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羽毛球男子单打后场技战术的分析.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09299792
  • 上传时间:2021-11-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4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羽毛球男子单打后场技战术的分析摘要:羽毛球男子后场技战术是体现羽毛球单打进攻、全 面、多拍、多变的重要部分,后场技战术是羽毛球单打得分 的重要手段,本文研究得出:后场等控制性下压球是新赛制 下男子单打后场技战术的发展方向,降低后场的失分率也是 提高竞技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对陶菲克、李崇伟、林丹的 对比分析,在后场技术中,陶菲克、李崇伟进攻手段较多, 但杀球威胁性较小,而林丹则是进攻威胁较大,但进攻手段 较少,因而在当今男子单打中,后场既要强调进攻的威胁、 凶狠以及有效性,还要强调进攻手段的多样性关键词:羽毛球;男子单打;后场;技战术特征羽毛球男子单打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始终在追求快 速、进攻、全面、多拍以及多变,快速突击进攻已是羽毛球 男子单打竞赛取胜的决定性手段,后场技术运用则是快速突 击进攻的重要体现方面,也就是说后场进攻手段的丰富性直 接决定了运动员的竞技水平现如今优秀羽毛球男子打单运 动员身体素质出众,后场技术全面,比赛过程胜负悬念增加, 尤其是羽坛不断地涌现新的新星,他们的打法会融合前一辈 的特长技术,并结合自己自身的特点,丰富的后场进攻技术 必定会对世界优秀选手造成很大的冲击,这也无疑是中国羽 毛球队即将面临的一个巨大的挑战。

      本文通过查阅资料,数 据整理针对具有代表性不同打法的三位世界顶尖羽毛球男 子单打运动员后场技术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正态分布检验, 方差检验,找出三位选手后场技术的共同特征和个别差异, 以及羽毛球男子单打后场技术发展的趋势,旨在为年轻男单 运动员训练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李宗伟,林丹,陶菲克,近16场比赛的 后场技术1. 2研究方法:1.2. 1文献资料法根据论文需要,有针对性、目的性的在中国期刊网、硕 士博士论文库等❷阅近三十篇羽毛球理论以及技战术方面 的书籍资料,并对此知识进行严谨的整理和归纳,为本论文 的研究提供了大量充分的理论依据1.2.2录像统计法主要针对2006年一 2012年林丹、李宗伟、陶菲克、共 计16场比赛的录像资料(汤姆斯杯、亚运会、全运会、奥 运会、世锦赛、各站公开赛等)进行技战术统计,为分析男 单运动员后场的技战术特征提供了量化指标1.2.3数理统计法应用蒋家珍,钟秉枢,周志辉羽毛球比赛数据分析系统 软件,对统计到的16场羽毛球比赛的数据进行统计,并运 用SPSS软件对后场各项技战术的使用特点及比赛后场的得 失分情况进行T检验,以此获得论文相关数据结果。

      1.2. 4对比分析法本论文通过中文版SPSS分析软件对16场比赛得到的数 据进行对比分析,进行T检验,得出林丹,李宗伟,陶菲克 三位世界优秀男子单打运动❷技战术特征的异同2•结果与分析:2. 1三名男单选手后场各个技术的使用率,得分率,失 分率汇总统计显示,反手吊球、反手高远、低手吊球以及高远球 等技术,有着一定的使用比例,但这些技术的得分率是0, 结合竞赛实际,主要原因是运动员单打竞技能力普遍拥有很 高的水平,场地移动速度等技术能力、运动素质能力都处于 很高的水平,而反手吊球、反手高远、低手吊球以及高远球 等技术是以反控制为主的技术,不具有明显的进攻特性,因 而很难在当今高水平的男子单打竞赛中获得比分,这些技术 都不适合发展成特长技术杀球、高吊、平高球等技术因为有着较高的后场使用率 和得分率,杀球的使用率占到后场技术总数的30. 89%,并且 杀球的得分率占到后场总得分率的76. 92%,高吊球的使用比 例占后场技术总数的27. 92%,但高吊球的得分比例占后场总 得分的14.03%,两者之间对比很明显的能看出杀球的得分率 是高吊球的得分率的近6倍后场平高球的使用率占后场总 使用率的24. 62%,其得分率占后场总得分率的5. 58%,两者 之间对比看出杀球的得分率从是平高球得分率的近14倍, 因此说明了作为新赛制下男子单打运动员,其后场技术结构 中拥有很强得分能力的杀球技术是跻身高水平运动员的必 须条件,运动员只有不断完善这些技术,才能使后场杀球技 术进攻能力、得分率都能得到较大提升,同时在竞赛实践中, 应使这些技术特长的失误率处于较低水平,这也是提高技术 水平的重要方面。

