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审美思维在现代设计的传承与演变.docx
5页原始审美思维在现代设计的传承与演变 1“东方”词义界定 目前对“东方”一词的界定,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第一,方位概念,以中国为参照点,中国以东的国家和地区为东方,中国以西的国家和地区为西方第二,地理概念,依据国际地理疆域界定,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纬线为分界点,把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东半球是地球上西经20以东,东经160以西的区域西半球是地球上西经20以西,东经160以东的区域第三,政治学概念,二战结束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属于西方,曾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为东方第四,历史文化概念,除了古希腊罗马之外的几大古代文明发源地,包括亚洲和非洲北部地区[1]这里的东方,特指全球文明格局中的中国、中国文化、中国生活方式及中国审美思维 2东方审美思维特征 东方原始思维对早期人类的审美思维和艺术创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接下来将从原始思维的具体性、象征性、完整性、情感性、意向性五个方面加以探析和论述 2.1具体形象化特征 所谓具体形象化,即思维对象是以具体的、实在的事物外形呈现最大的特征是将一切抽象、观念的内容转化成个别的、感性的事物外形,借以对形象的直接反馈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思想例如,为表达“崇高”一词的概念,人们常采用巨大的体积、夸大的比例、超常的力量等来表达这一观点。
为表达神所具有的超常品格和无限法力,把巨大而抽象的神力转化为具体的数量、众多的事物来加以体现[2] 2.2“借喻”的象征化特征 “借喻”就是借用已知的事物和现象来比喻、解释具有相似特征未知事物的思维形式,即“借此而言彼”,运用具体可感的形象来间接地表达思想、观念的方式,也是艺术、审美的方式在原始审美思维影响下形成了东方艺术表现手法的象征、暗示、拟人、比喻、兴、韵味等美学特征,在艺术表现上,追求生动传神、气韵充盈的形象 2.3完整艺术表现特征 完整艺术表现特征:正面律构图和散点透视都是将不同视角所呈现出的画面和秩序在一个平面上展开表现出来都忠于事件的细微末节,为将认知对象细致周详、毫无遗漏、完整、全面的描述出来,要求观察者从不同视角和位置进行“观物取象”,虽然违反了事物之间的透视原理,但完整、超真实反映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质和信息量远超于焦点透视的获得量 2.4情感性特征 以情感倾向作为行为动机去选择自己喜爱或憎恨的象征物在图腾崇拜活动中,原始人类利用图腾象征物来表达主观情绪、情感、意念,使情感获得满足,促成了传情表意的间接性和含蓄性的艺术传统,促成了富于情感思维意味含蓄、情味、韵味的审美范畴。
2.5意会性特征 人类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形成了不同的形式,但主要是意会认识方式原始意会性特征:第一,体感认识,既有身体的感觉体验,又有知觉成分第二,体验性,个体亲身经历过的体感和情绪体验,对类似现象发生“同情”的理解反应第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非语言认识方式,它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可以被人知道、理解,但很难准确地描述和传达第四,强调个体经验、体感等实践性的认知所获得的经验和知识的可操作性、可靠性 3东方原始审美思维在现代设计中的传承与演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现代艺术审美表现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现代设计更注重满构图形式、超现实视觉效果,而缺少了耐人寻味的意境之美 3.1视觉审美层面 中国古代艺术蕴含了深刻的东方哲理和强烈的具体形象化、完整艺术表现化、情感化、意会审美化特征,但随着智能时代的迅猛发展,现代设计为强调视觉冲击力,在构图层面上,采用满构图的形式来突出强调画面主题传统艺术中完整表现满构图形式是:舍去留天置地的空白画面,采用正面律、散点透视、多角度、不同位置观察物象,将物象在限定的画面中作满处理,画面没有或极少留白,具有强烈的完整性、装饰性、艺术性、表现性。
