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TM的基本动作说明.pdf
16页1 - 第四節 MTM 的基本動作說明(1)伸手 Reach- 符號 R 手或手指向目的物移動的基本動作,但伸手並不限於空手移動伸手的變動因素:三種A) 手或手指之距離移動距離以食指移動痕跡為基準,假如移動距離在2cm以下時,則以 f 表示之B) 伸手條件:五種 (見附頁 ) C) 動作型態 (TYPE):三種型態 I:伸手之開始與終止皆為靜止型態型態 II:伸手之開始或終止為靜止型態型態 III:伸手之開始與終止皆為移動型態符號─── MR 伸手之條件:五種A:向固定位置或他手之目的物伸手之情況B:向無固定位置之目的物伸手之情況C:向放置雜亂之目的物伸手之情況此時會發生選擇 (Select) 之因素,如向零件之零件箱伸手的動作等D:向小型目的物 (其斷面直徑 3mm以下 )或須適當抓取之目的物伸手的動員等E:向身體之自然位置伸手的情況如手回到自然之工作位置等例:向桌上之鉛筆伸手6cm,則為 R6B2)搬運 Move──符號 M 搬運之條件:三種A:搬運目的物至他手或停止位置之情況B:搬運目的物至大概位置之情況C:搬運目的物至精確位置之情況例:M30B-6表示單手 (從貨車 )搬下 6kg之貨物,移動距離30cm,雙手則後加“ 1/2”。
3)身體之輔助動作Body Assists 例:伸手 50cm時,其肩部同時發生10cm之移動,則其實際移動距離應為50cm-10cm=40cm (4)旋轉 (Turn──符號 T) (以前臂為軸之手或手指的旋轉動作) 旋轉變動因素:二種 (不以 A、B 表示) A):轉角度﹐以角度值表示B):之重量或阻力重量阻力分為三級﹕1~1kg S 1.1~5kg M 5.1~16kg L 例如﹕旋轉阻力 3kg 之門把 1200時﹐表示為 T120M(5)加壓 Apply Pressure------ 符號 AP 加壓變動因素僅有條件一項﹕二個- 2 - 1:為強力加壓而在加壓之前有{ 重抓(Regrasp) 的動作,故時間值較大,其符號為API2:與條件 1 之相異點為輕微的加壓,即為{重抓}之動作,其符號為AP2 (6)旋擺運動 Cranking Motion─符號 C(以肘為軸的擺動動作 ) 旋擺運動變動因素:三種(A) 旋擺運動直徑,以cm 為單位B) 目的物之阻力,以kg 為單位未滿 1kg 時,直接使用旋擺運動時間表,超過1kg 時,以『搬運』之重量輔正係數與常數修正之Δ旋擺兩種情況:連續、斷續。
1:連續旋擺運動──符號C 時間計算公式: [(N? T+5.2)R]+K N 為旋擺次數; T 為旋擺直徑;R 為阻力係數 (即搬運之重量係數 );G1C:抓取圓筒型物體,而其底面與側面有障礙者圓筒型物體之大小分三級:(以直徑表示大小 ) G1C1:13mm 以上G1C2:6~12mm G1C3:5mm G2:須要重抓 (Regroup)動作始等控制目的物之狀態G3:抓取從他手搬運而來之物G4:從零亂之同種或異種集合目的物抓取之動作從目的物之大小分三級:G4A:26mm*26mm*26mm 以上G4B:6mm*6mm*3mm~~25mm*25mm*25mm G4C:5mm*5mm*2mm 以下G5:以手指或手之接觸 (Contact)即可控制目的物之動作如:按電鈴等8)放手 Release ──符號 RL 放卸以手指或控制之目的物的動作使用工具或鉗之動作,不在此類放手條件:兩種RL1:開放手指而釋放目的物之動作,手指之轉動距離在2cm 以下時RL2:放卸以手指或手接觸而控制之目的物,恰與G5相反此時間值亦為0,但分析動作時,切不可忽略分析記錄9)對準 Position ──符號 P 使目的物與另一目的物對準整齊(Align,Orient,Engage)的動作。
