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docx
15页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南水北调为例教学设计指导思想高中地理课程旨在通过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学会运用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提高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设计课程要秉承该理念,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增加学生搜集材料和合作探究环节,使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讨论,掌握分析地理事例的能力本节课的课程标准中提出能够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这条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实例分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资源调出区和调入区地理环境的不同影响这种影响包括利、弊两个方面,也就是必须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分为二”观点的教育,同时使学生深入了解国情,培养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从自身做起,节约资源、爱护环境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依据必修三教材第五章的问题研究部分-----南水北调怎么调我国水资源总量大,但地区分布很不平衡,从我国水资源总量、分布、供需矛盾三个方面思考,总体的分布情况是南多北少,而且北方地区尤其是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南水北调工程方案分为西线工程、中线工程和东线工程,它们各有优缺点。
在了解和简单对比分析三条线路的优缺点之后,重点认识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包括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在分析南水北调工程对社会经济环境带来积极意义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学情分析1.认知水平:学生在学习本内容之前已经学习过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必修三第五章第一节西气东输,对区域自然资源利用和区域经济发展有了解,但逻辑分析还不系统,综合分析能力不够2.身心特点:高二学生,积极性较强,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但学习方法方面需要引导3.社会影响:可以通过媒体搜集资料等获得一定知识,但部分学生对事物的综合分析可能会存在误区,需要进一步加以指导教 法: 1.讲授法,采用语言讲解,将相关知识传输给学生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掌握结合事例分析的能力 3.多媒体演示法,将南水北调的相关内容采取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增加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学 法:1.小组讨论法,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思考问题,提高分析事例的能力2.角色扮演及合作探究法,采取角色扮演,使课堂学习形式多样化,增加趣味性,同时加强小组合作,搜集材料多角度探究问题,鼓励学生展示探究成果。
课 时:一课时(45分钟) 课 型:必修课问题探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地图、搜集资料、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等过程,深入的理解和领悟知识的内涵2.通过创立自主和交流合作相结合的探究氛围,使学生掌握运用地理信息进行案列分析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深入了解国情,培养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教 具:多媒体、多媒体课件、教材资源、南水北调工程路线示意图和南水北调相关新闻稿等图文资料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实施资源区域调配(南水北调)的原因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南水北调有何影响)难点:通过分析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掌握结合事例分析的能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对比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在景观上的区别思考为什么水资源在北方比较缺乏,回忆中国的水资源有什么特点通过图片对比吸引学生,引发学生对水资源短缺的思考,为学习南水北调做铺垫过渡同学们,相信大家看了这些图片感触颇深,上个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主席在视察黄河时,就曾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果有可能,借点也是可以的。
那么今天我们就以南水北调为例来学习资源的跨区域调配首先我们先来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本节课我们将带着三个问题展开我们的学习:①为什么调?②怎样调?③调水有何影响?板书:①为什么调?②怎样调?③调水有何影响?探究一:为什么调从水资源分布情况时间分布:夏秋多,冬春少空间分布: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指导学生读图,并联系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相关知识点,使学生能够总结出中国水资源的特点从水资源丰歉程度东南沿海多丰水带和多水带;西北内陆多少水带和缺水带总体特征:南方水多而有余,北方水少而不足从水资源需求角度需求状况:北方供需矛盾突出结合老师给出的图分析图表,思考后回答过渡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北方水少而且存在严重的供需矛盾,南方水多且需求量小,为南水北调提供了可能性,使得南方的水可以调往北方那么我们国家缺水最严重的地区在哪里呢?