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见疾病的一针疗法.docx
13页常见疾病的一针疗法清代外治宗师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说:“外治之法, 针灸最古针灸是作用在穴位上的一种疗法笔者 20 年来, 临床应用穴位外治法,在穴位上或针,或灸,或按压,或拔 罐,或药物贴敷,颇觉得心应手今不揣浅陋,介绍数病的 治法于下,供同道参考1. 胃痛以指代针,按压至阳、灵台穴,治疗急性胃痉挛有特效笔者临床应用 20 年余,治疗急性胃痉挛数十例,快则 3-5 秒,慢则3-5 分钟,必能止痛,屡用屡效,从未失手,疗 效之快捷远胜于服药按压至阳、灵台穴治疗急性胃痉挛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是体位,笔者在临床上发现坐位效果欠佳,可能与坐位按 压时用力的方向有关,故应取俯卧位二是取穴方法,从两个肩胛骨下角找一连接线,与椎体 相交的地方就是第 7 胸椎,上为灵台,下为至阳,一般情况 下此二穴都有显著的压痛点;若压痛点不明显,可上移或下移 一个椎体三是按压方法,医者立于患者一侧,用双手拇指指腹分 别放于至阳穴和灵台穴上,行圆圈状按揉,用力要垂直朝向 腹部方向,大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按压时间一般为 3-5 分 钟,按压时应嘱咐患者行缓慢而深长的腹式呼吸,以活动胃 部,提高疗效此法不仅对急性胃痉挛特效,对各种胃痛都有效果。
笔者在临床上治疗各种胃病,至阳、灵台是常用之穴, 多用针刺之法,针后可拔罐知道此法的人都以为这是我的 独特经验,实际上并非如此,此法源于《灵枢》,我只不过 是把这一方法找了出来,并进行了临床验证而已至于取效之理,督脉为阳脉之海,至阳为阳气最多之意, 按之可散寒温胃止痛从西医学看,可能与神经节段支配有 关2. 腹痛根据腹痛的部位采用不同的穴位治疗脐上胃脘部的疼 痛(以中脘穴处为中心者),除按压至阳、灵台穴外,也可针 足三里穴;肚脐周围的腹痛(以天枢穴处为中心者),针上巨虚; 肚脐以下的小腹疼痛(以关元穴外为中心者),针下巨虚至于其理,六腑病多在募穴所在处出现疼痛,应根据“合 治内腑”的原则,取其对应的下合穴,对此《灵枢•邪气脏腑 病形》篇有详细记载,潜心读之自明心肌梗塞有时也在上腹部出现疼痛,应注意鉴别方法 是:胃痛是以胃的募穴中脘为中心出现疼痛,心肌梗塞是以 心的募穴巨阙为中心出现疼痛,临床曾见心肌梗塞多例,皆 是如此至于左下腹痛,其部位为肝经和脾经交叉处,且因 肝气行于左,临证所见皆为肝郁脾虚,多见于慢性结肠炎和 妇科病,可针曲泉、三阴交、上巨虚;岳美中治此证用四逆散 加薤白,临证用之也获良效。
3. 痛经从脏腑辨证的角度看,痛经主要与肝脾肾有关,因此常 规的针灸方法是取关元、三阴交、血海等足三阴经和任脉穴 位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当痛经发作时,针刺上述穴位的即 刻止痛效果并不理想之后又反复思考痛经的治法,笔者认为,痛经的病位在 胞宫,即女子胞女子胞为奇恒之腑之一,因为冲脉、任脉、 督脉皆起于胞中,所以本病的治疗也离不开冲、任、督脉 治肝脾肾三脏虽能起效但远不如调节冲任督脉而直接作用 于胞宫而效显故临证多用十七椎或神阙穴治疗,疗效颇佳如 1985 年笔者大学毕业后留学院针灸教研室任教,并 担任了第一届针灸专业本科班的员,当年正好招收了第 一届中医少年班笔者办公室兼宿舍和学生在一层楼上,有 一女生患痛经,知我是针灸老师,请我针灸,这也是笔者治 的第一位痛经者先按常规针灸处方为其针关元、三阴交、血海等穴,留 针 30 分钟,疼痛未见明显减轻起针后本想再为其针八髎 等穴,但无明显压痛点,反而在十七椎压痛非常明显,先用 拇指按压了不到 1分钟,疼痛已基本消失,继针此穴,针后 疼痛消失之后又治几例痛经,也是针关元、三阴交等穴都 未能即刻止痛,唯按压针刺十七椎疼痛立止20 多年来,凡遇痛经,恒用十七椎先按压后针刺,多能 即刻获效。
