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邵丽云事迹材料.doc
8页1山东省实验中学邵丽云老师 事迹材料教师,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育事业是伟大的,光荣的但教师每天所进行的教育教学工作,却又是极为平凡的,琐碎的就是在这样平凡的岗位上,山东省实验中学数学教师邵丽云无怨无悔地奋斗了三十多年,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努力追求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把无数个四十分钟演绎成了忠诚于教育事业的丰碑,并被授予“齐鲁 名师” 、省特级教 师、省优秀教师、省“十佳”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标兵、省职业道德先进个人、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 劳动奖 章获得者、全国先 进工作者等称号,同 时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一、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1982 年,20 岁的邵丽云以优异的成绩从曲阜师范大学结束学业对于高考制度恢复后的首届大学毕业生来说,那时有着太多令人羡慕的选择然而,邵丽云却怀着“一心 报国育桃李” 的豪情,深深地扎根在山东省实验中学的三尺讲台上在很多人眼里,数学无疑是一门相对抽象、枯燥的学科要把数学这门课讲得生动透彻,让学生喜欢,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一位记者曾问邵丽云,你的学生为什么喜欢数学,为什么喜欢上你的课?她说:“数学本身其 实很美,作 为一位数学老师,只有自己先体会到这种美,才可能把课讲得生动,学生理解起来才更容易。
老师要做的也就是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这种美 ”多么轻松的一句话,可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领略到这种美,三十一年来,邵丽云在中学数学教学这块园地上一直辛勤耕耘着2她每次备课时,每一个环节、每一道题都是反复推敲琢磨,哪怕是讲得烂熟的内容,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内在规律的美,为了创设一节课的问题情景,常常是翻阅大量材料,演解大量的习题,直到设计出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情景如数学上的一些公式、定理,她总是通过创设的情景让学生自己探索推导,让学生明白其来龙去脉,由此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对于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她不仅耐心的给出解答,而且是和学生共同分析出现的原因,直到学生真正明白为止教学风格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把教学上升到美的层次更非易事注重教学反思,加速专业成长,是她不懈的追求多年来,邵丽云积累了数百万字标准教案和解题笔记,逐渐形成了以建构主义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以“创设 情境,问题导学,合作探究” 为 特点的教学 风 格她注重对学生学 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她注意教学内容的充实性和结构性,教学方式的趣味性和启发性,教学语言的生动性和深刻性,习题的典型性和灵活性正因如此,在学生的眼里邵丽云成为智慧的象征。
课堂上,她总是能化复杂为简单,化枯燥为妙趣横生,一些艰涩的定义、抽象的原理,她仅用一个比喻,三言两语就能使学生豁然开朗她的讲授,总是深入浅出,清晰明了听她的课,不由得使学生集中全部注意力,会隐隐约约地感到有一种力量在吸引,甚至在征服就是这种力量,使学生渐渐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03 级学生周峰,原是一位初中数学不太好的同学,进入高中以后喜欢上邵老师的数学课,成了班上的数学迷在邵丽云的3指导帮助下,他数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参加全国数学联赛获山东赛区一等奖,后被保送进入南开大学数学基地班,成为当时实验中学普通班中唯一获学科竞赛奖保送的还有好多同学因为喜欢数学,把研究数学作为自己一生的工作多年来,邵丽云教过的学生,爱学数学、好学数学已渐成一种风气;邵丽云带过的班,数学平均成绩位居年级第一,已是不成文的惯例曾有一年,省实验中学共有 41 人保送进入大学,邵丽云所带的班级,有 7 位同学被保送进入北大、清华等重点大学,占到学校保送人数的六分之一,班里升入大学的人数也名列年级前茅二、用“师爱”给每一个孩子带来幸福感 “爱 是教育的前提” ,这是邵丽云经常说 的一句话在邵丽云眼里,学生没有高低贵贱、灵愚好差之分。
