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工程底基层试验段总结.ppt
34页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总结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总结XXXXXX高速公路项目经理部高速公路项目经理部XXXXXX分部分部一、试验段基本情况我项目部于2016年10月31日进行了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施工里程桩号K47+910-K48+210段右幅,在业主、总监办、中心试验室的指导与帮助下,经过项目部全体员工努力,底基层试验段铺筑圆满完成,其中铺筑长度300m,底面宽度11.965m,顶面宽度为11.56m,厚度27cm二、试铺目的 1、验证施工配合比:调试配合比;验证拌和机称量的准确性;确定合理的拌和时间;保证混合料的均匀性;检查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集料级配、水泥用量及无侧限抗压强度 2、确定标准施工方法:混合料的松铺系数;摊铺机摊铺速度;压实设备的选择与组合、碾压顺序、速度与遍数;混合料配合比及含水量的控制方法;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机械的协调与配合;运输设备的组合及数量 3、确定每一次作业段的适宜长度; 4、确定并优化技术人员、辅工、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配备; 5、根据试验路段的数据编制《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路施工总结报告》报送总监办审核,经批准后用于指导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大面积施工。
三、混合料生产(一)批准的配合比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混合料配合比结 果 名 称矿料级配比例最大干密度(g/cm³)最佳含水率w(%)水泥剂量(%)7d强度(Mpa)目标配合比19~31.5mm碎石:9.5~19mm碎石:4.75~9.5mm碎石:2.36~4.75mm碎石:0~2.36mm石粉=25::25:23::3:242.3634.53.22.7生产配合比19~31.5mm碎石:9.5~19mm碎石:4.75~9.5mm碎石:2.36~4.75mm碎石:0~2.36mm石粉=26:24:23:5:222.3744.73.22.6 (二)施工准备(二)施工准备 1、人员准备 我部有完整的工程管理机构和丰富的施工管理经验,具有完善的施工技术和后勤保障实力项目部高度重视试验段的工作,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试验段施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安排试验段的施工同时挑选施工经验丰富、管理水平高的优秀技术人员及行政人员组成施工队伍,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确保顺利地实施 试验段施工段施工领导小小组 姓名姓名职务职责备注注项目经理负责总体施工组织安排项目总工负责总体技术安排路面工程师负责路面施工技术管理项目安全负责人负责安全生产监督项目试验室主任负责试验全面工作现场主要管理技术人员现场主要管理技术人员姓名姓名职务职务职责职责备注备注施工队长负责前场施工 施工员负责施工碾压 现场技术负责人负责前场技术工作 试验工程师负责试验工作 测量负责人负责测量工作 质检负责人负责现场质检工作 资料负责人负责自检资料整理 拌合厂负责人负责拌合厂生产工作 机械负责人负责机械维修保养工作 2、原材料准备碎石:相关指标(筛分、压碎值、针片状等)经中心试验室检测,全部合格。
不同粒级的碎石以及细集料隔离,分别堆放,配有雨棚全覆盖各种集料配备充分,确保混合料拌和的正常进行水泥:本部采用xxx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PC.32.5R水泥经检验,其相关指标(缓凝时间、延迟试验、安定性等)经中心试验室检测,全部合格 3、机械、设备准备 主要施工机械配置表主要施工机械配置表 名称名称型号型号数量数量用途用途稳定土拌和站WCB6001套混合料拌合摊铺机DT16001台混合料摊铺单钢轮压路机徐工26t1台混合料压实单钢轮压路机戴拉派克20t1台混合料压实自卸车30t8辆混合料运输洒水车10t1台下承层补水平地机三一1台施工缝切边装载机柳工504台拌和机上料 4、技术准备 根据施工合同、设计文件、施工规范和建设单位有关文件要求,编制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方案,为组织和指导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提供技术标准和工作程序,并报监理工程师审定,同时组织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及安全交底,技术总负责人向项目各部门管理人员交底,现场技术负责人向工班交底,确保现场操作人员能按设计规范要求施工和上岗前各种安全意识,保证工程开工的顺利进行。
