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穆时英、张爱玲笔下的男性形象比较研究.doc
6页穆时英、张爱玲笔下的男性形象比较研究[摘要]:同为海派作家的穆时英与张爱玲,他们都以生活在上海这个大都市内的形形色 色的男男女女为基础而创作,但是基于作者自身性别差异,环境影响,侧重点不同等原因, 他们所创作出来的人物形象又有着各自的特点,文章将对他们所创造出来的都市的男性形象 做对比研究,从而更好的解读二者的小说[关键词]:海派小说;男性形象;比较研究风行一时的海派作家穆时英,被人称为“新感觉派的圣手”,他以其独特的 艺术追求,多层次的美学功能,将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方法同中国大都市社会生活 相交融,描绘了一幅幅光怪陆离的时代图景,从而丰富了现代派小说的审美意识 张爱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卓有成就的女作家,她善于用参差对照的手法,截取 平凡琐碎的生活场景,描绘出性格独特多变的人物形象她笔下的人物既独立于 政治社会之外,又都离不开所处的时代大背景,人物的命运在社会动荡的大背景 中起伏、变化同为海派作家的穆时英与张爱玲,他们的创作都是以描写都市文 化生活为题材的,在文学史上第一次使得都市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作为同一时 代同一文学流派的男女的代表作家,他们的作品中的男性主人公形彖有着相同点 和不同点。
1、穆时英笔下的男性形象穆时英是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从他发表作品伊始,批评就从未间断,本文 将不以这些评价作为重点,而将重心放在探讨他所创作的男性人物形象上总体 上可以把他笔下的男性形彖分为三类1、1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弱势群体形象作者笔下的他们这一群体不是在社会牛活中表现的差强人意,而是受到了女 性制约,没有了自主权利的弱势群体,他们虽然有着强健的体魄却最终无法摆脱 美色的诱惑,是心理上的一个弱势群体形彖这种心理上的弱势在穆时英的小说 《骆驼•尼采主义者和女人》中表现的最为突出,小说中的男主人公是一个尼采 主义者,他认为人牛是痛苦的,他想教训她人生是怎样痛苦的,然后告诉她应该 怎样去解决这样的痛苦然而最终却败下阵来,到最后却想到“也许尼采是一个 阳痿症患者吧”这个自认为牛活很强势的男主人公在极短的时间内让他彻头彻 尾的变成了一个弱者同样这种表现在穆时英的另一篇小说《某夫人》中也表现 得相当强烈,小说中山木和冈崎虽然在表面上看起来是威风凛凛,却最终也都输 给了同一个美女间谍像这样的人物形象在穆时英的小说中是信手拈来,如小说 《南北极》的小狮子这个本来是英雄的形彖,却一次次的败给美色,一次次的因 为美色而丧失原则和立场;小说《Pierrot^中的自夸而实弱的潘鹤龄;强调男 性应该作为从屈的《被当作消遣品的男子》等等。
在穆时英的这些小说中男子的形象都是外强中干,似强实弱,特别是相对于 女性主体来说,他们都是失败者,都是弱势形象,在与女性交往的生活中没有他 们自身的自由,完全受制于女性他们都是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弱势群体形象1、2仔细观察的旁观者形象在穆时英的小说中往往存在着静静观察冷静叙事的旁观男性形象,这种形象 很少参与到与女性斗争的漩涡当中,他们所起到的作用就是描述,推动故事发展 这种形象有小说《Craven 中的主人公袁野村,从他的角度去描写小说女主 人公的形象以及给人的卬象,不管后来男女主人公发生怎样的故事,但是在这里 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所述说的是如何利用这个观察者去观察去洞悉女性美像这 样的男性主人公还有小说《白金的女雕塑像》中的谢医生,一个有妇之夫,对一 个病人所产生的想象这种冷静的旁观者形象在最后都是败给了故事的女主人公(虽说是悬崖勒 马),但是这已经不是作者叙述的主体,主体部分则更多的表现出出性对女性的 观察,带有一定限制度的观察与叙述因此他们应该有一个特有的形象名称,那 就是旁观者的形象1、 3凌驾于女性之上的强人形象这种凌驾于女性之上的强人形象在穆时英的作品中所表现的不多,本文将例 举小说《咱们的世界》的男性主人公海盗李二爷,他看不惯那些拜倒在石榴裙下 的弱势男性,但同时他对那些看不起他鄙视他的女性恨之入骨,小说中他将那个 他眼中的弱者丢入了大海,将那个鄙视他的女性强暴了。