她一直用真情与学生进行生命的对话、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融,更是用实际行动诠释自己对学生的爱心,并产生了一个个教育的奇迹在班里,经常有一些学习吃力、生活有困难或心理上存在障碍的学生,对于他们,邵丽云以一个女老师特有的细心给与了更多的关注,用自己的爱温暖了他们的心她所带的班中有一位家境非常贫困的女生,很懂事,几乎不向家里要钱,中午经常不吃饭,每到别人用餐时她就躲到走廊里学习邵老师在操场上找到了她,学生流着眼泪讲起了她的家庭,邵老师心疼地一下把她搂进怀里从此,邵丽云每月从自己当时只有几百元的工资中拿出 50 元资助她,一直坚持到她毕业考上大学在执教的三十年中,象这样资助过的学生还有许多,不管班里哪位同学遇上困难,慷慨解囊无私4援助已成为邵老师的习惯,她觉得为学生解决学习与生活上的一些困难是一个老师所能做和应该做的,是为学生负责邵丽云所说的“爱” 还 包括了对学生心灵的 爱护,这也是她在与学生沟通时特别注意的一点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一些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老师和家长的一些做法很容易伤着他们她班里曾有一位女同学,因父母离异造成心理失衡,学习成绩一路下滑,而且产生了厌世情绪邵丽云了解情况后,一段时间内几乎每天都抽出一两个小时陪着她,和她谈心,引导她参加各类学校活动,同时还鼓励他积极参加竞选为班级服务,引导她多个视角看待挫折。
不仅如此,邵丽云还多次进行家访,开导她的母亲,告诉她孩子的心理状况,促使她们母女互相沟通,渐渐地,这个学生心态调整得比较正常了,有什么烦恼主动找老师倾诉,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后来,这个学生考入了大学,家长专程来感谢:“邵老师, 谢谢你,你救了我 们孩子,我 们不会忘记你 ” 邵丽云将更多的关爱和时间给了她的学生,节假日也用来和学生谈心,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义务有一次和学生谈心直到晚上 10 点多,走到自己家门口,发现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蹲在台阶上,没带门钥匙,已冻得小脸通红、手脚冰凉后来,女儿对她说:“ 妈妈 ,你什么 时 候把我当成你的学生就好了 ”在邵丽云的心中,份量最重的总是学生2001 年冬天,她做了乳腺肿瘤切除手术因为心中惦记着高三学生的课,她不顾医生的强烈反对,手术后两天未等拆线就回到了学校讲台上,她用竭尽全力也抬不高的手臂在黑板上吃力地写写画画学生们察觉到了她蜡黄的脸色和因为疼痛而不时皱起的眉头,流着眼泪说:“邵5老师,您别给我们上课了!”家长闻听感动地送来了鲜花,并纷纷给学校领导打,请求领导下命令让邵老师休息邵丽云就是凭着这样一种精神,赢得了全体学生和家长们的尊敬三、 “做学生最贴心的朋友”邵丽云说:“教学效果的好坏,不光和 讲课的技巧有关,好要让学生感到亲切,愿意和你交流。
” 虽然 31 年的教龄早已可以称为“老教师” ,但是邵 丽 云却一直和年轻人 “走”在一起 “不许这样不许那样的说教对孩子们来说是苍白的”, 为了能不断地和十几岁的高中生们有共同语言,邵丽云也看郭敬明的小说,听流行音乐,看足球联赛,甚至她也会去关注 Ladygaga 这个话题女王每当她和学生们交流起来,学生们都会惊呼:“老师 ,你怎么什么都知道?” 走进了学生们的心灵,就会获得孩子们的信赖高中生的年纪,正是孩子们思想形成和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段,邵丽云教育学生们,虽然自己也关注各种时尚的时装、音乐、足球甚至话题人物,但是“ 人在不自信的 时候才会穿奇装异服吸引别人,如果你有自信有美的地方,就不会染头发、涂指甲,青春就是美,不需要装饰……” 当发现自己和老 师没有代沟,有一致的关注事物时,孩子们也更乐于接受老师的劝导正因为如此,在学生们心目中,邵丽云不仅是一个慈爱的老师,还是一个贴心的朋友在班级工作中,邵丽云始终把培养学生高尚品格、养成良好习惯作为班级工作的重点之一从教的三十多年中邵丽云有 15 年担任班主任工作,无论面对怎样的情形,她从没有大声呵斥过学生,有的只是宽容、耐心和轻声细语的开导。