      统计数据表明抽球、反手高远球、反手吊 球等技术在后场有着一定的使用率,这些技术也是后场技术 结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2. 2三名男单选手后场技术对比分析根据数据统计显示,李宗伟、林丹、陶菲克、的后场技 术使用比例分别是29. 87%27. 12%28. 05%李宗伟使用后场技 术较多其次为陶菲克和林丹对比分析低手吊球、反手吊球、反手高远球、高远球, 在后场的使用率中较低,只有陶菲克的反手吊球、反手高远 球高于李宗伟和林丹,因此说明陶菲克的后场反手技术是他 的特长技术,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后场反手技术在竞技比 赛中起不到控制比赛,主动得分的作用,只能起到防守,衔 接,调整的作用所以低手吊球、反手吊球、反手高远球、 高远球不是新赛制下男子单打后场技战术的发展方向在后场主要得分手段杀球比例中可以看到,李宗伟的杀 球使用率为10.56%,林丹的杀球使用率为10.26%,陶菲克 的杀球使用率为11.56%,对此可以知道陶菲克的后场杀球比 较多,具有一定的优势又因为陶菲克的平高球、吊球使用 率较低,分别为3.72%、5. 56%,明显低于林丹和李宗伟,因 此可以推断陶菲克在后场进攻中多以杀球上网得分,而不是 以平高球拉开突击得分。

      李宗伟在后场中除了杀球比例较高 外,其中高吊球的使用率为9. 96%,平高球的使用率为6. 62%, 因此李宗伟的进攻主要通过杀球得分以外,还通过吊球得 分,因此得分手段要比陶菲克丰富在保证对抗凶狠的同时, 后场的灵活性较强林丹的后场杀球使用率虽然比李宗伟和 陶菲克低,但是林丹的点杀使用率是陶菲克的近2倍,是李 宗伟的近6倍,因此林丹的杀球突击性更强,杀球得分概率 会更大些林丹的平高球使用率为7.19%,比李宗伟稍高, 高吊球的使用率为6. 29%要比李宗伟稍低,说明林丹在处理 后场球时选择的手段比较多,但杀球的比例在逐渐的减少, 这也是林丹技术手段不断丰富的一个结果 2.3运用SPSS软件,对林丹、李宗伟、陶菲克后场各项技术使用率进 行配对T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根据配对T检验结果,在后场平高球技术的使用率上, 林丹与李宗伟、显著性差异,p<0. 05,林丹与陶菲克在后场 平高球技术的使用率上有着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 林丹在后场平高球技术使用率上相对李宗伟、陶菲克要多, 说明两点:一是林丹在后场多拍逼压对手方面,更愿意用平 高球拉开对手,为制胜一拍创造机会;二是表明李宗伟、陶 菲克杀球等下压球技术对林丹的威胁相对小,因为高水平运 动员比赛时间缩短,同时比赛时间可预见性提高,导致抢攻 成为比赛的主要形式,那么平高球虽则是一项重要的进攻性 技术,也是技术打法多样化的重要手段,但相对下压球,更 容易给对方以抢点进攻的机会,所以林丹在这一技术使用上 与李宗伟的显著性差异,说明李宗伟后场进攻相对林丹后场 进攻的威胁性、有效性要低。

