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后)斗门站堆载预压段卸载后沉降观测方案.docx
12页广珠铁路斗门站堆载预压段卸载后沉降位移观测方案中铁六局广珠项目部二O—二年四月1 工程概况 12 编制依据 13 适用范围 14 沉降位移观测施工准备工作 14.1 组织机构及人员配置 14.2 仪器配备 24.3 沉降位移观测控制网 34.4 沉降位移观测桩的设置 45 沉降位移观测的实施 56 观测数据处理与上报 76.1观测数据处理 86.2 成果文件 87 观测频次 88 测量作业安全措施 89 附图 91 工程概况斗门站路基段为软基处理段的一部分,地基处理有旋喷桩加固、水 泥搅拌桩加固、管桩加固三种类型;路基两侧设计12至15 米反压护道, 反压护道右侧为鱼塘,左侧为鱼塘供水渠道,渠道具有一定水流其中 里程段(DK161+100〜DK161+800, DK161+860〜DK162+080)为堆载预 压段,堆载预压总长为 920 米,预压土方高度为2 米,预压土层密实度同 路基本体要求2 编制依据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12897—2006)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2007);3.《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3 使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斗门站( DK161+100〜 DK161+800, DK161+860〜DK162+080)施工范围内软基处理段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4 沉降变形观测施工准备工作4.1 组织机构及人员配置 我项目部成立沉降位移观测领导组负责斗门站沉降位移观测的总体 督导检查和疑难问题的处理、协调工作斗门站路基堆载预压段卸载后沉降观测小组成员:沉降位移观测总负责:李俊荣沉降位移观测计划安排:秦辉 见证监理:古立忠1 r测量人员:赵伟宏、刘宇、王颖4.2 仪器配备4.2.1、沉降位移观测仪器配备如下仪器数量型号备注徕卡全站仪1台TCA1800用于位移观测站标2套用于位移观测棱镜头2个徕卡通用用于位移观测徕卡电子水准仪1台DNA03用于沉降观测铟瓦尺1套2米用于沉降观测尺垫2个2.5公斤加重用于沉降观测4.2.2 仪器的检校4.2.2.1 铟瓦尺的检校将全站仪架设于铟瓦尺前面十米左右整平,将铟瓦尺整平;用全站 仪十字丝的竖丝与铟瓦尺的底部的一侧相切,逐渐移到上部,看是否还 与铟瓦尺相切如果不相切,指挥扶尺人员微动尺子直到相切,调整水 准气泡居中;将尺子转过90 度重复上述步骤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满足要 求为止4.222、水准仪i角的检验在平坦地面上选 A、 B 两点,相距 60-100 米在两点上打入木桩或用 尺垫代替,先将水准仪置于AB中间测出A、B两点高差hl=al-bl,然后 将仪器置于A、B任意点附近,再次测A、B两点高差h2=a2-bl。
若丨h1-h2I /sX206265 < 15,则说明条件满足原理:ABhl = ar -blJ =al-2\-bl+ A = al-bl4 hl=al-bl正吊|oji bl水准仪的自检验要形成记录以备核查4.3 沉降位移观测控制网4.3.1 控制网的建立及测量沉降与位移观测控制点均根据设计院提供点加密复核,复核精度与 观测精度一致由于现场地形原因,线路左侧位移观测控制点加密一个 右侧两个沉降观测控制点大小里程各两个由于埋桩位置土质为池塘 干淤泥,每次观测前都要对所用控制点进行临时复核,每隔半个月对控 制点进行全面复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可行性如复测时发现数据突 变,应立即考虑重新埋设点位如变化很小,则应先全面复核,修正数 据,然后才能进行观测作业并对此做好详细记录后,告知相关部门及 领导具体见附图(1)4.4 沉降位移观测桩的设置堆载土方卸载至表层料底部位置后,以里程 DK161+050 处开始沿路 基中心向大里程方向至里程 DK162+050 处,每五十米布设一个沉降观测 面,每个观测面三个沉降观测桩和四个位移观测桩,沉降观测桩分为中 桩和边桩,中边桩间距为2.7m,沉降观测中桩每间隔一个观测面均安装 沉降板,其余为长度 70cm 一端削尖的粗圆木桩,边桩全部采用长度 70cm 一端削尖的粗圆木桩。
沉降板采用50cmX50cmX0.5cm钢板,钢板中心 预留直径 4cm 的圆孔,圆孔处焊接 1m 长直径 32mm 的螺纹钢筋作为沉 降观测桩焊接要达到满焊,钢筋上表面需磨平,并保证钢筋与钢板垂 直观测桩外套上内径 75mm 的 PVC 管作为保护套管观测桩埋设前, 挖一个大小与沉降板相符、深度约为20cm的小坑,将沉降观测桩(带沉 降板)放入,用土填盖,然后人工将观测桩周围虚土捣实,放置观测桩 时保证观测桩竖直位移观测桩采用 C15 钢筋混凝土预制,断面采用 15cm x15cm 正方 形,长度为1m,并在桩顶预埋直径20mm的钢筋,顶部磨圆并刻十字线位移观测桩与沉降观测桩为同截面布设,左右侧各两个,距离同侧坡脚 距离分别为2m〜10m观测桩布置详见附图(1)和附图(2)5沉降与位移观测的实施此段路基观测中水准网的观测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施测,采用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严禁采用支水准路线或者中视法,水准线路经过的工作基点或者基准点数量不得少于两个如图为此段路基观测水准线路示意图A观测方向沉降位移观测点的精度要求:路基沉降观测点精度要求达到二等水准测量标准,沉降观测水准测 量的精度为土 1.0mm,读数取位至0.1mm;剖面沉降观测的精度应不低于4mm/30m。
