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总复习之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川教版).doc
16页历史总复习之九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学习主题 史前时期的人类 第1课 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1、人类的直系祖先:是生活在非洲的南方古猿在距今二三百万年前,古猿进化成“完全形成的人”,称为“猿人”晚期智人的化石在亚、非、欧洲均有发现亚洲有中国的山顶洞人,非洲有阿尔及利亚的阿尔法卢人,欧洲有法国的克罗马农人2、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三大人种,即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3、父系氏族后期,由于私有财产和阶级的产生,氏族开始瓦解,人类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从野蛮走向文明,国家也随之产生埃及、两河流域、中国、印度和希腊的克里特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时期的国家和地区第二学习主题 古代亚非文明第2课 上古亚非文明 一、神奇的金字塔:埃及地处非洲北部,尼罗河流经全境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80余座金字塔至今仍屹立在尼罗河下游的吉萨一带胡夫金字塔是最大的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标志 二、汉谟拉比法典(由汉谟拉比制定) 1、古代西亚的两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是上古文明的摇篮之一公元前19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兴起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2、《汉谟拉比法典》: A、目的:为维护统一王国的统治和奴隶制社会秩序 B、内容:(a)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构成; (b)序言和结语宣扬王权神授,诅咒不服从法律的人; (c)正文共282条,内容涉及诉讼、财产、债务、奴隶、婚姻、赔偿等方面的 法律规定,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面貌 C、意义: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 三、古代印度种姓制度 1、印度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主要有印度河和恒河 2、种姓制度:古代印度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历史上叫做种姓制度它把居民从高到低分成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第一等级婆罗门:掌管宗教祭祀,享有崇高地位; 第二等级刹帝利:充当武士,掌管军、政大权; 第三等级吠舍:是一般平民,以农、牧、工、商为职业,多数人无政治权利; 第四等级首陀罗: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和沦落的雅利安人,主要从事低贱的职业 影响:种姓之间界限森严,低级种姓不允许从事高级种姓的职业,不同种姓之间的男女不能通婚。
种姓等级界限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严重地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第3课 中古日本与阿拉伯国家一、大化改新时间:646年中大兄皇子、高向玄理拥立孝德天皇,改年号为“大化”,效仿中国隋唐的封建制度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内容: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改由国家管理; 仿照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颁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 实行中央集权,废除世袭制度,中央和地方设置官僚机构进行治理 意义: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大化改新后,日本用汉字的偏旁、部首和草书创造出标音字母——假名,形成汉字、假名并用的独特日本文字体系 二、阿拉伯的兴起622年,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穆罕默德既是伊斯兰教的宗教领袖,也是政府首脑和军事统帅630年,打回麦加,把麦加定为伊斯兰教的圣地,并把克尔白神庙改为伊斯兰教清真寺 632年穆罕默德去世时,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大体完成第三主题 古代欧洲文明第4课 古代希腊 一、古希腊的繁荣 1、古代希腊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西部海岸和意大利南部地区 2、公元前2000年左右,克里特文明出现,前1500年左右,迈锡尼文明出现。
克里特和迈锡尼的古老文明被称为爱琴文明爱琴文明是希腊历史的开始,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3、前8世纪至前6世纪,希腊地区兴起了众多奴隶制城邦,其中以斯巴达和雅典最为著名 4、公元前5世纪,希腊进入经济、政治和文化全面繁荣的时期,奴隶制充分发展起来奴隶成了社会的主要生产者雅典工商贸易兴盛,是当时地中海地区最大的商贸中心,是最繁荣的城邦,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 二、雅典民主政治 1、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进行,建立了民主政治 2、伯里克利改革: 城邦政治更加民主化表现:①民主政治时期的雅典没有国王,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是掌握国家权力的最重要的机构②公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国家各级官职向公民开放,通过选举产生③由全体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是雅典国家的最高决策机构民主性:①雅典基本上实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公民左右着国家政权, ③民主政治达到了顶峰 局限性:①这种民主是建立在奴隶主对奴隶专政基础之上的, ②奴隶和妇女没有政治权利, ③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只是拥有公民权的少数雅典人。
