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球状闪电》读书笔记个人书评(可修改).docx
6页《球状闪电》读书笔记个人书评 大刘的《三体》作品“三体三部曲”,声称这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球状闪电》读书笔记个人书评,希望大家喜欢! 《球状闪电》读书笔记个人书评1 终于有机会读了这部《球状闪电》,早在之前读《三体》的时候就看到里面多次提到《球状闪电》,当时就很好奇《球状闪电》里面到底写了些什么 之后陆陆续续读了大刘很多作品,但就是没有读过《球状闪电》这次终于有机会从头到尾拜读了一遍,写的真不错,很有想象力,大刘把“球状闪电”和微观世界联系在一起,又通过对我们宏观世界的表述,展示了量子力学的很多特性,让人们在享受故事的同时,对量子力学里面量子一些特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尽管那些场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很难想象)我觉得大刘的作品之所以吸引我,就像他在作品后记里说的那样“科幻的真正魅力在于创造一个想象中的事物,这种想象的创造物,在过去和现在都不存在,在未来也不太可能存在;从另一个角度说,当科幻小说家把它们想象出来后,它们就存在了,不需要进一步的正式和承诺相反,如果这些想象的创造物碰巧真的变成现实,它们的魅力反而减小了。
大刘的作品在这方面做得真的很好,故事既充满想象有有一定的科学基础,每个作品里都体现出他扎实的科学功底,不像那些玄幻小说怎么过瘾怎么耸人听闻怎么抓眼球怎么写 最后我想说如果你喜欢科幻,那这部作品绝对不能错过 《球状闪电》读书笔记个人书评2 好久没写读后感了,嗯,也不知道为什么,就特别想给这本书写一个感悟,嗯,可能是因为是男朋友推荐的,所以说才格外注意,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这本书,他本身的确是一个新发现新突破,他算得上是我在科技类图书上的第一本书,之前一直想看三体,但是也因为太长,也因为没有什么机会,就一直没有看,所以他准确的说是科幻类小说上面的第一本书,那么继续,我们来说一下这个内容 它主要讲的是我和林云,还有丁仪,包括张彬,包括其他一些人之间发生的故事,讲述了关于球状闪电的发现、探索,以及一些人的终身研究却没得到结果,最后却像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发现了重要发现,当然,他还被应用于武器,这方面确实是在道德与伦理方面接受很大的考验 当然到了最后,随着球状闪电的发现,宏电子的发现,宏原子的发现,还有童年时期林云的生长环境对她的影响,各种各样的人都和球状闪电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所以说整本书的框架是非常严密,很打动人的,虽然说我是分开把它看完的,但是如果我有时间有精力的时候,我一定会一口气看完的,他真的是很吸引人的一种。
包括以后还想看一些类似于这种的科幻作品,包括刘慈欣的其他作品,还有阿瑟克拉克,和包括阿西莫夫等人的作品,我觉得都可以涉猎一下 最后我觉得嗯,其实怎么说呢?看完整本书,对大体印象还是有的,但是可能具体细节记不清了,前后顺序记不清了,可能最后的一些后记思考比较打动我,具体的观点也记不太清,总之我觉得就是科幻小说存在是有它的意义的,它不应该去想内容会不会发展为现实,而是人类应该一直存在这种想象力 《球状闪电》读书笔记个人书评3 我理解了文章中的“我”,理解了林云,理解了丁仪,因为我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理想主义者是幸运的,但也是不幸的幸运的是它的心中始终有一个灯塔,不幸的是它心中只有灯塔,没有其他的部分金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了两条路,可惜我们不能同时去涉足到我们却选择了人迹罕至的那一条,这从此决定了我们的人生 对我而言感受最深的无疑是发现球状闪电的过程这是一项有关前沿物理的研究,虽然我们用超过常人的努力去探寻,可我们终究还是凡人,我们只能在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这些人设定的框架中进行推演,不可能越雷池半步,否则就像步入了虚空一样,但在这个框架之中,我们什么也推演不出来。
