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想象 入情入境.docx
3页诵读想象 入情入境摘要: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学生学习古诗词,是继承传统文化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增强自身文化素养的表达小学中段开展古诗教学,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读理解诗意,多读想象画面,入情入境,探究语言意蕴,从而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文化素养关键词:小学语文中段;古诗词三首;教学策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收录两篇?古诗词三首?课文,共选入四首古诗,两篇词,分别为?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从体裁上看,为五、七言绝句和早期小令,短小精悍;从内容上看,为自然山水,田园风光,平白朴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1年版〕提出古诗教学,要“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结合新课程标准对中段的阅读要求,下面以?古诗词三首?为例,谈一谈如何开展中段古诗词教学一、创设教学情境诗歌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局部,在时代的孕育下,经过诗人的创作而成古诗创作时代,距离学生久远古诗语言凝练,学生理解起来颇有难度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好奇心强针对学生心理特点,教师入情入境地渲染古诗中的场景,给学生以刺激,便能缩短其与古人的时空距离,为理解诗歌奠定情感根底。
同时,也可巧妙借助题目导入诗题是诗歌的窗口,交代时间地点者,如?乡村四月?;点明所写景物者,如?望洞庭?;抒发思想感情者,如?四时田园杂兴?古诗教学亦可以从诗题入手,揭开古诗的神秘面纱教学?独坐敬亭山?,我是这样揭题导入的: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是——;学生齐读题目——?独坐敬亭山?,声音洪亮,为古诗的学习营造读书的气氛教师引读“诗人辛苦遭逢在外漂泊十年,饱尝了人间辛酸,倍感孤独他只能回归到大自然的怀抱,寻找精神与心灵上的抚爱〞“正如诗中写道——学生齐读古诗〞,利用多媒体播放众鸟、孤云、敬亭山三种景物的视频,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诗歌描绘的场景教师再读出“但他仰望星空,鸟儿和白云都离他远去〞,学生看到浩瀚长空下鸟飞云去的画面,根据画面读出“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连续播放敬亭山视频,学生随之吟诵相应诗句二、熟读想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诗短小,言尽而意无穷只有读熟,才能理解诗句意思;只有反复读,才能体会诗人当时的内心感受教师可采用范读、自由读、借助注释读、小组合作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读准停顿,读出节奏,想象画面,锻炼思维能力,提高审美情趣〔一〕自读理解诗意教学时,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自读古诗词,并对照诗词后的注释,了解每句话的大概意思然后,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小组学习或询问老师解决,再把诗词的意思连起来说给同桌听如?忆江南?,学生借助注释可理解为:江南春景,至今回想犹在眼前春暖花开,映日的野花像团火焰;鲜艳的野花映衬下,江水碧绿澄清这样的美景,我能忘记吗?通过这种自读自悟的方式,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二〕多读想象画面学生诵读古诗,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张志和,诗人,画家,其?渔歌子?,却是一幅用词写成的山水画全词27字,用15字描绘6种景物:青山、白鹭、桃花、鳜鱼、青箬笠,绿蓑衣;涉及4种颜色:青、白、粉红、淡黄,淡妆浓抹,明丽动人山水画中,有鲜明的湖光山色,有闲适的渔翁,有优美的意境,情趣盎然〔三〕入情入境朗读学生披文入情,配乐有感情地朗读诗句,以读促悟,获得审美感受,直至自然成诵教学?望洞庭?,学生闭目想象,聆听古韵,置身情境体验教师播放秋月下的洞庭湖视频,学生根据画面,入情入境地吟咏诗句,并最终背诵全诗三、探究语言意蕴古诗词字数极少,需千锤百炼古人极重推敲,以期到达语出惊人的目的针对古诗词用字考究的特点,教学古诗我注意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丰富意蕴。
教学?独坐敬亭山?,教师放手让学生谈“尽〞“闲〞二字好在何处?学生结合诗中上下句注释,说出“尽〞“光、用完〞意,诗中指鸟高飞远去,无影无踪;“闲〞是“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而白云悠闲自在,是诗人看到白云消失后的感觉,实乃诗人借景抒情鉴赏后两句时,学生各抒己见,有的便说“只有〞两字突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有的谈到“相〞“两〞互为同义词,可以看出诗人把敬亭山当成了知心朋友,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学生掌握了古诗炼字的精妙,便能举一反三乡村四月?“才〞“又〞二字,农事繁忙紧张感顿生,也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心和赞美之情四时田园杂兴?仅一个“学〞字,活泼可爱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乡村四月?和?渔歌子?两首词通过色彩纷呈的词语,诗意画境,蕴含无限美感四、加强美感熏陶自然美古诗为我们展现了巍峨的敬亭山,浩瀚的洞庭湖,朦胧的秋月,花团锦簇的春景,烟花三月的杭州学生感受了南方自然风光,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古诗词的语言富有节奏和韵律,朗朗上口独坐敬亭山?中的“相看两不厌〔yn〕,只有敬亭山〔shān〕〞;?忆江南?“风景旧曾谙〔ān〕〞“春来江水绿如蓝〔ln〕〞“能不忆江南〔nn〕〞,均押ān韵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m〕,村庄儿女各当家〔jiā〕〞“也傍桑阴学种瓜〔guā〕〞,整首诗均押ā韵。
押韵,增强了古诗的节奏感,更便于学生吟诵总之,古诗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局部,学生学好古诗,增加文化积淀,是古詩词教学的客观要求,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加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必然要求古诗教学,应始终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学生思想文化素养,促进精神成长,从而到达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参考文献:【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马娟,天津市,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滨海外国语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