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生物《消化和吸收》教案(共9页).doc
8页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山东省枣庄市第四十二中学七年级生物《消化和吸收》教案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①知道吸收的的概念②概述消化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重点)③小肠适于吸收的特点重、难点)2.能力目标①通过观察小肠的结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及分析问题的能力②通过本节内容学习,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②通过观察实验,体验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本节内容关于吸收的概念是从“细胞需要营养,而人体的营养是由消化系统摄取的,这些营养如何从消化系统到达肌体各部分的细胞呢?”这一问题的讨论引出强调概念中循环系统的含义,包含了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两部分 关于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由学生讨论得出,并通过观察小肠实物或利用录像及自制简单的小肠模型让学生对小肠表面大,小肠绒毛壁薄,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等适于吸收的特点有较为直观的认识 关于吸收的过程是比较抽象的,通过先看录像,里面的动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过程,然后再归纳总结 总之,本节课本着关注个体差异 ,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造能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他们通过学习,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
课前准备:猪的新鲜小肠、镊子、解剖剪、培养皿、放大镜、小肠的模拟简单模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提问3分钟提问:1、在食物的六大营养成分中,能直接吸收的有哪些?需消化才能吸收的是哪些?(板书)2、糖类、蛋白质和脂肪进行化学性消化的起点及最终的消化产物分别是什么?(板书)学生回忆、看书等,要给出准确、规范的答案将复习旧知常态化,从而巩固旧知,为本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2分钟你知道吗?一个患急性肠胃炎的人,他的拉稀现象一般特别严重,往往会造成脱水现象,必须及时补水,否则很容易威胁生命,你知道为什么吗?听,想象、思考、讨论通过一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用,让学生感觉生物知识就在身边学生自主学习5分钟让学生看书,仔细阅读课文,进行标划、自主学习,完成以下填空:1、营养物质通过 进入 的过程,叫吸收2、人体各段消化道的吸收能力是 的, 、 、 基本没有吸收功能; 、 、 能吸收营养物质,其中 是吸收的主要器官3、胃能吸收的营养物质是少量的 和 ;大肠能吸收少量的 、 和部分 ;小肠可以吸收几乎所有的营养物质,如 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探究活动,先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填空,对本节知识点初步探究了解,知道自己哪些知识点不是很理解,做到心中有数,有目的的听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才能快速激发其学习欲望,同时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行--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20分钟过渡: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在消化道内消化成小分子后被吸收,而食物中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经过消化在消化道内直接被吸收。
那么它们怎么被吸收的?又是在哪里被吸收的呢?一、 引导学生明确吸收的概念、部位及吸收的营养成分讨论:(1)消化后的营养物质如何进入人体内的细胞呢?明确: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 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吸收以填空形式板书)(2)在消化道中有哪些器官具有吸收功能?(回顾比较:人体内进行消化的部位有哪些?既能进行消化也能进行吸收的部位有哪些?)(3)你认为吸收营养物质最多的是什么结构?为什么?过渡:小肠的结构到底是怎样的呢?是不是真象我们课本所说,下面我们通过自己动手观察来验证一下二、 探究活动:观察小肠的结构 1、 明确目的要求、认识材料器具及方法步骤强调: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2、让学生分组实验讨论:你用肉眼和放大镜分别观察到了什么结构?这些结构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有什么意义?3、多媒体展示出一段小肠,先展示小肠内表面皱襞,然后展现皱襞上一个小肠绒毛和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4、展示制作的小肠内表面的折叠模型小结:由于小肠绒毛和皱襞的存在,使吸收面积增大了三十倍阅读教材P14,通过图片和文字对比,得出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我们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知道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部分,其内表面有皱襞,因此具有相对大的表面积,其实小肠的表面积决不只是我们看到的那么大。
