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一位历史教师的茁壮成长.docx

28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7558260
  • 上传时间:2017-09-2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4.14KB
  • / 2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位历史教师的茁壮成长陈伟国,徐州市名教师,江苏省 333 人才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特级历史教师受聘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徐州师范大学历史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在省属重点中学教书 16 年,现在徐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从事中学历史教学研究工作陈伟国老师喜欢历史教学,热爱历史课堂,担任教研员后,仍经常走进学校,深入课堂,上示范课、研究课他注意教学研究,重视教学反思,多年笔耕不辍,先后在核心期刊和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经验总结和通俗性文章 300 余篇,出版《历史教育测量与评价》(高等教育出版社)、《智慧课堂――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实录与反思》(四川教育出版社)等专著新课程实施以来,参与编制《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历史学科)教学要求》,审核《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说明》和江苏高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等一位历史教师的茁壮成长陈伟国生命有一个不可剥夺的权利,那就是成长;生命有一种不可战胜的力量,那就是对成长的捍卫;生命有一种永不凋谢的美丽,那就是对成长的守望我们所能拥有的,也许永远没有终极的结局,但过程,从开始那一刻算起,就已经攥在手中了成长,永远在路上——题记童年与记忆我的故乡在苏北宋山脚下的周林庄,想走童年的生活,颇有点像电影《投名状》中描绘的情形:稻草覆顶的陋屋,石头垒就的矮墙,篱笆圈围的院落。

      绿树掩映,炊烟袅袅,鸡鸣狗叫……如一首歌唱道的那样:“我的故乡并不美,低矮的草房苦涩的井水一条时常干涸的小河,依恋在小村周围但就是这个贫穷的山村给我的童年带来了不少欢乐与情趣童年的家乡尽显古朴与苍凉人口少,只有十来户人家;荒地多,宋山脚下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荒地为利用好这块荒地,驻地部队在这里办了一个马厂我常站在宋山顶上,遥望山脚下马儿安详地吃草、饮水、撒欢,和小伙伴们在这块草地上放猪、放牛、放羊童年给我最深的记忆多与村口的那眼老井有关当独自手托双腮忆想童年的时候,一个情景就会出现在我的面前:在通往井台的小路上,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在早晨的浓雾中或在傍晚的霞光里,肩挑两只盛满水的大桶,颤颤悠悠地在家与老井之间来回那时候,父母农活忙,弟弟妹妹小,家里吃水的任务就落在了我这个长子头上总感觉有挑不完的水,却从没有埋怨过谁(不像现在的孩子做点事就喊苦喊累)或许早已习惯,或许这只是所有生存艰辛中最微不足道的童年挑水的经历和家乡的那眼老井,已成了我教学的资源在讲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时,我曾围绕“井”讲了一段文字:在汉语里,“井”实在是个美丽的字眼对井的系念和牵挂,也是农业中国一份朴素、真挚而恒久的感情据专家们讲,井田制、庭院经济乃至村落文化,莫不惠益于井水的沾濡和滋润。

      也许正因如此,汉语里才有“饮水思源”“吃水不忘挖井人”之类的说法;也许正因如此,人们才把不得已到外谋生叫做“离乡背井”散落在中国乡村的每一眼老井,在滋润了游子往昔生活时,也一定在他的心底播下了怀念的根须童年给我的另一个深刻印象是家乡满山遍野的树过去乡村的老人特别热衷种树,树不一定太大,但树一定会栽得满满的大大小小、高高矮矮的树木稀稀疏疏、紧紧密密地散在整个村庄里,桃树、枣树、李树、杏树、梨树、柿树、桑树、棠梨树、石榴树、椿树不必说,还有较为少见的皂角树、木瓜树、榉树、杜仲树以及百年老槐、老榆、根杏树等那时,行商羁旅每经一处村庄,远远就可看到村口巍然屹立的一株老树,看到了树,就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树,也就看到了家的影子我们村子里就有一颗已逾百年的“百麻树”,农闲的时候,大家都喜欢到这棵树下纳凉、闲坐夏天,树上总是缀满了红红的果实,引得一群孩子爬上爬下的摘折村上还有一棵老杏树,撑起的华盖占地半亩,每当麦收季节,满树鲜红的杏子,让人看了眼馋,我曾和几个小伙伴设计晚上偷杏,结果计划不够周密,被看杏人抓了个正着,回去被父母狠揍了一顿老井、古树是山村的灵物,它守望着土地,呵护着众生,也给山村增加了韵致和厚重。

