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四单元备课.doc
14页第四单元教学计划教材简析: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也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本组教材围绕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阐述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记述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深深的留恋和眷顾,表达了人类应该珍惜和热爱土地的强烈情感《青山不老》讲述的是一个山野老农,他将毕生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造福子孙后代四篇文章多角度、多层面地引导学生感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了解人们为此做出的努力,使“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扎根于学生的心中,并转化为日常的行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会本组生字,正确读写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4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4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2明白“只有一个地球”,懂得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3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4学习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教学重难点:1 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2 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 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教学时数:13 只有一个地球 2课时14*鹿和狼的故事 1课时15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2课时16*山不老 1课时口语交际·习作四 3课时回顾·拓展四 2课时13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1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盘点“读读写写”中有关本课的词语“遥望、晶莹、资源、矿物、恩赐、破碎、目睹、和蔼可亲”等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明白“只有一个地球”,懂得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4理解“本来、至少”等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教学重点: 了解为什么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为什么不能破坏地球的自然资源,为什么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从而了解文章标题“只有一个地球”的意思。
教学准备: 网络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盘点“读读写写”中有关本课的词语“遥望、晶莹、资源、矿物、恩赐、破碎、目睹、和蔼可亲”等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一、引入 1、《时代周刊》1998年评选的新闻人物——地球 你吃惊吗?为什么吃惊?(不是一个人;是一个生活的家园,是我们唯一的生活环境;没有出现什么状况——[经典的引入,可以作整理,作为资料] 2、为什么地球会被评为新闻人物?答案在课文中 二、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完之后,你心里有什么感想? 2、沉痛、有点可惜;非常可惜;难过;讨厌破坏资源的人;伤心;可怕——心情很沉重,很复杂 3、课文中哪几行文字给了你这样的心情,用“~”划下来,轻轻读,静静问,为什么课文中的这几句话会给我这样的心情? 4、把你的心情搞得复杂的句子给揪出来 5、第一个学生讲后的教师评语:我特别注意你的第一点,你说地球本来就很渺小,人类可以生存的环境有多少?我注意你讲的第二点,人数在膨胀,到2080年人类会达到多少?(120亿) 6、第二个学生:难受、没有第二个星球——还有谁也有同感?——人类会灭亡——40万亿里公里是一个什么概念?航天飞机速度最快,每小时2000公里你估算要多少年?(20万年) 你想去吗?(太长了,都死了。
读书:“科学家已经证明” 7、讲同一意思还有一段话,读读 即使找到第二个地球,也会有同样的悲剧产生 板书:(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谁来读这句话——学生朗读——语调沉稳,但是背后是一颗焦虑的心——教师范读——齐读 8、第四自然段——憎恨那些人——读,让大家感受你对他们的憎恨——你憎恨时会这样温柔地跟大家说——学生朗读——你的感情我体会到了,可能你平时不太会发火,谁再来读——女生读——这是那些贪婪的人在不加节制的地开采,使资源面临枯竭的危险同样的意思还有一段话,谁来读 9、读,表明资源不是无限的,地球上的资源会被开采完的——体会得多么细腻,特别强调资源要多少年才能重新形成——几百万年——如果人们乱砍乱伐,地球上的资源必将枯竭,如果资源都开采完了,人们还能从其他地方得到补充吗?(板书: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其他地方得到补充)轻轻地读一读这句话把你复杂的心情朗读出来 学生朗读——“都”强调、停顿为什么————学生再读 学生二读——齐读 10、板书: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11、把四句话连起来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王老师相信你肯定会有许多了不起的发现。