她认为好的老师应该是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科学有效的方法去引导、感召、熏陶、塑造6学生她所带班中曾经有两个学生值日时总迟到,每次还振振有辞地强调各种理由于是每次轮到他俩值日,邵丽云就早早的来到学校和这两个同学一起卫生扫除,中午和他们谈心那时候她的孩子还很小又住在校外,而做到这一切意味着她要每天早上五点多钟起床,安顿好睡眼惺忪的孩子,然后再蹬着车子顶着寒风赶到学校当从别的老师口中得知这些时,这两个学生惭愧地说:“老 师 ,您不用陪我们值日了,看我们的行动吧 ”后来他们成了班里的卫生骨干,班级的卫生状况一直保持很好在学生的眼中,邵丽云就像是一个强大的磁场她的班级管理是一种艺术,每个学生都心悦诚服地接受她、爱戴她她所带的班都有四个特点:一是学习气氛浓,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探究、自主学习,并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二是班级凝聚力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处特别融洽;三是学生特别遵规守纪有礼貌四是集体活动最出色不须老师督促,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做,并力争达到最好在邵丽云的办公桌上,端正的摆放着一些小工艺品,这是每一届学生在教师节时送给她的礼物,这些小工艺品中有一艘做工精细的小帆船,这是邵丽云班的课代表在教师节时代表全班同学送来的,并且认真地告诉他:“老师你是我 们的船长,我们是水手”邵丽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因为他能理解学生们的心思——孩子们并不仅仅甘于做船上的乘客,他们希望能和老师同舟共济。
正因为这样,邵丽云对这件礼物特别珍惜,把他放在了最显眼的地方四、让光亮照耀更多的地方7在同事的眼中,邵老师是无私的典范作为数学教研组的“船长” ,她 总 是虚心地与其他教 师沟通、交流、探讨、合作为让年轻的新教师们尽快成长起来,她积极承担起培养新教师的重任,毫无保留的口传身授,加快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她的带领下全组老师齐心合力,听课、磨课、评课、示范等,指导和帮助教研组先后有16 名年轻教师在省市,全国各类教学比赛中获一等奖从 2004 至今,每两年的全国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中,连续五届有五位青年教师获全国优质课一等奖,为此也多次应评委会的邀请,为参赛选手作点评,受到大会专家与老师们的高度好评,为济南市和学校争得了荣誉2011 年 9 月,在济南教育局教育均衡发展战略下,邵丽云参加了“ 特 级教 师、名优 教师跨校交流” 活动 ,踏上了去济南七中为期三年的交流征途面对教学环境的突然改变,邵老师主动与班主任老师、任课老师、学生多次交流,尽快地熟悉了学生情况在教学上,努力适应学生,贴近学生她从第一节课开始,就注重利用数学的有趣、应用和重要性吸引学生,以自己对数学教学的热爱来感染学生,以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来鼓励学生,以学生的互教互学激励来学生。
她上的每一节课都吸引了其他老师前来听课,她尽力把每一堂课都上成高效课、精品课邵老师致力于与七中的其他老师共同探索如何才能让学生接受、掌握知识,思考如何将知识简单化、趣味化、系统化、模式化邵老师将其逐渐归纳为适合该校学生的“ 轮番式、阶梯式、参沙式”教学法,并正在日益发挥其效应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现在她授课的班里有一部分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并有几个学生开始钻8研较深的问题 “名师 交流” 战略的作用也正在逐 渐显现在大家的眼中,邵丽云是教书育人的楷模1995 年,邵丽云成为当时济南市最年轻的中学高级教师;2002 年,年仅 40 岁的邵丽云被评为山东省特级教师,也是济南市当时唯一仍在数学教学一线上的特级教师2004 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5 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作为全省八位教师代表之一,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等同志的接见伴随着邵老师知名度的提高,许多人慕名而来以高薪聘请她外出代课但邵老师丝毫不为金钱所动,拒绝了一切有偿家教和代课,有限的课余时间几乎全部用来钻研业务和为学生义务功课每当人们问起她做老师的感受时,邵丽云说:“做老师我感觉特别幸福,当学生们看见你,远远的跟你打招呼,叫一声老师好;当看到上课时,孩子们两眼流露出那双对知识渴望的眼神,当看到从进入大学或走出国门或踏上工作岗位的学生们寄来的祝福卡片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