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动物聚会》.doc
5页《动物聚会》教学设计 张春丽 教学目标: 1.、结合“动物聚会”的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与应用数学的意识,会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问一问、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算一算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乘法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 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语文课上有没有学过描写秋天的诗句,试着说一说 设计意图:学生不同学科出现,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并且借助生动有趣的画面引起 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新课学习中来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观察与思考 师:瞧!小动物们个个都兴高采烈,为这次聚会忙得热火朝天,多热闹的场面啊!你们在图上都看到了谁?它们都在干什么? 生:我看到了三只小猴子,它们在运桃子。
生:我看到了三群小鸟,它们好象在讨论问题 师:你的回答可真有创意 生:...... 师: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动脑想一想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提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来解决以下4个问题: 课件出示问题: (1)一共有几只小鸟? (2)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3)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4)一共有多少根胡萝卜?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同学都爱动脑筋,那么谁能列出第一个问题的算式? 生:3+3+3=9(只)或3×3=9(只) 师: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说出乘法的意义,并回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2、小组交流 师:同学们的回答真棒,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列出下面三个题的算式生回答) (学生可能出现加、乘两种方法,让学生再次感受乘法运算的简便性 (1)师:计算“一共有几个桃子?”和“一共有几个松子?”时都可以用3×6表示,它们所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2)师:请同学们看第4题“求一共有多少根胡萝卜?”你们是怎样计算的? 大部分同学都会用加法表示:3+4+5=12(根)你能将它改成乘法算式吗?为什么? 生:能,我把5根胡萝卜的拿出1根放到3根里面,就变成了3个4,所以3×4=12(根)或4×3=12(根) 师:你的回答可真精彩,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设计意图:在这里给学生留下了充分的独立思考和交流的时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经历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且让学生将3+4+5这个加法算式移多补少变成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形式,改写成乘法。
打开了学生思维想像的闸门,锻炼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第一关: 连一连 课件出示,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全班交流,教师追问想法 看一看、说一说 第二关: 看图写算式 生板演,集体订正 师:同学们靠着自己的智慧成功闯过了两关,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轻松轻松找出8名同学到前面来) 请下面同学拍手唱“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请你表示2个4(师拿卡片变化)” 第三关: 摆一摆,说一说 师:轻松过后,同学们的眼睛更明亮了,让我们抖起精神来到第三关 师: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算式用圆片摆一摆,并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师深入指导) 设计意图:“体会乘法的意义”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因此设计了闯三关的练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连一连、说一说、摆一摆、演一演、算一算的数学活动,给学生搭建一个个想像和发展的平台,引导学生在深入思考、动手实践过程中去理解、去发现从而对乘法的意义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四、总结延伸、情知共融 1.你们看: 一箱牛奶(220g×18袋) 黑牛豆粉(50g×20包) 图纸上长方形草地(20m×15m) 2.你能说一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用乘法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与评价,使学生知识系统化,并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学生在“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的乐趣和价值。
] 五、作业布置 课本23页4题 板书设计: 动物聚会 一共有几只小鸟?3+3+3=9(只)3个33×3=9(只)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即求几个几相加用乘法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