      而与陶菲克的非常显著性差异, 说明陶菲克在与林丹的比赛中,为了限制林丹的后场进攻能 力,更少使用平高球技术,这个统计结果符合两者中场挡网 技术使用率的显著性差异,陶菲克后场更少使用平高球技 术,虽达到限制林丹的后场进攻能力的发挥,但意味着对林 丹的拉开程度不够,那么就要求陶菲克整体技术体系的控球 精准度提出更高要求,说明了陶菲克控球能力是其重要技术 特长同时,在后场平高球使用上,林丹与陶菲克的显著差 异,表明在积极强攻并尽量限制对方抢攻的当今男子单打竞 赛中,陶菲克相对于林丹的后场技术进攻能力是劣势技术能 力2.4限于论文篇幅、字数的原因,对林丹、李宗伟、陶 菲克后场杀球、吊球、反手高远球以及反手吊球的差异性分 析,选手之间技术数据使用情况的列表不再一一列出,选手 之间技术数据正态分布因都符合正态分布特征也不再一一 列表说明,并将林丹、李宗伟、陶菲克后场杀球、吊球、反 手高远球以及反手吊球技术使用情况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汇 成表9集中呈现根据配对T检验结果,在后场杀球上,林丹与李宗伟没 有显著性差异,但与陶菲克却有着显著性差异,结合前文已 经分析过杀球是选手重要的得分手段,说明陶菲克不仅将杀 球等控制性下压、软压球作为得分主要手段,也作为多拍逼 压控制对手,限制对手进攻的重要手段,是其后场技术的特 长。

      在高吊球上,林丹与陶菲克没有显著性差异,但与李宗 伟有着非常显著性差异,后场高、吊、杀动作具有一致性、 突变性、灵活性特征,精湛的吊球技术将会提高杀球的威胁 性、有效性,李宗伟在后场杀球胁性相对林丹是短板技术的 情况下,采取丰富进攻手段,增加吊球的使用率,丰富得分 手段,同时也使自己杀球的威胁性、有效性得到提高,后场 进攻手段较多,是李宗伟后场技术的特长在反手高远球和反手吊球技术使用上,林丹与陶菲克有 着显著性差异,因为反手技术的后场进攻能力有限且对技术 精准度、以及击球后的连贯技术有着极高的要求,所以从技 术层面上说,陶菲克相对多的使用反手技术再次说明,陶菲 克技术全面性以及控球能力是其技术特长3. 结论与建议:3. 1.杀球等控制性下压球是新赛制下男子单打后场球 技战术的发展方向;3. 2•在多拍对抗中,后场进攻既要强调进攻的凶狠,还 要强调进攻手段的多样;3. 3•优秀选手后场进攻手段各有特长,说明后场技术既 要注意技术动作的规范化,同时,每名选手应根据自身生理、 心理等特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技术动作,形成独特的个人 技术风格3. 4•林丹的后场技战术,应继续保持原有进攻的快速、 凶狠的同时,加强后场进攻的多样性;3. 5•李崇伟的后场技战术,应继续保持原有后场进攻的 多样性的同时,加强后场进攻的精准、快速以及凶狠性。

      参考文献:[1] 蒋家珍,钟秉枢,周志辉,冷波,姬鲁宁,黄慧, 应用一羽毛球比赛数据分析系统—研究林丹与李宗伟的胜负 转换[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 9.[2] 戴金彪• “21分制”对羽毛球男单技战术发展的影 响,上海体育学院出版社,2008[3] 张欣.新规则下中外优秀羽毛球男子单打选手技战 术应用的比较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8[4] 于勇.《21分每球得分新赛制对羽毛球运动影响及其 对策分析》[J]体育科技,2007[5] 李鹤洲•从隔网对抗项群竞赛规则演进趋势看羽毛 球规则的变革取向[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 Vol. 26(1).[6] 林继宏.羽毛球意识的培养[J].湖北体育科技, 2006, Vol.25 (5): 57-59.[7] 王荣.2005年世界杯羽毛球赛男子单打冠亚军决赛 技术分析[J]•体育世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