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公共事业管理-五-科技管理.ppt

31页
  • 卖家[上传人]:第***
  • 文档编号:59393947
  • 上传时间:2018-11-07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37.50KB
  • / 3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五章 科技管理,3、科技管理的概念 与科研管理的区别 科研管理是对科学研究和开发活动的管理,它一般包括科研计划、课题研究、成果鉴定、成果开发等管理活动 科技管理包含的范围较广,如:科学事业机构的设置、科技政策的制定、成果管理和推广、技术开发和转移、科技法规制定等第五章 科技管理,科技管理是以科学技术事业的各项工作为对象的管理 科技管理综合应用了科学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以及数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并形成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结构,第五章 科技管理,二.科技管理的职能和任务 1、科技管理的职能 科技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指挥、调整和协调 计划是预定未来的行动 组织是管理的基础,是实现管理目标的保障 指挥是各项决策的具体贯彻 调整或控制是指纠正科研计划在执行过程中的偏差 协调是管理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第五章 科技管理,2、科技管理的任务 (1)制定科技政策 (2)确定科研体制和机构的设置 (3)编制科技发展规划与计划 (4)组织科研协作 (5)确定科研重点和主攻方向 (6)科研经费的管理 (7)提供科研物质条件和知识资料 (8)科技人员管理、 (9)组织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 (10)科技成果管理,第五章 科技管理,三.科技管理的特点和原则 1.科技管理的主要特点 科技管理有很大灵活性 科技管理具有整体性和协调性 科技管理具有长远性和预见性,第五章 科技管理,2、科技事业管理的原则 原则: 系统性原则 能级性原则 灵活性原则 前瞻性原则,第五章 科技管理,第三节 西方国家的科技管理体制及比较 1、多元分散型科技管理体制及模式 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通常采用分散型科技管理体制,政府对科技管理的介入较少。

      代表国家:美国 该体制的特点: 决策机构多元化 管理机构分散化,第五章 科技管理,第三节 西方国家的科技管理体制及比较 1、多元分散型科技管理体制及模式 优点: 科技界有较大的自由性 大学在科研工作中的作用突出 工业企业的研究与市场结合密切 局限性: 决策分散的局限性:总统个人的因素对决策的影响 管理机构的分散也会造成经费使用的低效率,第五章 科技管理,第三节 西方国家的科技管理体制及比较 1、多元分散型科技管理体制及模式 美国的科技管理体制主要特点: 组织上的多元化 计划管理与自由研究相协调 重视通过合理划拨科研经费来实现有效管理 企业是科技投资的主体,第五章 科技管理,第三节 西方国家的科技管理体制及比较 1、多元分散型科技管理体制及模式 美国在科技管理体制上采取的变革措施: 扩大政府职能,增强宏观科技管理力度 制定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政策法规 重视基础研究 加速科研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促进科技生产一体化,第五章 科技管理,第三节 西方国家的科技管理体制及比较 2、高度集中型科技管理体制及模式 特点: 科技管理权力集中 科技计划约束性强 科技经费主要来自国家预算拨款 代表国家:韩国,第五章 科技管理,第三节 西方国家的科技管理体制及比较 2、高度集中型科技管理体制及模式 优点: 强调中央政府在科技政策和资源配置上的集中作用 “集中力量办大事” 局限性: 管理结构僵化、科研机构缺乏自主权 在政府决策不当的情况下,科研、开发可能会与生产脱节,技术转让环节受阻,第五章 科技管理,第三节 西方国家的科技管理体制及比较 2、高度集中型科技管理体制及模式 韩国在宏观科技管理体制方面的改革措施: 强化政府对科技管理的统筹性与权威性 确立“科技立国”的战略目标 改善企业界的研究开发体制 调整产业结构,优先发展高技术产业,第五章 科技管理,第三节 西方国家的科技管理体制及比较 3、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型科技管理体制及模式 介于多元分散型和高度集中型之间的一种中间类型 代表国家:英国、德国、法国、日本 特点: 政府主导,分散管理 分工有序,协调合作 管理方式灵活多样,第五章 科技管理,第三节 西方国家的科技管理体制及比较 3、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型科技管理体制及模式 优点: 政府主导作用突出 注重管理权限的下放、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协调、管理方式的多样化、各类管理主体积极性的调动,第五章 科技管理,第三节 西方国家的科技管理体制及比较 3、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型科技管理体制及模式 日本的科技管理体制 以政府的行政管理为主导,以民间企业界为研究与开发的主体,科学技术活动实行所谓企、官、学三结合的方式。