對準之動作也包括插放2cm 以下之動作在對準時的搬運動作﹐其條件務須不C. 對準變動因素﹕三種A)結合程度( Engage )﹕三種程度 1﹕給合程度很松弛﹐要以物體重量自行套入 3 - 程度 2﹕結合程度稍微緊密﹐需用微力將物體套入程度 3﹕結合程度非常緊密﹐需用大力將物體套入判斷結合程度之指標﹕套入物體時﹐用力與模糊不清者﹐ 為程度 1 用力很明顯者﹐ 為程度 3此外為 2.B)對稱性﹕三種1﹕對稱性 Symmetrical──符號 S 如﹕兩圓形物體結合之情形2﹕半對稱( Semi Symmetrical)──符號 SS如﹕兩正方形的物體結合之情形換言之﹐其結合位置有兩點以上者3:非對稱 (NON Symmetrical) ──符號 NS 如:兩梯形物體結合之情形換言之,其結合位置只有一點C)操作之難易程度﹕兩種1﹕操作容易( Ease to handle)──符號 E 操作之物體堅固﹐結合度程寬馳﹐不必G2 之動作者2﹕操作困難( Difficult to handle )──符號 D 操作之物體柔軟或細小﹐結合位置距離遠者及必須有G2 動作發生之情況例﹕套進銅筆之云集動作P2SD。
縫針與縫線之對準動作為P3SD除上述外﹐尚有不須結合之『對準』動作﹕兩種1﹕點結合按點重合之空隙分為四種﹕M-C﹕6.1~12mm P1SE或 P1SD:1.6~6mm P2SE或 78P2SD;0.5~1.5mm P3SE或 P3SD;0~0.4mm 2﹕線重合按線長分兩種﹕P2SE:線長 7cm 兩次 P2SE;線長 8cm (10)拆卸 Disengage ──符號 D 拆卸兩結合之物體時﹐有反動力發生的動作拆卸變動因素﹕兩種A)結合程度程度 1﹕無明顯之反動動作發生程度 2﹕因結合程度稍微堅固﹐故拆卸時有10~13cm反動作發生每當有拘束力(Binding)時﹐須加 G2 之動作程度 3﹕因結合程度非常堅固﹐故需費大力始能拆離﹐其反動動作有14~30cm若尚有拘束力 (Binding)存在﹐須加 AP1 之動作B)操作之難易程度﹕兩種1﹕操作容易──符號E拆離兩結合物體時﹐只需少許之控制力(Control)即可操作 4 - 2﹕操作困難──符號D5 拆離兩結合物體時﹐需要有困難之控制力﹐始可操作如拆缺時有障礙物之存在等情形11)眼睛之時間Eye Time △眼睛的正常視野範圍為距離40cm|處﹐直徑為 10cm之範圍內。
△在正常視野範圍內﹐可辨清目的物目視距離與直徑具有比例之關系﹐係數為1.5眼睛時間因素﹕兩種ET﹕眼睛移動時間 Eye Travel Time 試覺從一定點移動至另一點﹐所需之時間為 1 5.2*T/D(TMU) 但最高時間不得超過20TMUT為眼睛之移動距離﹐D為眼睛之垂直距離EF﹕眼睛之視覺焦點Eye Focus 對準視覺焦點所需之時間為7.3TMU 12)全身動作 Body Motion 腳或身體之動作(不包含手指﹑手﹑臂﹑及眼睛之動作)A)足部動作 Foot motion 符號FM以踝( Amkle)為支點之足部動作﹐其時間值8.5Tmu自動作距離 5~10cm之平衡B)腳部動作 Leg Motion──符號 LM 移動足部時之腳部動作C)橫側移步動作條件﹕兩種SS-C1:向橫側移一步即可著手與工作之條件SS-C2:向橫側兩步﹐始可著手工作之條件D)轉變身體方向 Turn Body──符號 TB 轉變原本之身體方向TBC1:與 SS-C1 之基本定義相同TBC2:與 SS-C2 之基本定義相同E)彎腰( Bend)與起身( Arise form Bend)──符號 B,ABF)變膝蓋(Stoop)與起身(Arise form stoop)與起身(Arise form stoop)──符號 S,AS。