环行皱襞的存在使小肠面积增大了三倍,而皱襞里还有些更微小的结构呢!观察小肠皱襞和小肠绒毛插图,讨论小肠绒毛的存在对小肠的吸收功能有何意义?教师小结:由于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吸收面积增大了三十倍在小肠绒毛的柱状上皮细胞的向肠腔一侧,还有一些指状突起,叫微绒毛由于微绒毛的存在,使面积比5~6米长的圆柱体面积增大了六百倍小肠的表面积为200平方米,相当于一个排球场,这一特点决定着小肠吸收的快,吸收量也多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等处被吸收后,随着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供人体细胞所利用三、 多媒体展示营养物质吸收途径的动态过程:分别用各种符号表示水、无机盐、葡萄糖、维生素、氨基酸、甘油、脂肪酸,通过动态过程展示这些营养物质分别被胃、小肠、大肠吸收的过程提问:1、三个部位都能吸收的营养成分是哪些?大肠与小肠都能吸收的成分?2、小肠吸收的营养成分,你有什么巧妙的方法记忆?3、得急性肠胃炎的病人,为什么要及时打点滴补水?这时多喝水有没有作用?4、你知道便秘与痔疮是怎么加事吗?(让学生到网上去查找相关资料)再次明确水、无机盐和维生素是直接被吸收的,而蛋白质、脂肪和糖类需要消化才可被吸收分组讨论(1)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由循环系统运输到人体内的细胞。
2)胃、小肠和大肠(口腔、胃、小肠;胃和小肠)(3)小肠因小肠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小肠绒毛外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的壁都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明确目的要求、认识材料器具及方法步骤分组实验、观察讨论:肉眼看到的是环形皱襞,放大镜观察到的是小肠绒毛,这些结构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吸收面积形象直观地认识一下小肠的结构阅读教材,分析得出结论: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思考、回答,加深理解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对小肠内部结构有个形象的了解认识,更深一步理解小肠的结构特点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看视频,明确消化道中各部位吸收的营养成分(胃吸收少量水和无机盐,小肠吸收大量水、无机盐、维生素和全部的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维生素)1、 水、无机盐;水、无机盐和维生素2、分两部分:一是可直接吸收的成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再是三大营养物质消化后的可吸收成分(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3、因肠胃的吸收功能降低,没法吸收水分;作用不大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和生活体验,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观察、思考及知识的运用等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来验证书上所学,既增强了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意识,观察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通过观察实验,体验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结合教材上的资料分析,分析小肠是消化主要场所的特点之后再进行总结,让学生更加明确,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能增加小肠消化和吸收的表面积)让学生理解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培养学生健康的饮食观,热爱生命的价值观增强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能用所学的知识指导日常生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知识整合点拨建构5分钟1、 吸收的概念2、 吸收的部位及各部位吸收的营养成分3、 吸收的主要部位及与之相适应的特点4、2003年10月20日,美国魔术师戴维.布来恩在悬空的透明玻璃箱中生活了44天后走出玻璃箱, 44天中进入其消化道的只有水分医师为其体检,其体重明显减轻且心脏的壁都变薄了请回答: (1) 是人体内主要的能源物质,当布赖恩在空中生活是不能从食物中获得此类物质,只能靠体内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的 来提供能量,维持生命2)布赖恩心壁变薄的原因是作为细胞基本物质的 被分解供能3)布赖恩从箱中走出后住进医院,你认为他应补充那些营养物质?回顾总结,明确吸收的的概念、部位及各部位吸收的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及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能学以致用学生自主回顾本节所学所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后,由学生自我总结所学与所思,得出结论性的知识,并能用规范的语言加以描述。
附:课堂达标检测题(10分钟)A类:基础过关1、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 的过程,叫吸收 2、人体各段消化道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其中消化道中基本上没有吸收能力的器官有 、 、 ,胃只能吸收的营养物质是 、 和 大肠能吸收的营养物质是 、 、和 小肠能吸收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3、小肠适于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特点是(1)小肠长 米2)小肠的内表面有许多环行的 ,它的表面又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是 ,这就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吸收面积3)小肠绒毛的壁很薄 ,只有一层 构成4)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 B类:能力提升1.血液中不含有下列哪种成分?( )A.维生素 B.淀粉 C.水 D.含铁的无机盐2、下列物质中,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的物质的是( )A.甘油 B.葡萄糖 C.纤维素 D.维生素3、一次饮食后,在血液中最先发现的营养成分应是( )A.麦芽糖 B.葡萄糖 C.维生素D D.无机盐4.一个人进食淀粉后,取其胃溶物检查,结果是一定存在( ) A.氨基酸和葡萄糖 B.淀粉和麦芽糖C.淀粉和葡萄糖 D.麦芽糖和葡萄糖5.能够吸收维生素的器官有( )A.食道和胃 B.大肠和小肠 C.口腔和小肠 D.胃和大肠6.生物学是许多学科的基础,例如医学。
一医生从某人的消化道中取出一些液体,经化验含有蛋白质、麦芽糖、淀粉、脂肪和初步消化的蛋白质。