      第五章 科技管理,第三节 西方国家的科技管理体制及比较 3、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型科技管理体制及模式 日本的科技管理体制特点: 科技管理集权于中央政府 重视科技咨询机构的作用 企业界的科技力量强大,形成了科研生产独立体系 企、官、学三部分的科研内容各有侧重,相互协调,第五章 科技管理,第三节 西方国家的科技管理体制及比较 4、各国科技管理体制的共同特点 科技管理有法可依 对国家科技活动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 政府主导,产学研相互协调 有完整的科研计划和严格的项目管理制度,第五章 科技管理,第三节 西方国家的科技管理体制及比较 5、各国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共同趋势和经验 共同趋势:,调整政府管理职能,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搞活微观自主经营,加速科技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第五章 科技管理,第三节 西方国家的科技管理体制及比较 5、各国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共同趋势和经验,对科研机构实行分类管理,稳步增加科技投入,加强企业科研开发能力,切实做好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工作,改革经验,第五章 科技管理,第四节 我国的科技管理体制及改革 1、我国的科技管理体制及其弊端 我国科技管理体制的建立 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在南京“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以及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的基础上组建了中国科学院 1956年以后初步建立了科技体制的基本框架,形成了由国家研究机构、大学研究机构、产业部门研究与开发机构、地方科研机构、国防科研机构等五个方面力量构成的科技体系,第五章 科技管理,第四节 我国的科技管理体制及改革 1、我国的科技管理体制及其弊端 我国科技管理体制的建立 特点: 在管理上采用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集中型模式 政府主导,企业处于从属地位 以计划来推动科技项目和任务,带动技术转移,第五章 科技管理,第四节 我国的科技管理体制及改革 1、我国的科技管理体制及其弊端 我国科技管理体制的弊端: 宏观管理结构行政化、僵硬化 科研与生产相脱离,“两张皮”现象严重 人才使用不合理,第五章 科技管理,第四节 我国的科技管理体制及改革 2、我国的科技管理体制改革,,,,,,,1985-1991 改革起步阶段,1992-1997 改革推进阶段,1998-2003 改革创新阶段,第五章 科技管理,第四节 我国的科技管理体制及改革 2、我国的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改革起步阶段: 《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指导思想: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依靠科学技术; 措施:改革对科研机构的拨款制度、开放技术市场 1989年,中科院提出“一院两种运行机制”办院方针 “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第五章 科技管理,第四节 我国的科技管理体制及改革 2、我国的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改革推进阶段: 1992年《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领》 改革目标:建立和完善符合科学技术发展客观规律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技体制 重点:调整组织结构,鼓励广大科技人员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 措施:积极推进科研机构和企业通过股份制等方式形成利益共同体;改革科研机构的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五章 科技管理,第四节 我国的科技管理体制及改革 2、我国的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改革创新阶段:(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阶段) 重点是推进应用研究与开发型科研机构转制和社会公益型科研机构改革,建设一流大学及现代研究院所制度。

      但在该阶段,因缺乏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健全的科技评价体系,加之片面强调科学研究与经济的结合,科技工作缺少原创性成果,科技界急功近利,出现行为不端等现象第五章 科技管理,第四节 我国的科技管理体制及改革 2、我国的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科技工作的宏观管理问题 科技政策研究与落实问题 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内在机制问题 科技投入问题 科技人员管理问题,第五章 科技管理,第四节 我国的科技管理体制及改革 3、我国的科技管理体制的完善 调整科技管理政策和措施,落实“稳住一头” 继续促进科研机构转换机制,落实“开放一片” 继续深化科研机构管理制度的改革,第五章 科技管理,第四节 我国的科技管理体制及改革 4、科技活动向市场化、企业化转制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开发体系 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 继续完善和发展技术市场 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 进一步完善科技法制建设,第五章 科技管理,第一节 科技、科技活动与科技管理 1、科技与科技(事业)活动 科技事业产品的特性 科技事业产品具有一定的非排他性 科技事业产品具有一定的消费竞争性 科技事业产品具有突出的外部收益性,。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