这是一种种征服者的角 色强人的形象通过对现实中男尊女卑现象的对比,穆时英小说中更多展现的是女尊男卑的 叙事,仅有的男尊女卑现象也是存在于海盗式的让人无法接受的途径当中他所 描写的男性主人公其实大都是一种女性的附庸品,受到女性制约的群体包括所 说的那些观察者形象,他们最终也沦为了女性的附庸2、 张爱玲笔下的男性形象2、1极度批判的对象(1)遗老遗少的僵尸形象这是一批封建上流社会的遗老遗少,他们牛活 在封建社会荒凉、腐落、令人窒息的裂缝中,深受封建社会落后文化熏染,具有 一切封建官僚的恶劣品质,是一群活着的“僵尸”如《花凋》中的郑先生《, 倾城之恋》中的白三爷、白四爷《,多少恨》中的虞老先生,《茉莉香片》中的聂 介臣,《琉璃瓦》旧文化背景下的绅士姚先生,《十八春》中的旧绅士的的沈啸桐 等等他们这些人都不承认社会的变化,也由于自身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他们在 社会上没有一席之地,只在旧宅子里作威作福他们沉迷在所谓封建名士派的颓 靡风气里,靠着祖宗留下来的基业来维持生计,在生计突然发生断裂的时候又厚 着脸皮满口 “孝道”企图靠着吃儿女而生存,决定儿女的一切他们这些人是张 爱玲极度批判和看不惯的男性形象。
2)伪君子和花花公子形象伪君子例举之一一一佟振保出自《红玫瑰与 白玫瑰》在外人眼里,他虽然出身寒微,但是他自己很争气,岀国留学半工半读打 下天下总之“,他做人做得十分兴头”张爱玲用嘲讽的笔调冷冷地掀开了这个 正人君子脸上的面纱,露出了他灵魂深处的卑鄙、冷酷、变态、自私与好色,他可 谓是一个灵肉分离,表里不一的两栖人,一个实足的伪君子类似的还有《花凋》 中的郑先生一副标准的上海青年绅士的模样,但事实表明他们都只能是小人是伪 君子,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好丈夫、好父亲花花公子形象例举之一一一乔琪出自《第一炉香》,他除了玩之外,没有任何 能力,他为了追求女人可以无休止的挥霍,儿近疯狂他追女人不是为了和她共 同生活,而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去挥霍,更好的去疯狂类似乔琪的还有《金锁记》 中的姜季泽,浪荡而有度,以及《倾城之恋》中的范柳原,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 个浪子的形象2、2 "讽刺批判中有同情”的对象(1)社会的约束下痛苦挣扎的男人形象这种既让人恨又让人爱的男性形象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也是经常出现,如《封锁》中的会计吕宗桢,原来是一个小职 员,生活可以顺顺当当但是当封锁扰乱了他的日常生活,暂时剥离了他的日常 社会性后,他的动物性本能便逐渐显现出来,让他找到了做男人的自信。
而当开 放后,吕宗桢突然间意识到封锁期间的一切可能是等于没有发生,生活一如既往 的繁琐与无味像吕宗桢这样的男性形象在张爱玲看来其实是让人厌烦的让人觉 得可耻的,是她要批判的,但是她在文中又这样写到:“整个上海打了一个盹,做 了个不近情理的梦讽刺之余还流露出她对这类小人物的一丝同情2)专制家庭挤压下的病态男人群体在张爱玲小说《茉莉香片》中聂传 庆这个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个群体中的一员,用张爱玲的描述:二十上下的人眼角 眉梢却带着“老态”他的父亲把对他生母的憎恨迁怒于他,而他的后母鄙薄虐 待他聂传庆的肉体和精神其实是受到了来自他的家庭的严重伤害,这样的家庭 环境挤压下使他变成一个懦弱变态的,具有女人气质的男孩子通观全文,张爱 玲的冷静叙述让人看不到一点情感的波澜可是小说主角聂传庆的一言一行,他 对父爱的极度需求也传输了一条信息,那就是因为父爱的缺失而造成张爱玲内心 的偏执变态总之,在张爱玲笔下所创作岀来的男性形象,大体上都是要受到作者批判和 讽刺的,这适应了“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发展的需要,需要去揭露旧社会以及当 时不合理的社会现彖,帮助人们树立起新的观念她的这种创作是受到了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影响。