G)單膝跪地( Kmeel on one knee )與起身(A rise form kneel on both Knee ) H)雙膝跪地 (kneel on both knee) 與起身 (Arise form kneel on both Knee)──符號KBK,AKBK I)坐下(Sit)與站起來 (Stand)──符號 SIT,STDJ)步行(Walking)──符號 WD O T B A - 5 - 腳之交互移動﹐使身體前進或后退之動作步行3m時﹐以 W3M 表示步行 4 步時﹐以 W4P 表示﹐步行有保障﹐或凹凸不平之路面2 步﹐須要謹慎小心﹐以W2P 表示搬動作上[一間步 ]之距離 : 13)動作之聯合當兩動作同時發生時﹐其時間值動作稱為時限動作(Limiting Motion ) 被時限動作所控制的動作﹐稱為被時限動作(Llimition Motion) 動作之聯合型﹕三種A)合并動作( Combined Motion)兩種或兩種以上之動作﹐同時在同一身體部位發生者B)同時動作 (Simultaneous Motion) 兩種或兩種以上之動作﹐同時在不同之身體部位發生者。
C)復合動作 (Simultaneous and Combined Motion) 同時動作與合並動作之復合 5 - 腳之交互移動﹐使身體前進或后退之動作步行3m時﹐以 W3M 表示步行 4 步時﹐以 W4P 表示﹐步行有保障﹐或凹凸不平之路面2 步﹐須要謹慎小心﹐以W2P 表示搬動作上[一間步 ]之距離 : 13)動作之聯合當兩動作同時發生時﹐其時間值動作稱為時限動作(Limiting Motion ) 被時限動作所控制的動作﹐稱為被時限動作(Llimition Motion) 動作之聯合型﹕三種A)合并動作( Combined Motion)兩種或兩種以上之動作﹐同時在同一身體部位發生者B)同時動作 (Simultaneous Motion) 兩種或兩種以上之動作﹐同時在不同之身體部位發生者C)復合動作 (Simultaneous and Combined Motion) 同時動作與合並動作之復合 5 - 腳之交互移動﹐使身體前進或后退之動作步行3m時﹐以 W3M 表示步行 4 步時﹐以 W4P 表示﹐步行有保障﹐或凹凸不平之路面2 步﹐須要謹慎小心﹐以W2P 表示搬動作上[一間步 ]之距離 : 13)動作之聯合當兩動作同時發生時﹐其時間值動作稱為時限動作(Limiting Motion ) 。
被時限動作所控制的動作﹐稱為被時限動作(Llimition Motion) 動作之聯合型﹕三種A)合并動作( Combined Motion)兩種或兩種以上之動作﹐同時在同一身體部位發生者B)同時動作 (Simultaneous Motion) 兩種或兩種以上之動作﹐同時在不同之身體部位發生者C)復合動作 (Simultaneous and Combined Motion) 同時動作與合並動作之復合 5 - 腳之交互移動﹐使身體前進或后退之動作步行3m時﹐以 W3M 表示步行 4 步時﹐以 W4P 表示﹐步行有保障﹐或凹凸不平之路面2 步﹐須要謹慎小心﹐以W2P 表示搬動作上[一間步 ]之距離 : 13)動作之聯合當兩動作同時發生時﹐其時間值動作稱為時限動作(Limiting Motion ) 被時限動作所控制的動作﹐稱為被時限動作(Llimition Motion) 動作之聯合型﹕三種A)合并動作( Combined Motion)兩種或兩種以上之動作﹐同時在同一身體部位發生者B)同時動作 (Simultaneous Motion) 兩種或兩種以上之動作﹐同時在不同之身體部位發生者C)復合動作 (Simultaneous and Combined Motion) 同時動作與合並動作之復合。
5 - 腳之交互移動﹐使身體前進或后退之動作步行3m時﹐以 W3M 表示步行 4 步時﹐以 W4P 表示﹐步行有保障﹐或凹凸不平之路面2 步﹐須要謹慎小心﹐以W2P 表示搬動作上[一間步 ]之距離 : 13)動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