(1)地球的资源都是有限的——那不是你的发现,是这几句话已经告诉你了 (2)作者是很感慨,抒发自己的感情,告诉大家保护地球——发现写作的用意眼光犀利 (3)我们要对地球负责任——联想丰富,但那还不叫发现 (4)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去挽救,不能只是等待上帝——发现用意把这段话跟文章的内容联系起来,你发现了什么? (5)用名词都是人类,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争斗是没有意义的——对美伊战争是持否定态度的,胸怀广阔,目光远大 (6)看到了希望,破坏了就要移居到别的地方去,等几十年、几万年也不要紧——前提是人类只有觉醒了,才有可能,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与《时代周刊》联系,又有什么发现? (7)地球是各界关注的焦点——人类已经开始觉醒,地球成为人们的焦点 《地球就诊记》 12、教师引读——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下课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明白“只有一个地球”,懂得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2理解“本来、至少”等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一、出示地球图片 它在轻轻地向我们哭诉,把地球母亲哭诉的声音用波浪线划下来听了地球母亲的哭诉,你又有怎样的感受?二、学习课文 1、地球母亲在向我们哭诉什么?把你听到的读给大家听。
(1)读地球母亲以前的模样——这是地球母亲的哭诉吗?——希望变回以前的模样[出乎教师的预料] (2)读句子——曾经是那样美丽的母亲,现在是这样伤痕累累,憔悴不堪 (3)补充 (4)地球是无私的,把身上所有的东西慷慨地给了我们,很心痛——地球母亲是那样的无私,而我们人类是怎样对待我们的母亲的?——学生读——读到“造成一系列的生态灾难”,你有什么感受?——地球母亲不该给我们这样多的爱,其实想告诉大家什么?——我们太不珍惜地球了 学生三读,只有许多的动物都快乐地生存,地球母亲才是快乐的 (5)教师范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人类正在不断摧残母亲的身体,地球母亲遍体鳞伤; 地球母亲正在不停哭诉; 有一个人在哭泣,可是没有人去理它; 茂密的森林;树桩;洒落在地球上的金钱——一个多么了不起的漫画家呀! 2、齐读地球母亲的哭诉之声 3、出示资料:地球上的一天 教师朗读资料,什么感受? 心痛,打击,应该保护地球;像沙漏,但是地球不能再有第二次;震惊,省略号——这不是省略号,像一块块石头砸在地球母亲的身上,轻轻地哭诉,读——学生齐读 你还从别的地方听到地球母亲的哭诉吗? 4、第三段“不是地球的恩赐……”人类如果能够节制的话,地球 如果有第二个地球,你愿意去吗?为什么?——没有人性;有奶便是娘;内心矛盾。
6、地球生物圈二号实验失败,教师简介该实验 7、齐读这一段 根本不能想象地球以前是怎么样的? 不可思议,现在的地球到处都是,有一丝可怕——仅仅是这样一丝可怕——人类最大的麻木就在于不知道地球母亲的脆弱,人类最大的悲哀就在于不知道地球母亲的珍贵 8、大声呼唤地球母亲——你作为他的孩子一定有话想说,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三、课堂练习 1、播放《懂你》,学生写对地球母亲的话[把《懂你》这首歌的内涵提升了绝!怎么想到会跟这首歌联系起来] 2、地球母亲希望听到你的心声,交流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只有一个地球课后作业:-1、在括号里填适当的字组成词语 映入( )( ) 相互( )( ) ( )( )可亲 一叶( )( ) ( )( )提供 不加( )( )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毁坏—— 容易—— 精心—— 美丽—— 3、比一比,再组词 竭( ) 遨( ) 赐( ) 慨( )渴( ) 傲( ) 惕( ) 概( )协( ) 赌( ) 薄( ) 萤( )胁( ) 睹( ) 簿( ) 莹( )4、遨游太空的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含英咀华(一)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 ]薄的水蓝色“纱衣”。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 ]舟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1、为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2、地球在宇航员的眼中是这样的: 3、划“ ﹋﹋”的句子用了 、 、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4、划“ _ _ ”的句子用了 、 的修辞手法,将地球比作 、 ,形象生动地说明了 5、看过这段话后,你对地球母亲有什么话想说?(二)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 )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使它们不能再生,( )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再生”的意思是 ,“不能再生的”的原因是 ,“本来”强调了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 2、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从加点的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 4、读完这段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