技术及安全交底(图片)5、安全文明施工准备 项目部管理人员及班组人员统一着装、佩戴安全帽及反光背心标识标牌、彩旗整齐合理摆放标识标牌有序摆放(图片)统一着装、佩戴安全帽及反光背心(图片)四、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方案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下基层连铺施工工艺流程: 下承层清扫(洒水湿润,路床雨后复压)→放样测量→厂拌混合料→混合料运输→底基层摊铺→碾压→施工缝处理→压实度等检测→交通管制养生→交验边线撒布 1、施工准备中央分隔带侧立模及挂线 下承层高程测量 2、厂拌混合料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混合料的拌合采用WCB600型稳定土拌合机拌制,拌合机按照400t/h的产能进行控制 拌和时混合料的含水量略大于最佳含水量0.5-1%,以弥补使混合料在运输、摊铺、碾压过程中水分损失拌和时要对灰剂量及时检测并反馈信息,以调整拌和机对灰剂量的控制 底基层300米,吨料为300×11.763×0.27×2.363×0.97=2183.9吨,预计需要6小时水泥剂量检测(图片)最大干密度检测(图片)WCB-600型稳定土拌合站(图片)3、混合料的运输 (1)混合料运输采用30t自卸车。
运输车数量根据拌和机的生产能力、运输距离、和现场施工情况综合考虑,本次试验路段投入8台,车况良好,在开工前例行车况检查程序,确保车厢清洁,箱门能正常开闭 (2)运输车装料时前后移动分3次装料,先装前部,其次尾部,最后中间放料,可有效避免混合料的离析和溢出 (3)在运输过程中,用蓬布遮盖混合料,以减少水分流失 (4)运输车到达现场后减速慢行,在进入摊铺现场前进行调头,倒车进入摊铺现场,运输车卸料时应在距离摊铺机前10~30cm处停住,不得碰撞摊铺机,以免影响摊铺平整度料车装料料车覆盖严密,专人指挥倒车料车覆盖严密,专人指挥倒车4、混合料的摊铺 (1)混合料的摊铺采用全断面机械摊铺法,一台摊铺机摊铺,碾压2)摊铺机行车时左右测平传感器的中心应对准钢丝绳,以保证摊铺厚度、平整度、宽度准确3)摊铺机需保持匀速行驶,不得随意调整,摊铺速度控制在1 m∕min4)开始摊铺3-6m长时,应立即检测摊铺面初始压实度、标高和横坡,并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摊铺机,使之达到正常摊铺状态正常摊铺时检测人员应随时检查摊铺面标高和横坡 摊铺作业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时:断面不符合要求、局部缺料、局部混合料离析、摊铺机后有明显拖痕,表面不平整等,在施工人员专门指导下认真调整,局部换料仔细修补,同已铺混合料接顺,不留明显印迹和差异。
摊铺机摊铺后压路机碾压之前,测量工程师用水准仪测量底基层松铺标高,试验工程师检测摊铺机初始压实度松铺标高测量(图片)检测初始压实度(图片)人工消除表面离析(图片)摊铺机夯锤调试(图片)现场含水率检测(图片)5、混合料碾压 (1)原则 碾压时遵循先轻后重、先稳后振,由低到高、先弱振后强振的碾压原则碾压机械由1台20单钢轮振动压路机及1台26台单钢轮振动压路机组成 (2)最终确定碾压方案: 拟定松铺系数为1.28,碾压长度控制在50m左右,底基层单钢轮振动压路机振压3遍. 初压: 20t单钢轮压路机前行静压1遍,后退弱振一遍(速度1.5~1.7km/h); 复压:底基层20t单钢轮压路机低频高幅单向振压1遍,26t单钢轮振压压路机低频高幅单向振压2遍(速度2.0~2.5km/h) 终压: 20t单钢轮压路机静压1遍(速度2.0~2.5km/h),使其表面平整密实(3)、碾压是保证路面平整度和压实度的关键,在碾压过程中保证静压不漏压,振压不起浪,不超压碾压时压路机以缓慢均匀的速度行进,从低向高碾压,压路机的折反点不能在同一断面上,应呈阶梯状,振动碾压停止前先停止振动,并行驶一定距离消除余振,停车时应自然停车,不许急刹,换挡要轻且平顺。
振动压路机碾压时应重叠1∕3轮宽,且应连续作业,压路机折返交替碾压时应驶出碾压起始线外变换车道,变换车道时要在已碾压区进行,不得大幅度掉头或转向,碾压完后应停在已碾压好的路段上且禁止停靠边缘部位碾压过程中,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如水分蒸发过快,应及时补洒适量的水,严禁过量洒水碾压过程中,如有弹簧、松散等现象,及时换填新拌混合料处理,使其达到质量要求 压路机碾压(图片)人工拥包处理(图片)7、横向施工缝处理 接缝处理的好坏是稳定碎石底基层质量的关键 横向接缝的处理:摊铺机摊铺混合料时,尽量避免随意中断,摊铺机因故中断摊铺超过2h或当天工作段结束时要设置横缝,摊铺中断或每段工作结束时,摊铺机驶离摊铺的混合料末端,压实后碾压末端形成一个斜坡,摊铺新混合料之前,用3m直尺检测接缝处平整度,沿垂直于路中心线方向将不合格部分垂直切去,然后再摊铺新的混合料接缝处的碾压应当作为重点,碾压时应先顺路方向碾压,再沿横缝方向碾压,保证接缝处的平整度平地机及人工处理横平地机及人工处理横向施工缝向施工缝8、检测 压路机碾压结束后,试验人员及时进行压实度检测的检测,工程人员进行了压实后高程测量,并将有关数据及时整理。