正如书中所言:“窗外的每一片树叶,都使人类的科学显的幼稚无力” 这片小说为我打开了科学前沿的.一扇窗,让我睁开了迷蒙的双眼正如书中所言:我这是的第一感觉是我可以呼吸了,我的思想已被窒息了十几年,这期间,我像是潜行在混浊的水中,到处都是一片迷蒙现在突然浮出了水面,呼吸到了第一口空气,看到了广阔的天空,盲人复明亦不过是这个感觉 《球状闪电》读书笔记个人书评4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人类苦于渺小而毁于自大;“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乘科幻之翼,我们脱离卑微琐碎的庸常生活,又以更宏大广阔的视野反思自身刘慈欣的《球状闪电》就以不长的篇幅折射出多重光芒: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瑰丽隽永的理想主义和大气磅礴的史诗风格,令我沉醉,也带我飞翔 科幻之翼 《球状闪电》的创作缘起是刘慈欣亲眼目睹了“球状闪电”,并在同年阅读了两本克拉克的科幻小说,奠定了他的科幻理念:科幻的真正魅力在于创造一个想象中的事物或世界刘慈欣创造了“球状闪电”,这种过去和现在都不存在,在未来也不太可能存在的事物反而有很强的吸引力 书中有一段话至少出现了两次,“我们都是凡人,虽然我们用超过凡人的努力去探寻,可我们还是凡人,只能在基础理论提供的框架中进行推演,不可能越雷池半步,否则就像步入没有空气的虚空一样,但在这个框架中,我们什么也推演不出来”,球状闪电俨然成了一个谜,大量的数学推演和实验都无法__它,吸引了许多人献出生命……但世上总有一些超越凡俗的人,能把所有人都想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大概就是想象力高于知识的体现:知识是枯燥的、呆板的,而想象力是灵动的、有穿透力的;想象是灵魂,而知识只是构架和描述自己的想象的工具。
通过常识、通过知识,我们读者去理解的科学想象,领略又一个世界,并触及的精神和思想,以此反思生活,观照内心 《球状闪电》读书笔记个人书评5 “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 大刘表达了他对宇宙的哲学思考——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是微观世界的宏世界,也可能是更宏世界的微观世界,一层一层,宏无穷尽、微无穷极在科学泥沼中,普通人中的佼佼者已被牵住脚步、难以前行,只有真正的天才才能挣脱传统的束缚,用极具开拓性的思维窥得真理之一二 读了小说开头就明显感觉它与之前所读的科幻小说有所不同 首先,在文章的人物心理和环境细节描写上,就要细腻精致许多其次,故事人物形象丰满,思想行为符合人设逻辑,大环境世界观与现实世界结合得当,没有莫名其妙的违和感最后,文学功底值得佩服,情节紧凑,读来一气呵成,没有拖沓之处,甚至能在字里行间的表述中传达出历史般的凝重深沉之感 这篇小说让我如此受触动,在于她的奇特的想象、合理真实的科学依据,更在于其哲学意义、人物塑造,三体中部分人物的塑造一直颇受诟病,而《球状闪电》中角色们的塑造可是尤为出彩——为武器痴迷的天才女军人、为少年往事而痛苦不已的青年科学家、奇才旷世又不羁的物理寻道者…… 我曾讨厌一意孤行的林云,觉得她残忍冷漠,不在意飞行员的生命、不听上级的劝诫、不怜惜那群无辜的孩子,为满足个人对武器的狂热喜好不择手段,但当我明白她极端性格的形成原因,又能理解为何她对宏聚变如此执着——她害怕敌方的攻击会像多年前那样率先落在祖国的土壤上、再次夺走同胞的性命。
残酷的战争在落日与无数的灰烬中结束了,仿佛一切都已随风而去,只剩那朵蓝色的量子玫瑰在心灵的注视中静静摇曳,它是那么美、流露出一股冰雪的灵气,永不枯萎浪漫至极,凄美至极 6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