位移观测测距误差满足国家三等控制网要求;方向观测水平 角误差为土2.5〃具体要求如下表:等级高程中误差 (mm)相邻点咼 差中误差(mm)观测方法往返较差、附合或 环线闭合差(mm)二等±0.5±0.3按国家一等精密水准W xy0.3n为了保证精度的作业要求,在整个测量过程中实行“五固定”即固定水准基点、工作基点、固定人员、固定测量仪器、固定监测环境条件、固定测量路线与方法外业测量一条路线的往返测使用同一类型仪器和转点尺垫,沿同一路线进行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有关要求执行观测时,视线长度W50m,前后视距差W1.5 m (电子);前后视距累积差W6.0 m (电子);视线高度$0.5m (电子); 测站限差:两次读数差W0.4mm,两次所测咼差之差W0.6 mm,检测间歇 点高差之差<1.0 mm;观测读数和记录的数字取位:使用数字水准仪, 读记至 0.01mm 观测时,按后-前-前-后的顺序进行,对于有变换奇偶站功能的电子 水准仪,按以下顺序进行:往测:奇数站为后—前—前—后偶数站为前—后—后—前返测:奇数站为前—后—后—前偶数站为后—前—前—后每一测段均为偶数测站。
晴天观测时给仪器打伞,避免阳光直射; 扶尺时借助尺撑,使标尺上的气泡居中,标尺垂直观测前30min,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处,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 对于数字式水准仪,进行不少于 20 次单次测量,达到仪器预热的目的 测量中避免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避免视线被遮挡,遮挡不超过标尺在 望远镜中截长的 20%观测时用测伞遮蔽阳光,对于电子水准仪,施测 时均装遮光罩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圆水准器,严格置平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 仪时,使其中两脚螺旋与水准路线方向平行,第三脚螺旋轮换置于路线 方向的左侧与右侧除路线拐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 三个位置,一般为接近一条直线观测过程中为保证水准尺的稳定性,选用 2.5kg 以上的尺垫,水准观 测路线必须路面硬实,观测过程中尺垫踩实以避免尺垫下沉同时观测 过程中避免仪器安置在容易震动的地方,如果临时有震动,确认震动源 造成的震动消失后,再激发测量键水准尺均借助尺撑整平扶直,确保 水准尺垂直观测时避免阳光直射,保证成像清晰、稳定时在读数当相邻观测周期的沉降量超过限差或出现反弹时,应重测并分析工 作基点的稳定性,必要时联测基准点进行检测位移观测时,全站仪采用直线定向进行坐标测量,禁止采用后方交 会。
6 观测数据处理与上报6.1观测数据处理每次观测的原始数据由各施测单位整理保留,分为电子格式和打印 格式(监理签认)两种格式文件按时间顺序统一存放需要提供的文件 有:1) 电子水准仪原始观测数据2) 控制点文件3)观测手簿文件6.2 成果文件数据处理完成后需要填写沉降 /位移观测记录表,绘制荷载---时间--- 沉降/位移曲线,纸介质文件要求相关部门领导签认曲线图示见附图(3)7 观测频次表层料施工期间,每天观测一次,沉降量突变时每天两至三次,表 层料施工完成后,前15 天内每 3 天观测一次,第15 天至 30 天每星期观 测一次,第30 天至 90 天每 15 天观测一次以后每月观测一次因正值 雨季,平时应注意天气预报,统计好天气情况,当观测周期与天气冲突 时,可提前调整观测周期,但周期只能放短,不能加长架桥机及运梁车通过时观测要求:模拟架梁时,采取全过程跟踪观 测,确保架梁安全;正常后,每1 次/3 天,连续 3 次;以后 1 次/1 周, 连续 3 次;以后 1 次/2 周8 测量作业安全措施1、 水准路线位于道路上作业时,仪器与水准尺应安置在路边人行道部分,测量人员必须穿反光背心,提醒车辆注意安全。
2、 当水准路线必须通过路口或繁忙路段时必须设专人防护,确保 测量作业安全3、 当水准测量通过正在施工区域时,测量人员需佩戴安全帽 ,并 服从现场管理人员或安全员的安排4、 辅助作业人员必须经入场安全教育培训合格方可上岗,保证作业人员有必要的安全意识和素养5、 靠近河边观测时,注意人员安全,防止掉入河内9附图附图(1)匚‘M沉降现测桩借娜版)□位移牛口 □ □ □附图(2)讥棒他移应迪亚檳断用示意页(1)朗护fl!沉轿位穆別测拄橫斷面示意献附图(3)2611昌14路堤按筑高魔扯同-30 1叶20 1丨浄丨1壬9丨2:19■沉择S(mm)举―中 H ?―辱一単亠时间1(D)11 r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