在针刺十七椎穴时,也可加刺承山穴,用 3寸毫 针向上斜刺,起针后可在十七椎处拔罐 5~10 分钟,效果更 好十七椎在第五腰椎棘突下,虽是经外奇穴,但在督脉循 行线上,针之取效,与督脉为阳脉之海,又起于胞中有关, 对于寒凝血瘀的痛经,用之最宜痛经多为腹痛,腹部属阴, 十七椎在腰骶部,腰骶部属阳,所以十七椎治痛经也属“从阳 引阴”,“阴病治阳”神阙穴治疗痛经疗效也颇佳,笔者曾指导两位硕士研究 生完成了硕士课题在整理脐疗文献的过程中,发现脐疗治 疗痛经的效果较好,便让研究生马玉侠在山东省滨州市中医 妇科研究所所长、妇科名医郑其国主任医师的具体指导和帮 助下,用隔药灸脐法治疗原发性痛经作为其研究课题,结果 治疗 30 例,有效率达 100%,此成果获滨州市科技进步二等 奖后在天津市把处方制成了巴布贴,由研究生吕庆超先对 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的女大学生进行了痛经患病 的调查,后又将志愿者分为针刺组、隔药灸脐组、巴布膏贴 脐组分别给予免费治疗,后进行疗效观察,并对治疗前后血 液流变学、雌孕激素等做了检测,发现巴布膏也有较好的止 痛效果,但少数人贴后有局部皮肤过敏的现象,值得进一步研究从理论上讲,神阙穴可以通治一切妇科病症。
为什么呢? 妇科病的基本病机是冲任督带 4 条经脉的损伤,而肚脐—— 神阙穴就直接与 4脉相通限于篇幅,本文对此法不做详细 介绍,有兴趣者可参考拙著《中医脐疗大全》第二版4. 急性扁桃腺炎可在少商穴点刺出血急性扁桃腺炎临床上主要有两种 情况:一是风热犯毒邪客于咽喉;二是过食辛辣烟酒等,胃热 火毒上攻咽喉前者病在肺,后者病在胃无论哪种情况, 都可以刺少商出血治疗因为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 循胃口,上膈,属肺所以刺少商一穴,不仅可散肺经之风 热毒邪,还可清胃肠腑热,对于急性扁桃腺炎有良效,不少 患者针刺出血后咽喉疼痛可立即减轻也可加刺商阳,效果 更好如治高某,25 岁,咽喉疼痛 1 天,余无明显不适查: 右侧扁桃腺发红,充血明显点刺右侧少商穴,挤血十余滴, 疼痛立止嘱其多喝水,仅治疗 1次而愈刺少商、商阳穴治疗本病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点刺 前宜先用手分别沿拇指或食指向指端快速推挤血液数次,并 用手捏紧,使穴位处充血二是点刺时多用三棱针或采血针,点刺时要快、准,点 刺的深度要适当,以能挤出较多的血液为度,太浅不出血,• ■ ■6太深患者感到疼痛三是出血的原则是:血变而止血色越深,说明热毒越 重,出血以血液颜色变为正常为度。
若点刺后血色变为正常, 说明热毒已出;若血色没有变为正常,色仍较深,说明火热未 除,尚需再次治疗四是点刺后应嘱患者多饮水,忌食辛辣及牛羊肉等温热 性食物五是一般情况下只点刺即可,若已化脓,或伴有发热等 全身症状者,可配合内服清热解毒中药或抗菌素5. 美容针灸足三里和人迎穴,有很好的美容效果笔者在临床中发现,许多中年患者,特别是女性,针灸 后不仅病情好转,更主要的是面部皮肤的气色颇感年轻这 一现象引起了笔者的注意与思考世界上女性的寿命普遍比 男性高,为什么却是女性容颜更易老呢 ?当笔者再次读《内 经》时,却发现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内经》中面容由姣 好变为憔悴,《内经》中称为“面焦〃焦”读qiao(乔),与憔 同义,即憔悴之意《素问•上古天真论篇》说:“女子……五七,阳明脉衰, 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 说明女性一般从 35 岁左右开始阳明经脉的脉气衰少,面部 开始憔悴,头发也开始脱落;42 岁左右,三阳经的脉气都衰• ■ ■7少了,不能上荣于面,所以面部就开始憔悴了,头发也开始 变白男子的情况则是:“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 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说明男性 40 岁左右的时候, 首先是肾气衰,表现为头发开始脱落,牙齿也开始枯槁,但 面色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到了 48 岁左右,三阳经的脉气衰少 了,不能上荣于面部,面部憔悴,鬓角的头发开始变白。