      再看看我们今天的乡村,老树被砍,老井被填(还有老屋被拆,老路被毁),古老的乡村换了新颜,但也失却了厚重和特色玩是儿童的天性,农村天地广阔,能玩的项目也多,下河捉虾、沿湖钓鱼、山下捉鸟、草里猎兔、放风筝、抓知了、编鸟笼、打雪仗、捉迷藏、老鹰抓小鸡、弹弹子、转陀螺……绝不亚于今天的电子游戏最有趣的童年往事莫过于夏日抓知了(蝉)了边际先生曾在《夏天的记忆》一文中这样描述过知了:“知了是名副其实的伏天广告,它总是应暑而鸣,天愈热,它叫得愈响,好像为酷暑鼓噪当第一声蝉鸣传来的时候,就会感到真正的夏天来了恬淡的蝉鸣并不显得单调,那高一声低一声的唱和,吟出了夏日的宁静,那有一阵儿没一阵儿的歌谣,唤出了火热里的清凉蝉鸣可以引人入睡,可以伴人读书,可以招呼人们摇动蒲扇到树下闲话,也可以把你带到任何一个有树、有水、有阳光、有阴凉的地方蝉是制造简单、闲适意境的高手 [1]边际先生这段细腻、温润的文字特别感人,也撩起了我对童趣的回想小时候,每至夏天,我就和村上几个要好的小伙伴早早准备好几根竹竿,还有从黄牛身上拔下的牛毛,鲜小麦嚼成的“糊糊”,然后手持长长的竹竿,满头大汗地围着满村的树儿转,哪儿有蝉声,哪儿就有我们的身影。

      除了抓知了,我们还爱抓蜻蜓,在我的印象中,蜻蜓飞不高也飞不远,因此常常停留在我们触手可及的篱笆上、小树上、庄稼上,于是我们常常汗流浃背地围着篱笆追着蜻蜓孩子的身后总会站着一位呵护者,奶奶对我的呵护可以说是无微不至我的奶奶身上绝对拥有中国古代妇女所有的美德:勤劳、善良、谨慎、贤惠、守礼……而且特别心灵手巧,有超好的记忆力她除了保证我穿得暖、吃得饱以外,还用儿歌、童话对我进行智的启蒙、德的教育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哭着闹着叫奶奶,奶奶赶集还在外小鼠急得直挠腮,急中生智把头拍卷成小球滚下来,摇摇晃晃逃得快是我至今还记忆犹新的童谣之一,其教育意义显而易见奶奶还喜欢一边用手指点着我的额头、眼睛、鼻子、耳朵、嘴和下巴,一边教我唱:“额头是门面,眼睛全看见,鼻子最敏感,耳朵听得远,嘴巴知甘甜,下巴长又尖其中的教化意义,是在我当了中学历史教师后才感悟到的我觉得人应该有敬畏心,否则就会干出一些伤天害理的事来如保护动物,我们今天学校教育够重视的了,但效果总是差强人意而孩子只要记住了儿歌中所说的“偷狗偷猫,头上长包”“捣鸟窝,脸上雀斑多”,对动物或许下手时就会有所顾虑,有所犹豫奶奶还喜欢给我讲童话,“狼外婆”“狼和小羊”“七只蝴蝶”“生气的小猪”等。

      在偏远的乡村,老人面对孩子能说些什么呢?他们不会直接对孩子们讲些什么大道理,他们只能将自己的人生体验和做人心得,化成由一些动物、昆虫和花草组合的纯自然的比喻实际上,童话的源泉从来都在自己漫长的生活里,爷爷的胡子、奶奶的手指都可能演绎出一段童话故事正如一位作家所说:童话只能在乡村宁静的夜晚产生,陪伴它的,应该是墙上的几个影子和被那影子所遮挡的一盏忽明忽暗的小油灯我的童年是不富足的,甚至有点贫困或饥饿,但却是快乐的,完整的今天的孩子生活富裕,近乎奢侈,但却自幼被束缚于各类班、琴房、画室,失去了自由,没有了快乐,丢掉了童趣在这里我想大声说:将童年还给孩子吧!求学与读书乡村旧俗,孩子周岁要举行“抓周”仪式,借以判断孩子的喜好和前程听奶奶讲,周岁“抓周”,面前放了那么多好吃、好玩、好看的,我却直扑纸和笔这是我带给父母的第一份自豪和惊喜大约 6 岁,我进入乡村小学读书,从此与“断文识字”打起了交道6 岁入学在当时的乡村应该是早的,学校在离我家二里路的小陈庄教室很大,一到三年级的同学都在这同一间大教室里由同一个教师执教,常常是一年级读书,二年级写字,三年级做算术教我的老师姓徐,是个大块头,约有一米八的个子,人很胖,大头宽脸,浓眉大眼,人很帅气。

