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6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主旨-教案.pdf

3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39667614
  • 上传时间:2018-05-18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7.92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现代文阅读 ----主旨一、【考纲内容及解读】探究主旨能力层级为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2)探讨作品所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3)对作品进行人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通常指能够概括分析文章描写的事物,阐述论证的观点, 介绍说明的道理以及作品表达的感情;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通常指能够对作者的观点看法作出中肯适当的评述,判断其正误,分析其意义,甚至要谈出自己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的体会与认识,要融进自己对人生、社会的某一方面的感悟命题角度】(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内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要求从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的各个方面探究作品的深刻思想2)探究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要求从作者经历、所处时代、创作动机及作品影响进行分析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发表看法题型】第一种类型, 文本探究类 这类试题研讨的话题往往结合对文本中某一个内容的理解来进行,答案指向比较明确,我们可以根据所提供的材料提炼相关要点作答第二种类型, 联系现实类 这种题型命题人要求考生联系现实结合文本作者的观点、态度、价值观等进行探究。

      第三种类型,启示类,这类题实际是考查文本给学生带来的生活启示二、典型例题回顾:(一)文本探究类 1、 《四堡雕版》文中五个问句,意蕴丰富,设置巧妙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6 分)参考答案:①第一个问句,表明作者对四堡雕版儒雅景象的期待和进行实地考察的愿望;中间三个问句,表现作者在面对四堡雕版现实窘境时的痛心、无奈与不甘;最后一个问句,表现作者对四堡雕版前途的担忧,强烈呼吁对这种文化遗产进行拯救②五个问句,相互关联,层层递进,表现了作者对四堡雕版文化历史兴衰和未来命运的反复思考与追问,形成文章内在有机的文脉,串起全文2、 《被时间决定的讲述》你认为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6 分)参考答案:①对生生不息的乡土文明和从容恬淡的劳作生活的敬重(或“赞叹”) ②对奢华、喧嚣的城市文明的 排斥和反感③对城市文明冲击乡村生活的现状深表担忧④对贫困落后的农村生活的同情3、《听雨》“雨”给作者留下了哪些难忘的记忆?“听雨”让他明白了什么道理?请根据全文进行分析8分)参考答案:第一问:①南方老城的雨,给他留下了古旧、神秘的童年记忆;②川滇边界山区的雨,给他留下了 特殊年代苦味的记忆;③陕北高原的雨,给他留下了农村生活绿草般温馨的记忆。

      第二问:听雨就是听一个人的 心声,听一个时代发展变化的脚步声4、 《樱桃》 第⑦段称赞齐白石的“见识与魄力”,其实,作者当时根据自己对社会发展变化的观察与思考完成的这篇文章,同样显示了他的“见识与魄力”请结合文本,从两个方面谈谈作者的“见识与魄力”8 分)参考答案:(1)对社会发展变化的敏锐发现和积极肯定显示了作者的见识与魄力作者通过对桐庐长街变化的观察,敏锐地感受到时代前进的脚步;并通过对桐庐风貌的描写,赞美与肯定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2)对改革发展前景的信心和期待显示了作者的见识与魄力作者笔下的樱桃,虽未完全成熟,甜味也只是淡淡的,但还是让作者欣喜;樱桃“饱满地孕育着势将迸发生命的力”,预示着未来更大更多的收获,作者对此抱有坚定信心 (3)对百姓精神文化需求的洞察和关注显示了作者的见识与魄力改革开放之初,人们更多关注物质生活的进步与变化;而作者却从影院前人群兴奋、专注的神情,景区内游人激增的现象中,洞察到百姓对精神文化生活多样化的渴求 ( 4)大胆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显示了作者的见识与魄力作者赋予在古诗词中象征惜春的“樱桃”以新的寓意,再借品赏齐白石的画丰富其内涵,以此体现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讴歌当时那种坚实、健旺、充满生机的时代精神。

      5)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关注和思考显示了作者的见识与魄力对桐君山历史气息的描述,对桐君祠重修的肯定,表现了作者对改革开放之初文化遗产传承问题的关注;同时,对这些景点被游客冷落的现象,作者也流露了些许遗憾6、《马缨 花》文中所说的“光与影的对比”具体指什么?文章写马缨花有什么寓意?(6 分)参考答案:第一问:①“光与影的对比”是指新旧时代马缨花的对比;②“光”中的马缨花长在阳光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③“影”中的马缨花长在阴森凄苦的深院里,给苦闷寂寞的作者以心灵的慰藉第二问:①马缨花是作者在新旧时代情感寄托的载体;②作者通过写对马缨花感情的变化,表现出心情和生活态度的变化二)联系现实类1、《粮食》概括全文主旨,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6分)参考答案:①文章充满温情地叙写了农业时代粮食与人的血肉联系,并以之与大机器时代粮食生产、消费方式进行对比,表明了粮食是我们生命的源头和全部,表达了应珍爱粮食、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思想感情②可以从珍爱粮食、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等角度来联系现实谈自己的看法示例)近年来,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食物的需求, 某些商家为追求更大的利益,有意忽略了食物天养天成的过程,市面上出现了速成鸡、催熟西红柿、篡改基因的食品、甚至毒鸡爪等,这些都是人类贪婪的表现。