第5课 古代罗马 一、罗马共和国 1、古罗马国家是由位于意大利台伯河畔的罗马城发展而来公元前510年,罗马建立奴隶制共和国布匿战争:罗马与北非强国迦太基进行了长达100多年的争霸战争,罗马最终战胜了迦太基公元前2世纪末,罗马取得地中海的霸权,成为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罗马共和国时期,制定了共和制法律,完善了共和制机构,公民享有参与政治活动的权利国家没有国王或皇帝,最重要的机构是元老院,最高的官职是执政官罗马共和国的政权主要掌握在贵族奴隶主手中罗马共和国时期奴隶制盛行奴隶被视为“会说话的工具”,没有人身权利有些奴隶被训练成角斗士 3、罗马共和国后期,声势浩大的斯巴达克起义震撼了罗马的统治公元前45年,恺撒夺得罗马最高权力成为独裁者,罗马共和国名存实亡第6课 中古时代的欧洲 一、封建等级制度 1、5世纪末,日耳曼人兴起了,一个个日耳曼国家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来,西欧进入了封建社会 2、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封建等级制度 公元8世纪初,法兰克王国的宫相查理·马特推行采邑制,实行土地分封国王将土地分封给臣下,臣下又将分得的土地分封给自己的下属,下属又将土地再分封。
经过层层分封,形成了国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和骑士等不同爵位的封建主等级各封建主之间以主臣关系依次隶从,构成一座封建等级金字塔塔的最底层是农奴大大小小封建主占有土地,形成封建庄园 二、教会的统治 1、丕平献土:756年,法兰克国王矮子丕平为报答教皇对他的支持,把用武力夺取的意大利中部一片领土献给教皇,形成了罗马教皇国,史称“丕平献土” 2、教会统治的时代称为“黑暗时代”,原因:政治上:罗马教皇被视为上帝在人间的最高代表,有权废立国王,地位至高无上经济上: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有西欧三分一以上的土地,不但剥削领地上的农民,还要向全体居民征收什一税思想文化上:教会是西欧最顽固的封建精神堡垒,垄断教育,宣扬《圣经》是一切知识的顶峰,反对学习基督教神学以外的知识,禁绝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教会的统治,严重影响了西欧社会的进步,所以历史上把教会统治的时代称为“黑暗时代” 三、西欧城市的兴起: 1.时间:11世纪前后城市为获得自治权,不断进行反对封建主的斗争琅城起义是城市反封建主斗争的典型 2.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法国的巴黎、马赛,英国的伦敦等,都是当时西欧兴起的著名工商业城市。
城市的兴起对瓦解西欧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文明起着重要作用 四、拜占廷帝国的败落 1、拜占廷帝国就是东罗马帝国,因其首都君士坦丁堡原称拜占廷而得名 2、拜占廷帝国继承古希腊罗马文明,5世纪至6世纪初时一度出现繁荣景象君士坦丁堡因繁华富丽而被西欧人视为天堂 3、6世纪上半叶,皇帝查士丁尼为恢复昔日的罗马帝国而频繁用兵,导致民穷财尽 4、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攻陷君士坦丁堡,灭掉了延续千年的古老帝国第四学习主题 古代文明的交融第7课 古代东方与西方的战争 一、希波战争与亚历山大东征 1、希波战争:公元前492年,波斯入侵希腊,以雅典和斯巴达为首的希腊城邦奋起抗敌,希腊与波斯的战争爆发,史称“希波战争”希波战争延续了近半个世纪,希腊以小胜大,以弱胜强,最后战败了波斯 2、亚历山大东征:为夺取东方的土地和财富,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东侵波斯次年,在伊苏斯之战击败波斯皇帝亲率的波斯主力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经过十年的征战,亚历山大夺取了埃及和亚洲的大片土地,灭掉了波斯帝国,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东侵给东方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二、罗马对地中海地区的征服 1、公元前301年,亚历山大帝国分裂在地中海东部形成马其顿王国、塞琉古王国、托勒密王国等国家 2、公元前3世纪末,罗马发动了征服地中海东部的战争经过近一个世纪,马其顿王国、希腊、塞琉古王国先后被征服公元前30年,埃及托勒密王国最后被屋大维所灭此后,这一地区出现了两个世纪的和平与繁荣(1-2世纪)第8课 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一、马可·波罗东游 1、马可·波罗: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上杰出的代表之一 2、马可·波罗,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1271年,沿丝绸之路东行,经三年多来到中国在中国,他掌握了蒙古语和汉语;被委以官职;他侨居中国17年,除在京城任职外,还受皇帝之命巡游外省和出使缅甸、南洋,足迹遍及中国许多地方和亚洲一些国家回国后,口授了《马可·波罗游记》,此书对西方人了解东方起了重要作用 二、阿拉伯数字的西传 1.阿拉伯数字是东方文明的重大成果,其西传到欧洲是东西方文明交流史上突出的例证 2.古印度的数学成就:古印度人创造发明了0至9十个数字符号,称为数码;他们使用了较为完备的十进位计算法 3.约12世纪,印度的这套数码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被误称为“阿拉伯数字”。
此后,十个数码在世界各国流行,成为通用的数学符号第五学习主题 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第9课 古代的文字与文学 一、象形文字与楔形文字 1 、象形文字:古代埃及人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发明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由表示人物、走兽、禽鸟及各种器物的象形符号构成书写材料:纸草或铭刻在石碑、石柱、木头上 2、 楔形文字:古代两河流域居民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发明他们把简化了的图画文字用芦秆或木棍刻在黏土做成的泥版上记事因每个字刻出的笔画一头粗一头细,形状像楔子一样,所以叫楔形文字前2000年开始成为西亚地区的通用文字 二、荷马史诗与《俄狄浦斯王》 1、荷马史诗相传是古希腊肓诗人荷马所作,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描写有关特洛伊战争的长篇叙事诗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世纪—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生活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是欧洲第一部优秀文学作品,也是不朽的世界文学名著 2、《伊利亚特》描写的是特洛伊战争中希腊人与特洛伊人之间惊心动魄的战斗《奥德赛》描写的是希腊英雄海上历险的故事 3、公元前5世纪,希腊戏剧非常繁荣歌颂英雄主义是希腊戏剧鲜明的主题。
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