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主题教学模式打造人文性信息技术课堂.doc
2页用主题教学模式打造人文性信息技术课堂钟晓佳(广州市萝岗区九龙第一小学,广州市萝岗区九龙镇九佛若园路,510555)[摘要] 信息技术具有工具性的特点,信息技术课堂通常会让人联想到人机对话的教学活动但是教学活动更需要注重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更应该突出人文性,让信息技术课堂不仅仅是学习利用工具的场所,更应成为学生发展信息人文素养的平台笔者结合教学目标采取主题教学模式进行实践尝试,努力把信息技术课堂打造成为人文性与工具性并重的课堂,让学生们感受到人文课堂的关怀[关键词] 主题教学模式;人文性;信息技术课堂《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教学指导意见(2012 年版) 》指出:“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注重学生对符合时代需要、与之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而且注重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运用,注重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人文因素的感悟与理解,注重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的探究、试验与创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共通能力的发展 ”主题教学是目前信息技术教学中非常流行的一个趋势相比其他教学模式,主题教学显得更生动、更活泼,也更能体现出教师对课程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对于学生而言,主题教学赋有高度的动机性,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动力,促使学生以自有的文化去解读情境,从而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因此主题教学模式对于人文性课堂的意义显而易见笔者结合教学目标采取主题教学模式进行实践尝试,努力把信息技术课堂打造成为人文性与工具性并重的课堂,让学生们感受到人文课堂的关怀一、结合实际应用,让学生体会收获之喜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有一些课程的教学内容本身就充满了趣味性,但是这种趣味性如果没有进一步地教学引导,学生们会逐步丧失对此内容的兴趣,浅尝辄止,不能体会到学习收获的喜悦以四年级信息技术学习画图软件中“图像的旋转与翻转”为例,学生们对于把一个正常的图片或照片利用工具旋转或翻转这个动作,还是非常感兴趣的,但是如果教师不进一步加以引导,学生可能会只关注图片发生的变化时带来的幽默感,停留在这个层面,没有继续深入学习的动机和期待针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笔者依据小学四年级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设计了《设计小手帕——图像的旋转与翻转》的主题教学活动在课前为学生准备了学生熟悉的图片素材,如小花、小草、小动物、灰太狼、喜羊羊等,在这个主题活动中让学生利用图像素材,学会并运用“旋转” 与“翻转”的操作技能自主设计出一幅有实际意义的作品来笔者也宣布,凡是完成作品的学生,会得到一张彩打出来的效果图,既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又能让学生享受这种收获的喜悦。
二、善用巧妙比喻,使课堂充满故事趣味在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中,一些知识点显得比较枯燥而难以理解,一些基本技能在运用的时候需要大量地简单重复,这样的学习过程会显得单调无趣例如四年级下学期的课程《有趣的符号——标点符号的输入》 ,对于输入“双字符键”中的“上档字符”必须要与键同时使用这个知识内容,学生们学习时难以理解,应用时显得生硬单调这时笔者及时带动学生发挥想象,将键做了一个有趣的比喻:引导学生先将“双字符键”想象成“一栋两层楼的房子” , “上档字符”就是二楼,如果要上二楼,我们必须要经过楼梯或者电梯,而我们的键就是“双字符键”这栋房子里的楼梯或者电梯学生们一下子觉得非常有趣,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教师此时抓住时机,结合小学生特点及课程需要,让学生们以“调查‘上档字符社区’的‘居民情况’ ”为主题,进行小组探讨总结,并组织汇报通过这个巧妙的比喻,学生们兴致勃勃地把所有上档字符进行归类总结在充满故事趣味的比喻的引导下,学生们更加乐于学习与发现三、贴近文化生活,令主题折射人文色彩笔者在五年级教学金山演示的学习时,结合学校的地域特色和校园文化等实际情况,开展了制作电子报刊的主题教学活动让学生自行分组,以 2 至 4 人为一个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其次选择电子报刊的活动主题;最后由同学们分工合作:搜集、整理资料,撰写与主题相关的文章,设计版面,制作板报,修改板报,展示汇报。
在这个活动中,一小组以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制作了电子报刊《红领巾广播站》 ,采用了采访、撰稿等方式收集资料,将学校红领巾广播站老师及成员的照片简介通过金山演示的插入“图片” 、插入“文本框” 、 插入“音乐” 、插入 “自选图形” 、 “字体字号”编辑等对演示稿作编排和美化,达到了信息技术技能学习的学习目标,同时也使学生对合作探究、校园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提高了学生收集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四小组同学以《奶奶的手艺——客家豆腐》为主题进行了探究学习,在家人的帮助下进行了图片资料的收集,再与小组同学共同撰稿,同样利用金山演示对文本、图片、声音等多媒体素材进行编辑、排版和美化此次主题教学的收获是在我意料之外的,大部分学生能够从生活出发,与文化结合,表现出了超强的信息技术素养,这种教学活动不仅体现出学生们对知识点面的综合应用,更突显文化的传承,折射出人文色彩四、实践反思与结语1、主题教学模式虽然有其明显的优越性,但不具备普适性,并不能成为唯一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还需要教师以生定教、以教定法2、主题的设计要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再好的主题脱离了教学目标就失去了教学意义3、学生在研究主题的过程中,难免会接触到教学目标以外的知识点,此时要妥善处理好主体知识与外延知识之间的关系。
4、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比较难以量化考核,主题教学只是作为促进构建人文性信息技术课堂的一种教学模式,至于教学效果的评定与分析还需要进一步地深入研究虽然现在教育界对于主题教学模式也存在一些批评的声音,但无论如何,主题教学模式还是为信息技术课堂增添了人文色彩,使得课堂生动活泼,教学内容更赋有意义,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参考文献][1] 《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教学指导意见(2012 年版) 》[2] 《广东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3] 田晓敏, “主题教学”的特征与优势[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3(01)[4] 熊雪芳,不可忽视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的人文性[J],中小学电教(下),2012(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