      他们对食物毫不尊敬,对人的生命也无敬畏之心,丧失了自己的良知和灵魂2、 《耳边杜鹃啼》选取一个角度,结合文章对“杜鹃这种鸟就这样被美化了几千年”的原因加以探究8 分)参考答案:答案示例一:文学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杜鹃这种鸟在动物学上,是不值得恭维的凡鸟,但在文学中却发生了变化文章引用贺铸词 《忆秦城》 句“梨花雪, 不胜凄断, 杜鹃啼血” 和唐人诗句 “杜鹃枝上月三更” ,烘托了杜鹃鸟啼叫的凄美啼血化花的传说,用杜鹃花的美丽衬托了杜鹃鸟的美好杜宇望帝和“姑嫂鸟”的传说,则赋予杜鹃鸟道德和情感意义上述诗词和传说,赋予了杜鹃鸟美好外形和高尚品格,美化了杜鹃鸟把不无恶名的凡鸟提升为具有美好色彩的文学形象,显示了文学的力量答案示例二:杜鹃鸟已成为中国文学中表达思归之情的符号杜鹃鸟的文学形象总是或隐或显地与“不如归去”的啼鸣声联系在一起古往今来, 大量的文学作品经常用杜鹃鸟啼来表达思归之情比如本文引用的唐人诗句“早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就鲜明地表现了这一点即使在作者看来,杜鹃鸟的叫声也表达了思归之情可见,杜鹃鸟作为文学形象,已经成为中国人表达思归之情的文学符号答案示例三: 契合了中国人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

      杜鹃鸟这一文学形象蕴涵丰富:杜宇望帝的传说表达了爱国思想; “姑嫂鸟” 的故事表现了求真求美的理想;唐人诗句 “早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表达了思乡之情这些丰富意蕴, 寄托着中国人对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追求和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契合了中国人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三)启示类1、 《浣花草堂》要全面认识一个诗人,作者的做法给了我们哪些启示?(6 分)参考答案:①反复研读诗人的作品②深入了解诗人生活的环境和诗歌所描写的对象③不盲从,有自己独到的见解④不片面理解诗人作品,不凭主观随意取舍 答出其中任意3 点即可 ) 2、 《记住回家的路》文章最后一段说:“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请结合全文,谈谈这句话对你的启发参考答案: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面对现实提供的一切可能性,我们不应闭塞与拒绝,要保持自己的心灵家园3、 《牛铃叮当》 简要概括本文主旨,并谈谈你的感悟 5 分)参考答案:①本文主旨:表达了对淳朴、诗意乡村的眷恋,以及对田园牧歌图景消逝的怅惘感悟: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利益,忽视了最淳朴、善良、纯粹的东西,所以无论世事如何变迁,经济如何发达,都应该保持那颗淳朴、善良、纯粹的心。

      感悟:当今快节奏的生活节奏已经消磨了人们内心的那份宁静、淡泊,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人们失去了很多,但并未觉察;内心的那份质朴、宁静已尚存无几,正如文中最后的牛铃依旧叮当,但少了往昔的悦耳和悠扬五、归类小结探究题的主要特点①题干有标志一般出现“探究”字样,有时出现“你的理解”“你的看法”“请联系实例”等字样②思考有依据要求依据文本内容作一定程度的探究,而不是随心所欲地发挥③观点有创新要求有自己的思考,有不同于作者的看法,且稍有深度④答题有层次要求考生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思考,答案要表述的意思一般不会只有一层答题模板】面对探究题时,可以先判断它属于哪一类型, 然后确立观点, 观点必须明确, 态度必须鲜明, 观点的表述多用判断语气的句子, 比如“我认为 ,, ”“我觉得 ,, ”“我赞成 ,, ”等1、文本探究类(观点+文本)这种探究题的标志性语句是“联系文本(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等要筛选和运用好文本相关内容,注意摘录或者化用文本的相关字词句,整合成话,扣紧观点进行分析2、联系现实类(观点+事例)这种探究题的标志性语句是“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你是否同同意这一观点,请举例说明”等,此类题目,分析过程要注意事例的叙述简洁,分析到位,材料与观点要相互融合。

      3、启示类(文本+现实 +观点)这种探究题的标志性语句是“这句话给了你哪些启示”等解题思路: 先表明观点 ,后论述重在作出自己的判断 , 前提是由文本而发无论是感慨还是体验, 都必须是立足自我, 见解独到解答时必须注意限制性条件,围绕限制性的内容指向,联系文本进行分析阐述概括主题的方法:1. 解读题目法很多题目直接点明了主题,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练的概括即使有的题目没有点明主题,也往往与中心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最佳的思考切入点2. 分析首尾法首尾往往提示或暗含中心思想,所以一定要对首尾的语句进行重点品悟3. 分析议论抒情句法这些句子往往直接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抓住了这些语句,就抓住了作品的主题4. 联系背景法有的文章,只有了解它的背景,才能深切地理解内容的由来和作者的意图,准确地概括出它的主题要特别注意文后的注释说明的文字5. 因文而异法 写人叙事类散文主要对人物作出评价和赞美,或揭示评价事件的意义,或从人物事件中发出对人生等问题的感悟和认识;写景状物类散文则是借景、物作者对社会、 人生的某种感悟, 思想认识程度也深广,富于理趣;哲理性散文的主题,往往是作者对人生或生活尖锐地揭示或评价。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