3、穆时英与张爱玲笔下男性形象比较3.1二者塑造男性形象的共同点与不同点首先,穆时英,张爱玲二者所塑造的男性形象的共同点有,在男女对比中, 男性的弱势化特点,两者在各自的小说中都共同的用到“都市男女”这一主题, 在这场都市男女的情爱游戏中,男性往往会变成女性的附庸,可以为追求女性而 不择手段,不断的丧失自己的原则与立场等等这些都表现出二者所要描写男性 弱势的一面他们二者描写的男性形象都表现出一种“女尊男卑”的不自觉的主 题,这种主题,一方面受到了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是他们对社会现象不满的表现, 另一方面来源于他们的家庭环境,表现出的是一种对旧式家庭教育影响不满的反 抗,用以反对旧时代不合理的男女关系其次,他们二人在塑造男性形彖时受到自身性别,及家庭环境不同的影响又 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第一,在穆时英笔下,男性还有着自我的思考自我的克制, 如穆时英笔下观察者形象,他们往往不会如张爱玲笔下的那些男性主人公们表现 的让人那么觉得自私、无能、可耻与可恨第二,在张爱玲笔下,男性形彖更具 有丰富的内心世界,人物表现得更加丰富多彩,即使大部分都是带有批判色彩, 但是对人物心理的变化的把握相当到位而穆时英笔下的男性形象就比较单一, 就是在男女情爱世界里如何惨败给女性,虽说也有相当成功的心理刻画描写,但 是从人物的丰富性上来说就不如张爱玲。
第三,张爱玲在自己的小说中有很多是 关于遗老遗少等男性形象的描写,而这在穆时英的小说中却不常见,这也从另一 方面说明了张爱玲小说人物层面的丰富性,比穆时英关注到了社会更多的方面, 从而创造出更具张力的人物形象,也更具时代批判意义3、2环境在塑造男性形象的影响作用(1)社会环境影响下的形象共同点塑造首先,“五四”破旧立文学的新要求, 穆时英和张爱玲共同牛活的环境是五四影响下的上海,作为新思想,新事物最密 集的地方,他们必然会受到新思想的影响,在那种破旧立新的时代,他们找到了 创作的共同点,表现在木文所要叙述的观点上就是要破除旧社会“男尊女卑”的 社会现象,共同去创造一个平等自由的新社会如张爱玲将“五四”新文化运动 转为叙事背景她没有“五四”知识分子那种以理想主义为底色的精英意识和使 命感,她只是将新文学小说创造出来的世界隐蔽地介入到她的小说中,转化成她 笔下传奇故事发牛的背景穆时英夜具有同样的特点他们从这一方面出发写出 了男性的弱势,丑陋与可耻以企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从而更好的塑造新时期 的人性其次,旧时代的灯红酒绿的上海,出没于夜总会,舞厅的男男女女构成了大 都市的点点滴滴,为两位作家的创作提供了素材,那么这种形形色色的男女原型 总有类似的地方,他们都描写到洋场恶少们的罪恶一面,让人心生厌恶。
从这些 方面我们可以发现,穆时英和张爱玲分别站在男女的立场上共同说明了一个问 题,那就是男性的弱势化2)家庭环境影响下形成的心理机制在二者创造男性形象中的作用第一,旧式的家庭教育让两位作者看到了父亲的可悲可恨的一面张爱玲 出身于一个没落的满清贵族家庭父亲是典型的封建遗少,吸鸦片,娶姨太太, 玩妓女,对儿女粗暴专横这些经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也由 此有了男性形象的批判的最基础成因他们是一群生活在乱世的“畸形儿”穆 时英则是从小在父亲的逼迫下读着“四书五经”长大,却一方面要看着父亲以及 社会上人士丑陋的一面因此他的小说中男性形象也表现出了对男尊女卑的不 满二者都表现出对男性批判的一面第二,由于张爱玲八岁时父母离婚,她一直在父亲、后母、姨太太的夹缝中 生存,在孤独寂寞中长大,承受着生命的悲哀,感受着人性的卑劣和彼此间无法 沟通的隔膜这种独特的人生经历也使得张爱玲小说中的出性(包括父亲),变 得自私、无能、卑琐、空虚、堕落、脆弱、悲哀甚至变态他们病入膏肓却不曾 也不愿觉醒相反的,受到来自家庭的一点温暖的穆时英在这方面就没有那种感 觉,因此他也不可能创造出像张爱玲笔下的那批遗老遗少等男性形象。
总之从穆时英和张爱玲关于男性形彖塑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