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第四章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pptx
28页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 第四章 目录课程资源概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与意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方法010203第一节一、课程资源的含义课程资源概述二、课程资源的分类三、课程资源的特点01课程资源概述一、课程资源的含义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是指在课程目标的指引下,通过筛选、整合,可以充实到课程内容,并能保障课程活动顺利进行的各种有形的人力、物力、自然资源及无形的知识结构和经验,如教材、教师、学生、家长、学校及家庭和社区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各种资源01课程资源概述二、课程资源的分类(一)根据资源的空间分布分类1校内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是指学校范围之内的课程资源,包括:传统的教育资源:如教材、教参、练习册等;校内的各种场所和设施:如图书馆、实验室、运动场、学校网站等;校内人文资源:如教师群体、学生团体、班级组织、校纪校风等;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各种活动:如讲座、实验实习、文艺演出、社团活动、典礼仪式等01课程资源概述二、课程资源的分类(一)根据资源的空间分布分类2校外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是指学校之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家庭、社区和整个社会中各种可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设施、场所、条件及自然资源等,如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家长、校外学科专家、上级教研部门、大学设施、学术团体、工厂、企业、农村、历史名胜、革命传统、民俗风情、人文景观、部队、科研院所、科技活动中心、少年宫、社区组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
01课程资源概述二、课程资源的分类(一)根据资源的空间分布分类3网络资源网络资源主要指多媒体化、网络化、交互化的以网络技术为载体而开发的校内外资源01课程资源概述二、课程资源的分类(二)根据资源的属性分类1自然资源自然课程资源包括自然景观、水土、气候、植被、自然现象等这些资源在学生学习语文、地理、生物、综合实践等课程时都可作为课程资源加以利用例如,用于生物课程的动植物、微生物资源;用于地质、地理课程的地形、地貌和地势资源;用于气象课程的天气、气候、季节;用于美术课程的自然景观等01课程资源概述二、课程资源的分类(二)根据资源的属性分类2社会资源社会课程资源包括展示人类文明成果的公共设施或公共场所,如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展览馆等;人类的各种活动与交往,如政治活动、经济活动、艺术活动、外交活动、科技活动、军事活动等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价值观念、宗教伦理、风俗习惯等与教育活动有着直接的联系,也是不可或缺的社会课程资源01课程资源概述二、课程资源的分类(三)根据资源的物理特征和呈现方式分类1文本资源文本资源是指以印刷品形式呈现出来的课程资源,如教科书、图书、报刊等2实物资源实物资源表现出多种形式,包括自然物质,如动植物、矿石等;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如建筑、机械、服饰等;为教育教学活动专门制作的物品,如笔墨纸砚、模型、标本、挂图、仪器等。
01课程资源概述二、课程资源的分类(三)根据资源的物理特征和呈现方式分类3活动资源活动资源包括师生交往活动、各种集会和文艺演出、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班集体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等4信息化资源信息化资源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具有信息容量大、智能化、虚拟化、网络化等特点,对于丰富学生的认知途径及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有着重要作用01课程资源概述二、课程资源的分类(四)根据资源的功能特点分类1条件性资源条件性课程资源是指那些并不直接形成课程本身,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的资源,如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环境及对课程的认识状况等2素材性资源素材性课程资源是指能直接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的资源,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和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培养目标等01课程资源概述二、课程资源的分类(五)根据资源的存在方式分类1显性课程资源显性课程资源是指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直接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包括信息资源和各种物质条件资源,如教材、文献资料、网络、视听传媒、社会机构、自然和社会资源中的实物、活动等2隐性课程资源隐性课程资源是指以潜在的方式对教育教学活动施加影响的课程资源,如当地的传统、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民俗风情、办学风貌、学校和社会风气、家庭气氛、师生关系等。
01课程资源概述二、课程资源的分类(六)根据资源的载体形态分类1以人为载体的课程资源以人为载体的课程资源包括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广博的专业知识的各类人员2以物为载体的课程资源以物为载体的课程资源是指以历史、现实和将来存在的物为载体的资源,即物化形态的资源3以活动为载体的课程资源以活动为载体的课程资源是指所有活动或特定的情境所蕴含的丰富资源,如文艺活动、节日活动等01课程资源概述三、课程资源的特点12435具体性多质性多样性动态性潜在性第二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与意义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要求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02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与意义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一)针对性原则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针对性原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针对不同的课程目标和主题开发相应的课程资源第二,根据地方、学校、学生的差异,在培养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二)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是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尽可能地用最少的开支和精力,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包括开支的经济性、时间的经济性、空间的经济性、学习的经济性和人力的经济性02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与意义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三)渐进性原则课程资源开发的渐进原则主要体现为先近后远,逐渐向周边扩展,将零碎的、散落的、无序的各种课程资源,通过整理、加工的方法,使之成为集中的、系统的、可供直接利用的课程资源四)优先性原则 优先性原则是指学校必须在可能的课程资源范围内,突出重点,精 选那些对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课程资源,并优先使用02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与意义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五)适用性原则适用性原则是指课程资源开发的方式要得当,且资源安全可靠,贴合课程目标在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要注重课程资源开发的适应性和实用价值,不能盲目地为了开发而开发六)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是指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不局限于教材、学 校和地域,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以开放的目光审 视周围的一切事物,尽可能地开发一切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02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与意义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要求020103依据课程目标拓展资源范畴体现地方特色02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与意义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123有利于提升全社会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观念有利于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三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方法一、开发校内资源二、开发校外资源三、开发网络资源0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方法一、开发校内资源(一)开发校内教师的潜能与特长教师既是教学的执行者,是课程资源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的主体,也是课程资源的载体。
教师的知识与技能、经验与智慧、态度与情感、世界观与价值观本身就是宝贵的课程资源,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价值与作用开发校内资源,首先就要在对师资调查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师资源,深化每一位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融合教师的特长,发掘教师的潜力,培育一支优秀的课程教学团队0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方法一、开发校内资源(二)开发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第一,综合实践活动是生活化的课程,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以从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进行挖掘第二,学生既是课程资源的消费者,又是一种课程资源,还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教师可以从小学生的兴趣、特长、爱好、需求及参与的各种活动、游戏中挖掘课程资源;也可以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及时关注和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并解决问题,从中发掘有可能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内容0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方法二、开发校外资源(一)充分利用好社区资源社区资源主要包括本地的文化设施、名胜古迹、民风民俗和社区开展的社会文化活动等文化设施、名胜古迹等既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场所,也是活动开展的平台,其中蕴含的人文因素和科学因素是学生的精神营养品,有很高的利用价值民风民俗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对学生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社区开展的各种活动,如宣传活动、义务劳动、慰问活动、庆祝活动等,能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生活知识,有利于学生加速融入社会文化0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方法二、开发校外资源(二)依托区域资源,建设活动基地各个学校要积极开发和利用社会中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力争在学校原有的德育基地,如地方博物馆、企业、农场等基础上深入再发掘,建立自己的活动基地,让综合实践活动不再仅限于参观,而是逐步走向更深层次的体验、探究与实践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地建设要做到: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建设形式和发展模式灵活多样;紧密联系课程要求建设和发展基地;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基地活动内容;活动项目要丰富多彩、生动有趣,同时兼顾学生个体发展需要0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方法三、开发网络资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提供了更方便、更快捷和更丰富的信息来源检索技术、网络数据库、网络图书馆等新型信息资源的开发或服务工具的产生与发展,极大地方便了学校获取和使用信息资源Thank you汇报完毕 感谢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