现代设计的满构图就是版面空间被越来越多的图形或色彩所填充,视觉信息更加多样、丰富,这迎合了当代人的审美取向,因此盛行并快速发展起来[3]传统艺术留天置地的满构图形式,折射出古人追求淡泊、玄远、虚静、深邃的意会审美观念而饱满充实、顶天立地、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现代满构图形式,映射出当代社会人们浮躁、焦虑、懒惰、急功急利的快节奏生活方式 3.2审美情趣层面 从视觉审美情趣层面来看,古代设计注重“借喻”、“情感性”、“意会性”特征,注重对自然界一切事物的感知和深刻领悟,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注重万物有灵说,注重万物一体论,认为万事万物与人一样有思想、有灵魂,所以喜欢大量运用比喻、象征、拟人等手法来表达主观思想,形成了东方艺术和审美思想的独特性:赞美、欣赏现实生活中生机盎然和生命力的美现代设计强调视觉冲击力来吸引消费者的感官,乐衷于原创性、震撼力、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表现形式常采用丰富的视觉图形、纯度较高的色彩搭配、超出常规的比例、超现实的表现技法、夸张的形式处理手法、夸大的情感来体现视觉的华丽美感,以带来强烈震撼的视觉效果特别是互联网+思维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和设计方法,设计为追求形式与技术的震撼与融合,作品更是平庸、单调、千篇一律,往往缺少耐人寻味、隽永含蓄的思想,缺少“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言有尽而意无穷”、“诗无达诂”的意境和韵味之美,所以“现代设计”应继承古代艺术“虚实相生”、“气韵生动”的美学思想,注重中国文化底蕴的谦恭与内敛,才能把中国设计引领到更广阔、更深远的时代和空间。
4现代设计审美观之反思 现代审美思维为迎合时代特征和大众审美需求,设计所呈现出来的商业视觉冲击力和工业批量生产特征应引起当代设计人士的思考和反思 4.1文化语境的转换 传统艺术追求虚实相生的美学思想、意境深远的审美内涵、格调高雅的艺术精神,这种文化语境使传统艺术具有内敛、空灵、洒脱、宁静致远的时代特征但在互联网和信息化时代,审美文化更竭力在创新、创奇,设计加强了视觉冲击力、画面真实感、色彩饱和度,充斥着浓浓的商业气息虽然满足了人们审美观的多元化需求,但同时也暴漏出了很多弊端,令设计人士开始反思反思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如何继承和发扬古代设计对诗意、艺术、气韵、意境的运用和表达,如何让设计完整、形象、意会性的传承底蕴深厚的东方设计精神唯有时刻保持对生命、生活的热爱,对人间诗意和艺术的憧憬,对中国古韵古香的文化深刻解读,才能挖掘、传承独具匠心的中国精神 4.2追寻崛起的中国设计 传统艺术通过心、手、物的配合,来传达内在的情感和精神现代设计大多是机械化、批量化的产物,缺乏个性、文化底蕴、情感和精神,虽然款式一直在创新,但鲜有作品能直观触动人心,而独具东方智慧的思想和情感被边缘化,设计艺术也变得无思想、无灵动性。
面对当下的中国设计,设计师应当在挖掘、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促进、提升自己对中国文化的关注和理解,让传统艺术中的精髓在当下设计中焕发新的能量和活力 5结论 东方原始审美思维虽然在当代设计的视觉审美层面、审美情趣层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但面对瞬息万变、日月星移的新时代,如何传承中国文化的精髓,传达东方原始审美的意会思维、借喻的象征思维等特征,需要设计师加强对古代艺术的研究和解读,更需要在新时代的语境中注重科学与艺术的融合 参考文献 [1]黎跃进.东方文化与东方文学[J].湘潭大学学报,1999(3):37—41. [1]邱紫华.东方美学史[M].北京:商务印刷馆,2004. [2]陈晓环.现代设计艺术审美观的演变之述评[J].文艺争鸣,2018(6):177-182. 。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