现场压实度检测(图片)现场标高测量(图片)现场压实度检测现场钻芯检测现场标高测量现场平整度检测现场平整度测量宽度测量弯沉检测完整芯样9、养生 养生采用节水保湿养生膜养生方式在碾压结束并经现场检测各项指标合格后立即组织人员养生,覆盖时注意纵横向搭接10-20cm,为防止被风刮起,采用碎石压严,养生期不少于7天节水保湿养生膜覆盖五、各项技术指标检测与分析 (一)质量检查方法及频率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质量检查方法项 目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1压实度(代表值)(%)≥97按JTG F80/1-2004附录B检查,每200m每车道测2处2平整度(mm)≤123m直尺:每200m测2处×10尺3纵断高程(mm)+5,-15水准仪:每200m测4个断面4宽度(mm)不小于设计值尺量:每200m测4处5厚度(mm)代表值-10 按JTG F80/1-2004附录H检查,每200米每车道1处合格值-256横坡(%)±0.3水准仪:每200m测4个断面7强度(Mpa)符合设计要求 按JTG F80/1-2004附录G检查8整体性龄期7~10d时应能取出完整的钻件每车道500m或每一作业段取样1次(二)各项技术指标检测结果 在中心试验室及总监办见证下,各项指标满足规范要求。
底基层具体检测结果汇总如下: 1、压实度:采用灌砂法,共检测6处,最小值为98.1%,最大值为99.9%,大于设计值97%合格率为100%; 2、平整度:采用3m直尺,共检测4处×10尺,检测40点,合格40点,合格率100%; 3、纵断高程:采用水准仪,共检测断面31个,合格31个,合格率100%; 4、宽度:采用50m钢卷尺,共检测8个断面,合格8处,合格率为100%; 5、厚度:采用钢尺检测,共检测16点,合格16个,合格率为100%; 6、横坡:采用水准仪,共检测31个断面,合格31个,合格率为100%; 7、弯沉:采用贝克曼弯沉仪,共检测32个点,合格32点,合格率为100%; 8、强度:现场取样制备试件,养生7d,检测一组,合格一组,合格率100%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1、工人安排不够合理 在试验路的铺筑过程中,现场工人配置较为充足,但是没有安排专人对摊铺机摊铺过后和压路机初压过后的离析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严重影响到施工的顺利进行下一步,我部将加强对现场作业队伍的人员安排的合理性进行考量。
2、摊铺机局部熨平板夯锤有问题 在试验路的铺筑过程中,因摊铺机局部熨平板夯锤有问题,导致摊铺出来的混合料的局部初始压实度不能达到80%以上;整改措施:试验路铺筑工作结束后,我部立即安排了相关人员对摊铺机熨平板夯锤设备进行维修,现已维修完毕七、结论 本次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施工取得以下成果,作为底基层大面积施工指导依据: 1、各种集料用量: 0~2.36mm:2.36~4.75mm:4.75~9.5mm:9.5~19mm:19~31.5mm=22%:5%:23%:24%:26%,水泥用量3.2%,最佳含水量4.7%,最大干密度2.374g/㎝³;2、摊铺设备配备及方法:中大DT1600摊铺机一次摊铺、一次成型,行走速度1~1.5m/min;3、压实设备的选择和组合,碾压的顺序、速度和碾压遍数:初压:采用20t振动式压路机前进静压后退微振一遍(速度1.5~1.7km/h);复压:采用20t振动式压路机强振一遍、26t振动式压路机强振一遍(速度2.0~2.5km/h);终压:20t振动式压路机静压1遍(速度2.0~2.5km/h),以消除轮迹;4、确定松铺系数:试验路测得松铺系数为1.27;5、一个工作面最佳铺筑长度:450-500m。
6、一个作业面人员配置:见下表一个作业面人员及设备配置一览表设备配置人员配置备注后场装载机2台装载机操作手2人地磅1台过磅操作1人拌合楼1套控制室操作手1人管理人员1人试验室人员2人前场摊铺机1台摊铺机操作手2人压路机2台压路机操作手2人平地机1台平地机操作手1人洒水车1台洒水车操作手1人后勤车辆1台后勤车驾驶员1人运输车8辆运输车驾驶员8人根据实际运距再做调整技术管理人员1人测量人员1人试验室人员2人班组人员13人八、后续施工注意的问题 通过试验段的施工,我们总结出今后在施工中注意的一些问题: 1、施工接头应重点处理,保证接头部位施工质量; 2、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尤其对底基层混合料质量,要指派专人管理 3、应加强机械操作手人员的培训工作,尽量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率,保证底基层的压实度 4、施工前施工准备一定要到位,要确保施工能按计划顺利地进行 5、施工中尽可能做到:混合料拌合一致,摊铺密实,碾压均匀,做到连续施工九、总结与展望 通过底基层试验段施工结果来看,所确定的施工工艺满足施工需要,可以用于后期我分部的施工。
同时,通过试验段施工,使全线施工队伍加深了对底基层施工工艺的理解,增强了其质量意识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改进措施,在后续施工中需要重点控制在后续施工中我们将发扬试验段工程中的优点和成绩,继续改进或优化工艺方案,杜绝试验段的存在问题再次发生,优质、安全、高效的完成我分部所有施工任务 谢谢,汇报完毕!谢谢,汇报完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