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苏联知识点总结教师版.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85466779
  • 上传时间:2022-04-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71.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专题七框架和知识点1917 年 建立工 农苏维 埃政权“战时共 产主义” 政策、新 经济政 策通过工业化与 农业集体化, 确立斯大林模 式“成就与失 误”并存赫鲁晓夫改 革、勃列日涅 夫改革、戈尔 巴乔夫改革未能清 除斯大 林模式 的弊端(=>斯大林政策的比较建立新体政权巩固政 权,恢 复经济确立体制改革1936年社会主1922年苏联建立义制度确立改革失败 苏联解体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时间及人物1918〜1920列宁1921〜1929列宁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1936确立) 斯大林背景苏俄国内战争爆发; 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国内战争已基本结朿 战时共产主义的不适应国际形势严峻(资本主义包围中); 斯大林执政;落后的农业国农业余粮收集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集体化、农业税很重T#大中小工业一律收归 国有(单一的公有制, 高度集中管理)国家资本主义高度集中的国家计划模式,直接管理贸易取消自由贸易(否定商品货币关系)恢复自由贸易,允许商品买卖排斥市场调节,国家 统一调拨、计划供应分配实物配给制(平均主义)按劳取酬的工资制工资制(平均主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重难点突破]①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废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客观的历史原因是什么?简单地说是7年战争的破坏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负面影响使苏俄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 治危机。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致使农业生产不断下降,工业生产也受到影 响,农民的不满演化成各地的暴乱对此,列宁也作了检讨: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② 新经济政策是苏俄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这个“探索”性表现在哪里呢?它放弃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从俄国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实际 出发,在一定的时间内和一定的程度上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充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 扩大生产,从而发展农业,恢复国民经济,逐步过度到社会主义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是没有的③ 斯大林模式是什么? 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建成“工农社会主义国家”这标志着苏 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这--体制称为“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的特点是:国家用指令性计划管理一切经济活动;限制商品货币的关 系,否认市场的作用;用剥夺农民、限制居民提高生活水平的做法,实现高积累、多投入、快速度, 片面发展重工业在政治上的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 指派,基本不收群众监督;权力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

      比较赫鲁晓夫(1953-1964)、勃列日列夫(1964—1982)、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一1991):相同点:(1) 背景:改革都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人民 要求提高生活水平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2) 指导思想方面:赫鲁晓夫、勃列H涅夫改革都 没有突破原有的经济体制的框框,只是对原有体制 进行局部改革3) 内容(措施):主要都涉及了经济领域;都扩大了 企业的自主权;都在不同程度上承认或允许在公有 制形式外私人(个体)经济的存在4) 结果:改革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不同点:(1) 指导思想:戈尔巴弄夫改革提出了 “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主张对苏联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2) 具体内容:三次改革的侧重点不同,赫鲁晓夫的改革的重点在农业领域也是首先从农业开始 的;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在工业,且是重工业领域;戈尔巴乔夫改革不仅涉及经济领域,而1=1.还涉及政治领域高考题及模拟题集萃一、选择题1. (2011年海南高考20题)“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 得出上述认识的时间应在僧■ll・l1973年,勃列日涅夫与尼克松 在白宫阳台上亲切交谈心A. 二月革命时期 B.十月革命时期C.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D.新经济政策时期解答:抓住关键词“国家资本主义”、“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 可以反映出其政策应该是新经济政策,主要内容体现在固定的粮食 税、自由贸易措施上。

      故选D项2. (2011年江苏高考17题)右图“阳台对话”向世界传递的信息是A.古巴导弹危机结束 B.美苏关系趋于缓和C•冷战格局全面终结 D.多极化世界的來临答案:B本题利用“阳台对话”这一历史事件,考查了二战后国际关 系格局的发展、演变根据相关所学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苏联, 作为冋访,勃列日涅夫总书记在1973年访问了美国从1972年开始, 苏美两国进入了短暂的蜜月期,苏美关系缓和本题A项古巴导弹危机是1962年冷战时期在美国、 苏联与古巴之间爆发的一场极其严重的政治、军事危机,时间上与材料不吻合C项冷战格局的终 结以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为标志D项说法错误,当前多极化格局并未建立起來,世 界正朝多极化方向发展据此本题应选B项亲切交谈”说明美苏关系趋于缓和古巴导弹危机发 生于赫鲁晓夫和肯尼迪在位时期;苏联解体后,美苏冷战结束;多极化趋势岀现并加强,但多极化 格局尚未形成说明A、C、D表述错误3. (2011年江苏高考16题)在苏联,1928年1公担棵麦可分別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 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 5米印花布、0. 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 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0%, ■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o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 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 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答案:D根据所学,为了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苏联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

