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特点.doc
3页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一、地理位置和疆域陆地面积 960 万 km2,居世界第三位,海陆疆界达 40000km,陆界 22000km,海域大陆岸线 18000km, 岛屿岸线 14000km古丝绸之路、现欧亚大陆桥贯通中国和欧洲二、地形地貌1、概况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 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 33%地形的主要特征是:(1)地形多种多样: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有雄伟的高原、起伏的山岭、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还有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的大小盆地陆地上的 5 种基本地形类型,中国均有分布,这为中国工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条件2)山区面积广大:通常人们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称为山区中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 2/3,这是中国地形的又一显著特征山区面积广大,可提供林产、矿产、水能和旅游资源,为改变山区面貌、发展山区经济提供了资源保证2、分述从中国陆地的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面以下延伸,就是浅海大陆架,这是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一般深度不大,坡度较缓,海洋资源丰富海岸线以东以南的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海底资源三、河流水系1、概述中国河流湖泊众多,这些河流、湖泊不仅是中国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内外流区域兼备总的来说,东部长江中下游地区,分布着中国最大的淡水湖群;西部以青藏高原湖泊多为内陆咸水湖2、河流中国是世界上河流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有许多源远流长的大江大河其中流域面积超过 1000 平方千米的河流就有 1500 多条中国的河流,按照河流径流的循环形式,有注入海洋的外流河,也有与海洋不相沟通的内流河长江:长江发源于青海省西南部、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曲折东流,干流先后流经 11 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最后注入东海全长 6300 公里,是中国第一大河,也是亚洲最长的河流,世界第三大河流域面积 180 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1/5,年入海水量约 10000 亿立方米,占全国河流总入海水量的 1/3 以上它流经中国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流域绝大部分处于湿润地区黄河:黄河发源于青海省中部,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 9 个省、自治区,注入渤海,全长 5500 公里,是中国第二大河流域面积 75 万多平方公里,流经中国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以及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区。
珠江:珠江是中国南方最大的河流,其干流西江发源于云南东部珠江流经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入南海,全长 2210 公里,流域在中国境内 44.25 万平方公里主要有西江、北江、东江三大支流水系,北江与东江基本上都在广东境内,三江水系在珠江三角洲汇集,形成纵横交错、港汊纷杂的网状水系京杭运河:中国除天然河流外,还有许多人工开凿的运河,其中有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京杭运河京杭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纵贯京津两市和冀、鲁、苏、浙 4 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 1801 公里,是中国历史上与万里长城齐名的伟大工程从开凿至今已有 2000 多年的历史,对沟通中国南北交通曾起过重大的作用,目前江苏、浙江两省境内的河段,仍是重要的水上运输线同时,运河还发挥灌溉、防洪、排涝等综合作用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它又被用作长江水源北上的输水渠道 3、湖泊 中国湖泊众多,共有湖泊 24800 多个,其中面积在 1 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湖泊就有2800 多个东部季风区,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分布着中国最大的淡水湖群;西部以青藏高原湖泊较为集中,多为内陆咸水湖四、气象水文气候条件的优势复杂多样的气候,使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中国找到适宜生长的地方,使中国农作物与动植物资源都非常丰富。
例如玉米的故乡在墨西哥,引种到中国后却广泛种植,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红薯最早引种在浙江一带,目前在全国普遍种植中国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也为中国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因夏季气温高,热量条件优越,这使许多对热量条件需求较高的农作物在中国种植范围的纬度远比世界上其他同纬度国家的偏高,例如水稻可在北纬 52°的黑龙江省呼玛县种植夏季多雨,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例如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物产富饶,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而与之同纬度的非洲北部、阿拉伯半岛等地却多呈干旱、半干旱的荒漠景观五、水资源尽管我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 2.8 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中国水能资源蕴藏量达 6.8 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70%分布在西南四省、市和西藏自治区,其中以长江水系为最多,其次为雅鲁藏布江水系黄河水系和珠江水系也有较大的水能蕴藏量目前,已开发利用的地区,集中在长江、黄河和珠江的上游六、土地资源1、绝对数量大中国国土面积 960 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 473 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居世界第 3 位2、类型复杂多样,耕地比重小中国地形、气候十分复杂,土地类型复杂多样,为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和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七、生物资源1、植物资源中国幅员广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植被种类丰富,分布错综复杂。
植物种类多,据统计,有种子植物 300 个科、2980 个属、24600 个种其中被子植物 2946 属(占世界被子植物总属的 23.6%)比较古老的植物,约占世界总属的 62%有些植物,如水杉、银杏等,世界上其他地区现代已经绝灭,都是残存于中国的“活化石”种子植物兼有寒、温、热三带的植物,种类比全欧洲多得多此外,还有丰富多彩的栽培植物从用途来说,有用材林木 1000 多种,药用植物 4000 多种,果品植物 300 多种,纤维植物 500 多种,淀粉植物 300 多种,油脂植物 600 多种,蔬菜植物也不下 80 余种,成为世界上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2、动物资源中国是世界上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据统计,全国陆栖脊椎动物约有 2070 种,占世界陆栖脊椎动物的 9.8%其中鸟类 1170 多种、兽类 400 多种、两栖类 184 种,分别占世界同类动物的 13.5%、11.3%和 7.3%八、矿产资源中国幅员广大,地质条件多样,矿产资源丰富,矿产 171 种已探明储量的有 157 种其中钨、锑、稀土、钼、钒和钛等的探明储量居世界首位煤、铁、铅锌、铜、银、汞、锡、镍、磷灰石、石棉等的储量均居世界前列。
中国矿产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是,地区分布不均匀如铁主要分布于辽宁、冀东和川西,西北很少;煤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东北和西南区,其中山西、内蒙古、新疆等省区最集中,而东南沿海各省则很少这种分布不均匀的状况,使一些矿产具有相当的集中,如钨矿,在 19 个省区均有分布,储量主要集中在湘东南、赣南、粤北、闽西和桂东—桂中,利于大规模开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