头 面部为诸阳之会,诸阳经皆上于面部,尤其是足阳明胃经, 多气多血,行于整个面部所以面部主要是靠三阳经的气血 以滋养之,若三阳经的脉气虚衰,尤其是足阳明胃经的脉气 虚衰,面部得不到足够的气血滋养和温煦,所以面色也就变 得憔悴了许多胃病患者,大都面部萎黄无泽,正是这个原 因所以要想面部美容就应该从三阳经,尤其是足阳明胃经 入手如《素问•太阴阳明论篇》说:“阳明者,表也,五脏六 腑之海也,亦为之行气于三阳,脏腑各因其经而受气于阳明 可见,许多中老年患者,特别是中年女性,针灸一段时间面 色明显好转,就是因为针刺足阳明经的穴位,可使其“行气于 三阳”和“脏腑各以其经受气”的缘故足三里对面部皮肤气色有很好的调整作用《灵枢•寿夭 刚柔》说: “病在阳之阳者,刺阳之合 ”什么叫“阳之阳”呢? 有些医家望文生义,有不同的解释,实际上这一篇已经说得• ■ ■8很明白了,第一个“阳”是指在外属阳,第二个阳是指皮肤为 阳,所以“阳之阳”就是在外在皮肤也就是说,凡在外在皮 肤的病都可以取阳经的合穴治疗,这也是为什么皮肤病常用 曲池、足三里、委中等合穴的原因朱链的《新针灸学》治疗外感表证,也常用曲池、足三 里、阳陵泉等穴,也是“病在阳之阳,刺阳之合”的客观实践。
因为面部主要是足阳明胃经所过之处,在三阳经中,阳明经 气血最多,所以刺胃经的合穴就可以治疗胃经的“阳之阳”, 即面部皮肤的病症,自然也就有很好的美容作用胃经气虚 的患者,足三里按之虚软,针刺时针孔多呈凹陷因是胃经虚证,应该使用补法,透皮后缓慢进针,“必一 其神,令志在针”,“若行若按,若留若还,若蚊虻止”,若能 出现针下搏动感,说明“气已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沉浮”,患 者也会感到自足三里至解溪的一过性跳动感,多数情况下, 旁观者也可用肉眼观察到这一跳动笔者的体会是,右侧足三里出现的频率高于左侧,出现 这种得气反应时,效果会更好一般针10~15 次左右面色即 可开始好转,针孔处的凹陷也会减轻或消失,继续针至 1~2 个月,面色就会鲜明而有光泽6. 踝关节扭伤踝关节扭伤以足外踝扭伤最为常见,特别是外踝下方申 脉穴处的扭伤,对于此部位的扭伤,都可在对侧腕关节的养• ■ ■9老穴处找到一个显著的压痛点,只要找准了这个对应点,或 按揉或针刺,皆有捷效养老是手太阳小肠经的郄穴,有救急之功,在前臂背面 尺侧,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陷中养老穴的取法很重要,取 法不当,就难得其穴取穴时,应屈肘,掌心向胸,在尺骨小头的桡侧缘,于 尺骨小头最高点处的骨缝中取穴;也可以先把掌心向下,用另 一手的食指按在尺骨小头的最高点上,然后掌心转向胸部, 这时食指下就会出现一个骨缝,便是养老穴所在。
对于踝关节其他部位的扭伤,则非养老穴所宜,此属“缪 刺”法,明其理,对各种部位的关节或肌肉扭伤皆可一次取效7. 时间性病症时间性病症是指疾病的发作或加重有明显的时间性,在 一天内发作或加重有明显时间性的病症,多与营气的时间流 注有关笔者在《灵枢》的启发下,临床上只取一穴治疗各种时 间性病症,一般 1-3次即有佳效较为常用者有:丑时(1 时-3 时)病症针太冲,寅时(3 时-5 时)病症针太渊,巳时(9 时-11 时)病症针太白,酉时(17 时-19 时)病症针太溪等如针太冲治丑时失眠临床上常见到这样的一些失眠患者,入睡时并不困难, 但睡一觉醒了以后,再也无法入睡,但在天明之前往往又能• ■ ■10睡片刻对此类失眠的患者只要仔细询问病史,或者让患者 醒了以后看看表,往往都是下半夜 1 点-3 点失眠,对此,用 常规的针灸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但只需针太冲这一个穴位(临 睡前或下午针疗效更好),就会有很好的疗效例如 2001 年 4 月曾治疗一位 55 岁的女性患者,失眠 10 年自述:因家庭不和、工作不顺而致失眠,初始彻夜难眠, 或仅睡 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