华北地区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探究自然原因:华北地区降水少,蒸发强,人均径流量小;径流量的季节、年际变化大人为原因:华北地区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水污染和水浪费现象严重解决措施:开源:跨流域调水工程(空间)修建水库(时间)海水淡化合理开发地下水节流: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调整产业结构,控制高耗能水产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生态农业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着手思考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补充过渡我国的华北、西北地区最缺水,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尤为突出怎么办?根本措施:南水北调既然南水北调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根本措施那么就牵涉到一个问题,水从哪里来?选择长江作为水源地的原因南水北调,你会选择南方哪个流域作为水源地?谈谈你的理由为什么选择长江流域而不是人均径流量也很大的珠江流域等?1、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人均和单位耕地平均占有水量,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于丰水区2、长江年径流量稳定,季节分配较北方河流相对均衡3、长江上游靠近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中下游与缺水严重的华北平原相邻1)丰(2)稳(3)近活动探究如果你是工程总设计师,调水线路的选择你会主要考虑哪些因素?(工程量、调水量、源地水质、地形、输水方式、人口分布等)同桌之间讨论增加课堂趣味性,调动学生积极性过渡看来多数同学作为一名工程师都有自己的想法,那么南水北调工程结合这些因素实际中是如何实施的呢?观看视频观看南水北调工程新闻片段,思考东中西线各自的优缺点(工程量、水量、水质、是否自流等)视频的学习能够增加课堂趣味性,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加深学生印象探究二:南水北调线路及各自的优缺点(1)线路简介:东线:从扬州江都抽水站沿京杭运河到华北地区中线:从长江三峡库区,出丹江口水库,到北京、天津西线:从长江上游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调水至黄河上游(2)结合输水干线纵断面示意图分析三条各自的优缺点东线:优点缺点水源充足,可利用京杭大运河,工程量小,前期投资少、工期短黄河以南地区需梯级抽水北送,耗能大、水质差中线:优点缺点水质较好,水源充足;可实现自流供水需挖河道,工程量大西线:优点缺点水质好,可自流供水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地形复杂,工程量大(3)南水北调线路优缺点对比水量水质能否自流工程量西线小大好差能地形复杂,工程巨大中线能渠道开挖长,工程量大东线否大运河辅助,工程量小结合输水干线纵断面示意图及实际情况让学生自主思考,同时以表格的形式总结并对比分析三条线路的优缺点,更直观,利于记忆。
活动二如果你是南水北调的总工程师,你会首先选择建设哪条路线?理由是什么?1.华北地区严重缺水,需求迫切2.沿线经过平原地区,且有京杭运河可利用,工程量小3.东线调水量大,水量有保证自主思考承上启下,和活动探究一相呼应过渡 我们了解了南水北调的原因以及意义,那么重要的是分析这样一个巨大的工程带来的影响任何事物都是柄双刃剑,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在分析影响时,同样我们也要从两个角度出发活动三:角色扮演及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如果你是____,你认为南水北调工程对地理环境产生哪些影响?A、漯河市市长B、濒临长江的某扬州化工厂厂长C、环保专家或大学教授D、南水北调沿线居民根据材料,小组讨论,并展示讨论结果角色扮演活跃课堂气氛,问题属于开放性的问题,学生积极思考,言之有理即可老师注意总结归纳,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探究 三:南水北调有何影响有利影响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如发展水产养殖业、旅游业社会效益改善投资环境,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改善饮水质量,提高健康水平缓解争水矛盾,利于社会安定生态效益美化环境控制地面沉降改善局部气候,生态良性发展增加生物多样性不利影响调出区1、长江径流减少,会引起海水倒灌,河口地区盐度升高。
2、长江径流量减少可能会影响航运调入区东线受水区地势低洼,调水后地下水位升高,土壤容易发生盐碱化沿线地区1、调水会对江淮沿线地区的水生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2、管道开挖可能会破坏沿线生态环境引导学生在分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有利影响时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三个方面入手去考虑,不利影响则根据不同地区(调出区、调入区、沿线地区)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课堂小结——以南水北调为例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南水北调的原因 东线工程 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 中线工程 西线工程 有利影响 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 不利影响构建知识脉络,方便知识的梳理和记忆过渡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从中可以总结下遇到资源跨区域调配类型的问题,如何去分析智慧宝箱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思路(1) 为什么调(供需矛盾)(2) 怎样调(施工难度、建设成本)(3) 有何影响有利影响不利影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调出区沿线调入区教师通过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掌握结合事例分析的能力课堂练习1、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主要利用了( )A.京杭运河 B.丹江口水库C.三峡库区 D.金沙江2、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A.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