      在小学,我好像没用多少工夫在学习上,可老师与我父母见面总说我学习好,人很聪明,真的好奇怪小学阶段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书法课现在教育功利性太强,与考试有关的科目才会引起学校、家长的重视,因而,像书法这样的课常常是只见课表有,未见教师上记得小时候老师对书法课是很重视的,无论是描红,还是临帖,我们都是很认真的,对老师在书法本上所作的“优”“良”“及格”等评判也十分在意书法给我带来的快乐,是每年春节为左邻右舍写春联,看到自己亲手“画鸦”的文字出现在各家的门上,心中充满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自豪我一直坚信,文字是人类最为伟大的发明,它的出现使人类正式告别了蒙昧,走向了文明开化传说黄帝时史官仓颉造字,造出来后“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为潜藏”可见,在中国人心中,文字的力量可谓惊天动地在少年时期,我有很长一段时间以为书就是课本,读书就是读课本有一年,奶奶带我去公社赶集,我在供销社门前看到两个小朋友在看一本小画册,就凑上去也想看,谁知这两个孩子看我一副土头土脑的样子(身上可能也有点脏兮兮吧),不但不让我看,而且用很不友好的眼睛看着我正巧这一场景被我奶奶看到了,就问售货员那种小人书哪儿有卖,售货员说这儿就有,于是奶奶花了 5 分钱给我买了我人生中除了课本之外的第一本课外书(写至此处,我的眼睛湿润了),从此我也明白,在课本之外还有不少可读的书,读书不仅仅是读课本。

      我的初中学段正值“文革”后期,上课、读书很少,基本上是学工、学农、开大会、出黑板报、写大批判稿至今我也搞不明白当时学校从那儿搞来那么多的支农任务,我们一会儿要割草(还规定每天要上交青草多少斤),一会儿又要去淘沙(学校规定每周要完成黄沙多少方);还有全校停课,出门抓蟾蜍(俗称癞蛤蟆,取其浆液用于制药),沭河岸边、马陵山下,人声鼎沸,到处都是追击蟾蜍的学生,王庄中学校园内到处奔跑着手术后的蟾蜍每每想起说起这些,我的心情都特别复杂初中阶段我做得最多的事是出黑板报,几乎每期黑板报都由我策划、选稿、抄写(是黑板报专业户),而每遇重大“批判”任务、或“政治学习”任务,如批判所谓的“右倾翻案风”,学习白卷英雄张铁生和反潮流小将黄帅等,老师都会让我来写稿,我当时不知道这是在助纣为虐,只感到舞文弄墨的快乐我是 1977 年初中毕业的1977 年在中国教育史上绝对是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年份这年 10 月 21 日开始,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都以头条新闻发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全国上下沸腾了这一年全国共有 570 万人参加高考,录取比例是 29︰1翌年春天,27 万余“天之骄子”白日放歌,青春做伴,跨入大学校门,放情拥抱“科学的春天”。

      考试真的具有无边的法力,邓小平恢复高考的一个伟大决策,瞬间就扭转了教育的乱象一时间,从城市到农村,中学课本被抢购一空,走村串户借书者有之,抄书者有之,读书学习一下子变得比什么都重要的事进入高中,学校教学秩序逐渐得到恢复,学工、学农基本停止,校园里重新出现琅琅读书声记得当时郭沫若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在校园内很流行这是一篇好文章,至今读起来仍让人心潮澎湃、豪情万丈:我祝愿中年一代的科学工作者奋发图强,革命加拚命,勇攀世界科学高峰你们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坚,任重而道远古人尚能“头悬梁,锥刺股”,孜孜不倦地学习,你们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一定会更加专心致志,废寝忘食,刻苦攻关赶超,关键是时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趁你们年富力强的时候,为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吧!我祝愿全国的青少年从小立志献身于雄伟的共产主义事业,努力培育革命理想,切实学好现代科学技术,以勤奋学习为光荣,以不求上进为可耻你们是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革命加科学将使你们如虎添翼,把老一代革命家和科学家点燃的火炬接下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春分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2]上了高中我才真正体验到学校的价值,第一次知道“读书能够改变命运”,而且极度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