      但这种模式也存在严重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 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民的 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特别是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后来因没有进行有效的改革而日益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 一个重要原因本题材料所述正反映了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极大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选D项,其他ABC三项说法错误斯大林执政时期政府采取提高工业产品价格、降低农产品价格 等方法,牺牲农民利益,发展工业,实现工业化农副产品质量差”“农产品过剩”“市场经济体制”表 述错误4. (2011-全国文综大纲卷-22) 1964年到1982年期问,前苏联''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逐渐取代 了''改革〃的提法,随之出现的是()A.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 B.破坏法制现象得到纠正C.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确立 D.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解析】A根据所学,1964年到1982年正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勃列日涅夫上台后着手进行改 革,但改革只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某种修补,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他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执政期间,苏联的军备力量大为增长,一跃而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人 民牛活也有所改善。

      但也出现政治生活僵化,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活力衰退,社会矛盾丛生等 情况,使国家陷入困境联系本题,符合题意的应是A项,使''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其他各项 与所学不符5. (2010年北京卷)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 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 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苏联经济政策的理解根据材料和所学史实20世纪70年代苏联在勃列日涅 夫领导下进行经济改革,在工业上推行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核心的新经济体制,但并没有突破高度 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所以此题应该选择D项6. (2009江苏历史)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岀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Z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 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答案D7、(湖南省浏阳一中、陵一中2011届高三第五次月考)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需要先》工人®行 大规模"十字军讨 伐;’到所有一切生 产粮食和燃料旳Z 域去,到所有_切 运输和分配根食和 燃科旳地点去.Q17形成了这祥的政治 形势:要求龙烦立 即采取迅速的、最 坚决的、最紧急的 办法来改善农民的 生活戏况和提咼他 们的生产力。

      FQtt KT tt*最主要原因是A.政府重视农业生产B.国家经济政策的调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赋税 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答案B8. (2011年1月南京模拟17题)某同学在关于苏联(俄)的历史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以下两段 材料,其最合适的主题是()A. 由余粮收集制到粮食税B. 由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C. 由余粮收集制到农业集体化D. 由市场经济到计划经济【点拨】根据第一段材料中 “需要先进工人进……到所有一切 运输和分配粮食和燃料的地点去” 可知,说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 的余粮收集制,从而排除D;根据 第二段材料中“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可知,说的是新经济政策中的固定 粮食税,从而排除B、C,并再次否定D答案】A9. (2010年9月南京市高三调研17题)右图为1922年与1925年苏联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对比图,出现这种变化的C•国内外战争的结束 D.农业集体化程度的提高【点拨】本题中主要农产品产量提高与1921年新经济政策和1925年工业化实施有密切的关 系。

      A项政府重视农业生产说法明显错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历来对农业不够重视,农业为 工业服务,极大损害了农民阶级的利益和生产积极性;C项1920年国内外战争基木结束;D项1927 年联共(布)十五大召开提出农业集体化方针,此后农业集体化运动在全国展开答案】B10. (江西省宜春中学2011届高三10月月考)[美国]史密斯作品《俄国人》中有三段描述'这 里是工人的乐园,是世界上工人们混日子的最好地方,一个俄国青年……向我说:“'他们不能把 我们解雇'”、“即使在苏联本国生产的(某些)商品供应比较充裕时,俄国人也宁愿多出些钱购 买进口货尽管排队是那样辛苦受罪,但是,一个俄国妇女一看到有人在那里站队,她的本 能反应就是立即排了进去,甚至她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