ,张茂宗(《新唐书》 ) ,冯继业(《宋史》 ) ,何荣祖(《元史》 ) ,严世藩(《明史》 ) ,杨光先(《清史稿》 ) 。

      A.等级观念 B.宗法观念 C.法治观念  D.辈份观念5.《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这句话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①皇帝制 ②分封制 ③宗法制 ④郡县制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6.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嫡长子继承制 D.内阁制7.西周统治阶级中的等级秩序从高到底的顺序依次为A.周王—诸侯—士—卿大夫 B.周王—卿大夫—士—诸侯C.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D.士—卿大夫—诸侯—周王8.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当今社会提倡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等文明行为,追溯历史渊源应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9. 对西周宗法制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分封制是宗法制度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B.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大的特点 C.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建 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 D.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10.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拟)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拟)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拟)焉。

      疑(拟)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 ”这表明西周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君主专制C.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D.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11、西周宗法制度是国家权力继承和分配的重要基础,强调“亲亲” 、 “尊祖”与“敬宗” ,希望凝聚宗族力量但宗法制度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可能无法继续维持统治秩序下列哪一现象可以说明这种变化( )A.宗庙祭祀活动频繁,规模日大,导致民穷财困B.邦国各自发展,亲戚关系日远,甚至相互兼并C.强宗大族垄断土地,使政府无法获得足够税收 D.公卿大夫世袭,握有政权12.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将耿、魏两地分封给异姓大夫赵氏、毕氏,使赵魏两国得以建立这种现象反映了①旧有的统治秩序被打乱②周王室逐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③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④晋国国君已取代周王室成为天下共主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13.西周时期,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实行了分封制度,其分封的对象包括: ①王族 ②功臣 ③古代帝王的后代 ④嫡长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4. 《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C.西周初分封制        D.西周末王室衰微15(2009·天津卷)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16.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这说明了西周分封制具有浓重的( )A.宗教色彩 B.宗族色彩 C.神权色彩 D.皇权色彩17.依据西周的礼制,天子殉葬用九鼎,诸侯七个,在春秋时期诸侯墓中出现九个鼎的现象,这说明( )A.贵族生活更加腐化 B.当时人们更迷信C.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D.当时青铜铸造业更发达18.宗法制得以维系的重要因素是血缘关系最能证明这一点的材料是( )A.孔子说:“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B. 《说文解字》载:“宗,尊祖庙也……” C. 《左传》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 D. 《左传》载:“故王臣公,公臣大夫……”19 王公贵族各等层次在家里悬挂编钟是有严格规定的,所谓“王宫悬(四面悬挂) ,诸侯轩悬(三面悬挂) ,卿大夫判悬(二面悬挂) ,士特悬(单面悬挂) ”。

      哪个布衣百姓若是挂起四面(宫悬)编钟,想领略一下立体声效果,在那个时代可是要招致杀身之祸, 这反映了什么制度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礼乐制20. “良夜颐宫奏管簧,无端烽火烛穹苍可怜列国奔驰苦,止博褒妃笑一场 ”诗中体现当时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21.天干地支简称“干支” ,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是商代的一种主要的纪日方法商代君主多以天干为名,如太甲、盘庚等,这反映出商代 ( )A.天干地支知识已经在群众中普及 B.王权的自我神化C.商朝人崇信鬼神 D.经济繁荣,文化发达。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